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5夏國公

這一波封賞範圍非常廣,涉及的人員遠遠超過征高之戰的功臣,很多平時就功績卓著但沒有參戰的人員也獲得了封賞。

比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剛登基那一次封賞功臣還要隆重,規模還要大,堪比大唐立國之初的大封賞。

長孫無忌改封趙國功,之前他是齊國公。雖然也是國公,但趙的位次在齊之前,算是位格的提升。

程咬金由宿國公改封盧國公,尉遲恭由吳國公改封鄂國公,秦瓊由翼國公改封胡國公……

萬騎大將軍牛進達晉封琅琊郡公,萬騎將軍蘇定方晉封臨清縣候,棣州水師統領劉仁軌晉封樂城縣候,神威大將軍韓東晉封宜城縣候……

其他文武官員被封爵晉爵者高達百餘人,因此封官晉升者高達數百人,賞賜財物數以百萬貫。

這一大波豐厚的封賞非常的鼓舞人心,文武大臣都和打了雞血一樣亢奮,恨不得一個人當十個人使為國效力。

李世民也著著實實的收買了一圈人心,強化鞏固了自己的地位。

嶽山的爵位自然也獲得了晉封,而且還是一步到位越過郡公直接成為國公。而且封號還非同一般,夏國公。

這個封號一出,引起了巨大轟動。

夏商周統稱三代,在中華文明的曆史上地位非常特殊,最關鍵的是它們屬於宗主國。

要知道朝廷一般擬定封號的時候用的都是藩屬國的封號,包括齊魯趙晉燕韓胡之類的都是藩屬國。

夏商周秦漢都是宗主國國號,用宗主國的國號進行封爵……就大唐來說不是沒有,李世民就曾經獲封秦王。

可李世民是皇子啊,嶽山隻是一個外臣。

別說外臣,連嶽山自己都有些接受不了趕緊上表請求更換,其他要求給他更換封號的奏折更是雪片一般飛往永安宮。

如果換成一般的皇帝可能迫於群臣的壓力就改變主意了,甚至他不改變主意就有大臣敢采取激烈手段強逼。

可李世民不是一般的皇帝,滅亡高句麗之後他的威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大封賞又讓他收獲了人心。

他能扛得住所有壓力乾綱獨斷,且沒有人敢采用非常規手段逼迫他。

所以不管多少人反對,他都一意孤行,鐵了心要給嶽山夏國公的封號。

齊……不,趙國公府,書房。

長孫衝不解的道:“夏國公豈是人臣所能享,您為何不勸一勸。”

“不是不勸,而是不能勸。”長孫無忌搖搖頭歎道。

“為什麽?”長孫衝問道。

“如果你能猜到聖人為什麽要執意封他為夏國公,就知道為什麽不能勸了。”長孫無忌道。

“聖人到底是什麽意思?”長孫衝道。

“你可以猜一猜。”長孫無忌道。

長孫衝不問了,他知道這又是父親大人在考校自己。

難道聖人不知道‘夏’代表著什麽?不可能,雄才大略的貞觀皇帝不可能不知道這種常識。

那麽必然是有深意。

是什麽深意?

如果是臣子要求君王給自己封這種堪稱僭越的封號,那就代表有不臣之心。可現在是皇帝強行封給臣子,難道……

他想到了一種不敢置信的可能,一臉震驚的道:“難道聖人要……”後麵的話他沒說,隻是伸出手掌比劃了一下。

長孫無垢欣慰的道:“雖然沒有全中,但這麽短時間就能想到這些已經殊為不易,你沒讓我失望。”

長孫衝已經顧不上被父親誇讚帶來的高興了,連忙問道:“這怎麽可能,之前不是還好好的嗎,聖人怎麽會突然動了這種心思。”

