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8無題

船隊一路疾行下午的時候就到了關中的東大門附近,越過眼前這座隘口就算是出了關中地界。

站在甲板上遙望波瀾起伏的山川非常震撼人心,李世民也帶著一眾親信重臣來到甲板上欣賞自己的大好河山。

這種時候自然少不了吟詩作賦,這個年代的文官大多都能吟上幾句,甚至不少武將也是文采斐然。

長孫無忌、馬周、岑文本等人都各自做了一首助興,李世民自己也被眾人的吹捧下作了一首。

嶽山在一旁默默的聽著,對這些人確實挺佩服的。雖然沒有流傳千古的名篇,但也都不錯。

再說命題作文,還是在這麽短的時間裏就寫出來,能寫成這樣已經很難得了。

嶽山沒有作詩的打算,以他現在的學識也不是做不出來,但很難做出讓他自己滿意的好詩,所以做了還不如不做。

他想低調,可有人不允許啊。

李世民瞅了一圈把他從人群裏揪出來,道:“翠嵐,你是咱們之中最有學問的,來作一首詩如何?”

嶽山道:“還是算了,我對作詩不太擅長,一時間也沒有靈感,還是不獻醜了。”

李世民不樂意的道:“什麽叫獻醜,咱們的目的君臣同樂,作詩隻是添頭別那麽認真。大家都作了就剩你了,別推辭了,趕緊。”

“嶽候太謙虛了,連你都說獻醜,那我們算什麽。”

“對呀,來吧,別讓聖人失望。”

其他人也紛紛勸道。

這下嶽山也知道躲不過去了,無奈的應了下來,然後回頭看向前方的景色,思索該寫什麽詩。

搬運是不可能了,他記得的詩本就不多,適合眼前情景的一首都沒有,隻能自己作。

就在他絞盡腦汁思考的時候,突然聽到旁邊的船上傳來一聲高呼:“快看,潼關。”

眾人包括李世民都連忙往潼關方向望去,雖然離的遠隻能看到輪廓,但依然能看到它的雄俊宏偉。

潼關,關中的東大門,也是守衛長安的第一道門戶。

看到這座關城,船上的眾人都非常激動,不時的能聽到有人發出驚歎聲。

嶽山也同樣興奮,不是因為潼關的宏偉,而是想到寫什麽詩了。就在聽到潼關這兩個字的那一瞬間,一道靈光閃過,一首詩詞浮現在腦海裏。

但隨即他又自我否定了,這首詞確實經典,可要真在這個時候拿出來就是打李世民的臉啊。

“不行不行。”他下意識的搖頭喃喃道。

“什麽不行?”他的聲音被旁邊的李世民聽到了,扭頭問道。

“沒什麽沒什麽,我在想該怎麽寫詩呢。”嶽山嚇了一跳,道。

“是不是想到了?快說快說。”李世民道。

“沒有沒有,還在想。”嶽山連忙否定。

“你這個人說謊都不會,話都寫在臉上了,寫了什麽詩趕緊說。婆婆媽媽的像什麽樣子。”李世民催促道。

“我感覺寫的不好,再重新相一首吧。”嶽山道。

他越是不想說李世民就越是感興趣,連連催促道:“沒事兒,我們不會嘲笑你的,快說。”

其他人也跟著起哄。

嶽山為難的道:“這首詩太悲涼,不適合此情此景,我還是在寫一首吧。”

李世民的興趣反而更大,道:“看到如此壯麗的景觀你居然能作出悲涼的詩,我更好奇了,趕緊說。”

“這……好吧,一會兒聖人你別生氣就行。”

“我是那麽小氣的人嗎,說。”

見躲不過去,嶽山硬著頭皮道:“剛剛有人喊潼關的時候我想到了一首詞,叫山坡羊潼關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讀到這裏嶽山停了下來,後麵的大轉折實在不好出口啊。

但其他人則不同,都被這幾句描寫山河壯麗的詞句給吸引住了。馬上就到了舒展胸臆的時候,你怎麽停了?

而且前麵這兩句怎麽看都是讓人熱血沸騰,你怎麽把他轉折成悲傷氛圍的?

李世民也同樣被吸引住了,再次催促道。“後麵呢?快說。”

無奈,嶽山隻能說出了後半闕詞:“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千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眾人瞬間安靜了下來,沒有一個人說話。

不是這首詞寫的不好,而是太好。雖然格式不符合時代的欣賞風格,但好壞他們還是能品鑒的出來的。

這就是一首千古名篇。

可……正如嶽山所言,太悲了。

關鍵這首詞還是出征高句麗的路上寫的,兆頭也不好,眾人一時間都不敢評價了。

李世民一開始也很詫異,臉色也有點僵硬,不過很快就恢複了正常,眼睛微閉似乎在品味這首詞。

讀完之後嶽山也很緊張,生怕李世民暴起給他一刀。

但還好,李世民很快就睜開來了眼睛,用感觸至深的語氣道:“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好,此言大善。”

