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玉坐在虞媯身後的車架上,遠眺鹹陽宮北門。

隨著秦軍的呼聲,一個身穿黑色王袍,軒昂偉岸的身影,在眾多秦軍將領簇擁下,從宮內走出。

那身影麵容俊朗,目光狹長,說不出的威嚴懾人。

風玉和風紀在數十米開外,對其隔空眺望,仍感覺到那身影牽動天地之力,一舉一動間自然散發的強大氣勢,令人不敢直視。

風玉立即便收回了目光,和身畔的風紀,不約而同的露出駭然神色。

那個走出來的人,無疑就是大秦之主。

而就在趙淮中從秦宮內走出來,從容登車的同時,數萬秦軍的呼喝聲猝然停止。

諾大的鹹陽,刹那間落針可聞,讓補天教眾人感覺匪夷所思。

需要什麽樣的服從性,才能將令行禁止貫徹到這種程度?!

不需要任何命令,數萬人起落如一。

下一刻,無數秦軍隊列整齊,隨著趙淮中的車架啟行,魚貫匯入隨行護衛的行列,往鹹陽北門行去。

虞媯和補天教的人,也隨在趙淮中的車架後前行。

隊伍從鹹陽北門出城,一路往西北方向,迤邐而行。

城外,還有兩支秦軍萬人隊,披甲執銳,騎乘戰馬隨大秦之主同行。

這兩萬秦軍,才是真正的軍容顯赫。

兩萬騎兵形成的氣勢,如同屍山血海,鋒銳無儔,又如山海在前,厚重至極,壓得人透不過氣來。

車架內,風紀遠遠眺望綿延前行的秦軍陣列,低聲對風玉道:“秦軍軍威,一至於斯!”

風玉緩緩點頭,今日所見,讓她亦是大感意外。

“這支秦軍是什麽來曆?”

風玉詢問騎乘在一匹赤紅馬匹背上,跟在車架旁的虞媯。

“這是由秦軍老卒,抽調組成的大秦禁軍,共八萬人。

雖是禁軍,卻非護衛鹹陽所用。大王說這樣的秦軍留在鹹陽,是浪費軍力。故而每有戰事發生,這支秦軍必衝殺在陣列的最前方,打最難打的仗,悍不畏死。”

虞媯清冷淡漠的眸子,閃爍著異樣的神采,緩緩道:

“大秦滅韓,這支秦軍便是利刃,直取韓地國度新鄭。

五萬固守新鄭的韓軍,在這支秦軍麵前,不堪一擊。

大秦攻魏,攻趙,突襲犬戎,皆是這支秦軍身先士卒。以百戰而養無敵之勢,是秦王對這支秦軍的要求。

月前,秦西線妖族來襲,這支秦軍中有六萬人在西線與妖族爭鋒,餘下兩萬人當時在攻趙。

妖患加劇,六萬大秦禁軍的老卒,有七成都死在西線。

今日秦王親自出城,便是去祭奠為大秦而戰的秦軍之魂。”

虞媯輕籲了一口氣:“此前我回教內,風副教宗讓我評價秦軍,我當時說秦軍乃百戰雄兵,風副宗現在見到的就是這支百戰之兵。”

秦軍出城後,突然增速。

數萬騎兵呼嘯,沿官道,如利劍般往西北方向前進。

行進數十裏,數萬人隊形不散,且沒有任何人交談說話。

隻有兵甲因為行進動作,甲葉相互碰撞傳出來的鏗鏘聲,不斷作響,肅殺至極。

全是騎兵,行進數十裏也不過半個時辰。

前方,遙遙出現了一座山巒。

山巔矗立著一座新起的石碑,石質如雪,在上午的陽光下熠熠生輝。

風玉修為高深,遠遠的便看見那石碑上寫著一個巨大的‘秦’字。

隻一個篆體大字,卻是字體蒼勁,有如龍盤虎踞。

篆體大字下方,又寫著‘百萬軍魂,永鎮山河!’八個古字。

更下方的署名處,寫著大秦君主趙淮中,字政,下方還蓋著秦王大印的紋飾。

風玉見到那山巔碑文的內容,心底竟也莫名的湧起一股沉重感。

鹹陽西北方向,七十裏左右,有一小縣,名醴泉(即今禮泉縣)

而縣城東北十五裏有一武將山。

後世,這裏是唐肅宗李亨的陵墓,建陵。

唐朝在這一區域大修帝陵,視為風水寶地。李亨是唐玄宗的第三個兒子,唐代的第八位皇帝。建陵海拔高達千米,東揖昭陵,西望乾陵。

秦軍西線一戰,損失數萬老卒。

趙淮中親臨現場督戰,眼見兵將奮勇,舍生忘死。

他隨即下令在鹹陽附近擇地設碑,占了後世大唐的風水之地,將鹹陽西北七十裏的武將山,改成了秦軍祭祀之地。

八月七日,是鄒衍親自批注,適合祭奠的日子。

故趙淮中親出鹹陽,率秦軍將領士卒,前來祭祀以往為大秦戰死的無數將士。

山腳下,趙淮中從車輦上下來,在眾多秦軍名將,楊瑞和,內史騰,蒙武,蒙恬,王賁等人的簇擁下,緩步登上武將山。

那山巔上方,修築平台,四角矗立銅獸以鎮壓邪妄。

跟隨趙淮中登山的將領,皆在他身後駐足。

由趙淮中獨自上前,親自給高達九丈,寬七尺九寸,如同一柄長戈般豎立的秦軍石碑,進行祭祀。

當趙淮中在碑文前緩緩躬身,對石碑執禮。

天空中瞬時風雲變化,電閃雷鳴,大地震顫,仿佛天地同悲。

高空中,玄鳥發出聲聲哀鳴。

片刻間便有雨滴灑落。

天地似乎也因為趙淮中的一拜,而異象乍現,為其悲鳴落雨。

在這個時代,一國之君本該隻拜天地,拜先祖。

國君親自拜祭將士亡魂的情況,少之又少!

