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南遷北趕

(此章甚毒,含過重個人想法,望君慎讀勿罵!)

六個整編軍,計三十萬大軍分南北兩路,朝蒙古和南宋進攻,拉開了轟轟烈烈,靖平四海,掃清天下的序幕。

南宋和蒙古兩方並不驚訝,都知道遲早會有這一出,又有什麽可震動驚訝的呢?

兩方自不肯坐以待斃,紛紛拿出最後的力量抵抗白夜軍隊,然而在犀利的炮火麵前,什麽蒙古騎兵,什麽銅牆鐵關,一一被無情碾碎。

勢如破竹,以毫不可擋的姿態,白夜勢力終於走出了最後一步。

陸地上的戰爭呈現一麵倒趨勢,海上的戰爭同樣如此,經過五六年時間組建起的白夜海軍,與這個時代開始拉開了差距。

兩隻艦隊分南北上下,一者自海州港往上巡遊,一者往下巡遊。

蒙古的水軍不比陸軍善戰,沒人會指望一群操馬射箭的草原漢子,能踏風平浪,駕馭戰舟縱橫四海。

於是,蒙古的艦隊船隻雖多,但大都小船,而且破破爛爛,遭遇到白夜海軍時,打了個全軍覆沒。

南宋的水軍就很強了,南方本是水鄉,南宋國土靠近海邊的城市極多,往來運輸,大都乘海運之便,鍛煉出了一大批天然的水手。

因此,南宋的海軍絕對是這個時代最強大的海軍,沒有之一。

但他們遇到的敵人,不屬於這個時代,他們的裝備優良,卻隻是相對這個時代而言,對比白夜海軍,雙方存在著代差。

即使是這樣,南宋海軍仗著海上豐富的戰鬥經驗,和白夜海軍在東海打得有來有回。

隻是天平逐漸傾斜,陸地上戰爭的失敗,白夜海軍漸漸的學習,終究是慢慢傾向了白夜一方。

南宋很強,在白夜早年,它就是一個巨人,隻不過體幹壯實,卻內裏空虛,經濟發達,武力虛弱,但那一場持續半年的大戰,似乎喚醒了他們,在新皇的帶領下,他們爆發出前所未有的力量。

可惜,真的很可惜,覺醒的時機太晚,三年的發展時間實在太短,他們不可能有與白夜一戰之力。

白夜自小謀劃,從幾歲開始,便為此準備。今年他三十一歲,他足足籌備了二十七年。

如果從舉兵算起,他也發展了十五年有餘。

十五年,足以讓一個幼兒成為一個青少,足以讓一個青年步入中年,足以讓一個中年老邁,足以讓一個老人入土為安。

人生,有多少個十五年?

我們時常不會覺得光陰荏苒,一去不再,等驀然回首,才發現歲月無聲,記憶早已落染塵埃。

在開戰前夕,白夜和南宋的皇帝做了一個交易,他將慕容後人放了回去,作為交換,他得到了南宋皇宮裏的武學道藏。

新任宋皇不知是有多愛這個女子,反正白夜不懂,為了她,宋皇每月向白夜派一次使者,直到白夜提出用宮內藏書交換,他也沒有任何異議,直接答應了下來。

慕容後人姓慕容,名寒蕭,當她聽到宋皇願以皇家宮內藏書交換於她時,整個人哭成了淚人。

她和宋皇的相遇相識,相知相戀,一幕幕浮現眼前,那些經曆能夠寫成一部感人的小說。

送走了慕容寒蕭不久,白夜就發動了戰爭。

這場戰爭的目的不旨在徹底消滅宋廷和蒙古,而更在於驅趕。

可能大家不懂,不明白,這場戰爭分明是統一之戰,為何卻成了驅逐宋廷和蒙古?

這是因為白夜的個人想法,來源於儒家的一篇古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這時的儒家為白夜所看不起,但古時儒家先哲留下的東西,卻十分珍貴,尤其一些思想,對如今也大有指導作用。

白夜反對的從不是儒家本身,而是借儒家外皮,行利己之事,趴在人們身上吸血的士族腐儒。

這篇古文是白夜在初中時學的,其中有一句話一直讓白夜記憶猶新,深深不忘,“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這句話意思簡單明確,(一個國家內)如果沒有執法的大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國外沒有與之相抗衡的國家和外患的侵擾,這樣的國家常常會滅亡。

往往一些曆史小說裏,穿越的主角會襄平四夷,統一全球,威加宇內,這在短暫看來,是一種很明智,很優越的做法,屠日滅美,消除隱患,心中很有快意。

然而,這樣的國家真沒有外患嗎?真不會滅亡嗎?

