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批評和讚同

“盧穀將軍,你這個方案朕看是可行的,不過還是有一些不足之處,另外還有幾個問題,明日讓大臣們都聽一聽,到時候再商議商議,最好是可以將出現的幾個問題解決掉。”

“微臣明白。”

對於董高逸的謹慎,盧穀覺得很正常,也沒有期望能夠在這裏就做好決定,不過從目前的勢頭來看,通過是沒有問題的,裏麵有幾個問題他十分的清楚,反正要明日的朝堂上才會商議這事,稍後回去之後還可以想一想解決的辦法。ァ新ヤ~⑧~1~中文網ωωω.χ~⒏~1zщ.còм

董高逸看了看還沒有說話的三人,繼續開口道:“剛才朕聽了汪同的策略,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主張的是等待東漢朝主動找上門來,這樣就可以占據主動地位,這樣能夠有更多的好處,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容易被反過來威脅,並不是說這個方案沒有可取之處,隻是當下的情況很明顯並不適合這種。”

“隨後又聽了盧穀將領的策略,這一次相對來說要更加的完善,也是比較的合適,雖說有一些不足,但是相信能夠將其解決掉,那麽看上去就是一種比較合適的策略,符合我國以及東漢當前的局勢。”

兩句話,簡單的分析了兩人所說策略的看法,很明顯,汪同這個說的是當前不適合這種,實際上的言外之意卻是這樣的策略是拿不上台麵的,任何時候都不行,至於盧穀這種,隻要將其存在的問題解決,就是最完美的策略,選擇後者是必然的。

汪同關於這個點評沒有反駁,低著頭沒有說話,一旁的盧穀則是擺出一副昂首挺胸的模樣,就是在告訴在場的眾人,看到沒有,本將軍想出來的辦法就連皇上都相當讚美,你們要是不服就拿出更好的方案來,否則這一次的功勞本將就是最大的。

“公孫岩,元於你二人來說說。”

被點名的兩人相互之間望了一眼,不由得苦笑,從董高逸將汪同的策略貶低的一文不值,將盧穀的策略多加的讚揚,就可以看出是傾向於後者的,除非說出來的策略比盧穀更好,否則一頓訓斥肯定是跑不掉的。

然而麵臨的情況卻是,盧穀的策略真的很適合當前的局勢,元於和公孫岩二人和他之間盡管有矛盾,不過在這事上麵不存在任何的私心,加上沒有更好的策略,除了讚同盧穀之外,實在是沒有其他的辦法,要是在這個時候還揪著不放,肯定會讓董高逸以為是故意針對的。

平日裏,左右將領和大將軍不合誰都不會管,包括董高逸,隻要不出大問題,任由你們三人鬥來鬥去都沒有問題,現在是在一個大殿之中,麵對的是同一個問題,明明大將軍的策略已經不錯,但是左右兩位將軍還在不停的找毛病,這就是不理智的選擇。

最後二人都從不同的角度,對盧穀的策略進行了誇獎和讚同,並且說明自己沒有更好的策略,願意隨後輔佐大將軍上陣殺敵。

表明了態度之後,盧穀心中早就樂開了花,之前兩人對他是冷嘲熱諷的,甚至連路過時招呼都沒有,這讓作為大將軍的他很是不舒服,但是總不可能還要求二人給他打招呼,或者是讓其他人提醒,這會使得自己像是在刻意在乎一樣,今日看著二人的樣子就覺得很舒服。

你二人平日裏不是挺厲害的嗎?怎麽到了這種關鍵時刻就失去了原來的硬氣,還不是的被我盧穀壓著,你們要知道我終究是大將軍,你們終究是副將。

這番話盧穀隻是在心裏想了想,至於說出來是不會的,哪怕日後真的打了勝仗也不會說的這般明顯,最多就是在他們麵前顯擺一下而已。

董高逸不允許二人在這樣的場合擠兌,無視和故意為難自己,同樣不會讓自己這樣做,他不是有點成績就沾沾自喜之人,事情的輕重還是分的清楚。

見到這樣的回答和局麵,就連董高逸都十分滿意,他不知道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對盧穀的態度和看法好了許多,或許是因為解決了困擾許久的事情,但是不管怎麽說,隻要此事能夠完善的解決就行,至於是誰提出來的並不重要。

其實董高逸心裏到現在還有一個期盼一直存在著,那就是最看重的,最可能出現驚喜的梁奕還沒有開口,或許這個自己一直很看重的青年能夠拿出更好的辦法,畢竟之前能夠擊敗盧不敘就是用了計謀,否則隻要正麵的進攻,當初南齊朝戰敗是肯定的事情。

