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攻下定遠的時候,我就說過,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總管議事廳中,定遠軍的文臣謀士,李善長,馮國用,胡惟庸,汪廣洋,陶安等等,還有降官之中選拔出來的民政人才,數十人正襟危坐,聽著朱五似笑非笑的說話。

朱五站在主位的邊上,手裏拿著一份文書,笑道,“這三項就是咱們定遠軍安身立命的方向。一,治理好我們自己的地盤,二,準備今後長期征戰所需的糧草軍備,三,不圖虛名,求實效,不讓咱們成為朝廷的眼中釘,肉中刺,不成為天下的眾矢之的!”

說著,朱五晃晃手裏的文書,笑道,“可是昨天,有個書生上了一份文書,讓我稱王?”

嗯?座下的問文臣們一陣**,李善長等人相互對視,彼此目光之中多是愕然。顯然,他們也被這個消息嚇了一跳。

“城池不過十,軍民不過百萬,就稱王?”朱五笑道,“這是讓全天下都笑話我朱五,不自量力嗎?”

占據金陵之後,朱五才明白為何後世的大領導大人物都那麽忙。哪怕有無數人幫助他分擔,但無論是民政還是軍務都忙得不可開交。一會是兩岸的軍士屯田,一會是流民的安置,還有工匠坊那邊時不時也要去看看。火炮造得咋樣了,新戰船什麽的進度如何了。

還要時刻盯著朝廷的動向,訓練士卒不敢懈怠,時刻準備著打仗。

他是定遠軍的頭,唯一的頭,所有的事情都要經過他的批準點頭。所以他這一個頭,兩個大。

偏偏這個時候還鬧出這麽一個笑話,一名新投奔過來,叫楊憲的青年書生,在人口清查的文書結尾,居然鼓動朱五稱王。

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但是朱五心中,並沒有什麽不塊,此時說出來,也隻是當個笑話講講,甚至連名字都沒提,可是上書的書生卻自己坐不住了。

楊憲位於文臣座次的末尾,紅著臉站起來,大聲道,“總管此言差矣,下官以為,總管必須稱王!”

李善長等人回頭,原來是他!

楊憲是山西人,客居南方。不同於其他讀書人忸忸怩怩的投效,占據金陵之初,朱五的招賢榜貼出去,這人就自己來了。

此人也確實有真才實學,在李善長的手下,安排的政務都做得井井有條,甚至因為他不是淮西的讀書人,幹的都是苦活累活,可以也任勞任怨。

楊憲典型的北方人長相,方頭大臉。朱五上輩子也是北方人,頗有好感,笑著在主位坐下,“那你說說,我為啥非得稱王?”

“總管坐鎮金陵,此乃龍蟠虎踞之基業,定遠軍麾下帶甲士卒十萬,如狼似虎。不出幾年,勢必席卷江浙!所謂名不正言不順,敢問總管,若不稱王,何以讓麾下士卒安心,何以讓我等臣子歸心,何以讓東南百姓臣服?”

“這~~~”朱五之是順口一說,沒想到這楊憲直接長篇大論起來。

“再者,總管說不圖虛名,不想成朝廷的心腹大患。可敢問總管,總管以為現在就不是朝廷的大患了嗎?”

楊憲接著大聲說道,“下官一個讀書人都知道,北劉南朱。劉福通看似聲勢浩大,可是在蒙元的心腹之地,需硬抗蒙元鐵騎。總管身處南方,天下財富匯聚之地,麾下兩淮精兵如狼似虎,除非朝廷上下都是瞎子,不然如何會看不見?”

“高築牆可,廣積糧也可,但是不必緩稱王。既然總管已經名動天下,何不幹脆上王號,稱天命!早日定下君臣大義,方可安撫東南百萬軍民!”

“一派胡言!”

李善長見楊憲唾沫星子橫飛,出言嗬斥道,“劉福通轉戰河南,麾下將士數十萬,亦不敢稱王,總管剛剛占據金陵就稱王,這不是把總管推到風口浪尖了嗎?”

“劉福通以邪教蠱惑人心,自然不敢稱王。”楊憲出口反駁,“總管出身微寒,為天下窮苦百姓請命,高舉義旗,身負民望大義,得位最正,為何不能稱王?”

“等等!”

兩人針尖對麥芒,文官們竊竊私語,兩邊都有道理。

朱五不願意聽到兩人爭論,出言製止。

其實他心中也在沉思,楊憲說的不無道理。

這麽多人跟著自己造反,圖什麽?

那些流民乞丐出身的老兄弟,一開始是為了兄弟義氣,願意為自己出生入死,現在呢?那些後投靠的文臣武將呢?

這年月隻要能打仗,在哪都是喝酒吃肉,瀟灑快活,自己這規矩又多,人家圖什麽?現在的定遠軍不隻是賊了,自己割據一方,天下誰也管不著!人家圖的是日後的富貴,今後的前程。

不給人家點希望,人家憑什麽接著給你賣命?

想到這裏,朱五心中苦笑,稱王真的不行,可是自己這個大總管的名頭好像也有點太小家子氣了。自己的名頭卡在這裏,手下人怎麽升?

朱五搖搖頭,笑著對楊憲說道,“你說的有一定道理,但是現在絕對不是稱王的時候。你看徐壽輝彭和尚,成帝之後被蒙元的百萬大軍圍攻,現在還憋在大別山裏。

蒙元再昏聵也是有底限的,隻要不稱王不捅破那層窗戶紙,他麵上好看就不會往死裏打咱們!等到咱們可以正麵硬抗朝廷的時候,稱王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說著,對座下的文官們笑道,“老家有句話,餃子都在鍋裏了,掀蓋著什麽急?”

這話,讓眾人一陣輕笑。

其實文人最為功利,愛虛名,野心往往比拿刀砍人的武夫還要大,心思也更重。

楊憲的觀點不是他一個人能的觀點,他應該說到了一部分人的心裏。朱五這話也是給這些人吃了一顆定心丸,稱王早晚的事,你們急啥?

不過,對於楊憲這類人還是要給些甜頭,朱五想想,“你下現在管的是清查人口是吧?”“是,總管!”楊憲畢恭畢敬地說道,“金陵城中人口不難清查,城外農人卻是不大好查。蒙元暴政日久,地方大戶又貪婪無度,多有隱藏人口田畝之事。”

“這事我也頭疼!”朱五點頭說道,“蒙元除了田稅還要交人頭稅,久而久之,為了躲稅,百姓幹脆把地交給大戶,自己甘做佃農。”

說著,朱五又站了起來,走了幾步說道,“現在咱們把朝廷的苛捐雜稅都廢了,隻留下田稅,種多少地交多少稅,人可以跑,地跑不了。但是百姓還不知道,地方大戶也不願意讓百姓知道。

這樣,老李,咱們單獨建一個機構,專門請查田畝人口,像百姓推行咱們的政策,就讓楊憲挑頭,可以吧!”

“主公明鑒!”

李善長點頭道。

一旁,肅立的楊憲激動不已。

古往今來,天下的問題就是土地問題。

定遠軍的未來,其實也就在土地上。

如此重任交給了自己,這是入了總管的法眼。

不等他表達忠心,就聽台上,朱五繼續問道,“老李,士卒屯田的事,怎麽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