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人口不足

“有件事情想必你也知道,道德經是老子,而老子不是道德經。”嶽山說道。

“這我當然知道,老子的著作很多,道德經隻是其中的一部分很多都失傳了。”王績道。

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那麽你知道道德經是從什麽時候開始叫道德經的嗎?你知道以前道德經是什麽樣子的嗎?”嶽山反問道。

“難道以前的道德經和現在的不一樣?”王績驚訝的道。

“肯定不一樣,差別可以說非常大。”嶽山說道。

“你怎麽知道?你見過?”王績追問道。

“我隻是知道它以前是什麽樣子的,具體內容不知道。”嶽山搖搖頭道。

“你……真是氣死我了。”王績痛心疾首的道:“有機會見到先賢著作,你居然不好好研究研究。”

嶽山心道,不是我不想研究,而是前世從馬王堆出土的帛書甲乙本直接就氧化了啊。後世人也隻能用科學技術恢複一小部分。

再說沒事兒幹誰研究這玩意兒啊,他又不是搞哲學的。他之所以知道這件事情,還是在考古紀錄片上看到的。

“你還想不想知道以前的道德經大致是什麽模樣?”

“想。”

“那你就是這樣求人的?”

“嶽山小兒,信不信老夫和你同歸於盡。”

“真是老不修啊,算了不和你一般見識。”

玩笑了幾句嶽山才正色道:“西漢之前道德經還叫老子,且德經在前道經在後,應該叫德道經才對。”

“德道經?”王績激動的喃喃自語道:“居然如此嗎,居然如此嗎,德道經,德道經。”

不要小看隻是兩個部分顛倒一下,因果關係全變了。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屢戰屢敗和屢敗屢戰,隻是兩個字的順序調整,意思就完全不同。前者是說這個人無能,後者是勇敢無畏不折不撓。

道德經和德道經,在哲學上的區別就更大了,對老子的思想解讀也有很大的影響。這個發現直接影響到了國學哲學部分的研究。

古代研究道德經的人非常多,很多人幾乎就快要抓到老子的核心本意了。

然而就是因為德經和道經的順序被後人給顛倒了,變成道德經,而未能成功。

比如……

“王弼關於老子的著作你可以好好研究一下,已經很接近老子的本意了。”

“隻是因為德經和道經順序顛倒的原因,他離老子始終還差了一步,真是悲呼哀哉。”

王績道:“王弼?可是魏晉王輔嗣?”

嶽山道:“對,就是他。”

王績道:“好,容我在好好把德道和道德的事情搞清楚,就去研究他的書。”

兩人又聊了一些關於老子的理解,交流了一下感想,一直談到太陽落山嶽山才離開回家。

……

關於李承乾的任命,朝野爭論了一段時間之後也就接受了不接受也沒有辦法。

李承乾上任後並沒有急著把自己的心腹安插進東宮,而是先著手處理遼東四道的事情。

為了讓權力的交接更加順利,他派杜荷親自前往遼東主持大局。

他本人每天都老老實實去內閣上班,跟著李世民學習如何如何處理國家事務。

一切都漸漸步入正軌。

時間進入二月份,在萬眾期盼下朝廷終於公布了第一批封國名單。

先是李淵的兒子李世民的兄弟:

