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9華夏文明(中)

《華夏文明》才是嶽山召開這次會議的目的。

縱觀史書,麵積龐大的國家民族成分會很複雜,各種文化信仰交雜在一起。結果就是內部矛盾叢生,在內鬥中耗盡最後一滴血。

大唐此時的民族成分就非常複雜,五胡亂華時期的那些勢力、隋唐兩國兼並的蠻夷、俚僚人、黨項、契丹、沙陀人、鐵勒,說百族有點誇張,四五十個那肯定是往少了說的。

這些勢力有些已經漸漸融入了中原文明,比如鮮卑人、契胡等,還有很多依然結群自居過著屬於自己的生活。

隻是現在大唐國勢正盛他們實力弱小,不敢有別的想法。等到雙方實力扭轉,這些都是隱患。

事實上安史之亂就是胡人安祿山史思明發動的,五代十國時期沙陀人迎來了屬於自己的輝煌,契丹更是建立了遼國,黨項人經過幾百年的休養生息也建立了西夏政權……

就這麽說吧,唐末到五代十國再到北宋年間,北方的那些勢力和政權,大多數都是唐朝時期歸附大唐的少數族裔的後人建立起來的,一脈相承。

所以總體來說,盛唐的功績是遠遠不如秦漢兩朝的。

始皇帝統一六國之後車同軌書同文,不但在國土上完成了統一,也在文化和生活習俗上完成了統一。

漢朝時期漢武帝獨尊儒術,從思想上完成了大統一,把境內大部分的族群擰成一股繩形成了‘漢人’這個概念。

唐朝呢,隻完成了領土上的統一,大家對自身的認識和生活習慣依然保持原樣。

雖然在國外看來大家都是‘唐人’,但事實上內部並非如此。黨項人就是黨項人,永遠都是黨項人。沙陀人就是沙陀人,到死也是沙陀人。

都說文治武功,唐朝在武功上還不錯,文治方麵就差太多了。如果不是出了韓愈和柳宗元兩位大宗師,給打個十分八分都是看得起他們了。

當然了,要是詩詞也算文治的一部分的話,那就給他們打個二三十分吧。新81中文網更新最快手機端:https:/

嶽山要做的就是嚐試著統一大唐境內百族的思想,嚐試著把大家擰成一股繩,最好能真的創造一個‘唐族’出來。

《華夏文明》就是他的第一次嚐試。

但如何把這本書的思想宣揚出去就成了問題,識字率太低,想把這本書推廣到基層太難了。

前麵也說過,百族都是結群自居,他們有自己的習俗和文化,願不願意接受《華夏文明》還是另一回事兒。

嶽山就想到了借助佛道兩教的力量。

宗教的力量可以深入到最基層,隻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和尚道士,而且百姓們也更願意相信和尚道士的話。

宗教還能跨越種族和文化的隔閡,大唐境內基本上都信仰佛道,甚至大唐周邊的藩屬國也信仰兩教。

如果他們願意幫忙,《華夏文明》就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在大唐境內傳播開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如何讓佛道兩家幫忙?這是個大難題。佛道又不是做慈善的,不可能無緣無故幫他,就算他以醫療體係做威脅也沒用。

別人可以表麵上答應背地裏該幹啥幹啥,陽奉陰違太簡單了。

最好讓他們心甘情願的幫忙。

放在別人身上這件事情千難萬難,根本就沒有可行性。但嶽山之所以敢這麽想,是因為他還真想到了一種方法。

就是創造一個強大的敵人,營造出緊張的氛圍,讓佛道兩家感受到危險,讓他們反過來有求於朝廷有求於嶽山。

於是就有了今天的會議。

還有什麽比綠教和基教對佛道兩家的威脅更大的嗎?而且這兩個宗教是真實存在的,並非杜撰。

嶽山隻需要把這兩個宗教的大致教義和現在的情況講一遍,然後在稍微誇張一下他們對大唐的危害性就可以了。

就算佛道兩家去打聽也不怕,基教經過幾百年發展在西方已經控製了龐大的區域,甚至以基督為標準的公元紀年製度已經廣泛的使用。

綠教已經統一了阿拉伯半島,正對薩珊王朝發起一次又一次戰爭。

這些都是真實存在的,根本就不怕他們去打聽,九真一假才最容易騙到人。

這幾年大唐和西方的貿易往來非常頻繁,長安西市就有專門的胡商聚集區。到那邊打聽一下,什麽情報都有。

就算他們不去打聽,嶽山也會誘導他們去打聽的。

哪怕基教和綠教現在離大唐還遠,但隻要讓佛道看到危險,哪怕隻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他們也不願意去賭。

