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7探險隊歸來

李世民也笑了,道:“要不是賓王提醒我差點把這事兒給忘了。上次說給他晉封大家都認為時機不合適,現在總可以了吧。”

其他人還沒來得及表態,嶽山反而提前站出來道:“爵位是朝廷能封賞的最好獎品,要謹慎予人才行。就算我的功績足夠了,也必須找個合適的機會合適的理由進行封賞。”

“我覺得探索東勝神州獲取良種的功績給孫福才封侯已經可以了,在給我晉封公爵就有些過了。”新八一中文網首發https://(www).https://m/.x81zw./com/

“不是我謙虛,諸位且想,我們即將開始大航海時代,必然會有更多的神奇作物和島嶼被發現。到那個時候朝廷如何封賞?所以有些規矩必須提前立好,後麵才好依此行事不至於出錯。”

“我的功勞大家都知道誰也抹除不了,日後找個更好的機會晉封更加名正言順。遠的不說,過兩年滅高句麗就是最好的機會。”

聽到他主動推辭,眾人皆敬佩不已。侯爵再進一步就是公爵,雖然隻有一字之差代表的意義天差地別。

多少人用命都掙不到的東西,送到嘴邊了他居然自己推辭,這種胸懷都足夠讓人佩服。

“嶽候之胸懷某自愧不如,佩服佩服。”房玄齡道。

其他人也紛紛表示敬佩之情。

見他自己都推辭了,李世民也不好再堅持,但對他謙虛的態度非常滿意,於是拍板道:“好,征伐高句麗的時候你就跟在我身邊,少不了你的滅國之功。”

“謝聖人。”

李世民的話透露出他要親征的想法,但沒人勸阻。開玩笑,天策大將軍出征那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太子李承乾已經成長起來。說句難聽點的,就算他在前線有個閃失,大唐也能正常延續下去。

……

一個不知道從哪傳出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長安城:棣州海軍一支艦隊在海外發現了良種,畝產可達五石以上。

畝產五石的良種?

大多數人都不相信,這太扯淡了。嶺南那邊的大米產量夠高的了,可也就兩三石的樣子,這直接就翻了一倍,太誇張了。

可這個一看就不靠譜的消息卻越傳越廣,越傳越像是真的。連具體的形狀都傳出來了,還說正在運往長安的路上,不日即可抵達。

百姓們也變得將信將疑起來,萬一呢,萬一是真的呢。那可是畝產五石的良種啊,能讓大唐的糧食產量翻一翻。

這是什麽概念,大家都懂的。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主動傳播這個消息,隨便找到地方都能聽到關於良種的討論。還有人忍不住去城外碼頭蹲守,等待著那支傳說中的艦隊。

朝廷最先做出反應的是禦史台,他們上奏李世民,申請徹查此事,看是有人惡意造謠還是別的什麽。

如果是之前聞風奏事的時期,這些禦史肯定會直接彈劾棣州水師造謠生事什麽的。

但朝廷現在萬事講究證據,禦史也不能聽信留言隨意彈劾人。這些禦史的奏折就變得平和了許多。

然而,讓所有人都沒行到的是,李世民直接說此事不用再查,他已經知曉。良種是真的,就在來京的路上。

這下整個朝堂都轟動了。

有人懷疑,有人將信將疑。有人幹脆直接說劉仁軌欺君什麽的,天下怎麽可能有畝產五石的良種。

李世民沒有多說什麽,隻是說,是真是假過兩天自然就知道了,沒必要這麽早就下結論。

這句話算是暫時把爭議給壓了下去,但不少人已經做好了準備,等那支所謂的艦隊來到長安城,他們馬上就把對方彈劾到死。

而朝堂上的事情很快就傳開了,長安城也瞬間就炸了鍋。

百姓們更加淳樸,大多都願意相信有良種,連聖人都開口說了還能有假。有少數懷疑的,也是嘴上說著不可信,實則心中也殷切希望是真的。

懷疑的、不信的,反而是讀書人占大多數。這也證明了越是懂的多的人就越不願意相信超出常識的東西。

但不管信不信,此時大家都伸長了脖子等待著那支艦隊的到來。

那支艦隊並沒有讓他們久等,第三天就停靠在了渭水河畔的官府專用碼頭。

得到消息的李承乾和嶽山大張旗鼓的前去迎接。

良種進京了,大家快去看啊。一聲呼喝,無數人擁擠到渭水河畔前去觀看良種。

萬人空巷原本是一句形容詞,但此時已經不足以描繪當前的情況,十裏空巷才比較恰當。比起上次迎接劉仁軌回京,人數多了百倍不止。

李承乾和嶽山就是在這些人的矚目下一路來到渭水河畔,見到了孫福才和數百名偉大的戰士。

“太子殿下駕到。”