荊王李元景、漢王李元昌、鄭王李元禮、韓王李元嘉、彭王李元則、鄭王李元懿等十五人。

然後李世民自己的兒子:齊王李祐、蜀王李愔、蔣王李惲、紀王李慎四人。

至於吳王李恪、魏王李泰、越王李貞三人暫時不封。李恪是想將來去東勝神州,李泰是想去南瞻部洲。

越王李貞有大才且和李承乾關係親密,李承乾想留他輔政所以暫時沒有給他分封。

對於這種好事兒,心中有大抱負的李貞自然是欣然同意了。

其他宗室如:李道宗、李孝恭、李神符、李道彥等人也都在此次的封國名單上。

這些人的封地集中在安南、呂宋島、堂明老撾等地,條件自然是比較艱苦的。

尤其是安南和堂明這些地方土著勢力龐大,搞不好就會被土著人給滅了。

但正應了那句話,隻要有利可圖這些人不介意去死。期盼了這麽久的封國終於到手,又豈會放棄。

李世民當然也不會看著他們去送死,前期會派遣海軍過去提供保護的。甚至會一直在那裏駐軍,既是為了鎮壓土著,也是為了震懾諸侯國。

封地是分下來了,可很快這些人就發現了一個問題,沒錢。

這些宗室過的肯定比普通人強,但要說家產,還真不一定能有多少。

李道宗、李孝恭這些肯定是家大業大,李元昌這些太平王爺除了那點食邑就隻有皇家賞賜的一些財物。

加上平時開銷又大,還真不一定能有多少餘糧。維持山珍海味的生活沒問題,用來開發封國就是杯水車薪。

這個時候皇後就出麵了,貸款。

皇商行開通的有金行業務,功能其實就是皇家錢莊。隻是古代人還是習慣把錢放在這裏手裏,沒誰願意存在金行裏。

至於貸款業務就更別提了,給百姓放貸會被戳脊梁骨,而那些高門大戶又不缺錢。

所以長久以來金行的主要業務是充當中央銀行機構,替朝廷轉運貨幣。

現在金行終於找到合適的業務了,給這些封國提供貸款,以封地的稅收作為抵押。

對於這種好事兒諸侯王自然沒有不同意的道理,紛紛找到長孫無垢簽署了貸款協議。

然後李承乾又出手了,鑒於諸侯王可能對自己的領地不太了解,或者本身不是治理國家的那塊料。

內閣免費給諸侯國提供人才招募計劃,和商業以及農業規劃。隻要他們按部就班去做,不說能變得多厲害,起碼能把封國經營下去。

虱子多了不癢,債多了不愁,反正已經從皇後那裏貸款了,再去內閣那裏求助也沒啥關係。

至於內閣會不會往他們的封國塞人……這完全就是廢話,朝廷肯定會往他們的領地塞人。

甚至都不用朝廷主動塞人,隻要表露出一丟丟這方麵的意思,封國的大把官吏願意把他們這些諸侯王給賣了。

此時的大唐就是有這麽大的吸引力和威懾力。

於是小半個大唐都在圍繞這些諸侯國轉動起來。

對外招募各種人才去諸侯國任職,頂尖的人才就不想了,能湊著和用就行。

購買各種物資,這麽多封國同時建立,需要的基礎物資數量非常龐大。無數的商人齊聚長安城,都想從中分一杯羹。

而這些商人相互競爭的好處就是,諸侯王可以以想對便宜的價格買到所需物資,且能把各種物資都買全不需要到處奔波。

最重要的還是招募百姓,這個年代人口才是最寶貴的財富,沒有人一切都白搭。

然而隨著這些年的開疆拓土,大唐的領土麵積擴大了好幾倍,可開墾的土地也增加了很多倍。

再加上南方的大開發……大多數百姓都擁有自己的土地,還真不稀罕搬到諸侯國去。

即便這些諸侯王開出了很誘人的條件,願意去的人都寥寥無幾。

沒辦法的情況下他們隻能去求助李世民,說實話,李世民也很頭疼。最後不得不把嶽山找了過來。

來到皇宮聽到找自己過來的目的,嶽山也很無奈:“這種事情找我也沒用啊,我又不能憑空變出大活人來。”

李世民無奈的道:“我知道你變不出人來,但是你向來主意就多,找你來是想想哪裏的人口可以抽走一部分。”

嶽山道:“這二十年間大唐人口增加了有近千萬,算上原來的人口,再加上遷移進來的異族,少說也有五千萬人。應該沒那麽缺人了吧?”

