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朝廷的變化

梁奕回來的第三日,一道聖旨過後,他便不再是掛兵部侍郎銜,而是被任命為正三品的兵部侍郎,同時不再管理交易區的事情。

這段時間董高逸知道他很幸苦,能夠得到這麽多的城池同樣脫不了幹係,原本想的是讓他升任從二品的,隻不過仔細的想了想之後否定了這個想法,現在的梁奕僅僅才二十四歲而已,就突然從從三品的將領變成了從二品的大臣,這會讓其他大臣有所不滿,為了不引起麻煩,幹脆先進行一個簡單的過渡。

隨後的時間內,梁奕被允許在家休息一個月的時間,他沒有推辭,在東漢朝的差不多一年的時間,每天都是緊繃著神經,不敢有絲毫的鬆懈,畢竟是在東漢朝的地盤上,任何意外都是可能會發生的。

和豐七年八月,大皇子被冊封前的一個月,朝廷的官員都進行了一係列的調整,為董辛冊封提前做了準備,這算是對大皇子的一個小小的照顧,畢竟他待在宮中的這些年,在學習上麵特別的認真,很受董高逸的喜愛,否則不會有這麽大的變動。

同時不僅僅是為了他做準備,二皇子今年也已經滿十五歲,明年的二月份同樣是滿十六歲的時候,隻要剩下的這幾個月不犯錯誤,被冊封為王爺是板上釘的事情,至少南齊朝還姓董,就算有大臣不滿也隻能憋著。

按照南齊朝的規定,皇子冊封為王一般是在生日的當天,這時候會在皇宮內宴請大臣們,以慶祝這件事情。

還有種就是集中冊封,這種隻發生在一年有兩個或者是兩個以上的皇子滿十六歲,為了方便大臣們才不會連續進行兩次。

緊接著兵部尚書在任上不思進取,加上有以權謀私的跡象被查出來,最後念起為南齊朝付出的份上,並沒有受到任何的處罰,直接讓其回家養老去了,至於以前得到的府邸沒有收回,全是不錯的結局。

同樣回家養老的六部尚書中,還有工部尚書魏炳鬆,此人考中進士過後一直在朝廷為官,幾乎沒有離開過,而且在朝廷上也是保持著中立的態度,既沒有和劉長生接觸,同樣沒有和朱辰接著,在董高逸眼裏也還算是個不錯的官員,誰料到此人居然為官的這些年中貪墨了差不多十五萬兩銀子,如果不是監察院偶爾的調查,恐怕一直都不會發現。

按照南齊朝的律法,像是貪墨的官員一律會被重處,最後也是董高逸念在情分上,以及他將貪墨的十五萬兩銀子全部交了出來,算是戴罪立功,當然想要繼續留在宮中是不可能的事情。

表麵上,這是監察院偶爾查出來的,實際上沒有董高逸的允許,就算是監察院也不得隨意調查一品大臣,這也是為了幾位皇子提前做的準備。

這些皇子們雖然在宮中每日都在學習,但是真正在官場上的接觸極少,要是遇到朱辰這樣的官員別說展示自己,能夠保全自己已經是不容易的,所以董高逸在這之前必須要將這些人清理一部分,當然也不是全部的調查出來,是殺雞儆猴讓其他人注意著。

既然是殺雞儆猴,查處的官員太小的話作用不大,查處的太大又容易引起恐慌,最好的辦法就是這樣、新81中文網更新最快 電腦端:https://

在這一場的監察院查案中,其他的官員就沒有這麽好的運氣。

兩名戶部侍郎,吏部,工部,刑部各一名侍郎,大理寺少卿等人因為貪墨銀兩的數量巨大被直接擱置查辦,而董高逸的意思就是重處,要讓其他的官員們明白,這南齊朝還是董家天下,不要想著不會被發現,其他沒有被查到的官員不要僥幸,這並不是代表你沒有事,隻是代表你還有改正的機會,還有回頭是岸的可能,如果再這樣下去就不會有這麽好的局麵。

還有一部分官員被追究以權謀私,當然這個罪名的處罰就要輕很多,重一點的也就是回家養老,輕一點的就是調任,貶去偏遠地方,運氣好一點的就是被警告了一些而已,但他們明白再有這樣的機會絕對不會被輕饒。

一係列的查處之後,自然就有很多的官職空出來,這一點董高逸早就有了想法,很快空缺出來的位置都被填上了。

其中禮部尚書呂新則在任上,很好的處理了份內的職責,加上董高逸的認可,調任戶部尚書一職,原來的戶部尚書劉長生,因為身體的原因不能再承受這樣高強度的工作隻能去清閑一些的部門,最後去了呂新則原來的位置,任禮部尚書一職。

