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和豐元年

今年的天氣並不是很凶狠,並沒有出現前兩年大雪的情況,各地上報的災情減少一大半,各地官員在上報的時候與往年心驚膽戰不同的是輕鬆許多,有的地方還因為避災及時,隻有很少的傷亡,因此得到了董高逸的嘉獎。

其中江南府以及水寧府更是得到了不少的賞賜,這兩府因為入冬之前準備的極其充分,這個冬天基本上沒有傷亡情況出現,可以說這一年末是不斷有好事發生。

皇上開心,這些做臣子的無論官職大小都是開心的,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不會被罵,更不用日日擔心。

十二月下旬,董高逸下令改年號順成為和豐,先前的年號是登基時所用,當時朝廷上下一片混亂,希望整治的結果能夠順利和成功,取其意思作為年號。

如今朝廷安穩已有多年時間,早在兩年前便有大臣提議更改年號,當時被董高逸一口否決,理由就是簡單的時機不成熟,所以讓他要說更改年號的時候,大臣們無一反對,紛紛表示讚成。

和豐是董高逸親定的,取和平與豐收兩詞頭一字,緣由是這一年內不僅與東漢朝簽訂和平的契約,同時還與另一個王朝西涼朝簽訂和平的契約,遠在另一邊的北魏朝也退兵遠去以及沒有雪災的發生;另一個則是不同於往年發生洪災和旱災,今日兩個災害都沒有出現讓百姓們大豐收,同時讓朝廷的稅收增加,最終取和豐二字。

南齊和豐元年一月一日,董高逸下令改年號並且大赦天下,大幅度減少所有種類的收稅比例,得到了百姓們的愛戴,同時罪行輕微的罪犯直接釋放,嚴重一些的可減刑期。

百姓們歡呼的時候前幾日還高興的官員無論怎麽都高興不起來,因為他們聽到風聲,皇上要大規模的調整官職,並且已經讓吏部著手開始審查,想要從吏部打聽消息的官員們很失望,沒有一個人出來說明情況。

一些大臣不由得變得緊張起來,吏部並沒有公布調整官員的範圍,隻是模糊的解釋所有人都有可能,一時間連打聽和求助的機會都沒有。

很快就有大臣對此提出了疑惑,現在距離科考還有一段時間,如果此刻大規模的調整官職,豈不是會出現空缺的位置,如此一來朝廷的機構還如何運作。

此時吏部尚書魏啟德和吏部官員們的日子均不好過,他們在這之前都沒有任何關於此事的消息,是皇上突然著急魏啟德要求處理這事,原本以為隻是調整極個別犯錯的官員,和有功勞官員的官職,然而董高逸給了一份名單同時回複了一句話:這上麵的職位無論官職大小全部由吏部著手審查,另外正五品以下正八品以上官員的地方官員由各地官府以及各個機構上報審查,其餘不做調整。

一句話概括,名單上麵的官職無論大小全部調整,正八品的地方官員需要調整的由官府直接上報。

現在吏部麵臨的問題就是,不斷有官員前來打聽,他們能夠透露的隻有全部調整這句話,而且董高逸的意思。

皇上還催的也比較急,要求年後必須要上報,意味著隻有一個月的時間。

不是不想泄密而是不敢,皇上對吏部隻有一個要求:一旦將名單泄露半點出去,泄露之人株三族,吏部所有官員全部降職處理。在這樣的條件下誰還敢作死,除非真的不顧三族人的死活。

正五品以下官員的調整關注的人很少,各地官府也沒有胡亂瞎報,都是根據官員們的履曆來決定是否上報,或者是否升遷和降職。

書房內,董高逸正在讓梁奕給他按摩肩膀,那些宮女的手勁太小,妃嬪又不準到書房裏麵來,梁奕自然成了最好的選擇,不僅力道合適,手法也學得不錯。

高鴻過了一會兒拿著一摞奏折進來道:“陛下,這是剛篩選出來的奏折。”

董高逸看都沒看詢問道:“這些奏折都是來打聽朕讓吏部辦的事?”

“陛下,隻有四份是地方官員送來的糧食匯總,其餘的都是關於吏部的,大臣們都想知道具體的範圍。”

“怎麽?還有人委托你前來問問?”

“奴才不敢。”嚇得高鴻一個激靈。

“行了,朕知道這些家夥會找你問問,若是內心坦蕩何許千方百計打聽情況,這些蠢蠢欲動的正是一群拿著俸祿不辦事的人,這樣的人留在朝中為官簡直是不可饒恕,不如早些清理的好。”

“奴才知道了。”

“朕早就有意動動,去年便有這個想法,奈何前方戰事吃緊,朝廷不能發生動蕩,而今日再無戰事,正好可以清理一些蛀蟲,至於全部調整那是朕讓吏部故意放出去的風聲,此事沒有結束之前不能泄露。”

高鴻見皇上說這些,還以為可以讓自己放出一些準確,後麵一句話直接否定。

如果不是前線戰事吃驚,有些官員早就丟了烏紗帽進了大牢,有的也已經被革職查辦或者是降職處理,這麽好的機會不抓住日後更加不會有機會。

隨後董高逸拿起四份上報的糧食匯總審閱起來,全部看過之後他的臉色這才好了許久,送來的數據要比去年送來的好一倍,這是目前唯一讓他高興的奏折。

批閱結束後董高逸忍不住伸了一個懶腰,同時示意梁奕可以停止按摩,經過這麽一會兒肩膀舒服了不少。

書房中沉寂了片刻,半刻鍾後董高逸才詢問道:“梁奕,你到朕身邊有多久了。”

“回陛下的話,到今日正好半年時間。”

“真快,不知不覺已經半年時間。”說完再次沉默起來,隨即念叨:“可以動動了。”

自言自語的一句話讓梁奕瞬間明白了,一旁的高鴻便猜測梁奕可能的去處。

“朕記得你是應天府人士。”

“啟稟陛下,臣是應天府西州人士。”

董高逸想了想道:“高鴻,你去將不久前西州知州送來的奏折以及今年關於西州的事情奏折拿來。”

“是。”

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