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1學報和蠟印

爾雅樓又打起來了?嶽山無語的搖了搖頭。

爾雅樓指的是大字典編撰小組,當初因為某些原因嶽山拆分了龍首山書院。原來的書院成了小學兼初中,新建的渭水書院就成了大學。

字典編撰組繼續留在龍首山小學就顯得不合適了,遷走又太麻煩,所幸當年建學校的時候圈的地比較大,就加了一道牆把雙方隔離開來。新81中文網更新最快電腦端:https://www.@x81zw@@.com/

徹底獨立起來的字典編撰組又吸納了更多的人參與進來,人員組成變得更加複雜,爭論天天都有。

開始大家還很克製,後來就發展到比拚嗓門拳腳。真正讓這種矛盾徹底變得不可調和的還是嶽山自己,兩年前他又提出了新的建議。

口音革新。

唐朝時期的官方口語有很多發音比較困難,比如有些發音要把舌頭卷起來抵在上顎上使勁往外吐氣,造成的結果就是很容易變成噴子。

就是字麵意義上的噴子,一不小心口水就會隨著氣流噴灑而出,對麵的人就遭殃了。嶽山深受其害。

還有些發音必須要讓舌頭變成電動小馬達不停的顫抖。

這種發音說好聽點叫抑揚頓挫,實際上就和憋氣一樣讓人難受。尤其是對嶽山這種習慣了後世普通話的人,很受不了這種感受。

所以兩年前他突發奇想,提議對語音進行改革。把那些需要卷舌頭、顫舌頭、往外噴射氣流等等發音全部改掉。

讓口語發音變得更加平緩,更加的友好。一開始同意的人並不多,認為他在瞎搞。

嶽山一句話都沒辯解,把這些人的辦工桌換成了一米寬好十好幾米長的長條桌。

然後把意見不同的兩個組麵對麵放在同一張辦公桌上辦公,美其名曰方便交流。

沒過多久他再次提議修改口語發音,幾乎全票通過。

口語革新更加複雜,先確定哪些需要改,在商量如何的改。

而且改也不能憑空來,要有實際根據。最好的辦法就是借鑒或者直接照搬發音平緩的地方方言。

問題又來了,大唐實在太大了方言千萬種。大家都想用自己地方的方言來取代官方口音,盡管隻是一兩個字的改動,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榮耀。

如果說以前確定某個字的含義是學術爭端的話,那確定字音純粹是地方榮譽的爭執了,誰都不肯也不敢讓步。

試想一下,等大字典編好了,家鄉人跑過來問為啥新修改的字音沒有家鄉的發音,你怎麽回答。

就說我啥都沒爭取到?秒秒鍾社會性死亡。

一開始嶽山還想從中調和,後來幹脆全丟給王績了,你們愛咋咋地去吧。

一直到太陽落山王績才氣衝衝的回來,見到嶽山怒道:“以後這爛攤子你自己去收拾,別找我,我管不了。”

“別著急呀,我這不是給你送解決的辦法來了嗎。”嶽山陪笑道。

“你真有解決辦法?”王績不信的道。

“真有。”

“為什麽以前不拿出來?”

“剛想到的。”

嶽山就把田學臣的信裏麵關於周世方發明洗鹽法那幾頁給抽了出來遞給他。

王績將信將疑的接過來仔細讀了一遍,徹底怒了:“孺子,膽敢戲耍老夫。”

嶽山笑道:“我怎麽戲耍你了?”

“你說的法子在哪呢?我怎麽沒看到。”

“就在信裏寫著呢,你自己看不到還怪我。”

“來來來,你給老夫說說那個法子在那裏,要是你能找到老夫就……就……”

“就怎麽樣?”

“就自認不如,馬上辭職回家種田去。”

“呃……”嶽山不敢在逗弄他了,真把這老頭給弄跑了誰幫他官書院啊。連忙指著信裏麵的一段話道:天才一秒記住噺バ壹中文8/1/z/o/m/

“你看這裏,周世方根據格物院的隨筆獲得靈感發明了飽和式洗鹽法,重點在隨筆上麵。”

王績疑惑的道:“隨筆我知道,就是大家有了新發現新想法,又不能單獨成書,就寫在專門的記錄冊上供大家閱讀。這和解決爾雅樓的問題有什麽關係。”

嶽山道:“這個隨筆給了我靈感,如果我們專門組織一批人負責收集刊印這些隨筆,定期發表出來給所有人看……我給這個模式起名叫報刊。”

“報刊進行專門分類,有格物類,文學類,法學類等等……我們可以鼓勵大家主動把自己的發現和文章投遞到報刊來發表,甚至可以向專門的人約稿讓他寫隨筆……可以給他們潤筆費。”

