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英雄,他隻不過擁有一顆勇敢的心。”——《獨立報》

“向往自由,永不磨滅”——《泰晤士報》

“個人英雄主義的巔峰之作,能夠被載入史冊的歐洲中世紀戰爭電影。”——《每日電訊》

電影公映第二天,英國的綜合類報刊頭條,頭版頭條都是勇敢的心,楚舜的電影不止是電影。

BBC電視台更是迅猛,當晚就對勇敢的心同時期的中世紀進行一個曆史科普。

稍微了解的人都清楚,一檔曆史普及節目,將羅伯特一世、愛德華一世、伊莎貝拉等一係列曆史人物進行了更詳細的科普。

即使用大量的資料片以及采訪水時長,但也不是一天可以製作出來的。由此可見,BBC這檔節目是早就預備好的。

最後劍橋大學藝術與人文學院教授,對電影做出總結,他道:“男人必看的電影?不!全英國人都應該看。”

一通操作下來,英格蘭、北愛爾蘭、威爾士地區反而比高地更加火爆,在信息輪番轟炸下,都清楚了蘇格蘭有位擁有自由靈魂的民族英雄,叫華萊士。

甘乃迪本想返回愛丁堡後,就用人脈推波助瀾,要讓六百多萬蘇格蘭人,至少要有一百二十萬看這部電影,達到五比一,可還沒動手,電影中的高地已是世人皆知。

“即便船長先生在英國的聲望非常誇張,可《勇敢的心》發酵速度也太快了,比羅斯通奶酪還快。”甘乃迪想了想,有沒有可能是民族黨動用力量,隨即又否決,因為BBC與《獨立報》不是蘇格蘭民族黨力量能夠驅動的。甘乃迪感到不安。

甘乃迪政治敏感程度也不低,但當下暗流湧動又詭譎的氣氛中,他找不到方向,索性放棄。

“無論如何,華萊士的精神要傳播。”甘乃迪決定,給黨內事務長打電話,講宣傳事宜,安排好。

獨立進步黨的黨員偏年輕,有衝勁的年輕人,馬瑞和湯捷就是這樣兩個小夥,本身是礦工,參與了數次獨立遊行,屬於獨進黨的鐵杆了。

下班後湯捷和馬瑞會一起玩,拿上每天都會訂購的報紙《蘇格蘭晚報》,到酒吧,點上酒看報喝酒。

別奇怪,蘇格蘭酒吧看報喝酒,甚至吹個風笛喝酒都正常。高地上的酒吧分兩種。

“報紙給錯了?”湯捷看到今日的晚報第一反應。

“太陽撞擊地球了,什麽能夠讓你這麽驚訝。”馬瑞見狀拿過報紙,標題讓他出乎預料。

獨進黨的陣地《蘇格蘭晚報》上的頭版頭條標題是——[《勇敢的心》,充滿著蘇格蘭氣息的影片,自由永不落伍!]

“勇敢的心,不是那個華夏人的電影嗎?”馬瑞看報紙,是蘇格蘭晚報沒錯。

“報社的人集體K藥了?”馬瑞有這樣的懷疑。

之前獨進黨宣傳過,楚舜是敵人(英格蘭),刺入蘇格蘭體內的毒箭,會讓蘇格蘭人們消極,獨進黨的人都深信不疑,馬瑞與湯捷肯定也如此。

馬瑞常掛在嘴邊的話,《海邊的曼徹斯特》是狗食,男人遇到困難應該衝上去就是莽。

“讓我仔細看看。”湯捷喝一口威士忌冷靜了片刻,仔細看頭條,報道中將楚舜誇得天上有地下無的,特別是《勇敢的心》,報社主編評價:充分能夠代表蘇格蘭民族的影片。

馬瑞出奇的憤怒,直接把報紙揉成一團,往地上砸,從紙團反彈起來的力道,可以看出馬瑞的憤懣。

“我還沒看。”湯捷撿起來,隨著他將一篇報道看完,臉上也如同高地今日的壞天氣一樣。

手中的酒杯都被捏得咯吱響,馬瑞大聲道:“我們被背叛了,湯捷你沒有發現嗎?我們被無情的拋棄了。”

“什麽?”湯捷不懂。

“你還沒有發現嗎?我們獨立進步黨也成為了英格蘭的狼犬,你不覺得這段標題很熟悉了嗎?”

馬瑞大聲道:“前麵消極負麵的《海邊的曼徹斯特》,就是這樣,那些報道,散發著垃圾味道的惡心報道。”

在馬瑞看來,獨進黨肯定和民族黨一樣,和英國政府達成什麽協議,已經不是原來充滿積極性的黨派。

“難道是甘乃迪先生任期到了?”湯捷奇怪。

兩口喝下半杯威士忌的馬瑞僵住,甘乃迪先生是兩人的偶像,在蘇格蘭會議中強硬地要求獨立,前麵還破壞華夏人劇組的拍攝,雖說後來被賣國康納製止,但這樣的英雄,肯定不會屈服。

“難道隻是《蘇格蘭晚報》主編成為叛徒了?”馬瑞想到一種可能性。

湯捷似乎想到了什麽,他立刻打開了推特,他關注甘乃迪。

甘乃迪:[楚舜先生的確是喜愛蘇格蘭的導演,他是位英雄,我為我的魯莽和誤解道歉。]

兩人陷入沉默,最後是湯捷打破僵局,他試探性說道:“要不我們去看看?”

