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賑災

劉長生將折子打開後沉默片刻才說道:“十一月二十日,商州巫山縣大雪持續二十日有餘,凍死者有民,有將士,數眾多;湯林,江樂兩縣大雪四十餘日,人畜均有陷雪而死。

“十一月二十三日,欽州以及下屬合石,文安兩縣大寒,人多凍死,樹木大量凍後折斷。”

“十一月二十四日,汝州新玉縣大雪深數尺,以凍折之木無數。“”

“十一月二十六日,嵐州會寧縣大雪二十日有餘,平地雪三尺之深,人有陷雪死者,千餘間房屋倒塌,死傷者超過三千餘人,另有會寧縣衙因大雪垮塌,知縣被埋時間太長而死。”

“十一月十九日,涇陽府秦州知州巡查災情時,不幸掉入雪坑,積雪深五尺,深坑不見底,至今不見屍首,目前知州暫時由同知兼任,請求皇上盡早定奪。”

“十一月二十三日,潭州大雪雪崩,掩埋百餘戶千餘人。”

“十一月……”

一次性說了十餘條關於災情的情況,董高逸的臉色早就變得十分難看,劉長生不得已還是硬著頭皮說完了。

整個大殿安靜了很久,裏麵的三人都選擇了沉默,高鴻雖說是他最信任的公公,不過這事兒他可不敢隨意開口。

許久之後董高逸才說道:“劉愛卿除了這些還有嗎?”

“啟稟皇上,沒有了。”

“這些報上來的消息都核實了嗎?”

“回皇上,已經核實了一半,有的地方實在是太遠加上大雪的原因一時間很難到達,剩下的都已經核實完畢並無虛晃上報的消息,另外早晨得到消息秦州的知州屍體已經找見了,早就沒了氣息,因為這事兒秦州近日發生了多次聚眾鬧事,州衙都被流民衝擊了很多次,都是些流亡的百姓加上數量多唯恐引起更大慌亂,所以官兵也不敢下重手。”

都城江陵雖然處在南齊朝的中心位置,不過北部因為地勢原因,加上山高路陡,別說下雪哪怕是平時都十分危險,官員前去核實的難度極大,一來一回至少也得一個月的時間。

“先統計受災人口和受災的損失,核實過後再上報,朕自然會處理的,其中若是有虛假謊報者必將追究其責任,另外如有隱瞞災情不上報者可當即拿下交由刑部審訊。”

“是。”

朱辰隨後開口道:“啟稟皇上,臣是為了各地出現的流民圍堵官府一事而來。”

董高逸聞言道:“剛才劉愛卿話中也提及過此事,怎麽?事情莫非是越鬧越大?”

“回皇上,各地的府,州,縣都有送來關於此事的消息,大多數都是因為房屋被大雪給覆蓋或者是壓塌,正如劉大人所說的官府不敢出兵阻攔,唯恐引起更大的恐慌,但是很多地方的官府確實沒有能力救濟這些百姓,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將其攔在衙門外,如此一來許多案件都積壓著難以審判,甚至大牢都快關不下人了。”

董高逸緊皺眉頭,圍堵官府很容易就變成造反,如果處理的不及時帶來的問題會更加嚴重,這樣的行為肯定是不允許的。

朱辰接著繼續說道:“元於將軍前些日子送來消息,林州的情況相當嚴重,營地多次遇到逃亡的流民尋求幫助,甚至還發生了衝突,希望皇上能夠解決此事。”

“朕不相信一場大雪會讓這麽多百姓無家可歸,其中一定混雜著聚眾鬧事的帶領著,隻要將這些人抓住其他人才會散去,兵部立刻著手擬一份讓各地的散兵配合官府將帶領者找出來並且關押,防止事情擴大惡化,戶部在統計之後自然會安置這些流民的。”

“第二,對於有頑固不化者不必手下留情,適當的給其他人一些警告亦可。”想要將此事解決的徹底那就必須要殺雞儆猴才行。

“臣遵命。”

“沒有別的事情兩位愛卿就先回去吧。”

兩人拱手異口同聲道:“臣告退,吾皇萬歲。”

林州城的大雪持續到月底時終於是停了下來,這段時間元於配合官府終於是穩住了,沒有出現太大的事情。

十二月上旬皇上做出的批複送到了林州城,同時送了一份到營地,其內容和元於猜想的差不多,隻希望賑災能夠快點到來才是。

現在最主要的就是穩住受災的百姓,話說化雪比下雪還冷,這幾日的溫度基本上到了十年來最低的時候,如果這段時間內處理不好恐怕問題會更嚴重,元於決定派一部分將士前去協助官府。

隨後還減少將士巡邏的時間,同時增加了巡邏的隊伍保證營地的安全。

元於還在思考讓誰去,他最中意的自然是梁奕,卻又擔心他年齡小加上沒有處理過這樣的事情,怕出了大問題,賑災一事馬虎不得,所以想找比較穩健的人前去。

虞譚在一旁清楚他的想法,詢問道:“將軍一時間拿不定注意,莫非是有所顧慮?”

