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2鹽票

“你看我手中這張是一千貫鹽票,這就是一千貫錢,和一千枚金幣一千貫錢是一樣的。”張掌櫃道:

“你想想,平時咱們做大宗生意都要拉幾百斤幾千斤的錢幣,太麻煩了。一路上人吃馬嚼還要繳納關卡稅起碼損失幾十貫,萬一在有個閃失,什麽都沒了。”

“有了這票據就不一樣了,往包裏一裝貼身藏好就能行走天下,到任何地方都能當錢使。”

“別的地方的商人也認這張票據嗎?”馬周忍不住打斷道。

“一開始很多人不認,可棣州鹽商認啊。天下任何一座大城都有棣州鹽商,直接找他們就能換成錢。”張掌櫃繼續說道:

“後來認可鹽票的人就越來越多了,到現在幾乎所有的大商行都認鹽票,就算把不認也可以就近找別的商行換成錢。”

“你們就不怕有人造假嗎?”馬周疑惑的道。

“造假?怎麽可能,你聽聽。”張掌櫃拿出那張鹽票,捏著一角輕輕抖動,隻聽‘嘩啦啦’清脆的聲音響起。

“龍首紙?”馬周眼睛一亮,脫口而出道。

“呦,兄台也是懂行的呀,憑聲音就能聽出龍首紙來。”劉掌櫃在一旁說道。

“這……家主愛好收藏龍首紙,我曾經在他那裏見過,所以認識。”馬周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借以掩飾尷尬。

龍首紙就是嶽山名下的造紙作坊造出來的那種最上等的紙張,配方和製作方法非常特殊。

關鍵是這種紙的質量非常好,遠超當前流傳最廣的硬黃紙,一經問世就成為文人熱捧的物品。

但這種紙的製作方法繁瑣,產量一直不高,根本不對外出售。一部分嶽山留下自用,一部分孝敬李世民和長孫無垢了。

其他人想要,隻能從嶽山手裏討要,或者等李世民心情好了賞賜下來。

而越是如此,龍首紙在大家的心目中地位就越高。

馬周隻聽聲音就確定這票據是用龍首紙製作的,讓張劉二人更加肯定他是京中權貴家的管事,態度也就更熱情。

張掌櫃接話道:“既然兄台認識龍首紙,那就應該知道此物無法仿製。”

馬周卻道:“龍首紙雖少,可也有不少流傳出去,如果落到不法之徒手裏豈不是危險了。”

張掌櫃笑道:“這就是嶽候的高明之處了,用來製作鹽票的龍首紙有特殊印記,這是普通龍首紙所不具備的。”

馬周那種靈光一閃,說道:“水印?”

這下輪到張劉二人驚訝了,知道龍首紙可以理解,可知道嶽山使用的龍首紙有特殊水印就不一般了。

馬周也知道自己失態了,趕緊解釋道:

“我在京中曾聽人言,龍首紙分為三種:一種是用來送人的,就是普通白紙。一種是嶽候自己使用的,帶有‘嶽’字水印。還有一種是貢品帶有‘禦’字水印。”

“我一直以為這是傳說,聽二位如此說才陡然想起以至於有些失態。兩位,我隻聽說這種水印天下獨一無二別人無法仿製,卻從未見過。不知道可否滿足一下我的好奇心讓我看上一看?”

張劉二人的疑慮並未因此打消,這位突然出現的人身份肯定不一般。搞不好還真是哪家權貴的管家,還必須是頂級權貴才行。

要不然不會有這一番見識……要知道他們多番打聽才知道龍首紙有帶水印的和不帶水印的兩種,從來都不知道還有帶‘禦’字的貢品。

不管他是從哪聽說的,和皇宮扯上關係都不是簡單的人物。所以兩人的態度已經從熱情變成了恭謹。

張掌櫃猶豫了一下把票據遞給了馬周。

馬周接過後隻是用手在紙麵上滑了一下就確定這是龍首紙無疑,光滑如鏡、韌如翠竹、聲如碎玉……這是標準龍首紙的特點。

他就是龍首紙的愛好者,從嶽山那裏要到一些,李世民還賜給他一些,幾乎每天都會取出來欣賞一番。所以對這種紙非常熟悉,不會認錯。

他沒有著急看水印,而是先看向票麵。

一麵很簡單的寫著精鹽一千貫;背麵則寫著時間:貞觀七年五月二十五日開具,還有一個數字三百一十三;除此之外還有嶽山的私印。

看字跡和印章,是嶽山的沒錯。

怕他看不懂,張掌櫃還介紹道:“正麵一千貫是這張票據的價值,我們稱之為麵額,背麵的時間是出具這張票據的時間。那個三百一十三代是標號,表著這張鹽票是第三百一十三張。”