李世民道:“是沒那麽缺人了,可誰都不願意去封國啊。”

嶽山道:“那確實,要不是活不下去誰也不願意背井離鄉。”

李世民頭疼的道:“說的就是啊,所以才覺得棘手。”

嶽山也開始思索還有哪些群體屬於可以調動的……別說,還真想到一個。

“我倒是想到一個群體,隻是怕生人您不敢動。”

李世民非但沒有生氣,反而警覺的道:“你先說是誰。”

“賤民。”嶽山說道。

大唐雖然沒有奴籍卻有賤民,即便朝廷一再下令不許奴役人口,號召大家放還奴仆自由。

但依然有大量的賤籍人口,百多萬還是往少了說的。

“你還真會給我找麻煩,動他們還不如下令從國內強行移民過去呢。”李世民氣道。

“但您不得不承認,這麽大量的人口掌握在豪強門閥手裏並不是什麽好事。”嶽山說道:

“當年您以雷霆手段從世家豪強手裏奪回隱戶、佃戶數百萬戶,後續大唐因此獲得了多少好處有目共睹。”

李世民情不自禁的點點頭,這也是他最得意的事情之一,被萬民讚頌的仁政。

此舉既削弱了世家豪強的實力,又給朝廷後續的發展提供了便利。

多出來的這幾百萬戶人口真的太關鍵了,北方移民,南方大開發,主力都是這些漢民。

要是沒有當年那一次大清查,大唐不會有現在這樣的大好局麵。

“現在全大唐的賤籍人數不下百萬,把這些人解救出來既是仁政,也是一件有利的事情,起碼可以解決第一批諸侯國人口問題。”嶽山說道。

李世民卻沒有這麽樂觀:“朝廷要是敢對這些賤籍下手,那些人非反了不可。”

嶽山道:“為什麽朝廷要直接下手呢?聖人可以下一道旨意,號召高門大戶放還賤籍自由。”

“同時下旨,如果賤籍之人想脫離賤籍,主家不得阻撓,否則以罪論處。”

“然後再讓諸侯王們自己去遊說那些賤籍之人,隻要願意去諸侯國就放還自由身,還給他們分田分地,相信會有不少賤籍之人主動去的。”

“缺額部分朝廷可以想辦法動員一批百姓過去,兩相結合應該就能解決諸侯國缺人的問題了。”

李世民沒有當即就做決定:“這件事情我在考慮考慮,還有沒有別的地方能擠出人來?”

嶽山想了想道:“還有一個地方的人可以遷走一部分。”

李世民精神一振,道:“哪裏?”

嶽山道:“六胡州。”

李世民皺眉道:“六胡州?這裏安置的都是突厥等部的降民,他們好不容易在這裏定居,不能妄動啊。”

嶽山道:“我知道,但如果不動,不出百年六胡州就會變成沙海。”

李世民臉色驟變,道:“怎麽可能,這裏自古以來都是水草豐茂之地,怎麽會變成沙海。”

嶽山說道:“秦漢之際此地水草豐美,為漢胡爭奪的要地。蒙恬北逐匈奴,把這裏奪回,始皇帝在此設立了九原、雲中等郡縣。”

“後來此地又被匈奴奪取,到漢武帝時期衛青又重新把這裏奪回,並在這裏屯田,還把中原七十萬災民遷徙到此地設置軍屯。”

“到了漢宣帝時期,這裏成為了膏腴之地。史載這裏沃野千裏,穀稼殷積,甚至可以調運用糧食進關中賑災。”

“然而到了東漢時期這裏開始迅速衰落,降雨減少、農田退化成草場。漸漸的不在適合農耕,重新變成了放牧區。”

“然而就是這種開墾放牧再開墾在放牧的變動,讓這裏的植被遭到了徹底破壞。”

“現在聖人又在這裏安置了大量歸降的胡人部落,為了加快他們融入大唐的速度,又遷徙了大量漢民過去開墾農田。”

“又加劇了植被破壞的速度,現在的六胡州已經不再是水草肥美之地了,大片大片的草場退化為荒漠。”

“在如此下去,不出百年這裏的草場就會徹底退化成為沙海。”

“為了可持續發展,朝廷必須減少這裏的人口密度。同時對退化嚴重的草場施加保護,甚至可以抽調一支軍隊過去植樹造林。”

李世民聽的是目瞪口呆,他知道嶽山看問題的方法可常人不同,總是會說一些看似奇怪的話。

可也沒想到會奇怪到這種程度,六胡州變成沙海?減少人口密度?這些他勉強還能理解。

可讓軍隊去植樹造林要不是說這話的是嶽山,他一準把那個人給打出去了。

可正因為是嶽山說的,他才不得不慎重對待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