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村主任

五村鄉的五個村莊除了『毛』河村之外四個村莊分別是:上林村、下林村、百花村和田家村。

這一天,五個村莊的村委書記全部趕早到了鄉『政府』開會。鄉委書記嶽步山親自主持了會議,鄉委書記嶽步山和鄉長周來寶都做了重要講話。鄉裏兩大頭頭講話的重點都圍繞著五村鄉的經濟建設為核心來講。算是傳達了縣裏麵縣長會議的會議精神。

開完會之後,劉三走進了嶽步山的辦公室。

“書記,您找我?”

嶽步山見到劉三的到來臉上『露』出了親近的笑容,站起身迎接。

“劉三同誌,來坐。”

接下來的裏,嶽步山向劉三詳細的了解了『毛』河村劉青林大棚辣椒種植的事情,有同時打聽了劉海的事情。

劉三心裏納悶,嶽書記對青林家的事情這麽關心?難道這其中有問題嗎?聯想到剛剛開完的會議,縣裏麵似乎對於各個鄉村的經濟建設有大動作,劉三心裏暗想,難道和這個方麵有關?

當了多年的村長、村委書記,劉三這一點覺悟還是有的。

嶽步山從劉三嘴裏得到想要的之後,心滿意足的說道劉三通知,我覺得你們村的辣椒種植經濟效益既然這麽高,那其中肯定有搞頭,這樣,你之後,和你們村的劉青林商量一下,把大棚種植的事情好好整理一下,再向周來寶同誌做一個詳細的匯報,把它整理成書麵材料,我再交到縣裏麵去,看看能不能夠幫助『毛』河村找個項目————”

劉三從嶽步山的辦公室出來之後,直接去了鄉長周來寶的辦公室。劉三有點不明白,嶽書記和周鄉長一下子對『毛』河村有這麽大的興趣?難道真的是因為想推廣大棚辣椒種植?

其實嶽步山和周來寶聽了劉青林的事情之後,確實有這麽方麵的想法,但是他們重視的最主要原因在於劉海這個調研隊。

在嶽步山和周來寶看來,從首都來的,而且還握有團中央介紹信的調研隊手裏或許有他們憧憬的資源,而且縣裏麵的領導對這個調研隊還這麽重視,昨天不但縣委副書記周青雲親自相送,而且旁晚的時候縣長還親自把打到嶽步山這裏,對調研隊表示了關心

對於縣長的,嶽步山的刺激很大隴縣的縣長正是李姿,那個劉海認識的美麗『婦』人

李姿的厲害,嶽步山是的。今年去年中旬的時候,隴縣的那場官場地震就是出自李姿之手最後李姿從副縣長升為縣長,彰顯勝利的姿態,風頭一時無兩。

強勢的縣長要狠抓經濟建設,下麵的人自然不能沒有絲毫動作。

而這個調研隊即使縣長親自關心的,又和縣長主導的經濟建設有關,嶽步山和周來寶自然就動了腦筋。

周來寶和劉三聊了一會之後,說道三哥,你們村的劉海從京城了你嗎?”不跳字。

周來寶和劉三關係非常好,劉三比周來寶的年紀要大,所以周來寶平時私下裏都是稱呼劉三為“三哥”以示親近。

“鄉長,這個,小海放假了,昨天的,今天早上還和我以前到街上來的。”

周來寶從辦公桌的煙盒裏掏出一個煙遞給劉三,接著也掏了一根,點燃,狠狠的吸了一口,吞雲吐霧。

“那你知不,他今天到街上來幹?”借著煙霧,周來寶緩緩的說道。

周來寶年歲不小,當鄉長也有些年頭了,眼看就要到退休的年齡了,卻還沒有當過鄉裏的一把手,心裏自然有些想法。

想要把嶽步山搞倒難度太大,嶽步山退伍之後就直接給當今的縣委書記,當初的副縣長開車,背後的靠山很硬。既然這樣,隻有嶽步山升上去,才能給挪開位置

所以周來寶很想做出一番政績

嶽步山比周來寶年輕,他更想進步在某個方麵來說,鄉委書記和鄉長的“心”是一致的

而如今,兩人都看到了希望。

“這個——我倒是不,鄉長,您?”

“三哥,上回,你推薦劉青林接替你的位置,原則上,我是同意的。但是他現在在村裏似乎還沒有進入村委會?這個你要好好看著辦。”

周來寶答非所問,把疑問留給了劉三。

正當劉三在鄉長辦公室匯報工作的時候,劉海卻帶著他的手下,在街上買棉被。如今天氣已經比較冷了,家裏的棉被不夠十二人用,隻好在街上采購。

五村鄉的鎮子很小,隻有三四條很破舊窄小的街道,但是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劉海很快就按照昨天晚上肖雲和他說的地址找到了一家賣床被的商店。

“老大,沒到還真有賣床被的店子,說實話,你們這裏實在是太落後了”

緊跟在劉海後麵的林依雅笑嘻嘻的說道。

“正是因為窮,所以我們來著才有意義。”林依晨走在妹妹後麵,淡淡的接著妹妹的話。

劉海一行人在街上十分引人注目,光鮮亮麗,青春活力,五村鄉的街上,很少見到這樣的組合。

尤其是林依雅和林依晨這個對美女雙胞胎,更是引得路上的行人紛紛側目,兩美麗的容顏,大城市的光鮮氣質不擾『亂』了多少五村鄉少年的心。

也許全國各地,隻有有街道,就伴隨著有街上混的混混。五村鄉也不例外,就這麽一段,好幾個在街上混的混混就已經注意到林依雅倆了,隻是看著劉海一行人人,沒有哪個混混敢輕易上前惹事的。

劉海一行人很順利的買好了棉被,在回招待所的路上,卻遇到了從鄉『政府』出來的劉三。

劉三正在街上走,心裏還想著剛剛和嶽步山和周來寶的談話。心中暗想,之後,就應該給青林安排一下了——村主任?嗯,不,先當個村主任正好過渡。

劉三正想著,卻忽然聽到前邊傳來一聲熟悉的呼聲。

“三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