“清水候駕到。”

有官吏扯開嗓子吆喝道。

“臣等參見太子殿下,清水候。”在孫福才的帶領下,眾人一起朝兩人見禮。

李承乾也有些激動,上前攙住孫福才道:“諸位將士免禮。”

“謝殿下。”

“辛苦了。”嶽山這才上前說道。

見到嶽山,孫福才心一酸差點落淚,但還是克製住正色道:“孫福才幸不辱命,成功取回良種。”

“好好好,你們都是大唐的勇士,大唐永遠都不會忘記你們的功績。”嶽山道。

他看著這群人,一個個皮膚變得黢黑,手上臉上布滿了皴裂的傷口,有些甚至還在往外滲血。他的眼眶忍不住濕潤了。

這些都是時代的勇者和先驅啊,以自己的血肉之軀和微薄力量,為華夏文明的繁榮昌盛注入了強大的動力。說他們都是偉人一點也不為過。

“良種何在?”李承乾迫不及待的問道。

“殿下,這就是良種。”孫福才伸手一指身後的三個大箱子說道。

這事兒不用嶽山交代,在棣州的時候劉仁軌他們早就做好了所有的準備。自然不會用簡陋的框子裝良種,用的全是珍貴木材打造的箱子。

“打開我看看。”李承乾幾步走到箱子前,嶽山也跟了過來。

“打開箱子。”孫福才大聲吆喝道。

幾個早就準備好的士兵掀開箱子的蓋子,露出了裏麵的東西。

嶽山抬頭望去,眼眶頓時就紅了。看到了,終於再次見到了這熟悉的東西。紅薯,土豆,玉米……

李承乾也是激動不已,想伸手摸又不敢,最後目光看向嶽山:“老師,這就是您說的良種嗎?”

“是……是的。”嶽山語氣都有些哽咽了,抽了抽鼻子穩住情緒,才詳細介紹道:“這個是玉米,你看它的顆粒是不是比黃豆還大,磨成麵做成餅合適煮湯都能充饑……”

“這是紅薯……塊頭大吧……可以生吃也可以煮著吃,也可以做能菜,還能曬幹了磨成粉……但隻能當輔食,吃多了傷身體。”噺⒏⑴祌文全文最快んττρs:/м.χ八㈠zщ.còм/

他又指著最後一個箱子道:“這一箱子是土豆,也就是我說的畝產五石以上的良種。能當菜又能當飯……”

“真的是良種,哈哈……真的是良種,天佑我大唐也。”李承乾激動的忍不住高呼道。

他高喊的聲音實在太大,以至於遠處圍觀的老百姓都聽到了。

“太子殿下在喊什麽?良種,一定是良種。”

“我也聽到了,是良種,真的是良種。”

“良種是真的,良種是真的,我們百姓有福了。”

良種是真的,這個消息通過人群一層層的往遠處傳遞,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這個消息,人群開始狂呼起來。

李承乾也聽到了呼喊聲,興奮的臉都紅了,一揮手道:“來人,把良種擺好,我們進京。”

跟著他們一起過來官吏馬上把三箱子良種抬到了一座步攆上——這是李世民的禦攆,專門拿出來迎接良種入京。

“起。”隨著一聲吆喝,步攆被抬起。

“走,諸位將士和我一起進京。”李承乾大聲道。

李承乾和嶽山走在前麵,身後就跟著孫福才等人,裝著良種的步攆跟在後麵,最後麵則是打包好的其它物品。

路邊擠滿了歡迎的人群,他們經過那裏,就會受到那裏的百姓一致的歡呼祝福。

孫福才等人哪經曆過這樣的陣仗,大半人都激動哭了,剩下的人也飄飄不知身在何處。

這一刻探索路上的所有辛苦都覺得值得了,甚至再讓他們跑一趟都願意。太子親迎、長安城數萬百姓夾到歡迎,這是之前他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現在成真了。

這注定是他們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且子孫後代都將以此為榮。

與之相比起來,路上遭遇的那點危險又算得了什麽呢。

裝良種的那三個箱子的蓋子並沒有蓋上,就這樣敞開著,沿途百姓紛紛踮起腳尖觀看良種的模樣。

“看到了看到了,怎麽有三種?”