故而見到趙淮中執禮祭拜軍碑,他身後,秦軍將領無不動容,齊聲呼喝:“大王!”

轟隆!

天上雷電交錯,大雨如注。

山下,數萬秦軍自發跪伏,和趙淮中一起,祭奠為大秦而戰的無數秦軍亡魂。

山巔,趙淮中身後,秦軍將領悉數跪伏。

有將領眼含熱淚,心緒激**。

趙淮中親自來拜祭秦軍,能受國君一禮,讓眾多將士生出雖死無憾的感慨。

武將山下。

風紀對風玉道:“之前你和虞媯一力促成我補天教投秦之舉,我心中始終有疑慮,今日得見秦軍軍容,觀秦主其人。

吾此時反而有些後悔,我等未能更早投秦。”

風玉溫言道:“此時尚不算晚。

這麽說,你同意將教內封存的那件東西,獻給秦主?”

風紀又看了一眼山上。

大秦之主正從山上往下走,祭祀過程並不複雜,趙淮中甚至沒開口說一句話,但就是這種沉默形成的厚重,更為撼動人心。

他從山上下來,龍行虎步,氣勢逼人的登上了帝輦。

隊伍隨即啟行返回鹹陽。

風紀收回目光:“我同意將東西獻給秦,我補天教自此刻起,全力輔助大秦建立功業,不存異心。”

風玉頷首:“善!”

當日下午,鹹陽。

虞媯入秦以後,多次立下功勳,論功行賞,在鹹陽的居所是一棟四進院落的大宅子。

她居住的區域,還住著許多秦軍的良臣名將,三公九卿大部分都住在附近。

這時虞媯正快步走進居所的正殿,對武將山回來後等在這裏的風玉和風紀道:“大王特允我補天教眾,即刻入宮覲見。”

風玉和風紀立時起身,整理衣裝,對於即將見到那位大秦雄主,莫名的生出幾分緊張的情緒。

半個時辰後,風紀和風玉跟隨虞媯,在內侍的引領下,進入鹹陽宮。

幾人靠近鹹陽宮正殿時,便聽殿內傳出說話的聲音:

“大王,韓廷尉和李斯兩人,聯袂建議在我大秦增設選拔製,從天下各地選拔有才能之人,以考核的形式,取其中優秀者入我大秦為官。

大王以為如何?”呂不韋的聲音。

趙淮中正在和眾臣商議,改革秦人為官的製度,製定統一規範。

固有曆史上,華夏的科舉製,是從隋唐開始的。

之前則一直是推舉和世襲製,缺乏統一標準。

韓非,李斯的提議,其實是趙淮中在背後授意。

再加上呂不韋,君臣四人,聯手合作,準備對大秦固有體製進行改革。

要知道,科舉製的實施,會觸犯到固有的權貴階層,並非易事。

尤其是享受世襲製帶來的好處的秦人宗室,群起反對。

科舉選拔,意味著為官體係的徹底變動,對固有利益被侵犯的人來說,相當於在搶他們的飯碗,撼動他們的根基,所以阻力非常大。

即便趙淮中身為國主,仍要和呂不韋,韓非,李斯相互配合,一步步推進實施這種改革。

而不是想象中的國君隻要開口,事情就能立即落實。

這段時間,相關製度的改革,已經探討了數日。

宗室權貴集體反對,非常激烈,這次連莊襄王都不支持自家兒子。

呂不韋和韓非等趙淮中係的幹將,硬著頭皮,頂住壓力和群臣日日在朝會上激烈爭辯。

科舉製的推出,有利於選拔人才,招攬五國之人入秦,推動秦之發展。

科舉製也是未來的趨勢。

從根本上來說,有利於平衡社會各階層的矛盾。

但若是推動不當,誘發固有階層的反撲,則是禍非福,所以才需要小心翼翼。

大秦內部,韓非得趙淮中授意,最初提出建議時是想兩年一次科考,已經是考慮到當下的社會形式,沒有直接一步到位,提議一年一次科考。

但宗室階層全麵炸裂,極力反對。

雙方博弈下,當前的決定是四年一次科考,降低選拔量。

趙淮中很不滿意事情的推動進度,但他也難免要受到社會既定結構的限製,遂點頭應允,讓呂不韋先按照四年一次的科考製來進行落實,先看看效果。

眾人正在商討,虞媯帶著風玉,風紀等補天教的幾個高層,進入鹹陽殿。

呂不韋等群臣見到前來投效的人多了,皆習以為常,上下審視補天教的人。

風玉,風紀互視一眼,雙雙行大禮,覲見趙淮中。

其後自有一番套路。

趙淮中對補天教眾人頗多勉勵,讓他們安心留在大秦。

然後便是喜聞樂見的送禮環節。

風玉親自上前,呈上一個木匣,讓內侍拿給趙淮中。

風玉躬身道:“請大王先看匣中之物。”

趙淮中打開了匣子。

裏邊放著數件補天教進獻的東西,趙淮中拿起擺在最上邊的一件,是一部古卷。

當他看見古卷內容,不動聲色的問風玉:

“此卷中描述之物,你補天教可曾驗證過?”

風玉恭敬道:“已驗證過,否則豈感拿出來獻給大王。

此物為殷商所留,和殷商秘宮也有關係,確認其真實存在,乃是一個特殊的洞天小世界。

我補天教便以此進獻大秦,願大秦國力日盛,大王能早日成就千秋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