我們竟還不如古人看得明白,沒有外敵憂患,在安定的環境下,人們常而會墮落,會腐化,會自高自大,覺得自己全球無敵,是****上國,看不見時代發展,分不明孰強孰弱。

一個真正強大的國家,不是一強眾弱,而是在強中更強,能在壓力下穩步前行,敗而不殆的國家才是真正強盛。

長久的安定,會讓人自滿,長久的享樂,會讓人自大,唯有以壓力督促,才能保證新鮮的活力。

一個全球穩定的國度,一個統一的地球,如果有一天敵人不是來源於地球,而是來源於宇宙,萬一這顆星球被宇宙文明攻破毀滅。我們是不是還會覺得古人做的不夠好,他們太愚昧,還要穿越回去搞發展,先動手屠掉宇宙文明,然後統一銀河,占領整個宇宙?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白夜覺得如果他建立起的國家被人滅亡,那是因為自身不夠強,而不是對方太強。

我們不能奢求所有的危險都消滅,所有的壓力都無影,唯有自身強,才不懼一切。

白夜心中有一個瘋狂的計劃,在現代很多****人看來,簡直是作死,不可理喻。

因為,他要向其他的國家輸送基礎技術,讓他們強盛起來,製造出一個個的對手。

他無懼這些對手挑戰,他不怕這些國家會產生威脅,要是沒有壓力和憂患,他還不會這樣做。

人,是一種很奇怪的動物,在適當壓力下,會爆發出更大的能力,國家是由人構成,也具有這種十分奇怪的性質。

白夜定下的戰略計劃讓人驚愕,他要將蒙古趕到蒙古草原之北,他要將宋廷趕到南邊(現老撾、越南、緬甸、泰國、印尼地區)。

他的目的是讓這幫人跑去其它地方建國立朝,等他們建好之後,給予適當幫助,比如基礎技術,科學教育等等,要讓這幫人慢慢強大。

當然,如果有一天,這幫人或他們的後代打了回來,白夜也不會覺得他在養虎為患。還是那句話,自己不夠強,落後就得挨打,不要怪別人太強,那是你太弱。

弱者成天隻會想著怎麽會去抹平曆史的不甘,整天隻知道以前我們多麽多麽的強大。

人,不能穿越時空,注定隻能活在當下,不能長生,注定隻能看守人世百年。

祖先不能為我們消滅所有敵人,難道我們就能為後代清掃所有障礙?

這是不可能的,沒人能預知所有的未來。

假設未來都有了結果,那就存在天之宿命,我們何必又去做無味的掙紮,反正一切都注定了,做不做都一樣。

生活在****國度的人基本都很恨日本人,白夜對日本人一樣沒有好感,但不得不說,大和民族的確是一個好學上進的民族。

白夜很早以前就將目光投向過日本,他有時也在想,要不要滅了日本這個國家,將危險扼殺於搖籃?

他觀察了很久,這個民族性格如狗又如狼,如狗是在你強盛時,它會像狗般趴伏腳下,使勁恭維你,暗地學習你的一切;等它發覺你一旦瘦弱,它會露出獠牙,展現狼的本性,惡狠狠在你身上喝血吃肉。

白夜最終是搖了搖頭,他不計劃直接滅掉日本(這應該會讓很多讀者感到憤怒,不可理解吧?),反而決定完成日本統一,對其國民進行華夏式基礎知識教育。

對,他要將日本當作一塊試金石,如果己身夠強,日本不敢妄動,永遠跟在腳後如狗,忠順異常;如果自身衰弱,就算早年滅了日本,難道不會跳出來一個陽本?和本?

說到底,自身強大與否才是關鍵。

人的世界,國家的世界,和自然並無二致,同樣強者為王。

國家間的文明禮儀,存在大炮的射程範圍之內。

南攻北伐,將蒙古和南宋軍隊打得連連敗退,蒙古高層驚訝地發現,白夜軍隊對於消滅他們,興趣好像不大,除了罪惡滔天的蒙古人,他們竟一個也不多殺,反而打包將蒙古百姓和士兵送了回來。

南宋也是這樣的發現,一些守城將領文官,本覺得城破會被殺,但這幫人將他們交還給了宋廷,還讓他們帶著願意跟隨他們的百姓一起走。

兩方都懵了,宋皇和忽必烈倒是看出了白夜的想法,這人是不打算消滅他們,而是要將他們驅逐出這片大地啊。

好在經由白夜的世界地圖和地球儀,這幫人都知道世界,朝南朝北都有廣闊的土地。

於是,忽必烈下令,所有蒙古人朝北方草原退去,向北,向西進軍。

宋皇發布詔書,南宋軍民大遷移,願意跟隨的漢人,朝南方而去。

宋皇為了有人跟隨,用了許多宣傳手段,什麽南方土地肥沃,水稻一年兩熟,一年三熟啊,家家去了都有分地啊等等。

白夜對南宋格外寬容,大家都是同族,為了保證遷移不導致大規模傷亡,他送來了各種物資,最多的是糧食和醫療用品,還有大批的美洲作物種子和農具。

至於蒙古,白夜的想法是管他去死,將他們驅逐到歐洲,去禍禍那幫白人。

他,要讓宋廷漢人在南方那些地區徹底生根。

這一場史無前例的大遷移,涉及人口三千多萬,持續長達五年之久,史稱南遷北趕。

(下周有一個分類強推,到時候會整周更新多一些,謝謝諸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