後麵的時候,又用了一次計謀,對東漢朝的將士進行了圍攻,最終以更小的傷亡情況得到了更多的城池,這次的戰役董高逸心中清楚,在南齊朝建國二百多年來都是極少的事情,可以說此事能夠載入史書之中。

情況也確實是這樣,那一戰的時候在董高逸的過問下,已經十分詳細的記錄在史書之中,並且還詢問了梁奕,元於,田哲以及當時參戰的將士,將裏麵許多的細節都進行了回憶並且記錄,可以說這一戰是南齊朝現有史書中記錄最詳細的一戰,當然這一戰是完全有資格的。

其實先前那一戰同樣可以記錄的如此詳細,隻是那會兒的元於隻是上將軍,梁奕也不過是個小小的將領而已,盡管打敗了敵軍的盧不敘,但是因為身份地位太低並沒有這麽詳細,加上沒有董高逸刻意的指明,相對於第二戰肯定不是那麽詳細。

後麵董高逸想過,重新將那一戰做一個記錄,隻可惜的是時間太久,將士們回憶的隻有一小段片段,梁奕,元於等人的回憶也不是太明顯,索性放棄了這個想法。

所以現在董高逸才是最期盼的一個,他倒要看看梁奕會讚同盧穀的想法還是說能夠拿出更好的策略來,至於汪同之前說的則被直接忽略掉,他不相信梁奕不知道這樣做的風險,有時候想要更多的利益是好事,那也得分場合和情況才行,一味的追究利益肯定是極其危險的。

期盼的實際上不隻有董高逸一人,可以說在場的另外四人同樣想要知道梁奕的想法會如何。

首先是汪同,沒有來兵部任職之後他就知道了梁奕,到了兵部得知感興趣的人正好是兵部侍郎想要更一步的了解,在和老友呂新則的交談過程中才知道兩人的關係十分的好,據老友說他能夠到禮部尚書一職,很有可能都離不開這個梁奕,否則以自己的年齡當時可以說不怎麽合適,也不是太有競爭力,唯一的可能就是老友一直處於中立,並沒有偏向任何一方,和梁奕正好是搭配的,這讓汪同更感興趣。

在老友哪裏了解了一些之後,又通過各種渠道知道了梁奕近些年的情況,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這位隻有二十來歲的官員,之前從官經曆居然是如此的豐富,特別是從正七品的統兵一步到正四品的侍衛究竟有何等的能耐,隨著了解的越來越多,震驚的也越來越多,以至於到了後麵都有所免疫。

當然,汪同見到梁奕的次數很少,有時候都隻有一個側麵,畢竟梁奕很少上早朝,同樣很少出現在宮中,可以說這在南齊朝已經是一種隱形的特權,後麵又去了利州更是沒有機會見麵,直到今日之時才有機會好好的觀察一番,總的來說很震撼。

如果不是刻意的去了解內情,從外表觀察的話,梁奕現在的形象要麽就是商賈家的公子,是喜歡讀書那樣的,另外一種就是官宦子弟,身上那股莫名出現的氣勢讓一般人會產生一些壓迫感,如果不特意收斂的話,一個平民百姓站在其身邊會被嚇住的,誰又會知道他真正的身份居然是兵部右侍郎。

對於公孫岩和元於來說,還是希望梁奕能夠拿出讓董高逸更滿意的策略來,這兩人對其可謂是非常的熟悉,知道其能力不凡,總是在重要的時候拿出最好的辦法來,之前兩次的勝仗就是最好的證明。

但是兩人知道這樣的想法很難,畢竟剛才盧穀所說的已經算是目前最好的,就連梁奕有自己的策略戰術,恐怕和盧穀所做的都是差不多的,沒有太大的區別在董高逸看來和沒說一樣,反正之前有這樣的策略,說一個同樣的簡直就是浪費時間。

至於盧穀更是沒有這方麵的擔心,連董高逸都誇獎的策略,他自認為已經沒有更好的,他承認梁奕在這方麵的能力的確很強,但不是任何時候。

還有一點他十分的清楚,要是讓梁奕先開口的話,可能今日被誇獎的就不會是自己,畢竟梁奕想出來的和自己應該差不多,再說一個沒有任何意義,隻可惜的是梁奕隻是兵部右侍郎,而他是大將軍,兩者的地位就決定先說的肯定是自己。

在這裏能夠比他先開口的隻有汪同,隻可惜這位新上任一年的兵部尚書拿出來的策略十分寒酸,甚至被嚴厲的批評了一頓,所以說這裏沒有人可以搶得過他的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