“如果誰有新的想法、新的發現又不足以單獨成書的,可以在報刊上發表。可以把自己關於某篇文章、某本書的觀後感寫下來……”

“甚至可以把自己寫的話本小說投遞到我們的報刊發表……”

“比如爾雅樓的爭執,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發表到報刊上,讓大家一起評判嗎。”

嶽山原本以為王績會虎軀一震佩服的五體投地,然後納頭便拜自愧不如什麽的。然而事實上確實王績輕笑一聲道:

“你直接說仿朝廷邸報就可以了。但你想過一個問題嗎,朝廷邸報直接下發到各個衙門,花費由朝廷出。你這個所謂的報刊怎麽把它送到需要的人手裏?”

“你考慮過成本嗎?印刷一份你說的報刊需要不少錢,免費送給大家看印的越多賠的就越多。誰能賠得起這個錢?”

嶽山先是大囧特囧,然後搖頭道:“你還是沒明白我的意思,誰說免費送了,要花錢買的。我們可以計算一下每一份報刊需要多少錢,就按照這個價格賣。”

“讀的起書的不缺這個十文八文的,實在家貧的可以幾個人合起來買一份。”

王績依然不看好,道:“十文八文?你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知道製作一塊雕版需要多少成本嗎?還有紙張墨水。”

“這份報刊能賣出去多少份?就按一百份計算,一份成本也在六七十文錢。你覺得有多少人願意出這麽多錢買一份隨筆?”

嶽山笑道:“如果賣出去三五千份呢?”

王績嘲笑道:“你在想什麽,朝廷邸報每期才印刷兩千份,你辦個報紙就能賣出去這麽多?誰買?”

嶽山道:“為什麽沒人買?要是有這樣一份報刊你會買嗎?”

“我當然會買來看看,但我是書院院正需要了解這些東西,普通人誰買。”王績反駁道。

嶽山搖搖頭道:“你還是缺少一點想象力。知道京城有多少讀書人嗎?知道關中有多少讀書人嗎?這些人裏麵有多少是關注文學動向的?”

“不隻是讀書人,那些權貴、商人、富戶就不關心這些了嗎?或許他們不關注學術上的事情,難道不關注商業上的事情?不關注時政方麵的事情?”

“我們可以試著把他們感興趣的東西寫在上麵,從而把他們吸引過來,讓他們成為我們的客戶。”

“試想一下,如果京城一地就可以賣出去五千份,對我們書院,對新學來說意味著什麽。”

王績道:“你說的我都懂,但很難。如果你非要堅持,我們可以嚐試一下,反正書院還有不少閑錢。”

嶽山高興不已,不怕你看不懂,就怕你不肯去做:“錢不是問題,書院要是沒錢我自己出都行。而且我還知道一種更加簡便的印刷術,最適合小批量印刷材料,成本低到可以忽略不計。”

王績眼睛一亮,他不看好報刊,但對這個簡便價格低廉的印刷術感興趣,要知道書院太需要這東西了:“快說說這個新式印刷術是怎麽回事兒。”

嶽山道:“用鐵筆在蠟紙上寫字,再把蠟紙鋪在白紙上刷墨就可以了,一張蠟紙差不多能印刷六七十份。”

王績一拍桌子興奮的道:“這麽簡單的方法你怎麽早說啊。”