長孫無忌道:“所以你並沒有摸透聖人真正的心思,他並不想動嶽山,而是給他套一個枷鎖逼他自己退隱。”ァ新ヤ~⑧~1~中文網ωωω.χ~⒏~1zщ.còм

“枷鎖?退隱?為什麽?是因為他功高震主,還是他神仙子弟的身份?”長孫衝追問道。

“都有,比你想的還要複雜。”長孫無忌就把從出征高句麗到凱旋回京這一路發生的事情詳細的剖析給他聽。

百姓視其為活神仙,四夷藩屬尊奉其為天下文首,對萬騎擁有很強的影響力,相當於直接掌控棣州水師,在棣州的威望超過朝廷……

有這樣的一個臣子,任何君主都會寢室難安,聖人沒有直接動他已經是心胸寬闊。

“本來因為他和聖人娘娘關係甚好又娶了長公主,聖人雖然擔心還不至於容不下他,但鹽引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聲譽、兵權、財權,如果再讓他進入政事堂掌握了行政大權……李世民活著的時候還能壓得住他,然而嶽山太年輕了。

如果不采取措施讓他繼續積累實力,等李世民不在了,李承乾是肯定壓不住他的。

“夏國公的爵位既是對他功績的表彰,也是一種警示,同時也是一種補償和安撫。”

“沒有人知道他手中還掌握著多少神奇的東西,大唐需要這些東西來爭霸天下,所以聖人也不想把他們的關係搞的太僵硬。”

“所以我不能勸也不會去勸,他退隱幕後對大唐對他自己對我們所有人都是最好的結果。”

長孫衝聽的瞠目結舌,他知道嶽山很厲害,卻不知道居然厲害到這種程度。

而且其中還有許多超出他理解的東西,隨手寫張紙條居然就能當錢花。那些商人是傻子嗎?

他終於明白為什麽皇帝會選在這個時候封嶽山為夏國公,也明白自家父親沒有勸阻。

這種事情沒法勸,真勸了反而是害嶽山,也是給天下埋隱患。

過了好一會兒他才從震撼中恢複過來,道:“原來如此,我懂了。不過嶽候能想清楚其中的道理主動退隱嗎?”

“他能不能想到都沒關係,會有人提醒他的,就看他願不願意。”

……

嶽山願意嗎?

他除了苦笑還是苦笑,這種情況就相當於前世‘家長自願去學校幫忙幹活’‘工人自願放棄社保’一樣,是沒有選擇下的‘自願’。

一開始他確實沒有看透李世民的想法,還上奏折要求換個封號,還好有馬周提醒。

不,應該說李世民把一切都算計好了,不管他能不能看透,馬周都會過來提醒。

“謝賓王提醒,我知道該怎麽做了。”

“哎。”馬周似乎想說什麽,但最終什麽都沒說,隻發出了一聲歎息。

來提醒嶽山的不隻是馬周,沒多久寧純、田學臣都過來拜訪,不過他們沒直接說,隻是暗示了一番。

然後王績也派人送了一封信過來,上麵隻有一個字,退。

真正讓嶽山感到意外的是,淵蓋蘇文居然也寫了一封信給他,上麵隻有一句詞: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