“本將有意讓梁奕前去又擔心出了意外,但這確實是比較有利的,你認為應當如何。”

虞譚思考片刻後回道:“末將認為可以讓梁奕前去,這小子年齡小頭腦很靈活,知道該怎麽做,再說將軍當初相信他才會給予他幫助,自然要對他足夠信任才行。”

“你說的沒錯,倒是本將想的太多,那就讓他去吧。”

梁奕在收到消息後沒有猶豫率領著麾下將士趕去協助官府抓捕鬧事之人,事實證明他並沒有讓元於失望,聚眾鬧事的頭兒在他麵前無處藏躲,隨後抓捕的人越來越多圍堵官府的人變得越來越少,五日後終於是恢複了正常。

流民們所缺少的基本上都是食物,至於避寒的衣服他們在離開家中時都裹得相當嚴實,在統一的救濟後這才慢慢的穩定下來,等待朝廷的賑災。

不得不說南齊朝朝廷的效率還是很快的,不久後湊集的賑災糧食送到了林州城,問題這才得到了解決,雖說是暫時性的但是氣溫已經在逐漸的回升,想必用不了多久就不會再如此的寒冷。

南齊朝順成七年一月一日,雪災後的統計全部結束,而賑災也在同步的進行著。

這場前所未有的大雪足足持續了兩月之久,經過統計房屋倒塌超過上萬間,受災百姓超過百萬人,因凍死餓死之人均超過上萬,大部分地區的賑災及時未引起太大的慌亂,隻是受災嚴重的地區尚未得到救濟。

一月十日當天,董高逸下令全國減免徭役賦稅,受災嚴重的地區可以免去一年的徭役賦稅,得到百姓的一直歡呼,民心在逐漸的穩定當中,那些造謠生事基本上不見蹤影,觸犯律法的人也減少很多。

雪災帶來的影響在逐漸削弱,六部和朝廷其他機構的官員終於是鬆了一口氣,這兩個月皇上一直親自盯著這事兒,一旦出了岔子不被發現還好,一經發現後果是極其的嚴重。

當時董高逸嚴格要求查處在賑災時貪墨的情況,經過兩個月的嚴格審查彈劾和審查超過上百名官員,其中以五品以下的官員居多。

因為這些官員官職都不大,所以董高逸迅速讓自己人補了上去,其中正二品大臣水寧知府和也被彈劾貪墨,證據確鑿後一直關押在刑部大牢。

這場雪災一開始的災情讓董高逸憂愁不斷,後來發現這場雪災給他帶來了不少的好處,單說換掉許多暗地裏反對他的官員就是讓他十分開心的大事,來了一次從朝廷到地方比較大的一次清洗,可謂是最大的贏家。

朝中有不少大臣或多或少有涉及到這些人,這段時間不得不安分守己,害怕自己成為下一個。

董高逸登基沒幾年,朝廷和地方不少的官員都是前朝留下來的,對他或多或少的陰奉陽違,雖說偶爾能夠抓住其中有些官員的把柄,但至少超過一半都不受他的控製,別看他表麵風光無限實際上背地裏還要受這些老臣的打壓。

朝會上董高逸像是一個勝利者一直盯著下麵有些大臣看。

利用這一次既做到了有理可依,又讓這些官員無話可說,特別是水寧知府這個位置,水寧府靠海地理位置卓越,每年上繳國庫的銀兩是最多的,是一個大金庫,對他來說肯定是極好的。

“刑部尚書,前些日子關押的那些官員是否有了審訊的結果。”

寧翊惶恐的站出來說道:“回皇上,正在加緊審理中,十日之內便可有結果。”

“你作為刑部尚書理應清楚,自太祖建國以來最痛恨的便是貪墨,在律法中也是重罪,水寧知府僅僅三年時間便貪墨十萬兩銀子,而他的年俸才三百兩銀子,現在他這個案子進展如何。”

見單獨提到這個案子寧翊嚇了一跳,都知道他與水寧知府的關係非常好,兩人都是水寧府興州人士,那年一同參加科舉考試,又同時高中二甲進士,從那以後便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貪墨一事對他肯定是有影響的,而且案子是交給他親自負責,擔子更重,判得太重會被認為落井下石,判得太輕皇上又不會答應。

“回皇上,貪墨一事差不多已經查清楚了,最多兩日便有審理的結果。”

“既然這樣,三日後將審理的結果上報給朕。”

“臣遵令。”

看到寧翊倒黴最開心的還是劉長生,兩人之間恩怨存在已久。

董高逸見敲打了他一番老實後便沒有再提及此事,今日他的目的就是為了給他一個警告,按照律法水寧知府已是死罪,隻要他敢在其中動手腳,正好可以一並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