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貨幣

所謂的改姓並不是有人要搶他的書院,而是書院教授的內容漸漸偏離了他設定的方向。

當初他自己編寫了教材教授學生,還給學子們分成三個年級,知識的深度逐級增加。他編寫的嶽學五書還掀起了小範圍的討論。

本來一切好好的,可就在他去棣州任職期間發生了意外。

這事兒還要從貞觀大字典編撰說起,一開始字典編撰工作被大多數人無視甚至嘲諷。尤其是世家大族,簡直把這事兒當笑話看。

在他們看來,野蠻人一般的李家能搞出什麽有深度的東西來?

全靠李綱、裴矩、王績等人的關係聚攏了一幫人做這個工作,可隨著字典框架的建成並流傳出去,大字典的宏大終於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就連世家都不開始憂心起來。

越來越多的人想參與進來,有些人裴矩和李綱能拒絕,有些他們不但不能拒絕,還要深表歡迎。

來龍首山書院的大儒越來越多,難免就有誰‘好為人師’的毛病犯了,去給書院的學子們講講課什麽的。

他們當然不會用嶽山的教材,而是用自己的教材,講自己最擅長的學問。安排好的課程全部被打亂,嶽山的授課計劃幾近停滯。

而且這麽大儒講課,對有一定基礎、人格初步養成的大學生來說這是好事兒,可對於一幫子小學生來說就是壞的不能再壞的事情。

這些剛剛接觸學問的學子人生觀價值觀什麽的都還沒有建立,被那些大儒灌輸了各種各樣的思想,頓時就暈了頭了。

不知道誰說的是對的,也不知道誰說的是錯的。有時候明明兩個人的意思截然相反,可為啥感覺都有道理呢?

還有一層原因是,這些人對嶽學五書並不是全麵接受,甚至可以說評價並不高。他們在課堂上也是毫不避諱這一點。

學生們一聽這麽多大儒都說嶽學五書不好,他們會怎麽想?

所以嶽山才說,他要是再晚回來一段時間書院就不姓嶽了,他利用書院傳播新思想培養革新派的計劃也將付諸東流。

這是他無法忍受的,必然要糾正。不過糾正也需要方法,這麽多大儒齊聚一堂,那是文壇盛世,如果粗暴的把人趕走才是愚蠢。

最好能想個辦法,即把這些人留下,又能按照自己的計劃進行授課。所以他並沒有急著去學堂處理這個問題,而是在家思考對策。

順便給李世民寫了兩個折子,一個是開**申江的折子,一個是關於銀幣的折子。

有後世魔都為樣板加上開發棣州的經驗在,開**申江的折子還是比較好寫的。

嶽山先是分析了春申江的地理優勢,然後有說了開發此地的戰略位置,比如對整個東南地區的輻射,最後說了一些開發此地的對策之類的。

洋洋灑灑七八萬字,在古代來說堪稱篇幅巨大了,因為許多書籍都不一定有那麽多字。

而且他用的是半白半文的句式,而非正統的文言文。這自然也是有意為之,就是想通過自己慢慢的讓日常文書趨於直白化,寫那麽生澀難懂真沒必要。

當然了,文章之類的繼續用文言文寫還是沒問題的。不能一口吃成個胖子,慢慢來,先從公文改變。

折子寫好後直接送進宮他就沒管了,重心開始放在銀幣上。

這個折子才真的不好寫,必須要讓李世民明白貨幣的重要性,又不能出現太過於專業的詞匯,比如給他講金融他也聽不懂。當然,主要是嶽山自己也不懂。

他隻能用自己所知不多的知識,再翻譯成唐朝人能聽得懂的話來解釋這個問題。

總之一份折子塗塗抹抹寫了四五天才勉強寫完。

這還不算完,為了增加說服力,他想直接拿著實物去見李世民。所以折子寫好後他就把書院事業部的於誌明叫了過來。

讓他召集了一大幫子木匠、鐵匠、銀匠、石匠等等匠人過來研究如何鑄造銀幣。新81中文網更新最快電腦端:https://

唐朝正經的貨幣隻有兩種,一種黃金一種銅。而且黃金隻能作為財富的象征進行儲存,不能再市場上流通。

出去吃飯用黃金付賬,別人找不找的開且不說,首先是違法的,朝廷規定不允許使用黃金結算。

當然了,這隻是指普通小額交易。真正的大宗交易還是用黃金的,但這種情況特別少,不具有代表性。

所以市麵上流通的貨幣就隻有一種,銅,準確說是銅錢。絹帛糧食也可以換東西,但這就屬於以物易物了。古代經常鬧錢荒就是這個原因。

初唐的錢荒非常嚴重,很多後世人或許無法想象,如此強大的初唐一半交易都是以物易物。

錢荒對經濟對國力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老百姓也不方便,所以嶽山就想對貨幣下手。

首先就是把白銀變成合法的貨幣參與到交易中來。

但把白銀變成貨幣也分許多種情況,是如原來的曆史上那樣用散碎銀子銀錠之類的直接當貨幣使用,還是更進一步鑄造成銀幣。

嶽山是傾向於後者的,前者太麻煩了。而且收稅什麽的還要重新把碎銀子鑄成銀錠,這中間太容易滋生貪汙腐敗了。

原本的曆史上就有火耗一說,火耗就是把碎銀子鑄成銀錠會有損耗,這個錢必須百姓補起來。

事實上大家都知道,火耗就是扯淡,然而這種雜稅一直收了幾百年,很多貪官汙吏把火耗定的比正稅都高。

嶽山覺得,不管從哪方便來說,直接搞銀幣都更加方便。

防采集自動加載失敗,點擊手動加載,不支持閱讀模式,請安裝最新版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