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朝廷的調整

和豐元年三月一日,曆經整整三個月的吏部考核,在皇上董高逸的同意下,吏部著手擬旨。

隨後正三品監察院蘇鬆府巡查,江南府巡查在巡查途中受賄賂共計超過萬餘兩,工部侍郎,戶部侍郎二人收受財物超過萬餘兩,四人均被處以革職充軍;從二品刑部左侍郎陸群,玩忽職守,收受財物百餘兩,因退贓及時,悔過深刻處以罷官,永不敘用。

這幾人都手握大權,然而在貪墨一事上沒有任何餘地可言,當天就被全部處理。

而整個才剛剛開始,第二日大對數人還在睡夢中的時候,查處的官員已經開始行動,從二品官員大理寺卿徐維的府上很快就被包圍的水泄不通,被抓起來的時候徐維還在不斷的反抗,叫囂著:“你們是何人,竟然大膽敢闖本官府上。”

領頭的一人冷笑一聲道:“徐大人,到了這個時候你還不明白嗎?還是老老實實的吧。”

徐維裝作聽不懂的樣子,大聲道:“我明白什麽,還不趕快放開本官,到時候城內守軍一到你們一個也跑不掉。”

見他依舊如此,領頭的搖頭道:“徐維接旨。”

聞言徐維沒有繼續反抗,而是跪下來道:“臣接旨。”

聖旨一出他那裏還敢反抗,無視聖旨本來就是重罪,在已經犯罪的情況下罪加一等肯定會更加嚴重。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有大理寺卿徐維,工作失察,懈怠不工,任職期間收受財物多達四萬餘兩,收受銀兩多達三萬餘兩,念其任大理寺卿期間功勞,處以杖責五十,收押三年,家產全部充公,望爾今後誠心悔過,欽此!”

“罪臣領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多謝皇上不殺之恩。”

董高逸對他已經算是不錯的,貪墨的東西七萬兩已經夠死罪,隻是杖責以及收押並不會傷其性命,說是家產全部充公在抄家的時候還會留一些,畢竟還有孩子之類的,不會做到趕盡殺絕,同時也是皇上不忍心如此。

這樣的一幕不僅在徐府上演,其他地方同樣是這番情形,不過因為徐維的名聲更大,所以才會引起這麽大的衝動。

一直持續了足足十日時間,抓捕終於停了下來,沒有被抓的官員紛紛鬆了一口氣,這段時間很多人都是提心吊膽的,生怕找到自己府上,同時走訪的都少了許多,萬一剛拜訪結束就被抓了豈不是還會被誤會。

三月十二日,一道聖旨讓本已經平靜的朝中再次震動了。

陳於在聽到聖旨時並不意外,通過這幾日的觀察他已經做好了準備,今日一事來說尋常不過。

臨近七十歲的陳於在年輕的時候拚的太狠,以至於現在跪下都成了問題,最後還是在攙扶下才勉強跪下來。

宣讀聖旨的見此這才打開,並不會念在年老的份上略過該有的禮儀。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有禮部尚書兼大學士陳於,工作失察,包庇罪犯,任職期間收受財物,銀兩五千餘兩,深負朕恩,今免其官職之職,降為國子監司業免去大學士一職,以觀後效,欽此。”

“罪臣領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時候宣旨的才上前一步將其扶起,雖然被貶,但畢竟是做過禮部尚書的老臣,不至於太狠心。

董高逸並沒有讓他直接回家養老,而是讓他先留在國子監過度兩年,然而再回去養老,至於大學士一職是必須要免去的。

在南齊朝有實權並且官職最高的是監察院的左右禦使,因為監察官員是重中之重由不得閃失,然而才是正二品的六部尚書,當然為了能夠很好的製約一般會兼任從一品的虛職大學士,這樣一來便是從一品的官員,能夠更好為皇上做事。

若是隻降職為國子監司業而不免去大學士一職,意味著他還有重回六部任職的可能,而如今直接免去後意味著日後再無回六部的機會。

接旨後陳於知道這是皇上特意照顧他,不過這樣的照顧對他來說意義並不大。

所以在接旨的第三日便上奏請求回去養老,董高逸經過深思熟慮後同意了他的請求,至此風光了十幾年的禮部尚書結束了自己的為官道路。

陳於過後預示著處罰告一段落,至於地方官府報上來的也處理的差不多。

同時讓很多官員再次活絡起來,革職,降職了這麽多人,空出來的職位肯定要有人補上才是,活躍的就是那些有資格的人,但他們也清楚補上去的人吏部同樣已經上報,隻等結果。

三月二十日,從二品的應天知府張啟鍾升任工部右侍郎,原來的工部右侍郎遷任刑部左侍郎,這是後者沒有想到的,至於張啟鍾則是脫了朝中的關係,勉強的做了工部右侍郎,雖然是個比較雞肋的職位,不過隻要從地方來到朝中,機會總是有的。

至來的知府則由同知直接升任,空出來的同知一位當然是李哲的,這是梁奕幫了一個小忙,畢竟李哲剛任從三品的監察副使不到一年,現在升任正三品的同知跨步很大,而且他在一年之前僅僅是從四品的知州,當然其中離不開魏啟德的幫助,作為回報梁奕需要在董高逸麵前替他的人美言幾句,互幫互助何樂而不為。

升任的當日梁奕便書信一封送去,李哲明白自己不會這麽輕易的升任,回信感謝梁奕的相助,若是日後回到應天府定要大擺宴席感謝。

應天府高興的不止是這幾日,隻要有空缺的位置肯定就要補,所以又空出來一個監察副使一職,這讓應天府正四品的官員紛紛忙活起來,甚至連一些從四品的官員也有這樣的想法,一時間好不熱鬧。

當然不是所有的官員都是高興的,比如說應天府的監察使,他本來是個從三品的官員,之前因為張啟鍾打壓不得而誌,一心想著前者離開之後可以就此翻身,沒想到同知任知府,監察副使任同知,到頭來就他沒有任何好處。

因為這事他忽然變得迷茫起來,不知道何時才能翻身展現真正的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