“哪個是良種啊?”

“應該是第一個,你們看那個糧食的顆粒多大多飽滿,比黃豆都大,一看就高產啊,五石真的有可能。”

“肯定的,顆粒大才壓秤,就是不知道味道怎麽樣,好香嚐一嚐啊。”

“想什麽呢,這可是良種,你全家的命加起來都不值那一顆種子。”

“這可是種子,怎麽能吃呢。沒聽老話說嗎,餓死爹娘不吃種子糧。”

“對對對……”

“後麵那兩個箱子裏裝的是啥呀,看上去個頭更大呀。”

“不知道,和良種放在一起,應該也是剛發現的新吃食,我覺得應該是做菜用的。”

“別管是什麽東西,能充饑就是好東西。看那兩樣的個頭,產量少不了。”

“真是天佑我大唐呀,一次發現三樣糧食。”

“天佑大唐……”

“天佑大唐……”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呼喊起來,聲音越傳越遠,永安宮大殿之上都清晰可聞。

天佑大唐?

正在宮裏焦急等待的群臣聽到這樣的呼喊聲大致也猜到發生了什麽。可……難道良種是真的?要不然百姓不會這麽高興啊。

越來越多的大臣改變了想法,一種喜悅的氛圍開始彌漫……良種是真的,那可真是天佑大唐啊。

不少人把袖子裏的奏折往裏麵塞了塞,回家就燒成灰絕對不能給別人看見。

……

一路來到皇宮,除了孫福探索隊其他人都很興奮,這就是傳說中的皇宮啊,沒想到這輩子能有機會進來。

即便是孫福才自己也是感慨萬千,自己終於以另一種身份重新來到這裏,當初認為不切實際的夢想真的實現了。以至於讓他覺得有些不真實。

李承乾和嶽山前去複命,不久大太監趙蒙親自來宣他們覲見。不可能幾百人都進去,隻選了幾名代表。

十幾名禁衛則抬起木箱跟在後麵。

走在路上的時候趙蒙崇敬的道:“孫……校尉,你是我們所有力士的榜樣和驕傲,請受我一拜。”說著就行了一禮。

孫福才可不敢大大咧咧的受這位大太監的禮,連忙讓開半個身子道:“趙太監太抬舉了,我也隻是奉命行事。說實話現在我都感覺自己像是在夢裏一樣。”

趙蒙笑道:“嗬嗬,想想十幾年前的天下大亂,再想想現在,可不就是在夢裏嗎。”

不一會兒就到了宣政殿,趙蒙先進去通稟,孫福才等人則留在門外等候。

“孫校尉,你緊張嗎?”陸盎正小聲道。

“我還好,別緊張,對待有功之臣聖人很仁慈的。”孫福才安撫道。

“可……我還是緊張。”陸盎正用顫抖的聲音說道。

“是……是……是呀,我……我……我渾身發抖。”另外幾個選出來的代表也說道。

“咳咳。”孫福才正想安撫他們幾句,忽聽旁邊站崗的小力士幹咳一聲,然後給了他一個歉意的眼神。

孫福才馬上做了個噤聲的手勢,讓大家不要說話,然後悄悄的朝那名小力士拱手表示感謝。

把那名小力士興奮的差點沒笑出聲來,可見趙蒙說所有力士都以孫福才為榜樣並不是吹噓之言。

就在這時,殿內傳來呼喝聲:“傳孫福才、陸盎正等覲見。”

孫福才臉色一肅,當先走了進去。一開始他還習慣使然的垂著頭往裏走——之前在宮裏當差的時候就這樣。

剛走兩步劉仁軌的叮囑就在耳邊響起:你是探險歸來的大英雄,是棣州水師的代表,必須要昂首挺胸的去見聖人。

想到這裏他心中升起一股豪情,胸膛直直的挺起目光平視,無視群臣的矚目一路走到殿前。

“臣孫福才拜見聖人,聖人福壽安康。”

“免禮。”李世民威嚴的聲音從高處傳來。

接下來就是一番見禮問答什麽的就不贅述了。

簡單問話結束之後李世民終於問到了眾人最關心的事情:“良種何在?”

已經適應的朝堂環境的孫福才指著三個箱子道:“就在箱內,臣這就打開給聖人看。”

說完孫福才把三個箱子一一打開,群臣無不伸著腦袋往這裏看。李世民遠遠的看著,發現不是很清楚,幹脆也不講什麽禮節了,直接起身走了過來。

“哪個是畝產五石的良種?”

