第三十三章 祭旗
(新書榜上距黑土大神隻幾百分的差距,最多一百張推薦票的分值,兄弟姐妹們,幫唐遠爆菊去!*-*)
------------
邊令誠當然不清楚此時的楊晞已經在掂記他項上的人頭了!
此時的邊令誠可以說心裏稍安,有一種劫後餘生的感覺,他在逃亡的路上已經知道進行任命楊晞為潼關兵馬使,代哥舒翰指揮潼關軍務的,這消息讓他放了心,這也是他回潼關最重要的原因。
“末將見過楊兵馬使!”
見楊晞對自己很冷淡,邊令誠心裏湧上一陣不妙的感覺,但還是上前行了禮。
他與楊國忠關係挺好,楊國忠的幾個兒子也都有交集,隻是與楊晞的交情淺了一點,但也不算差,但今日見到楊晞,初見到卻讓他心生恐懼。楊晞表現的太威嚴了,而且滿臉殺氣!
楊晞挺著身子站到邊令誠麵前,以威嚴的語氣問道:“邊將軍,本將問你,你從何而來?”
邊令誠是潼關二十萬人馬的監軍宦官,他同時還領著左監門將軍職,是以人都稱之為“邊將軍”。
楊晞真的弄不清楚,李隆基為何對宦官這般信任,高力士被授以非常高的職位,什麽國公、大將軍職都有掛著,人人都稱高力士為“高大將軍”。邊令誠這樣一個宦官,也任監門將軍職。
叫一個“無根”的宦官為將軍,怎麽聽怎麽不舒服!
大唐初期,宦官在朝中可沒有一點發言權,正是從李隆基時代開始,宦官開始逐漸幹政,最終尾大不掉,成為大唐一害,甚至連皇帝的廢立都由他們說了算。一想到此,他心裏中生出無比的厭惡來。
打倒宦官!這是他以後要做的事!
一聽楊晞問這個,邊令誠有點尷尬,但還是硬著頭皮說道:“回楊兵馬使,靈寶兵敗後,末將拚死抵抗無果後,無奈撤退,最終被潰兵挾離潼關,不過在聽到朝廷已經遣楊兵馬使率軍急救潼關後,末將又立即趕回了潼關城!”
看到邊令誠這副神態,其他將領的目光又都落在他身上,楊晞換上一副戲謔的神態說道:“邊將軍,原來你已經到過潼關城,想著潼關城守不住了,就棄城而逃了,對嗎?隻是聽到朝廷再令本將率軍馳援,覺得潼關城還可以一守後,才返回的,是這樣嗎?”
邊令誠更加尷尬了,偷眼瞄了下楊晞後,最終還是搖搖頭,“楊兵馬使,末將並沒想到棄潼關而不守,隻是被潰兵挾離出城的!末將知道自己的職責,也想盡快返回長安,麵見皇帝,陳明靈寶兵敗的緣由,並搬請救兵!”
邊令誠的狡辯惹來了眾將的鄙夷,許多人甚至暗暗吐了口唾沫。
見過無恥的,但沒見過邊令誠這樣,自顧逃命還要往自己臉上貼金的人。
楊晞倒是沒對邊令誠吐唾沫,他還換上了一副笑容,背著手轉了兩個圈,繼續以戲謔的口氣說道:“邊將軍,要是人人都像你一樣,想盡快回到長安搬救兵,那現在潼關城已經落入叛軍之手,我們再也沒可能站在這裏說話!你覺得你剛才的解釋,你說自己不是怯戰逃跑有人相信嗎?”
“啊?!”邊令誠驚叫了一聲,茫然地看著臉色已經顯冷的楊晞,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楊晞走到邊令誠麵前,居高臨下地看著對方,以非常冷的口吻問道:“邊將軍,作為一軍之監軍,想必你非常清楚畏敵怯戰者要受到什麽處罰的吧?!封常清、高仙芝兩位將軍被處死好像也是以此罪名,還是你羅列的吧?”
也不待邊令誠回答什麽,楊晞抱拳問站在一邊神色複雜的哥舒翰道:“末將請問哥舒元帥,畏敵怯戰,臨陣脫逃者,要做如何處罰?”
“殺無赦!”哥舒翰麵帶寒意地回答道。
“不錯,剛才本將也宣布過,將士若有畏敵怯戰、臨陣脫逃、謀逆造反、率軍投敵者,殺無赦!”楊晞的話中終於透露出了殺氣,閃著陰冷之光的眼睛直直地盯著戰戰兢兢的邊令誠,威嚴的喝道:“作為一軍之監軍,大軍潰敗之際不助主帥禦敵,收攏潰兵,隻顧自己逃跑,要軍律當斬!”
被楊晞這樣一喝,被嚇壞的邊令誠“撲通”一聲跪在了楊晞麵前,磕頭請求道:“楊兵馬使,末將知道錯了,末將並不是臨陣脫逃,是真的想回長安搬救兵的!末將聽到楊兵馬使率軍救援潼關後,也馬上就回來了!楊兵馬使,末將與令尊一向交好,還請你看在令尊的麵子上,饒了末將一命,本將會親自向陛下和楊相公請罪,自請處罰的!”
楊晞退後了兩步,離邊令誠稍遠一點,並令兩名軍士上前按住邊令誠,在邊令誠被迫抬頭後,繼續喝斥道:“邊令誠,你作為一軍之監軍,辜負皇帝陛下的期望,在統兵大將布署軍務時候,時常指手劃腳,不尊軍令,並在皇帝麵前一再進讒言,以至統兵大將封常清、高仙芝被殺,亂了軍心,還時常上表陳述哥舒元帥有私心,導致軍心不穩!正是你的一再建言,陛下和楊相公才相信,我大軍可以擊敗城外之敵,以至陛下做出錯誤決定,令哥舒元帥率軍出城作戰,最終導致靈寶之戰大敗!你要為這場失敗負全部的責任,不殺你,天理難容!”
哥舒翰及其他將領目瞪口呆,在楊晞的巧舌之下,靈寶兵敗的責任完全推到了邊令誠身邊,誰曾想到過楊晞會這般說!
楊晞“咣當”一聲拔出了手中的長劍,指著麵無人色的邊令誠道:“邊令誠,這是皇帝陛下賞賜給本兵馬使的禦賜寶劍,可以奉皇命處斬任何一個抗命不尊、畏敵怯戰、謀逆作亂者,此前已經有燕山郡王火拔歸仁死在劍下,你將是第二位被斬於此劍之下的將領!”
楊晞說著上,以一副傲然的神態看著目瞪口呆的哥舒翰及其他將領,大聲宣布道:“作為一軍之監軍,左監門將軍邊令誠,在大軍潰兵之際,不僅不配合主將收攏士卒,再作抵抗,而是自顧逃命,置數萬軍士潰敗與不顧,過潼關而不停留,棄潼關天險而不守,罪不可赦!為了避免再有領軍將領出現臨陣脫逃,畏敵怯戰情況,本兵馬使決定,在陣前處斬邊令誠,以儆效尤,來人,將邊令誠拉到潼關城外,當著所有將士的麵處斬!”
說著將手中長劍扔到了邊令誠麵前,他要殺雞駭猴,拿邊令誠的人頭祭旗,為自己揚刀立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