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文人多吃貨

李命的出現就隻是三味書屋裏的一個小插曲,沒有帶來多少,沒能改變多少。這裏的一切都還是一如既往。

雖說葉撫說著是曲紅綃出門修行了,自己任務也就輕鬆了一些,然而實際上,就隻是在本來就很閑的基礎上再閑上幾分。

等待著酒發酵好的這幾天裏,葉撫出門串門的次數比之前多了不少,跟周圍的街坊鄰居關係打的不錯,沒少從他們那裏收一些臘味、鹵味之類的東西,也算是在夥食這方麵省了一些錢。

一日三餐、課堂授課、閉目養神、串門,然後就是常常被李四邀請過去,試吃新品種新口味之類的。李四經常都會在他試吃完畢發表評價後感歎,整個黑石城十多萬人就隻有他一個人懂這份味道,或者說懂他的味道,雖然說得有些歧義。但葉撫也還是理解,李四他是把自己當作知音了,在這裏的話,可能叫“知味”要更好一些。每每於此,葉撫也就隻好在心裏麵想,若是讓天朝那一摞子人嚐到這味道,怕是要窮盡畢生所學來“吹爆”。

漸漸地,味道飄得遠了,名聲也就傳開了,隨著第一批專門從隔壁城組織在一起來吃火鍋的“吃貨”們的到來,這黑石城的“李記火鍋”火了。

曆今,不管是怎樣的時代,文人大多“吃貨”,一旦吃到感動他們的美味,自然是少不了一番吟詩作對以來吹捧。而正好,趕著過來的“吃貨”有不少的文人,於是乎,在那麽一段時間裏,各種各樣的律詩、絕句、辭賦鋪天蓋地般傳到更大的一些城裏。如果說這些詩詞大多都隻流行在“吃貨文人”這個圈子裏的話,但是某個人某一天突然造訪李記火鍋,一兩個時辰的品味過去後,一首詩快馬加急,被傳進了疊雲國皇宮裏以“吃遍天下美食”為目標的六皇子李泰然的寢宮裏,一切就都不一樣了。

那個寫詩的人叫袁守季,疊雲國出了名的大詩人,喜好吃,而且對吃特別考究,不僅考究,每次吃完一樣美食,吃得舒服了,就必定得作一首詩,因其才華橫溢,所以他詩裏對美食的描寫不可謂不生動,常常叫一些人看得食指大動,有條件的快馬加鞭便要去求來詩中美食,沒條件的若是有機會路過也定然不會錯過。久而久之的,袁守季變成了“美食代言人”,疊雲國內,一樣食物到底是不是真正的美食,得他吃過後才知道。

也正是因為袁守季這份名聲和才華,深受當代六皇子李泰然的喜愛,與其有著頗深的私交。於是乎袁守季對美食的評判便更加具有權威了,不少店為了他一首可以當做招牌的時,想法設法做迎合他口味的東西。但或許袁守季真的有“吃”這個天賦,做美食的人是否用心了,他一嚐便知。

而今天,袁守季路過黑石城這邊,聽聞了許多對“李記火鍋”的吹捧後,便親自來嚐一嚐。一個多時辰後,他深深地知道,做這火鍋的人的確是用心了。吃完後,叫小二拿來紙筆,吃的有多酣暢淋漓,寫詩就有多酣暢淋漓,一撇一捺之間,一首詩成了。

“赤似爐灶清如煙,椒麻落舌町長甘。

洛河稻下洛河水,洛河水下荇菜鮮。

膏肥汁美談神仙,料想不知火爐前。

守得鱸蕎滾油香,隻歎倉海一粟田。”

詩成之後,這位袁大家自然是迫不及待地要將這份美味分享給還在深宮之中的六皇子李泰然,招來隨性書童便催促其去驛站,打上“皇印”,擬作宮廷之信,快馬加急,將這首詩送往疊雲國都城。

袁守季為人大方,向來不吝嗇自己的詩被眾人傳閱,就在這書童把這首詩送往驛站的途中,便有不少人提前知曉了這首詩。袁守季關於美食的詩向來備受關注,又在這“李記火鍋”的火頭上,自然是很快便形成了一股風,吹往四麵八方。

為了照顧那些看不懂詩的起興之人,很快地便有吃過李記火鍋的人做出一篇簡譯文,隨著這首詩一起流傳開了。

“這鍋裏的湯底有清、紅兩種,紅湯像火爐中的火一般熾熱,清湯像是清晨的霧氣般清新,淺嚐一下,花椒、青椒的味道吃進嘴裏,卻意外地有一絲甘甜。問過之後,才知是用了洛河稻米來熬湯調味,剛好點的菜裏有洛河之下生長的魚尾菜,配上洛河稻米的甘甜,便更是覺得鮮。各種各樣的大魚大肉下肚後,不由得樂滋滋地想那天上神仙,定然不會知道這李記火鍋火爐前的這份美味。看著一樣又一樣菜在油湯裏麵翻滾著,卻隻好感歎,人的肚子為什麽就那麽一丁點大呢。”

一句話總結,“吹爆”。

李記火鍋的名聲被這一首詩再次提高。隻是辛苦了李四,這些天一直忙得焦頭爛額。

在李記火鍋二樓的一間包廂裏。袁守季做完詩後,意猶未盡,不由得找來了老板李四。

李四剛出現在包廂門口,袁守季便抖了抖嘴巴上的八字胡,開門見山問道:“掌櫃的,我想問一問這湯底……”

說著,他覺得這般問容易引起誤會,恐讓人以為他在打探秘方,便換了個說法,“我這油碟裏麵,有一種澀香之味,聞起來鬱香濃濃,但是混合了肉菜進嘴後,卻稍微有一種刺激之感,不知這是何種調味品?”

李四聽著袁守季的描述,一下子就知道了,說的是葉撫建議他去找的一種叫“香菜”,但是他沒找到,就用一種名為“煙木果”的水果果皮代替的調料。他正想說時,卻又覺得這是先生告訴他的秘料,沒有經過他的同意,應該不能隨便說出去,便隨意撿了樣東西說:“那是用藿香經過陳釀熬了一夜熬出來的。”

“藿香……陳釀……”袁守季細細地念一遍,然後笑著說:“掌櫃的,不瞞你說,我覺得這火鍋的味道真的是獨樹一幟,絕對可以改變這大半個疊雲國人的飲食習慣。掌櫃的能做出這番美味,當真是把勺堂裏的大師。”

聽著這番到了極高程度的誇讚,李四雖說心裏頗有些自豪,畢竟他本就對自己研究的這火鍋自豪至極。但是轉念便想到,其實袁守季如今吃到的這份火鍋味道,是他依據葉撫的不少建議作出的幾多改良之物,若是將這番讚譽全部攬在自己一個人身下,他隻覺得慚愧。

念念之間,李四不由得再次懷疑,葉撫他的本職到底是不是教書先生,怎麽對著把勺之事通曉到這般地步,僅僅隻是吃過兩邊火鍋,便能做出他這大廚怎麽都想不到的改良建議。

袁守季又跟李四聊了一些,然後意猶未盡的走了。

李四想著如今火鍋店的空前盛況,卻覺得有些力不從心。自家的火鍋越是受歡迎,他的壓力也就越大,不僅僅是應對這麽多客人的壓力,主要還是在“火鍋”這樣一種食物的名分上。他一麵想火鍋能夠登上大宴,又一麵想著能夠進入每家每戶的飯桌,一時之間矛盾至極。

思考不出個結果來後,他便打算今天早些打烊,去三味書屋拜訪先生,請教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