配合嶽山宣揚《華夏文明》思想對佛道來說並沒有什麽損失,卻能大大降低綠教和基教傳入大唐的可能性。

再加上醫療體係建設他們有求於嶽山……有很大的概率兩家會幫著忙。

嶽山成竹在胸的坐在椅子上,其他人一手一本《華夏文明》看的正投入。

這本華夏文明他借鑒了許多古籍資料,又搬出了許多前世考古的發現。

當然,不可避免的是還有一部分內容是杜撰的,但他杜撰的內容放在整本書裏並不顯眼,幾乎無法考證。

這本書洋洋灑灑五萬餘字,沒有一個字的廢話,全部都是幹貨。

開頭就是神話故事,這個沒有辦法,總不能給他們講進化論吧。借鑒一部分神話故事的開頭很正常。

但這並不是神話書籍,前麵的神話故事隻有幾篇。分別時盤古開天辟地,女媧造人,共工怒撞不周山,到女媧補天而死。

在這本書裏,女媧娘娘造人之後並沒有離開,而是一直庇護人族繁衍生息。等她補天而死之後人族失去庇護,就過上了朝不保夕的的艱苦日子。

但人類沒有自暴自棄,而是開始自力更生自強不息,有巢氏發明了房屋、燧人氏發明了鑽木取火、知生氏發明耕種、伏羲氏定人倫織網捕魚、神農氏嚐百草、黃帝大戰蚩尤等等。

這些都是華夏文明的先祖奮鬥足跡。

像什麽誇父逐日、後羿射日之類的就沒有往裏麵寫了。

逐鹿之戰後就進入了五帝和三代夏商周時期,也是這本書核心所在。他搬運前世考古發現和杜撰的內容大多都集中在這裏。

比如,人類最早的活動中心在河洛地區……他穿越前考古發現了河洛文明遺址,他甚至想去當地旅遊,隻是沒去成。

現在剛好可以把華夏文明的發源地確定在河洛地區,也算是正本溯源了。

舜流放了忠於丹朱的四個部落於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中原周邊的各個部族都是這四個部落的後人繁衍生息而成,隻是曆史太久遠他們忘記了祖先來自哪裏。

丹朱率領三苗部落和舜交戰,失敗後率領殘部去了南方定居,這就是百越的由來,百越的祖先是丹朱。

關於丹朱和四凶的典故古已有之,嶽山隻是搬運過來稍稍加工一二。新81中文網更新最快電腦端:https://www.@x81zw@@.com/

還有些就是完全杜撰的。

比如,夏朝時期黃帝的第幾世孫某某某遷徙去了北方海外,於是有了蝦夷等部落。

炎帝的第幾世孫遷徙去了西南高原,吐蕃、寶髻、蘇毗等國都是他那一脈繁衍而來。

……

還有很多是真的,嶽山也沒有怎麽加工過。

比如商朝時期箕子率人北上去了朝鮮,創立了箕子朝鮮,就是現在高句麗、新羅、百濟人的祖先。

秦朝時徐福出海尋不死仙丹就是去了蝦夷島和扶桑島一帶,還建立了一個國家,就是現在倭奴國人的祖先。

反正就是真真假假穿插在一起,很難分辨出來哪個是杜撰哪個是真的。

概括起來就是,五帝時期到三代再到先秦,華夏文明的祖先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向四周遷徙,最後繁衍生息有了現在的各個部族。