“這一箱就是畝產可達五石的土豆。”孫福才指著中間那個箱子道。

李世民走上前來,從箱子內取出一個土豆仔細端詳起來,越看越是開心。過了好一會兒才說道:“拿一些給眾卿家也瞧一瞧。”

“喏。”跟在後麵的趙蒙馬上用自己的衣服下擺裝了一些土豆給群臣觀察。

長孫無忌、房玄齡、楊師道、魏征……一個個都興奮不已的伸手拿出一顆仔細觀察,那模樣就好像是在看瑰寶。

大約過了一刻多鍾,朝中大臣都看過之後李世民才問道:“孫……校尉對這土豆了解多少?產量真的能超過五石嗎?”

孫福才胸有成竹的道:“臣詢問過當地土民,每一株土豆秧可結這樣的果子三至五顆,一畝地可種植四千餘株。”

“一顆雞蛋大小的土豆重量可達一兩半,一株按照平均四顆果計算就是六兩。四千株苗可產土豆千五百斤。”

“除去殘次品和管理不當造成的減產,至少也有千斤產量,畝產遠遠超過五石。”(唐朝一斤為十六兩。)

聽到這個數據朝堂猶如炸開了鍋一般變得吵鬧起來,大家臉上同時露出懷疑和興奮兩種截然不同的表情。

懷疑的是真的有他說的這麽高產?興奮的是他各項數據說的頭頭是道不像是假的……

關鍵是土豆他們親眼見到了,一顆就算沒有一兩半也差不了多少。要是真按照他說的數據計算,畝產已經不是五石,而是十石。

這個數字隻是想想他們就覺得像是在做夢。

感覺在做夢的不隻是他們,還有李世民,怎麽說好的五石變成十石了?他反而有些不敢相信了。目光忍不住朝嶽山看去。

嶽山知道自己必須要站出來了,於是來到李世民身邊道:“孫校尉的計算沒有問題,土豆的畝產確實可以做到如此。”

“隻是他說的是理想狀態,每個人種地的水平有高有低,有些地肥沃有些貧瘠……所以我們保守一點預估,五石是沒問題的。”

眾人這才點點頭,覺得嶽山說的這些更靠譜一點。他們真的不敢奢望太多,五石就滿足了。

接下來嶽山卻又語出驚人的道:“但五石絕對不是土豆的極限,甚至十石也不是。”

見眾人的目光都轉了過來,傾聽自己講話,嶽山繼續說道:“這些土豆原來的主人是一群土民,他們非常的愚昧落後,根本就不懂什麽種植技巧,都是把種子種在地裏任憑生長。孫校尉不知道我說的對不對?”

孫福才點頭道:“確實如此,那些土人非常落後,有些連完整的衣服都沒有,種植技術比大唐周邊的蠻夷也強不了多少。”

嶽山這才繼續說道:“了解過耕種的人都知道,精耕細作可以讓產量變得更高。而一代又一代的篩選良種,也能讓莊稼變得更好。”

“比如菘菜,原本葉子是散開的,經過培育選種葉子向內包裹個頭變大,產量翻了一倍還多。”

“現在這些土豆還是比較原始的狀態,還有很大的培育發展空間。仔細培育,不用幾年產量超過十石沒有任何問題。”

不少知道菘菜變化的官員紛紛點頭,並把這個變化告訴身邊不知道的官員。有了實際的例子,眾人開始相信嶽山說的話,然後自然是更加興奮。

畝產五石已經足夠讓人驚喜的了,沒想到還能增加,而且還是增加幾倍。這……他們已經不敢往下想了。

同樣的話不同的人說出來可信度是不一樣的,孫福才就算把嘴皮子說破這些人該不信還是不信。嶽山的話就算沒有任何證據他們也會信一半,更何況他說的還條理分明。

李世民也開心啊,連聲叫好。

其實別看嶽山嘴上說的厲害,其實剛看到土豆的時候他也是嚇出了一身冷汗——太小了。

前世那些土豆小的也比成人的拳頭大,大的能和磚頭差不多。可眼前這一箱子,普遍都是雞蛋大小。和前世根本就沒法比。

防采集,自動加載失敗,點擊手動加載,不支持閱讀模式!

禁止轉碼、禁止閱讀模式,下麵內容隱藏,請退出閱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