於是乎兩人衝向電影院,即便兩人在酒吧裏大喊大叫也沒有引起酒保的注意,小場麵打架鬥毆的都有,聲音大點又怎麽了?

蘇格蘭人比較分散,不像意大利人對電影愛得深沉,如果是鄉鎮,壓根沒電影院。也虧得兩人是居住在人口較多的城市,兩人買票然後檢票,在走廊聽到電影院傳出齊聲呼喊:“自由!”

要知道影廳隔音效果是相當不錯的,在關門的情況下能夠傳出如此大聲,證明幾乎是看電影的人都在喊。

到底是有什麽魔力?

近三個小時後,湯捷和馬瑞從影廳出來,前者表情亢奮,後者感覺現在自己可以打死一頭牛。

“蘇格蘭晚報沒有說錯,我的上帝,楚舜先生比蘇格蘭人更了解蘇格蘭人,不自由吾寧死!”馬瑞本來是崇拜羅伯特,帶領蘇格蘭獨立的國王,而落魄騎士華萊士,從不在他崇拜範圍內,現在他的偶像變成了華萊士。

“這才是男人,這才是蘇格蘭男人。”湯捷腦海中還真回**起華萊士雙手持大劍一次次衝鋒的片段。

“蘇格蘭人生來都是自由的,沒有人可以奪走我們的自由,我也想對楚舜先生道歉。”湯捷說道:“楚舜先生最愛的國家,除了他自己的國度,肯定是蘇格蘭。”

這話說得,幸虧旁邊沒有意大利人。

“我想回去好好看一遍《海邊的曼徹斯特》了。”馬瑞道:“我感覺楚舜先生或許表達的不是消極的意思,而是過去的傷痛一直存在,像英格蘭曾給我們帶來的傷痛。”

“楚舜先生說得有道理。”湯捷讚同。

兩人前麵罵《海邊的曼徹斯特》,其實根本沒有完整去電影院看過,也隻是網絡上看到些片段。人是感性生物,在討厭情緒方麵從不理智。

不知道有沒有注意到,兩人的稱呼直接從那個華夏人,換成了楚舜先生。其黑轉粉的行為,代表了蘇格蘭之前討厭楚舜的一小戳人。

想想也是,連甘乃迪都轉粉了,況且是其他人。在民族黨和獨進黨雙重宣傳效果下,蘇格蘭地區也爆發出恐怖的觀影熱情。

《勇敢的心》全英首日票房1019萬英鎊,破掉了大英票房記錄。上一個記錄是由007係列保持,即便在地球有《哈利波特》存在,007在英國本土票房上也是和它雙分天下的。

而元地星沒有哈利波特這票房殺器,詹姆斯邦德在英國本土是無敵,前麵《海邊的曼徹斯特》票房很好,可沒能打破其統治地位,而勇敢的心是到頭了。

英國之外,《勇敢的心》在什麽國家最火?肯定是美利堅啊,喜歡給英國添堵的美利堅。

美利堅首日2657萬美金,然後媒體以及影評人一致性好評。

“楚舜有自由之心,所以能夠拍攝出勇敢的心,搶占蘇格蘭這麽多年,該還了。”——《洛杉磯時報》

“世界炸彈楚舜,每次拍攝電影,都足以讓世界上諸多國家心驚膽戰,這次被炸的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和王國。”——《紐約時報》

第二天星期三,票房4762萬美金直接拿下周三的票房記錄。

熟悉美利堅的都知道,美利堅刷票房其實主要靠周五周六與星期天三日,周三票房記錄相較之下沒什麽含金量,可也是側麵反映出《勇敢之心》在美利堅受歡迎。

全球首日票房累積1.4億美金。

美利堅、法國、德國等國家,不約而同的做同一件事。在英國買通的教授、名人們開始帶節奏。

英國曆史教授:“我們的確為蘇格蘭帶來太多苦難。”

雅虎某倫敦博主:“華萊士本來可以和相愛的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願上帝保佑,最後海水天空變成湖水,隨即妻子走出來,兩人互相凝視,這個結尾太感人。據說不是特效,是特殊的拍攝方式。”

某蘇格蘭當代作家:“沒有人願意一輩子被人控製,所以出現了威廉·華萊士。用最後的呼聲,向蘇格蘭人民傳達了最深切的渴望。”

威爾士運動員:“我為大家科普,大英帝國全名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不是[大不列顛、蘇格蘭、威爾士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還不明白嗎?”

一時之間,英國風雨飄搖。

很多英國公知是揣著明白裝糊塗,例如威爾士運動員所說,聽上去很有道理。但大不列顛就代表位於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為什麽要及北愛爾蘭,因為北愛爾蘭在愛爾蘭島。

在美他國友好幫助下,英國堪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