什麽突厥、契丹、黨項、沙陀人、鐵勒、薛延陀、百越、高句麗等等,包括西域諸國,那都是華夏文明的一部分。

隻是傳承久遠你們已經忘記了祖先來自哪裏。

嶽山不光是幹巴巴的描述,還找出了許多似是而非的證據。

至於證據是哪來的……一部分是真實事件,還有一部分是根據一些模糊不清誰也說不準記載的是什麽事情的古書‘創造’出來的。

可以說,為了‘搜集’這些證據,嶽山把他兩輩子讀過的書加節操全都撂進去了。

不怕你去考證,反正我就咬死它是真的,你有本事就拿出證據證明它是假的。

這一套大遷徙理論要是放到宋元明清,會被人噴出翔來。

可現在是唐朝,大唐獨霸天下,所有人都隻能跪下喊爸爸。所有的人都羨慕大唐的強大,都仰慕中原文明的璀璨。

哪個異族要是有幸得到皇帝或者中原知名人士賜給一個漢名,那就是光宗耀祖的事情,是要被所有同族人羨慕嫉妒恨的。

在這種情況下,嶽山這位神仙子弟新學領袖說,你們都是華夏文明的一份子,你們都是三皇五帝的子孫,他們隻會覺得這是榮幸,是天上掉餡餅的事情。

嶽山顧慮不是那些異族不接受這套理論,而是害怕部分講究血統論的中原人不接受。

李唐都建立這麽多年了,還有一部分堅持‘漢人’血統的人抱在一起,背地裏嘲諷李唐有‘胡人’血統。

尤其是那些文化士族,估計會瘋狂的針對這本書。

不過嶽山並不怕,身為穿越者他很清楚,民族大融合才是曆史的大趨勢。而華夏文明也從來都不是唯血統論的,它更傾向於文化認同。

前世很多西方人都想當然的認為,中國有數十個民族,肯定會走向分裂的。然而事實上呢,中國成了世界上最安全的國家之一。

如果把小國寡民去掉隻算大國的話,中國的安全性是遙遙領先的。

為什麽?來自於文化認同,我們都屬於華夏文明。

所以才有西方政客酸溜溜的說,中國就是個偽裝成國家的文明。

在這本書裏嶽山也強調了這一點,華夏文明並非以血統論的,而是來自於文化認同。

從最遠古時期就一直包容並蓄,主動吸納其他文明的優點,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才有了強大璀璨的華夏文明。

出則夷狄,如則華夏。

這句話再次被重審,並寫在扉頁上。

最後嶽山道明了這本書的中心思想,從遠古算起咱們就擁有共同的祖先,即便不算遠古時期此時我們也都是大唐的子民,都是華夏文明的一部分。

我們內部不要再以黨項人、突厥人、沙陀人來區分自己的身份了,我們都是華夏人,都是唐人是同胞兄弟,在大唐我們享受同等的身份和地位。

這就是《華夏文明》的主要框架,至於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嶽山也不知道,畢竟他也是第一次做這樣的事情。

不過失敗了也沒關係,反正他還年輕,有的是時間做這件事情,也許失敗著失敗著就成功了呢。

許久之後孔穎達第一個看完了這本書,他沒有說好也沒有說不好,隻是看著嶽山道:“嶽候之心胸之追求我心服口服,但很難。”

嶽山微笑道:“什麽事情不難呢,我輩既然站到了這個位置,就應當承擔起該有的責任。書看完了,孔侍郎有何打算?”

孔穎達沉默了許久,眼神裏閃過掙紮之色,最後隻剩下堅毅:“我以為秦皇漢武之功績在無人可以超越,沒想到有一天這樣的機會會擺在我的麵前。如果我放過了,會悔恨終生的。”

嶽山欣喜的道:“哈哈……我就知道孔侍郎不會甘於寂寞,果然沒有讓我失望。”

孔穎達苦笑道:“等此書問世,恐怕我這個孔子嫡孫會被人冠以不忠不孝之名啊。”

嶽山點點頭,然後以不容置疑的語氣道:“但千百世後我們必將成為後人效仿學習的對象。”

孔穎達神色稍霽,認同的道:“確實如此,革新總是會遭來非議的。”

他為什麽會這麽說?

原因是書中嶽山對儒釋道三家的起源做出了一些小小的改動。這個改動會進一步抬高老子的地位……他身為孔子的嫡係後人,卻支持這本書,肯定會惹來非議。

這時道信也看完了全書,本來想說什麽,但聽到嶽山和孔穎達的對話也沉默了下來。

其他人也陸續看完了這本書,明白了嶽山的計劃,想想書中的內容他們有千萬句話想說,但最終都保持了沉默。

最後看完這本書的是王遠知,這位老道長年齡確實太老了,精力嚴重不足,說上幾句話就喘氣。

隻是剛才嶽山把事情說的那麽嚴重,他才打起了精神,勉強把這本書翻完,整個人都疲倦的躺在椅子上。如果不是起複的胸口,恐怕會讓人誤會他已經不在了。

呂前昌趕緊取來一杯熱水,從懷裏掏出一個瓷瓶,從裏麵倒出幾粒藥丸讓他服下。

見眾人都擔憂的看了過來,他解釋道:“這是長白山人參製作得參丸,功能補氣養神。”

眾人這才放下心來。

防采集,自動加載失敗,點擊手動加載,不支持閱讀模式!

禁止轉碼、禁止閱讀模式,下麵內容隱藏,請退出閱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