這東西原理太簡單了,嶽山隻是這麽一說王績就明白是怎麽回事了。開始反過來抱怨他怎麽不找點把這個點子拿出來。

嶽山所說的正是曾經風靡幾十年的蠟紙油印術,原理非常簡單,適合小批量印刷材料。

建國前解放區缺少鉛等材料,隻能用這種方法印刷宣傳材料,這玩意兒為兔黨立下過汗馬功勞。

建國後因國力原因廣大校園和政府機構依然大量使用這種技術,印刷試卷、材料什麽的。

嶽山讀中學高中的時候電腦打印還沒有普及,他們學校組織模擬考試什麽的經常自己印刷試卷。

他因為字寫的好看,經常被各科老師叫過去刻蠟紙,所以對這玩意很熟悉。

隻是讀大學後就沒摸過去了,等他當老師那會兒電腦打印全麵普及,蠟紙印刷徹底被淘汰,他就把這種堪稱BUG級別的印刷術給忘記了。

穿越後光想著幹大事兒,反而沒有想起這種簡單的神技。

還是剛才王績說印刷報紙成本高才猛然想起,有這麽個東西。

……

王績雷厲風行,馬上把馬聰從實驗室揪出來,親自盯著嶽山他們兩個製作了一套蠟印工具。

沒有蠟紙的問題也好解決,蠟印說白了就是孔版印刷的一種,找幾張紙用尖刀刻幾個字就可以了,隻是這種普通紙沒有蠟紙好用耐侵蝕而已。

把刻好字的紙放好,刷上幾遍墨汁再揭開果然,下麵那張白紙上果然印著幾個清晰的大字。

見蠟印術確實可行,他才答應嶽山會盡快組織人手把報刊給辦起來。

剛開始他之所以不看好報紙,不是因為他知道報紙的好處,而是成本實在太高了。

真以為古代人傻子,不知道把自己的作品印刷出來送給別人能宣揚自己的學問?問題是負擔不起那個開銷。

尤其是嶽山想搞的這個報刊,萬貫家財都不夠用。

按照他的思路,報紙的價格不能高於十文錢,否則幾乎不會有人買。

前期報紙銷量很定很低,能賣出去百十份就不錯了。不管是謄抄還是雕版印刷,平均每份的價格六七十文不止。

賣出去一份就賠五六十文錢,一百份就是五六貫錢。這可是五六貫,不是五六文。

一個壯漢去碼頭扛一天麻袋也才幾文錢,棣州商業繁華工人工資高也才十文錢左右,一百天才能掙一貫錢。

就算銷量擴大十倍,每期一千份,均價也要在三五十文左右。賣十文錢一份,一期就要賠三五十貫錢。

五千份往上的銷量才能把成本壓到十幾二十文,同樣要賠三五十貫。

想把成本壓低到十文錢以下,太難了,起碼每期要賣上萬份才行。傳說中的一文錢一份想都別想,印報紙的紙墨錢都要好幾文。

就算嶽山有錢也不是這種折騰法。

至於賣廣告……暫時想都別想。

但有了蠟紙印刷術成本就直線下降,節約的人工且不去說,隻說材料。

用鐵筆在蠟紙上寫字,字體可以寫的很小,黃豆大都沒問題。同樣一片文章,用雕版印刷需要幾頁紙,用蠟紙印刷隻需要巴掌大一塊地方。

僅紙墨兩項就能節約好幾倍的成本,運作好了說不定還真能不花錢就把報刊給搞起來。

賺不賺錢無所謂,隻要不賠錢,或者賠錢的數量在承受範圍內,都可以搞報刊。

新學太需要話語權了,有了報紙王績敢拍胸脯說,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把舊學說徹底趕出京城。

學成文武藝賣於帝王家,你的學說連京城的門都進不去,指望什麽和別人競爭。

尤其是在科舉製大興的背景下,誰的學說能占領京師,誰就是勝利者是主流。

王績又拉著嶽山仔細聊了一下報刊的情況。

最終確定報刊名字為渭水學報,暫時分文學、格物、時政、小說四個版塊。

前麵幾期當成校報來辦,並免費把送給京城的讀書人閱讀。

等摸清裏麵的門路工作人員熟練掌握辦報技巧之後,在邀請各大名家學文章爭取一次性打響報紙的名聲。

其中關於稿費這方麵兩人起了爭執,嶽山提議給稿費。王績認為我花錢報紙幫你宣傳學術思想,幫你揚名,不收你的錢就不錯了,哪有倒貼錢的道理。

估計很多人都覺得這種想法很奇葩,事實上在古代就是這樣的。

那時候信息流通很差,詩詞文章能全國暢銷的鳳毛麟角,大多數人都隻在局部地區有名聲,所以書不好賣。

想靠出書賺錢,那就是做夢。

真正能考詩詞文章發財的,縱觀曆史鳳毛麟角。比如宋朝某位大詩人,娼妓倒貼錢請他玩,等他死了還集體湊錢把他安葬。但這樣的人又有幾個?

那時候想出書就要自費,自己花錢把書印出來送到書館賣錢,基本上就是賠錢賺名聲。

《徐霞客遊記》就因為徐霞客沒錢出書,差點失傳。後來還是他孫子把已經散失的手稿一頁一頁重新收集齊全出版,這本書才能流傳下來。

嶽山辦報紙,不但不收那些作者的錢,還給人潤筆費,確實是開了曆史先河,王績反對也是正常的。

不過嶽山很輕易就說服了他,報紙沒有技術含量,我們可以辦別人也能辦,白鹿書院為首的世家不會看著我們占據話語權。

所以我們可以提前用潤筆費籠絡住一大批文人學者,不給別人超越的機會。

至於潤筆費的出處,嶽山表示這筆錢他個人出了。家裏的錢多的都要生鏽了,不花留著幹嘛。

嶽山都這樣說了,王績還能說啥,幹吧。

防采集,自動加載失敗,點擊手動加載,不支持閱讀模式!

禁止轉碼、禁止閱讀模式,下麵內容隱藏,請退出閱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