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9最後一擊2

兩日之後,八月十三,戴倧在文淵閣秘見了皇帝,他可帶了不少的證據來,如今安祿山的案子內衛闔部已經接手查了一個多月了,戴倧昨天就上書說,案子已經查清,隻是不便上奏疏說明,這才有了今天的秘見。

文淵閣內,李隆基把閑雜之人全部遣了出去,就留下了高力士和兩個宮女,他倒是真要聽聽戴倧到底查到了些什麽。

戴倧先是跪拜一禮,而後說道:“臣不負君恩,在密查了此案之後,終於查明了真像,此便是查到的一應證物,還請聖人過目。”說完之後,戴倧便把隨身攜帶的奏疏和信箋交給了高力士。

戴倧上奏的奏疏是關於整件事詳細情況的書麵說明,還不薄,看樣子就知道,這件事可有些複雜。除了奏疏外,還附上了兩封密信和兩份證人的證言,李隆基倒是沒看戴倧上的奏疏,而是先看起了那兩份證言。ァ新ヤ~⑧~1~中文網ωωω.χ~⒏~1zщ.còм

第一份證言是一個叫龐鳴的行商提供的,說的是他們當時遇見過那批圍殺安祿山和史思明的刺客,他們可以證明,從相貌上看,那些刺客是唐人,絕非異族人。從口供上壓的眾多手印就能看出,這件事並不是隻有一個人看見。

還有一份證言是平陽縣縣尉所提供的,說的是有大批偽裝為行商的人曾經入住過平陽縣的客棧,客棧的掌櫃也描述出了這些人均是唐人,看著像是遊俠兒,和一般的行商多少有些差別。

兩份證言可以說明,這件事絕對不是外族人做的。而後,李隆基又看起了密信,第一份密信是寫給平盧兵馬使史思明手下一個梁姓參將的,說的是讓他提供安祿山和史思明回涿郡時的詳細時間以及線路,讓他把消息給一個叫何樞的人。這封信的重點在於字上麵,很像一個人的字跡,而這個字跡,李隆基還偏偏眼熟,隻是一時半會還想不起來,但這不重要,等會問問戴倧就是了。

而另一份密信是內衛用信鴿所傳的消息,說得是這回襲殺安祿山的人應該是汴州的侯家商號。看完之後,李隆基問道:“說說吧,怎麽回事?侯家商號是什麽來曆?”

對於李隆基來說,能滅掉安祿山和史思明兩隻親衛軍的勢力絕對不小,他很難想像這到底是多大的一股勢力,要不然他也不會先開口問這個了,這的確有些超出了他的想像,畢竟大唐有內衛盯著,像這樣的勢力,不應該出現在汴州這麽近的地方才對。

戴倧拱手道:“回陛下,臣查問過闔部左營的檔案與知情之人,才摸清了整件事的來龍去脈。此事還要從關統領說起,在兩年之前,關統領所領左營便查出了汴州侯家商號聚眾,且均是江湖好手,遂派了精幹之人潛入,這才有了這份密信的線報。

可惜的是,我闔部收到消息趕往汴州侯家商號的時候,他們已經轉移,而關統領安插的兩人也再無蹤影,估計是被發現了。而從這件事上來說,便可解釋關統領當初是因何而引得殺身之禍的。”

戴倧的意思很明顯,正因為關衛查出了汴州侯家商號,這才引來了殺手,把整個闔部左營的上官給清洗了,而重點是誰想要保住汴州侯家商號不暴露出來,這才是關鍵所在。

李隆基如今也基本清楚了,但他還沒得到答案,隨即便說道:“戴倧,整件事朕明白了,是有人蓄意養了這麽一幫人,而這幫人便是伏殺安祿山與史思明之人,關衛也是因此才喪命的,可幕後之人究竟是人,朕可沒聽出來。”

戴倧躬身道:“還請聖人勿急,這還要著眼在第一封密信上。當時內衛就懷疑平盧軍中可能有內應,隨即查之,沒想到平盧軍參將梁丙鄣以為事情敗露,遂自殺而亡,而此信便是從梁丙鄣家中搜出的,信中有兩個突破點,其一乃是這個叫何樞的人,其二便是字跡,臣如今得知,何樞乃太子府參事,而此密信的字跡,臣也找人對比過,乃是...韋堅韋少卿的。”

聽完這番話,李隆基身旁如老僧站定的高力士一下便轉頭望向了李隆基,這實在是太過驚駭了。而此時的李隆基卻沒有說任何的話,而是再一次拿起了密信仔細的觀看了起來,在看了半天之後,他才有些冷冽的開口道:“力士,找一份韋堅的奏疏來。”

“是,聖人,老奴這便去找來。”

當高力士把韋堅上的奏疏拿過來後,李隆基便驗看了起來,對比之後,他便閉眼哀歎了一聲。從字跡上可以看出,應該是出自同一人之手,而密信上提到的何樞又是太子府參事,這不用說都知道,這件事是誰幹出來的。新81中文網更新最快手機端:https:/

但這裏麵還有一件事是李隆基暫時還想不通的,那就是殺掉安祿山和史思明,這對太子又有什麽好處。即便是想要控製邊軍,替代的這人選不還是自己來定的嗎,整件事要是找不到合理的動機,這肯定不行。

李隆基雖然惱怒,但還沒失去理智,他隨後又問道:“戴倧,你可查出為何安祿山會被伏殺?”

戴倧言道:“聖人,此事的真正目的雖不好確定,但推論還是有的,那就是借此控製邊軍。平盧節度使,負責鎮撫室韋和靺鞨兩族,兵力三萬七千五百人,這其實無所謂,畢竟兵力有限。可範陽節度使負責鎮撫的可是奚人以及契丹人,兵力達到了九萬一千四百人,這可就非是小數了。”

這些情況李隆基自然是知道的,但他不認為新任的範陽節度使李光弼會有什麽問題,畢竟人選是政事堂推薦上來的,外人是不可能在未知的情況下做出這個判斷的。

可剛想到這,李隆基突然想到了王忠嗣和皇甫惟明,王忠嗣打小就和李亨關係甚好,前段時間魏周的事,他可沒有忘記,而皇甫惟明身為隴右節度使,他既然也能和太子搭上線,那麽李光弼同樣可以,這並不是不可能的。

一但李隆基有了這個判斷之後,那整件事的動機就變成了太子想要控製邊軍,而安祿山卻不願與其為伍,所以幹脆派人伏殺了事,從李隆基如今腦補的可行性來看,這件事一下就說得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