這句話來自於楚辭·漁夫,借屈原和漁夫的對答來表達屈原的性情高潔。

表麵看起來就是說大聖大賢之人都不會死板的看待事物,所以能隨著世道一起變化。

然而回顧全篇在結合當前的形勢,可以看成是一種示警:皇帝忌憚你了,趕緊想辦法吧。

可以說這封信一旦流露出去,對淵蓋蘇文這個降將來說是非常不利的,甚至會引起李世民的猜忌,可他還是冒險寫了。

嶽山也不得不感慨,世事無常啊。

當初他寫《華夏文明》是為了更好的完成民族融合,誇讚淵蓋蘇文是想提醒李世民要注意提防此人。

沒想到陰差陽錯居然讓他產生了誤會,以至於把自己當成了他的知己,甚至不惜冒險給自己發出警示。

當然也不排除他想在大唐找個靠山,但不管是哪種情況,這個情嶽山都願意領。

既然知道了李世民的打算,嶽山自然知道自己該怎麽做了。

而且他對當官什麽的真的沒興趣,搞發明創造,把前世學到的東西寫下來,加快華夏文明的發展推進社會進步才是他最想做的。

反正現在他身份地位都足夠高了,也不缺錢,沒必要跳進政壇這個泥坑裏操勞。

所以他給李世民寫了兩封奏折,一封是繼續請求更換封號;另一封是以誌不在當官,想潛心研究學問教書育人為理由請辭。

當天李世民就把兩封奏折都打了回來,不準。

嶽山知道三次三讓的梗,接下來兩天每天都把兩封奏折重新上一遍。

果不其然,第三天的時候李世民非常惋惜的同意了他的請辭,但夏國公爵位是朝廷對他功績的封賞,不會收回,讓他安心收著。

嶽山這才感激涕零的接受了夏國公的爵位。

朝中聰明的人對這個結果毫不意外,後知後覺的人也終於猜透了是怎麽回事兒。還有一部分反應遲鈍的人依然不知不覺,根本就不知道發生了什麽。

不過不管猜沒猜透,嶽山都辭官不做了,其他人也不好在咬著夏國公這件事情不放。

關於嶽山的小風波就此過去。

在辭官接受夏國公爵位的當天,長孫無垢親自來到了侯……夏國公府。新八一中文網首發www.(x81zw).comm./x81zw/.com

“是我害了你,我沒想到這件事情會這麽嚴重。”

看著懊悔的長孫無垢,嶽山無所謂的道:“實不必如此,你知道我對官場向來不感興趣,現在這樣最好。我可以研究自己喜歡的東西,還能在家裏陪著麗質和孩子。”

怕她繼續糾結這個事情,他轉移話題道:“我也正想問問娘娘呢,鹽引到底是怎麽回事兒?”

長孫無垢道:“幾年前有商行的管事和我說有商人私下用你開具的鹽引作為錢幣進行交易,非常的方便好用,並建議商行出麵發行這樣的票據。”

“我了解之後也覺得這種方法不錯,免去了大宗交易攜帶金銀不方便之處。皇商行大宗貿易多,最需要這種東西。”

“最初確實想借用商行的名義出具票據,但遭到了大部分的反對。一來這東西太危險,二來民間也不會認可。”

“後來我就想到可以從你手上拿一些鹽引進行大宗貿易,隻要數量控製在合理範圍內就不會出問題。當時是我想的太簡單了,沒有想那麽多。”

“哪知道你出具的鹽引在民間居然演變成了這個樣子,早知如此我是絕對不會這樣做的。”

“原來如此,這樣我就放心了。”嶽山鬆了口氣,他倒是沒生長孫無垢的氣,隻是怕她不懂被人給忽悠了,現在看來這事兒純屬機緣巧合。

“紙幣太危險了,眼下最好別碰,尤其是別以朝廷的名義發行紙幣。”

前世宋朝出現過交子,然而很快就崩潰了,明朝出現的銀票坑的無數百姓家破人亡。

中國是最早使用紙幣的國家,這是個榮譽。然而一點都不值得驕傲,因為它背後是無數條人命。

嶽山知道紙幣是曆史必然的趨勢,然而在生產力和經濟水平沒有達到一定程度之前,在沒有培養出足夠多的經濟人才之前,絕對不能碰。

長孫無垢道:“我知道,已經讓人著手收回鹽票了。”

嶽山連忙道:“別著急,這種事情一旦操之過急恐怕會引起商人的騷亂,最好無聲無息的收回來。”

長孫無垢道:“我會叮囑他們小心行事的。”

……

雖然辭官了,但嶽山並沒有離開長安去四姓坪居住,以他今日今時的地位牽涉太廣了,不是那麽好退的,有太多事情需要處理。

再說馬上就要過年,朝廷又滅亡了高句麗,這個新年絕對會非常的盛大,他這個夏國公必然要到場的。

要不然就真成李世民容不下他,要拿他開刀了。

今年大唐的新年確實很熱鬧,數十個藩屬國前來朝覲,數量比往年多了一倍,且使節團的規模也大了好幾倍。

沒辦法,摧枯拉朽般的消滅了強大的高句麗,震懾力實在太大了,四夷藩屬國無不瑟瑟發抖。

這萬國來朝的盛況大大滿足了李世民的虛榮心,臉上笑容就沒有消失過。

防采集,自動加載失敗,點擊手動加載,不支持閱讀模式!

禁止轉碼、禁止閱讀模式,下麵內容隱藏,請退出閱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