劉掌櫃補充道:“這個出具時間和標號結合在一起其實也是一種辨別真偽的方式。”

“如果你見到出具時間比這個時間早,但標號卻比三百一十三大的,肯定是假的。反過來出具時間比這個晚,標號卻比三百一十三小,也是假的。”

張掌櫃也補充道:“對,以後每見到一張鹽票你都把它們的出具時間和標號記住,隻憑借這兩個數字就能初步斷定鹽票的真假。”

馬周點點頭道:“原來如此,謝謝兩位的指教。”

“不敢不敢。”張劉二人連忙回道。

馬周這才把票據舉起來對著陽光查看了一下,果然發現了熟悉的‘嶽’字水印。當下再無懷疑,這就是嶽山親手書寫的鹽票。

這個水印也不知道是怎麽印上去的,一點痕跡都沒有,表麵完全看不出來,隻有對著陽光才能看到。

能做出這種印記的除了嶽山的造紙作坊別無二家,有這麽多防偽標識別人確實很難造假,難怪這些人敢拿它當錢用。

可他心中的疑惑並未全部解開,把鹽票還給張掌櫃之後繼續問道:“可為什麽二位要溢價收購,好像還提到了皇商行?”

這次劉掌櫃搶先回道:“溢價的原因有兩點,第一點方便,許多經常做大宗生意的商人都願意溢價收購,免去了攜帶大量金銀的煩惱。”

“第二點是它確實能優先買到許多貨物。比如棣州鹽場的鹽,用錢買排隊都排到三個月以後去了,有鹽票可以當場提鹽。”

“還有皇商行,不知道他們為啥也要插一腳,用鹽票也可以不用排隊就能從他們那裏提到各種緊缺的貨物。”

“時間就是金錢啊,提前拿到貨就是白撿錢一樣。尤其是棣州鹽和皇商行的貨,運到別處那就是好幾倍的利潤,大家自然願意溢價購買鹽票了。”

張掌櫃也插話道:“皇商行何止是插手鹽票買賣啊,現在的鹽票大多都是從他們手裏流出來的。幾年前嶽候還經常發布任務,商家完成後就能獲得鹽票。”

“隻是這幾年他老人家很少發布任務了,一年也難得有那麽一兩單,根本不夠用。”

“皇商行那是皇後娘娘當家的生意,他們有門路可以從嶽候手裏獲得鹽票,經常會找借口放出一批。”

馬周不解的問道:“皇商行不缺錢吧?為什麽他們還要往外放鹽票?”

張掌櫃道:“皇商行是不缺錢,可很多事情不是有錢就能做成的。有些棘手的事情皇商行辦不了,或者是代價太大,他們就會借助民間的力量。”

馬周解釋道:“我的意思是,他們請民間做事情直接給錢不行嗎?為什麽要給鹽票?”

張掌櫃笑道:“連皇商行都覺得棘手的事情別人去做更麻煩,這已經不是錢不錢的問題了。沒有足夠吸引人的手段,民間是不會去接這些任務的,除非他們願意出天價。”

“可出天價他們還不如自己去做,就是多費一些周折而已。鹽票就是兩全其美的方法,大家都願意為鹽票冒險。”

“而且普通商人嫌棄大宗交易現錢攜帶不方便,皇商行就沒有這方麵的顧慮嗎?”

“皇商行的生意做的更大,比起我們這些普通商人,他們才是更需要鹽票的,自然樂於實用鹽票。”

馬周更加疑惑了,道:“等等,你們說皇商行出一千貫錢請人做事沒人願意去,出一千貫鹽票就願意了,對吧?”

“對。”

“你們私下買賣鹽票需要溢價對吧?”

“對。”

“一千貫的鹽票去皇商行或者鹽場提貨,也隻能提一千貫錢的貨物,對吧?”

“對。”

馬周問道:“為什麽?”

