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1/3)

戰爭意味著災難和毀滅,已經被詛咒無數次;但它也是人類社會反複出現、而且被大量藝術家重點表達的主題,這違反邏輯。戰爭既根植於曆史,也屬於現在,在可見的未來也不會消失,成為一個令人悲傷之必然。柏拉圖曾經這樣說道,“隻有死人才能看到戰爭的結束”。戰爭最深刻地折射出人性的邪惡與光芒,戰爭殘忍而無情,但也不失愛與正義,甚至比愛與正義更顯得偉大和持久,它既最愚蠢,也最理性,它集成了人類的最高技巧和智慧,似乎人類長久的勞動隻為等待那一刻的聚集和消耗,戰爭是一種昂貴而令人心悸的藝術。戰爭,其起因、事件、人物、結果、影響等等,可謂史學一個永恒的核心,甚至也是關於人、關於自然、關於社會的一般知識中(本章未完,請翻頁)最引人注目的一個主導性論題。可無論多麽重要,戰爭存在的原因,成了一個謎。

一般認為,人類作為食肉動物和群居動物,應同時具有嗜血和集群的本能,因此導致了戰爭的存在。如果隻是嗜血,那麽人類應對更喜歡單對單的決鬥,如果隻是集群,那麽會像草食動物一樣,進化出發達的警覺性感官和善於奔跑的四肢。隻有嗜血和集群兩個本能的互嵌,才是戰爭的前提。但人類嗜血和集群的特點並不足以充分解釋戰爭,因為嗜血的狩獵是針對異類的,大部分高等動物並不以同類相食,否則就會斷絕自己的種群生機。從這一點來看,人類針對自身的戰爭行為甚至違反了大自然的設定。而大自然的設定紮根於基因,比人性和文明更加基本。這一矛盾也促成了(本章未完,請翻頁)一些哲學家和科學家得出一個悲觀的結論:人類可能隻是漫長的生物進化長河中一個短暫的、不和諧的插曲,它很快(也許100年或者100萬年?)就會毀滅自己。

不過,隨著人類的文明高速發展,至今為止人類的數量還在繼續增加,而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全球還不曾爆發大規模的多國戰爭,因此我們有理由保持一定的樂觀。

本書對人類曆史進程中關鍵的戰役進行匯總,並評估它們的曆史意義。本書以時間為序,摘取的戰役基本上按照這些原則:它是曠日持久的戰爭中的關鍵一戰;它在文明世界的格局變化中有較為持久的影響;它在軍事科技和戰略戰術上有可圈可點之處。

因撰寫倉促,錯漏在所難免,還請讀者朋友們批評指正。(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