“以詩觀人,由此詞可以看出翠嵐你有一顆悲天憫人之心,我沒有看錯人。”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千都做了土。想秦漢何等的強盛,始皇帝統一天下欲創建萬世基業卻二世而亡,前漢四百年江山也難逃滅亡命運。”新八一中文網首發https://(www).https://m/.x81zw./com/

“何也?不知體恤百姓,致使天下民不聊生……失民心之故也。”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翠嵐此詞寫的好,當為君者戒。來人,取筆墨來。翠嵐,勞你把這首詞寫下來,我要掛在書房以作警示。”

他的一番話下來,場上凝固的氣氛頓時如烈陽下的霜雪一般溶解。

眾人也都複活了,紛紛誇讚李世民心念百姓、善納諫言實乃明君,有這樣的皇帝是大唐之幸百姓之福……

一時間君明臣賢其樂融融。

嶽山鬆了口氣,總算過去了。

很快就有人把筆墨拿了過來,嶽山提筆把這首詞寫下來,李世民珍之又珍的收起。

之後眾人又聊了一會兒才各自散去。

隻是回到自己房間的李世民臉色瞬間就拉下來了,拿出嶽山寫的那首詞表情猙獰恨不得撕成粉碎,但又有些舍不得。

猶豫了好一會兒最終還是輕輕的放在桌子上。可氣的是嶽山那個混蛋,不能拿這篇詩詞撒氣他是這麽安慰自己的。

千古名篇啊,還是嶽山親手書寫的第一份原本,收藏價值太高了,他實在舍不得。

一開始嶽山說想到了一首悲傷的詩詞他還沒在意,以為又是傷春悲秋之類的。結果……

要是詩詞普通也就算了,沒啥傳播度轉眼大家就忘了,問題是這玩意兒還是千古名篇。當場又有那麽多人聽到了,根本沒有隱瞞的可能。

曹植還要七步成詩呢,你這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吧,居然就能想出這麽好的詞。妖孽也要有個限度好吧,這太不合理了。

但凡換個時間,李世民隻會高興大唐又多了一首千古名篇,而且還是當著他的麵做出來的,意義更大。

可現在是出征高句麗的路上啊。

你又是傷心秦漢又是宮闕萬間都做了土,完全可以視作反對這場戰爭,做這首亡國之音詛咒戰爭失敗。

要不是深悉嶽山的為人,要不是這場戰爭他從頭到尾都參與其中還表現的比任何人都積極,李世民肯定會懷疑他的居心。

正因為知道才無奈。

你說你寫個啥樣的詩詞不行,非要在這種時候寫這種詩。要不是他城府深穩住了心態,真不知道該如何收場。

所以李世民的心情是很複雜的,既惱怒嶽山不識大體,又確實喜歡這首詩。

李世民的心情別人體會不到但也能猜到一些,所以之後當著他的麵沒有人在談論這首詞的事情,就好像沒有發生過一樣。

大家心中都明白,這場戰爭大獲全勝,那這首詩詞就會成為美談。但凡有一點不順利,大家最好把這件事情爛在肚子裏。噺⒏⑴祌文全文最快んττρs:/м.χ八㈠zщ.còм/

所以在戰爭沒有結束之前,最好別談論這件事情。

幾日後艦隊到達東都洛陽,李世民停了兩日接見當地的官員和權貴,主要目的是接收在這裏整訓的兩萬義士。

皇帝親自接收表彰他們的忠義,這兩萬多義士那叫一個激動,對李世民的忠心瞬間達到頂峰。

這兩萬人自然是不能上船的,也裝不下,李世民就命令他們和押運糧草的後勤軍一起前往幽州。

這其實也是對義士們的一種保護,他們畢竟不是正規軍,單靠一腔熱血上前線就是送命。不到沒有辦法的時候李世民是不會讓這些人去送死的。

在洛陽停留兩天之後艦隊順著大運河北上,幾日的功夫就到達了幽州。

在這裏見到了幽州都督李道彥。

見到嶽山,李道彥也非常開心,道:“嶽候,一別經年你……終於長大了。”

“……”嶽山被噎的半晌說不出話來。

但不得不說,他這一句話下來兩人之間的些許陌生感頓時就消失不見了。

惡作劇成功,李道彥得意的大笑起來:“聽說長公主有喜了?我讓人給府上送了許多補品,你收到沒有?”

嶽山搖搖頭道:“見到了,麗質很喜歡,我代她表示感謝。”

李道彥道:“自家兄弟客氣什麽。李孝逸在京中還老實吧?”

