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各自分析

四人說了一些題外話之後,又才回到真正的問題上麵來。

梁奕想了想開口詢問道:“呂大人,你是戶部尚書,對朝廷現在的一些情況最為了解,你認為我和盧穀之間,誰在銀子和糧草方麵更勝一籌。”

所付出的銀子肯定要得到相應的利益才是比較重要的,如果到時候得到的利益還不足以抵消使用的銀子,那麽和董高逸之間的賭約就算是輸掉了,並且自己一直提出來的就是要兼顧更多的利益,到頭來更多的利益沒有還損失一些就得不償失,特別是盧穀的計謀能夠百分百確定得到利益的話,他的計謀在這裏就失去了一些優勢。

作為戶部尚書他肯定知道,加上剛才梁奕已經說的十分清楚,心裏算了算之後,搖搖頭:“梁奕,說實話,盧穀在這方麵的計謀肯定是勝於你的,首先他的主張是和東漢朝合作,出一樣的力最後得到的就按照所出的力來分配,好處在於有人分擔了一部分,最後就算有損失不會太多,不好的地方就在於這樣一來想到單方麵得到更多的利益就不行,再加上和東漢合作的原因,到最後獲利是肯定的,隻是不會太多而已。”

“你的計謀則是南齊朝單獨出兵,像是東吳國,南疆國這樣的根本提供不了什麽,這樣做的好處在於最後得到的利益會更多一些,不好的地方在於沒有分配一些風險出去,那麽最後的風險肯定都要我們來承擔,最主要的地方在於和東漢朝合作的,在糧草這方麵就要少很多,不需要緊急征調糧食,在價格方麵更加的有優勢,而你的計謀不僅要調走現有的糧食,不夠的話肯定要緊急征調,這是一筆不菲的開銷,還有就是盧穀的計謀不需要重新打造兵器這一類的,而你的計謀是將士們都進行一次更換,同樣的開銷很大。”

“總的來說就是你所需要花費的銀子更多,得到的利益會更多,伴隨著更大的風險,一旦失敗後果不堪設想,而盧穀花費的銀子數量應該在你的三分之二左右,得到的利益會比較少,但是伴隨的風險不是很大,就算風險真的發生了,也僅僅是有影響而已,還有再戰的機會,各有各的好處就要看皇上如何定奪。”

這個問題梁奕何嚐不知,但這是必須要麵對的,其實這方麵總的來說是盧穀占有一定優勢的,畢竟還有一條退路可走,這樣的計謀可沒有退路,要麽戰到底,要麽就選擇投降,隨之而來的就是急速衰敗。

當然梁奕的計謀總的來說是要比盧穀的更好一些,就要看誰最後能夠取得董高逸的認可才行。

可以說兩人是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的,梁奕盡管有董高逸的支持,但畢竟隻是從二品的兵部右侍郎,而他盧穀,乃是上將軍,是正一品的武將,這中間就有難以跨越的鴻溝,不過他在董高逸麵前就稍微遜色一點兒。

再有就是他在說話的時候一直在注意董高逸的表情,哪方麵是感興趣的,那些是不感興趣的心裏現在有數,明天早上說出來的肯定會更符合董高逸的想法,拉回一些優勢不是不行。

還有一點,梁奕在說計謀的時候他同樣觀察著董高逸的表情,至於說出來的是否感興趣雖然不是很明顯,但是隻要稍微想一想就能夠猜出個大概,完全可以將梁奕計謀一些不錯的想法加到自己裏麵去,將那些董高逸不感興趣的就減少,隻要最後能夠做主帥就行。

當時在大殿說的時候隻有汪同一個人在,像是呂新則都是剛剛不久前才知道的,所以對梁奕的計謀持有觀望的態度,雖說他的計謀很好,但作為從戶部尚書的角度去看,盧穀的相對來說更好一些。

呂新則是從縣令一步一步做起來的,一直到現在的戶部尚書,經曆是相當的豐富,哪怕梁奕前世和現在加起來恐怕都沒有,加上現在又是戶部尚書的原因,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會向著梁奕的。

要麽就是所說的事情符合他的想法,那肯定是毫不猶豫的支持,如果是符合一些想法的話,同樣是會大力支持的,隻不過一旦不符合其想法,除非能夠將其說服,否則不一定會選擇支持,兩人關係是不錯,但是在涉及朝廷和大事前麵還是要深思熟慮才行。