原來的吏部左侍郎甘榮淳在一次突然得到了董高逸的看重,接替了朱辰的位置,任兵部尚書,至於他原來左侍郎的位置則由右侍郎前去補充,而空出來的右侍郎位置則由兵部的右侍郎前往接任。

其餘的位置進行調整都沒有引起太大的轟動,唯獨兩個人的調整引起了官員們的驚呼,認為是誰都沒有預料到的結果。

其中工部尚書的位置,原先誰都以為是工部左侍郎去接任,畢竟宋碩這些年在工部的付出就連一些大臣們都很清楚,對於董高逸來說肯定是更加的清楚,隻是誰都沒有想到的是,工部尚書一職最終由涇陽府現任知府汪同接任,至於涇陽府的調整則沒有引起太大的轟動。

這肯定是誰都沒有預料的結果,畢竟按照常理來說,地方的知府想要調入朝廷一般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就是知府原來就是內官,是因為某些原因去地方官府任職,要麽是被貶謫,要麽是深得看重去調查事情,要麽就是前去救火,無論是哪種原因,調回來之後升官是肯定的,除非是皇帝都不願意看見的那種。

比如說原先的呂新則就是這樣,一直都是禮部的官員,是因為涇陽府出了事,不得已前去任職,回到朝廷之後就做了禮部尚書,這是沒有太大驚訝的,可以說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然而這個汪同情況是截然相反的,此人考中進士之後就出去做了官,這些人一直在涇陽府內做官,來都城的次數也是屈指可數,畢竟沒有皇上的允許是不能夠隨意回到都城的,能夠當上涇陽知府也是前些年的事情。

能夠以地方官員調入內官並不會讓很多官員驚訝,隻是一個知府做了尚書是誰都不清楚的。

按照一般的情況來說,這樣的知府一般是到六部去做官員,如果深得皇上的器重,直接做左侍郎是可能的,就算沒有得到器重,做一個右侍郎還是搓搓有餘的,畢竟兩者都是從二品,外官肯定不能夠內官相比較,隻是這知府做尚書還是頭一次。

不過從其他方麵來說,知府升任尚書是沒有問題的,依規定來說,六部的尚書是正二品,從二品的知府升任正二品的官員隻能夠深得器重而已,沒有別的意思,隻有在尚書入閣之後才能算作是從一品,而現在的汪同並沒有入閣,意味著他這個工部尚書隻是正二品而已,所以是沒有毛病的。

驚訝歸驚訝,事情已經成了定局,斷然沒有再更改的可能。

第二個人大臣們同樣很驚訝,不過轉眼一想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沒有引起太大的議論。

那就是剛升任不到兩月的兵部侍郎梁奕升任從二品的兵部右侍郎,正好是一直空出來的位置,原先都在猜測這麽久都沒有決定,現在才知道原來是因為梁奕的原因。

實際上就算是梁奕都沒有想到,會在這個時候升任兵部右侍郎,按照他原來的猜測想要成為從二品的官員估計也需要三年的時間,隻是現在沒有用三年時間,甚至連三個月的時間都沒有,不過對此他是悻然接受的。

此事告一段落之後,十月份,由呂新則坐莊,同時宴請了梁奕,汪同等人,最後在梁奕的建議下邀請了元於。

也是在這時候梁奕才知道,呂新則和汪同是師兄弟的關係,同時也是世交。

當初在呂新則考上進士的哪一年,汪同進入了他當初的私塾進行學習,加上是同一個老師,一來二去就認識了,隨著接觸的增多,兩人發現有很多共同之處,逐漸的成為了至交的關係。

有段時間呂新則和汪同二人都在涇陽府任職,那時候汪同在他的照顧下沒有遇到大的問題,這使得兩人的關係更進一步,現在兩人都成了尚書一職,雖然後者還沒有入閣,但那是遲早的事情,兩人都又能夠同時共事都是高興的。

這一頓飯,所有人都吃的比較盡興,對於梁奕,汪同早有所耳聞,以二十歲剛出頭的年紀就做了正三品的官員,毫不誇張的說在南齊朝都是少有的,之前在呂新則哪裏了解之後就想要見一麵,奈何一直沒有機會,今日相見也算是如願以償。

到這時候梁奕才發現,逐漸的自己朝中的關係已經從當初僅有的元於擴大到現在,竟然是在不知不覺中就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