“挺用功的,未來的成就絕對比你這個兄長要高。”

“哈哈……那就好,將來九泉之下我也有臉見父親大人了。”

嶽山還真沒誇大,就才能來說李孝逸可以說是皇室第三代第一人。

李神通死後就進入軍校學習,折服了軍校所有的先生,連李靖等名將都對他讚不絕口。李世民也把他視為皇室未來的頂梁柱。

但正因為重視他,李世民反而沒有提拔他,而是多方打壓。原因不難理解,把他留給李承乾。

如果李世民重用與他,把他提拔的位置太高,將來李承乾登基就很難降的住他。

反正李孝逸還很年輕,就算在等二十年才出山也不算晚。

一邊閑聊嶽山一邊打量李道彥,變化確實很大。

上次兩人見麵還是李神通病逝的時候,這一晃又是數年時間。

嶽山頗為感慨,遙想當年初次合作的時候還是在棣州,那時候李道彥還是才三十出頭正值壯年,今日再見他兩鬢已有了灰發。

不過比起原本曆史上李道彥的境遇算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

原本的曆史上在貞觀八年的時候李道彥帶兵討伐吐穀渾,結果半途見黨項人沒有防備就縱兵劫虐。

而且當時李靖剛和黨項人達成協議,黨項人給大唐當向導還出軍糧,李道彥這一出可以說是背信棄義。

最可悲的是他還打不過黨項人,被人家殺的大敗死傷幾萬人,還厭惡了和黨項人的戰爭。

要不是看在他是宗室的份上李世民當時就把他給砍了。

這件事情對李道彥來說是個致命的打擊,身體直接就垮了。當然,很可能是家族疾病提前爆發。

幾年後朝廷再次啟用他交州打獠民,沒多久他就病死了。

按照時間計算,也就是這兩年的事情。

隻不過這一世他先是和嶽山在棣州做搭檔,從嶽山那裏學到了許多東西,尤其是關於北方戰線的打造問題。

因為這個原因李世民就把他派往了幽州擔任都督,主持幽州一線的建設問題。

討伐吐穀渾的戰役自然就沒有他的事兒了,也就沒有了讓他身敗名裂的事情,所以此時他一切都好好的。

李世民沒有直接去前線,而是要在幽州停留一段時間。

一來從各處調集的大軍還需要重新整合分配,否則上了戰場就是一盤散沙,十成力量發揮不出三成。

二來需要了解前線局勢,才好確定下一步往哪裏去。

嶽山趁著這個空隙去了一趟治水永定河上遊的峽穀,查看水壩的修築情況。

總體來說進程很慢,才修築了不到三分之一,起碼還需要兩年才能修成。

不過有一點李道彥做的特別好,就是安置民夫的工作。

去年朝廷就已經決定,想辦法把這些民夫留在幽州當地,充實地方人口。

李道彥一邊組織人修築水壩一邊開墾農田修築房屋,用各種手段勸說民夫留在當地。

並且還許諾,要是願意遷過來,有家人的朝廷幫忙把家人送過來,沒結婚沒有後顧之憂的朝廷給分配媳婦。

可以說成果斐然,總共征用了二十萬民夫,已經有四萬多人願意在這裏定居。

其中一萬餘戶已經結婚有家人的,朝廷派人統一運送過來。剩下三萬個沒有結婚的青年,朝廷也給他們娶到了媳婦。

至於哪來那麽多女人……說句不仁道的話,這個年代的女人還不如一頭牛值錢。朝廷隨便出點農具之類的,就能給這些男人娶上媳婦。

更何況這幾年朝廷在北方草原四處征討,俘虜無數,其中大多數都是無依無靠的老幼婦孺。

從俘虜裏輕易就能找出幾萬幾十萬願意嫁給大唐年輕人為妻的異族女子。

在這些移民的居住地參觀了一圈之後,嶽山提出了一個建議。

“光有這些還不夠,想讓更多人願意留下來必須有更大的吸引力才行。”

李道彥道:“哦,不知你有什麽辦法?”

“給他們一個念想,或者說給他們的孩子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

“你是說……”

“對,建書院。大量的書院,最好讓他們的子女都有機會讀書。”

“辦法是好,可我上哪找那麽多的教書先生啊。”

嶽山道:“兩處地方:一是退役軍人,十年前朝廷就開始在軍隊掃盲,很多軍人都是識字的。雖然學問沒有多深,但教最基礎的蒙學還是沒問題的。”

“馬上朝廷就要和高句麗大戰,必然有許多將士因為受傷退役,你可以試著把他們留下來。”

“第二是棣州,那裏十年前就大興教育,書院開設到了村鎮,會讀書識字的人非常多。”

“真正能夠通過科舉做官的非常少,大多數都隻能自謀生路。如果你能開出合適的條件,想必會有不少人願意來這裏搏一個前程。”

李道宗高興的道:“好辦法,我這就讓人去辦。”

嶽山笑道:“你還可以告訴他們,過不了多久渭水書院會在這裏開設分院,相信會有更多人願意到這裏來。”

李道宗驚喜的道:“你真的準備在這裏開設分院?”

嶽山道:“那還能有假。等滅亡高句麗之後朝廷會直接在那裏設立郡縣,到時候幽州就會變成腹地,有必要建一所書院振興當地的文教事業。”

……

李世民一直在這裏停留了有半個月,才終於把十五萬大軍安置妥當。

也就在這個時候前線傳來最新消息,李績大軍已經相繼攻克新城和蓋牟城。程咬金一路打到了積利城下,劉仁軌已經拿下了開城市。

可以說各路大軍已經站穩了腳跟,馬上就可以發起新一輪的進攻了。

李世民察覺到時機到來,下令全軍開拔直撲安市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