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向南!”

向南敲開丁春城辦公室的門時,丁春城坐在辦公桌前看文件,見到向南時,他一臉驚喜地說道,“你怎麽有空跑到京城裏來了?公司裏不忙嗎?”

“京城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那邊要舉行校招,我被拖來做麵試官了。”

向南一邊走進辦公室裏,一邊笑著說道,“而且,我也有一段時間沒來看您老人家了,順道就過來看一看。”

“是賈昌道的主意吧?”

丁春城“嗬嗬”笑了起來,“這小子就是鬼名堂多,他之前和國家電視台搞的那個《我為國家修文物》紀錄片,倒是讓很多年輕人都對文物修複師這個行業很是向往,可惜的是,這些年輕人根本不知道文物修複本身就是一項很枯燥的工作,要是光靠興趣,可支撐不了多久。”

“有興趣總比沒興趣強,要是都沒興趣,文物修複這個行業可真的是岌岌可危了。”

向南將手中的禮物放在茶幾旁,然後在沙發上坐了下來。

“你這話說得也有點道理。”

丁春城笑嗬嗬地點了點頭,問道,“賈昌道那邊有沒有說什麽時候開始讓你過去幫忙麵試?”

“暫時還不清楚,隻說了是四月初。”向南想了想,說道,“應該也快了吧。”

“嗯,那看來你還得在這邊待上幾天。”

丁春城從辦公桌後麵站了起來,對向南招了招手,說道,“別坐了,剛好我這邊收到一件殘損的青銅器,你趁著在京城的這段時間幫我修複了,也好讓我看看你的青銅器修複技藝學習得怎麽樣了。”

說著,他便將雙手往身後一背,慢慢地走了出去。

向南也連忙從沙發上站了起來,跟在丁春城的後麵出了辦公室。

丁春城並沒有走多遠,從辦公室裏轉出去,隻走了十來米遠就停了下來,然後伸手將一個房門打開了來。

向南往裏麵瞄了一眼,就知道這是丁春城的獨立修複室,側麵靠牆處擺著一個巨大的博古架,上麵密密麻麻地放滿了各式各樣造型的青銅器文物,一股厚重、古樸的氣息撲麵而來。

在靠窗處的位置,則放著一張工作台,上麵也是亂糟糟的,各種銼刀、鏨子、銅片等工具和材料橫七豎八,看這副樣子,丁春城似乎不久之前還在裏麵工作過。

“喏,這是一件戰國時期的青銅鏤空龍紋戈,是皖省汝陰那邊一座戰國墓裏出土的文物。”

向南還在打量這間修複室,丁春城已經從一旁的櫃子裏取來了一個盒子,遞給了向南,

“這件青銅戈比較有趣,一般的青銅戈的後緣是平直的,或是刃狀,但這件青銅戈的後緣卻是鏤空的龍紋。不過,因為年代久遠,這間青銅戈殘碎得比較嚴重,鏤空處不少地方還缺失了,修複起來會比較困難,你要是有什麽地方處理不了,可以來找我。”

“青銅戈”是華夏青銅時代最主要的常用格鬥兵器,橫刃,青銅製成,裝有長柄,是我國古代特有的一種長柄冷兵器,也是車兵作戰用的一種最常用的、最重要的格鬥兵器。

在古代戰爭中,青銅戈能夠大範圍內揮擊,能勾能啄、可推可掠,具有極強的殺傷性,尤為適宜於在戰車上進攻時使用。

迄今為止,華夏出土最早的青銅戈是在豫省偃師二裏頭遺址出土的直內戈。據考古學家測定,截至2007年,距今約3500年。

戈由戈頭、戈柲([bì],即手持的長柄,多為竹、木質,柲頂端捆紮戈頭)和戈柲下端的鐏([zūn],戈柄下端的圓錐形金屬套)組成。

戈頭一般由援、內(na)、胡、闌組成。“援”是戈的長條形鋒刃部分;“內”有納入之意,是戈尾部橫向伸出的部分,呈榫([sǔn],使兩塊材料接合所特製的凸凹部分)狀;“胡”是指由援向下轉折延長的弧形部分。內和援之間的凸起部分稱闌。內與胡上有穿(即孔眼),可以穿係皮條將戈頭捆紮在柲上,保證戈頭不至於在實戰中脫落。

“好的。”

向南點了點頭,接過丁春城手裏的盒子,然後將它打開來看了看,裏麵的青銅戈和一般的青銅戈大不一樣,它不但後緣部分是鏤空龍紋,而且也沒有固定戈頭的闌和穿。這件鏤空龍紋戈的下端是圓形中空設計,這就使得它更容易固定在戈柲上。

從殘損的一部分鏤空龍紋可以看出,這是浮雕夔([kuí])龍,龍的鱗片和細部結構刻畫精細,龍體盤曲交纏,抽象神秘,尾部長伸卷曲,紋飾複雜精美。

而戈頭的援部,或許因為在地下掩埋的時間過長,導致礦化嚴重,因而斷裂成了好幾塊。

整件青銅鏤空龍紋戈的戈頭,的確如丁春城所說,鏽跡斑斑,殘損不堪。

丁春城見向南看著盒子裏的鏤空龍紋戈,怔怔出神,咧開嘴笑了笑,說道:“那你在這裏先處理這件青銅戈吧,我回辦公室了。”

“哦,好的。”

向南這才回過神來,將丁春城送到門口,見他進了辦公室,這才將修複室的門關上,捧著盒子來到工作台前坐了下來。

這件青銅鏤空龍紋戈,雖然也是兵刃,但相較於之前在鳳凰城博物館修複的那件青銅劍而言,要難修複得多了。

最難的大概要屬鏤空龍紋的殘缺處補配,要將它完美修複,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事實上,夔龍紋,是青銅器上的裝飾紋樣之一。

根據《山海經·大荒東經》中的描寫,夔是:“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有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

但更多的古籍中則說夔是蛇狀怪物。

如《說文解字》中就記載:“夔,神魅也,如龍一足。”而在《六帖》中則說:“夔,一足,踔而行。”

自宋代以來的著錄中,在青銅器上,凡出現為一爪的紋飾,就被稱為“夔紋”或“夔龍紋”。

然而,即便都是夔龍紋,事實上,在每個不同的時期裏,夔龍紋形象實際上都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