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磨練學習兩不誤

“嘿嘿,女孩兒家家的脾氣硬氣些也好,省得被欺負。”比起時刻擔憂著閨女會不會性子軟被揉捏,連山倒是希望自家仨閨女都硬氣起來。

他這個當爸爸的寧可給人賠禮道歉雙手奉上醫藥費,也見不得自家三個嬌花兒似的閨女受了一絲半點兒的委屈。

今兒這事,說來說去也是琛琛這臭小子的鍋。

要不是他嘴欠嘲諷心之,也就沒有後麵這些事兒了不是?

當哥哥的沒有個當哥的樣子,不知道護著妹妹還率先打擊嘲諷什麽的,連山覺得那小子才是最該教訓的一個。

回頭啊,他得好好管教這臭小子下。要不,談談心再罰他寫上個千八百個悌?

大兒砸聰明又機靈,連懲罰人的招數都特別的新穎別致呢!

嗯,特別值得借鑒。

明明是倆人犯的錯,各打五十大板,哪頭也不該縱容輕忽的事兒。

結果這‘重女輕男’爹一上場,就毫不掩飾自己偏頗啥的,看得淑珍眉頭擰了又擰。

不願意當著孩子們麵兒起爭執的她暫時略過了這一話題,心裏卻琢磨著該想點兒啥章程磨磨心之的脾性。

物過剛,則易折。

凡事有度,淑珍願意努力奮進,給兒女們打造一個黃金起點,讓他們早早地贏在起跑線上。卻絕不樂意因為物質上的優渥和過度寵溺,把孩子們養成驕矜狂妄、以自我為中心的性子。

當父母的願意為孩子們的過錯買單,但若有一天他們闖下的禍超出了父母的能力範圍呢?

需知這世道從來都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淑珍可是沒忘:頭些日子這丫頭就因為劉峰那小子說她大哥的不是,愣就拿石頭把人家腦瓜門兒砸了老大個紫包來著。

嘖嘖,那脾氣也是夠壞、膽子也是夠大了。

虧得那回劉家不占理,寧康那孩子又把劉峰給嚇唬住了。

不然的話,估計這會兒心之的潑辣名聲就得傳遍十裏八村!

以為逃過一劫的心之正滿滿慶幸,甜蜜蜜地給自家老爸送上了香吻一枚。哪兒知道親媽正處心積慮地給她挖坑,想要掰正了她這有些個小驕矜的性子呢?

要是知道的話,她肯定不爭那一時之氣,特別寬宏大量地說自己不計較啊!

然而船到江心補漏遲,現在說什麽都晚了。

心之生無可戀臉,看著自己第N次被針紮到的小胖手。盡可能抽抽搭搭地哀求,以期能最大程度上激起狠心媽的同情:“媽,咱換個別的學習成麽?你大閨女真不是刺繡這塊料兒啊!您看這短短三兩天的功夫,我這成績沒多少,手上的針眼兒卻是多多的。

再這樣下去,我這胖乎乎的小手就要變成刺蝟啦!”

“就是啊,媳婦。這陶冶情操的事情多著,看書、寫字、畫畫、彈琴的什麽不成?幹啥非得讓之之學刺繡啊!”大閨女這手上大大小小的針眼子哦,可把連山這個當爹的給心疼壞了。

趕緊的跟著敲邊鼓試圖講情不說,還暗自後悔自己咋就那麽欠,還跑腿給買了繡花針、繡線、繡布,又給做了幾個花繃子啥的。

原本以為是媳婦興致來了,想要繡個圖啥的。

誰想著這位居然是要教大閨女繡花的同時磨磨她的性子呢?

早知道……

連山樂,早知道怕他也是扛不住媳婦的軟語和媚眼。

眼瞅著閨女一下下地紮手,淑珍也是心疼的不行不行的。

正考慮著是不是換個別的方式呢,結果這個心眼兒比篩子孔還多的奸猾丫頭又找她爹來護駕。淑珍剛剛動搖的心思隨即又重新堅定了起來:“初學繡花,那哪有丁點不紮手的?慢慢的就熟能生巧了,之之別氣餒,媽相信你肯定行的。”

“就不能換……”

“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壓身,這刺繡可是咱們偉大祖國傳承了千年的技藝。

是文化、是藝術來著。

與其在暑假裏瘋瘋淘淘的浪費光陰,咱還不如多學些個東西對不對?

不然趕明兒你大哥做了知名的畫家、你二哥當了成功的商人。弟弟妹妹們也都有了自己的事業理想,就你無所事事的,那多悲哀啊!

而且被拉得太遠,琛琛還不更肆無忌憚地嘲笑你?”大小六個孩子的媽了,對於循循善誘、激將法的那套,淑珍玩兒的正經熟練著。

果然一想起被琛琛笑話的場麵,心之就是滿滿的拒絕。

立刻重新拿起了繡線,一針一線地繼續努力。

雖然時不時地,還免不了紮手。

但這往後,小丫頭可是不喊苦、不喊累,不再對著個針尖大的小傷口哭得上氣兒不接下氣了。

半個月之後,當初哭著喊著說自己不是那塊料兒、抽抽搭搭求不學的小心之居然在淑珍的幫助下完成了一個藍底繡鵝黃色小鴨子的荷包。

雖然這針法淩亂、配色差強人意,圖案也是簡單到不行。

但連山甫一收到閨女的禮物時,還是滿滿歡喜。

也不管搭不搭配,適不適合,總之穿什麽衣服都得帶著寶貝女兒出品的荷包。

誰一問,這家夥就特別自豪地說是九歲的大閨女初學刺繡的第一件作品。孩子小手紮的滿滿針眼兒也堅持著,做好了就送給了他。還說以後得跟著媽媽耐心細致的學,將來給爸爸媽媽和哥哥、弟弟、妹妹們繡荷包、手帕、做衣服啥的。

不消幾天的功夫,村裏村外的就都知道心之是個心靈手巧又孝順的好姑娘了。

九歲大的小姑娘,還不大明白好名聲對一個人的深遠影響。

但她看得懂爸爸臉上的驕傲自豪啊,一個醜兮兮的小鴨子荷包就能讓爸爸高興成這樣的話,那更精致的呢?

爸爸對她這麽好,她這當閨女的也得更孝順、更努力啊!

至少,得讓爸爸再誇她繡工了得的時候,身邊的人都由衷的、發自內心的附和不是?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看著都透出來那麽一股子假。

言不由衷,說得也就是他們那些個虛偽的大人了。

嘁,別以為小孩子就什麽都不懂。其實啊,小孩子最能分清楚人的態度真誠與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