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哈爾科夫——流亡的開始(上)

灰獵犬連仿佛看到世界末日即將到來一般,一架又一架鐵十字雄鷹被蘇聯空軍擊落,即便此時的天空中,德國人的戰機依舊在奮力掙紮,但它們無法為地麵的德國部隊提供幫助了。

蘇聯的鋼鐵洪流碾了上來,灰獵犬連沒有任何一款中遠距離能擊毀蘇聯坦克的武器,他們的坦克殺手在這樣的野戰中幾乎無用武之地,第一波伴隨裝甲進攻的蘇聯步兵足足有兩個營,他們不會給德國擲彈兵任何機會。

形勢逆轉,灰獵犬連的掙紮土崩瓦解,堅守陣地已經毫無意義,似乎連掙紮下去都變得毫無意義,四周都是開闊地,灰獵犬連沒有任何可能在蘇聯裝甲的追擊下逃到遠處的森林中,除非......除非有一隊勇敢的戰士自願留下。

所有人都慌了神,沒有慌神的也知道在如今的局麵,也沒法要求別人留下來送死。很顯然,也沒有誰願意留下來自願犧牲,直到他們的長官弗裏德黑爾姆在猶豫和痛苦猙獰的表情中毅然開口說道:

“我留下來,還有重傷員留下來!其餘人,撤退!”

這可能是權衡利弊後最正確的選擇了,因為重傷員在這樣的情況下,很難逃過蘇聯人的追殺,而由於弗裏德黑爾姆的自願留守,又讓大部分士兵的怨言乖乖閉嘴。

“把所有的手雷和地雷留給我們,現在,撤退!有多遠滾多遠!這是我最後一道命令。”

蘇聯人的遊擊隊也失敗了。

五百人的規模終究擋不住德國裝甲團的進攻,尤其是麵對德國人的炮兵部隊時,遊擊隊匆忙間挖出的簡陋工事簡直成了給自己挖掘的墳墓,眼看著並不牢固的土木工事一點點被炮擊土崩瓦解。那門精心準備的反坦克炮更是在射出第一發炮彈後,就被德國人的火炮炸成廢鐵。舒爾卡給團長的建議是,打出一個反衝鋒,逼退德國人使得我方有一個緩衝時間。

而這個緩衝時間,就是遊擊隊逃命的時間,分散到森林、沼澤中去,在道路上挖坑,埋雷,在陰影中放冷槍。

總之,他們再沒能堵住德國人前進的道路,但他們付出的犧牲是有價值的,裝甲團在前進的路上不得不走五步停一步。在戰略成果上,他們做的甚至比灰獵犬連更好,即便沒有戰機的支援。德國裝甲團與近衛坦克第一旅的競賽爭奪中,終究是蘇聯的坦克旅更勝一籌,早一步抵達戰場。

遊擊隊的“失敗”,成就了獨立團和近衛坦克第一旅的輝煌勝利。

隻是,即便獨立團消滅了這一個德國裝甲團,即便雷澤諾夫等人不負眾望為撤退的蘇聯第六集團軍奪回了生命線。但這扭轉不了哈爾科夫之戰敗局已定的結局,德國人通過從西線抽調部隊發方法,使得蘇聯軍隊好不容易取得的壓倒性數量優勢被逐漸抵消,至少在哈爾科夫方麵,德國軍隊與蘇聯軍隊的人數對比在1:2到1:1.5之間,德國人要麵對的根本就不是排山倒海般的蘇聯軍隊,他們的壓力更多的來自於自身部隊素質的下降和蘇聯軍隊的成長。

通過曼施坦因的一係列操作,蘇聯軍隊的數量優勢被打得灰飛煙滅,在勝利的前夕驟然失敗給了蘇聯軍隊的士氣一記重挫,惶惶不可終日的蘇聯軍隊尤其是第六集團軍,在被德國人一路襲擾追擊的撤退的路上,已經很難保持完整的編製。

“幾十萬人呐,我不能讓德軍把我們的人包餃子一鍋端咯,還有一大半的人正從哈爾科夫城區撤退,其他地方我管不著,但是巴浦洛格勒,這個數條生命線的交匯點,我們一定要守住。“迪米特裏帶著大勝而歸的獨立團裝甲部隊和一個步兵營回到之前的陣線。

”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另一邊落在德國人手裏的市區,全部收複。“雷澤諾夫指著馬路對麵的一棟建築說道,忽然間一顆子彈救打在雷澤諾夫剛剛把手伸出窗口的位置上。

“對麵的德國人,頑固的很,也狡猾的很。迪米特裏,我們得先離開這。”

仿佛是為了印證雷澤諾夫的話,當雷澤諾夫和迪米特裏一行剛好離開房間時,一連串的迫擊炮襲來精確的轟炸在剛剛的區域。而迪米特裏等人一路撤退也並不輕鬆,許多看似筆直的道路完全無法通行,那些倒斃在開闊地的蘇聯戰士就是最好的證明。

迪米特裏通過房屋廢墟和下水道的彎彎繞繞,來到了雷澤諾夫等人準備的安全點,準備部署新的戰鬥計劃。

先是由雷澤諾夫為大家介紹情況:“我們現在所處的市區可是熱鬧非凡,這裏有德國人的第48、57裝甲軍部分軍隊,也有黨衛軍,我還聽說前線戰士們遇到了德國傘兵部隊;我們的部隊,那成分就更加複雜了,除了我們獨立團和新來的近衛坦克第一旅外,還包括數量龐大的我軍潰逃部隊,以第六集團軍為主,他們中的誌願者自發的在市區與德國人戰鬥。哦,簡直是一鍋大雜燴。“

然後又把手指向地圖上的被好幾道紅圈包圍的廣場說道:”以這裏為軸心,北邊是德國人的控製區,南邊是我們的控製區,盡管我軍撤退部隊尚且還能通過我方控製區進行撤退,但德國人依托廣場塔樓和北部高地的製高點,不斷呼叫炮兵和空軍對我們進行打擊,讓撤退的部隊麵臨巨大損失。“

”所以,我們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奪下這個廣場,然後是城區,最後是高地.....“

迪米特裏突然開口反對道:”我不同意,一旦我軍向廣場進攻,和德國人在市區鏖戰,那麽高地上的德軍一定會不斷通過炮擊和空襲削弱我軍。“

雷澤諾夫:“那,你的意思是......”

“兩線進攻,兩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