這一點就算是其他的人也一樣,就像是以前的朱辰和寧耿一樣,因為刑部的職責所在,加上還有皇上一直盯著,能夠掩護過去的肯定會想盡一切辦法,然而超出其能力範圍,或者是有不同的看法時,就不要一定會百分百的相助,甚至拒絕都是可能的。

同樣的,之前的魏啟德和劉長生也是如此,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一致的意見,比如說魏啟德所在的吏部,在花銷這方麵還是比較大的的,每年固定撥付的銀兩肯定是不夠的,又不想監察院那樣有別的辦法,隻得向皇上稟明,然後由戶部進行審查,最後才會拿出撥付銀子的數量,並不是說兩人的關係極好,劉長生就一定會給吏部撥付更多的銀兩,畢竟每一筆都有詳細的記錄,給的太多其他大臣會不滿意,同時還得照顧戶部的實際情況。

再比如說魏啟德,有時候和劉長生有關係的大臣進入吏部的名單之中,除非是此人的能力的確不錯,否則同樣是會拒絕的,畢竟這是要上報給皇上的,不是兩人關係好就能夠解決問題的,特別是自從董高逸登基之後,對這些還是比較認真和看重的,由不得隨意亂來。

所以要麽現在完善計謀,要麽就想其他的辦法。

盧穀這邊同樣遇見了問題,工部尚書甘榮淳和刑部尚書寧耿倒是沒有問題,三人談了談之後達成了一致的意見,這讓盧穀信心大增,但是在其他的地方就不是這麽容易的。

首先和甘榮淳關係不錯的工部左侍郎宋碩就不讚同,他認為梁奕的計謀相對來說更好一些,或者是更適合當下的南齊朝,雖說要建造一部分新的武器,但是現在的工部並沒有太多的事情,就算真的要建造問題並不是很大,隻要從戶部拿到銀子,想必很快新的武器就能夠發放到將士們的手中,但是這些花費日後完成能夠拿回來,後麵不管怎麽勸都沒有太大的效果。

哪怕甘榮淳現在是工部尚書,但是他一個工部左侍郎真要有自己的想法,除了皇上之外其他人還真沒有權力幹涉。

好在工部右侍郎張啟鍾還支持他,最大的原因還是他和朱辰兩人的關係不錯,其實之前張啟鍾和梁奕表麵上相處的還是很融洽,自從和朱辰關係不錯之後,兩人來往的極少。

還有兵部左侍郎章禾同樣認同梁奕的計謀,此人和朱辰關係一直不錯,現在和寧耿走的比較近,但是在這個問題上他主要是兩個原因。

其一,他知道朱辰和劉長生的矛盾比較嚴重,雖然元於是其女婿,梁奕又和元於的關係不錯,實際上卻沒有任何交好的意思,所以沒有必要為了這些關係才對待事情。

其二,從整體的對比上來看,他作為兵部左侍郎肯定是更傾向於梁奕的,畢竟現在的東漢朝已經不能和南齊相比,而南齊朝也非吳下阿蒙,是完全能夠靠自己的,又何必分出去一些利益交給東漢這樣的,說不定日後還會以此來威脅,反而會麻煩不斷。

兩人在商議著自己的事情時,在上善殿,兩位王爺安靜站在大殿內,和他們猜想的一樣,這就是父皇為了避免二人參與進去,至於意見的話明日直接在朝堂上麵稟明就行,不需要去接觸。

所以現在在心中思考明日應該支持誰的計謀,梁奕和盧穀的觀點他們已經了解的差不多,從不同的方麵選擇肯定會不同。

首先梁奕他們想要招攬一直在失敗,加上有父皇的阻擾更是困難不斷,而盧穀現在沒有被阻止,從這方麵來說盧穀更容易招攬一些,誰知道後麵父皇還會不會繼續暗中出麵,放棄其他的人可就錯失了很多的機會。

但是從計謀這方麵來說,更偏向於梁奕一些,他們是王爺,更多的是站在南齊和董家去考慮的,這樣來看不得不說梁奕的占據了太多的上風,而盧穀的顯得很平淡,還十分的麻煩。

再說其他方麵,無論怎麽看,梁奕在父皇麵前更受歡迎一些,從不斷的阻止就可以看出來,隻要將其招攬,日後在父皇哪裏肯定更勝一籌,實際上這才是目前最主要的,他們清楚爭奪的再厲害,沒有父皇的允許一切都是白費。

兩人在大殿內一直站了足足兩個時辰,董高逸才慢慢的出現在兩人的麵前,並沒有說其他的,隻是讓兩人回去好好的想一想,如果是他們會選擇誰的計謀,理由又是什麽,說完後才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