張劉二人相互看了一眼,說道:“方便,節約時間。”

馬周揉了揉腦門,這些問題已經超出了他的理解範圍。他隱約明白了什麽,可仔細想想卻又覺得什麽都沒明白,這種感覺很難受。

“我在問個問題。既然是皇商行對外發布任務,為什麽他們不自己出具票據,而要用嶽候的鹽票呢?這不是太麻煩了嗎?”

劉掌櫃笑嗬嗬的道:“麻煩好呀,要不是不麻煩我們還不敢用呢。這麽說吧,民間隻認嶽候的鹽票,其他的別說皇商行,就算戶部出具的票據都沒用。”

張掌櫃也跟著道:“對,我們相信的是嶽候,不相信皇商行,也不信朝堂上的那些權貴。”

“這……”馬周越來也迷糊了。

你們相信嶽山的票據把它當錢用,卻不相信朝廷?

如果說棣州的發展他還能試著去理解,那關於鹽票的事情已經完全超出了他的理解範圍。

再說張劉二人似乎是認準了他是京城來的大人物,不停打聽他做什麽生意的,話裏話外還暗示他有沒有門路從皇商行那裏弄到鹽票,他們願意溢價收購。

馬周自然不會實說,陪著他們一頓忽悠,發現再聊不出什麽新意就準備起身離開。

張劉二人還一副依依不舍的樣子,就準備起身相送。

然後就發現隔壁桌的那一群人也同時起身往外走,而剛才和他們聊天的那個人則快走幾步跟在了這群人的後麵,顯然是一夥兒的。

這二人才後知後覺的意識到事情或許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麽簡單,可始終想不到這群人的身份。

後來聯想到皇帝似乎就在棣州城,莫不是這群人是大人物微服私訪?他們沒敢往皇帝微服私訪上麵去想,可即便如此也嚇了一跳。

連飯都顧不上吃,直接溜掉了。誰知道剛才有沒有說什麽得罪人的話,還是早走為妙。

且說李世民等人在旁邊是聽的一清二楚,他們也同樣很不解是怎麽回事兒。但有一點卻很明白,嶽山手寫的鹽票能直接當錢使,甚至比錢還好使。

眾人各自打著小算盤,卻沒有人說話。也沒有了繼續逛下去的興趣,直接返回了棣州府衙。

李世民讓長孫無忌留下,其他人則很識趣的離開。

“輔機,此事你怎麽看?”

“我相信嶽翠嵐,不會做蠢事。”長孫無忌毫不猶豫的用肯定的語氣說道。

他的果決讓李世民都感到意外,但又覺得理所應當。畢竟雙方還有親戚關係,平時有競爭很正常,但牽扯到這種大是大非上不會含糊的。

所以李世民對他的回答又很滿意,覺得自己沒看錯他:“我也相信翠嵐不會做蠢事,我就是搞不懂為什麽那些商人願意用他出具的票據,而不願意用皇商行或者戶部的。”

如果是李麗質的孩子出生之前,他還會擔心害怕。現在有兩個孩子在,他不怕嶽山敢做什麽愚蠢的事情。

長孫無忌遲疑道:“這……”

“有什麽話直接說,我不會怪你的。”李世民道。

“那臣就妄言了。自古以來民不與官鬥,貧不與富爭,因為不管是誰有理,總是強的那一方占便宜,而弱的那一方無可奈何”長孫無忌道:

“這張票據說穿了就是一張紙,沒有任何實際”的價值,之所以值錢是用嶽候的信譽和棣州鹽場作為擔保,百姓相信任何時候拿著票據都能買到足夠的鹽。”

“皇商行和戶部則不行,萬一他們不認賬怎麽辦?這些紙就真成了廢紙。皇商行是皇家的生意,戶部是高高在上的部堂衙門,百姓們敢找他們說理嗎?”

“除此之外就是嶽候自己在民間的聲譽足夠高,尤其是在棣州被視為神靈一般。在商人眼裏他就是活著的陶朱公和猗頓,據說不少商人把他視為財神。”

李世民哭笑不得的道:“他們就沒讀過翠嵐的書嗎?他的書裏對商人的評價並不是很高,還主張限製商人權利的。”

防采集,自動加載失敗,點擊手動加載,不支持閱讀模式!

禁止轉碼、禁止閱讀模式,下麵內容隱藏,請退出閱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