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故事

“故事?”顧汐語奇道:“什麽故事?”

“關於這兩套針的故事!”

“這針不是你的嗎?”

“當然不是!”

“那你說說!”

顧汐語本以為這針是麵前邵丁山的,如果是,他必然是一個針道大家,但現在看來,這針不是他的,那麽,這世上,針灸術也不是這麽稀有。她來到這裏本來也沒有什麽想法,現在她有了,好好活著,把中醫術發揚光大,也不枉爺爺從小栽培她。

“三十年前,我還隻是一個遊方郎中,那時候自覺醫術高明,頗有些目中無人,”邵丁山似乎想起當年的年少輕狂,臉上露出一絲自嘲的笑意,繼續道:“那天我遊方到一個村子裏,村中有一位農夫在田間勞作時,因為誤食了一種野果中毒,麵色青紫,昏迷不醒。請來了附近的大夫都治不好。我既然遊方,自然一是為能碰上能者精進醫術,二也是為了治病救人。便自告奮勇為他醫治。”

“村人見大夫沒有辦法,便抱著死馬當成活馬醫的心思,讓我為那農夫醫治。我在為他醫治的過程中,發現他不僅隻是吃了毒果中毒,因為他所吃的野果並不是毒果,當地村民經常會食用。欲要治病,自然得先找到致病之源。我先開了一些解毒的藥讓人熬了抑製農夫毒發,便開始尋思,農夫中的是什麽毒,怎麽中的毒。”

“沒想到,這一找,竟然連續兩天也沒有結果,解毒的藥並沒有什麽用處,那農夫的臉色越來越差,脈息越來越弱,隻要毒到心髒,便必死無疑。我行醫之中,從沒看著一個病人會在我眼前遭遇不測。這讓我變得狂妄而自大,更變得驕傲而不肯服輸。我看那農夫最多能撐小半天,於是便去農夫勞作的地方尋找。因為但凡毒果毒物,附近必然會生有相生相克的藥物。我雖然不知道那農夫中了什麽毒,但卻抱著僥幸的心思,想尋到那相生相克的藥,救回農夫,既救人一命,也全了我的麵子。”

“當我來到那兒時,發現那兒這種野生果子不少,有些村民就近摘了,直接放進口中,全部無事。而附近並沒有任何的毒果毒物毒蟲。百思不得其解之間,我看見附近不遠處有一叢小灌木,那灌木附近有一些紫黑色的東西,於是,我便走了過去。竟然在那兒看到一個人。”

顧汐語驚道:“人?”

“正是,是一個人,一個青衣男子,看起來四十歲不到,頭發散亂,臉色憔悴,雙目無神,身上縱橫的傷口有七八處,最顯目的一處是胸前,周圍的衣服邊一圈深黑色,顯然傷口很深。我大吃一驚,雖然有所遲疑,但是看這人性命垂危,還是上前去。這人受了這樣重的傷,竟然還沒有死,但是我看著他的樣子,卻知道他已經沒有救了。因為他身上流出來的血都不是正常的顏色,那種紫黑色的血,分明是有劇毒。劇毒加上重傷,又拖延了最佳救治時間,根本神仙難救。即使我能早兩日趕到,以我當時的醫術,也是無能為力的。”

“看到我,那人眼皮抬了起來。他竟是清醒的。我當即問他是否需要幫助,他隻無神地看著我,搖了搖頭。”

“我以為是他傷害了那個農夫,便問起這事。他苦笑對我道:‘我流落至此,又豈有害人之心。隻是奔逃之間,身上的毒血滴落野果之上,想必他是誤食了那水果中毒。我沒有治毒良方,不過,既然此人因我而傷,我自然地救他一命。’說著,他指指自己的衣襟,讓我從他懷中掏東西。”

“我見他全身動彈不得,垂死無力,便將手伸入他懷中,裏麵有一個磁瓶,一本書,兩套針。他見我全掏了出來,對著那些東西隻是一笑,指著磁瓶對我說,瓶中的藥丸便能治得了那農夫。我不太相信,既然能治得了那農夫,就是能治得了他自己,他為何不治?”

聽到兩套針,顧汐語頓時精神一凝,難道這兩套針的來曆竟然是來自一個垂死的人?她不由問道:“後來呢?”

邵丁山歎了口氣,道:“那人見我麵露疑惑,便是慘淡一笑,道:‘你定然是見我毒發不治,懷疑此藥?我若不是傷重傷及肺腑,這毒倒也難耐我何,隻是我心脈俱碎,雙手俱折,雖有治傷良方,卻已無法自救。’”

“他看著那些東西,一臉悲色,道,‘這金針銀針,是我隨身攜帶,這醫書一本,但能學全,必然成為一代神醫,可惜,我得此醫書,卻不曾潛心研習,隻追求武功的精進,到最後落得個死於仇家之手的下場。你既然能找到我,也是有緣。這醫書,你便拿了去吧。磁瓶中藥丸,是解毒之用。隻得兩顆,一顆給那農夫,剩下一顆,或者可以救你一命。至於這金針銀針,你且拿著,這個你用不著,他日送與有緣之人!’”

“我見他說話時一臉悲愴絕望,是自知命不久矣的慘然,但是對於他說把針送與有緣人,卻有些不服氣,難道我就不是那個有緣人麽?他隻看了看我的手,便輕輕搖頭,道:‘你不懂針灸之術,這兩套針於你全無用處。’他無力的目光掃向我,道:‘你是不是這陣常感力氣不繼,有虛弱之感?其實你氣脈受阻,雖是醫者,卻不自知,人之將死,其心也善,我便幫你去了這疾吧。’說著,他用嘴叼起一根銀針,向我湊來。”

“他動作艱難,那銀針所對位置,卻是我的胸前。我當時吃了一驚,就想往後退去,卻隻見他眼中淡淡的輕嘲和鄙視,突然咬咬牙,我氣脈受阻是從小的頑疾,我豈能不知道?他一眼可以看出,從這點上看來,醫術便是不低。再說他既然提到那針灸之術,此時又用針來說為我驅除疾病,便賭一賭。於是一動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