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論壇建立

查血的結果出來,輕度貧血。醫生讓她過段時間再做個詳細檢查,另外知道她打算要孩子,建議她先調養身體,以她現在的身體情況並不是最適合孕育寶寶的時候。

陳馨有點失望,她內心裏其實是想要個孩子的,雖然平時沒怎麽表現出來,但是她早早就把家裏的嬰兒房給布置出來了,翻譯外文資料的時候,偶爾也會翻牆去國外的媽咪論壇裏瞄兩眼。

白夢清來找陳馨,順便帶了飯菜過來。兩人在小陽台邊吃邊聊,提到媽咪論壇的事,她說想要做個國內自己的媽咪論壇。

陳馨沒想過這個,她習慣在網上逛,可從來沒意識到自己還能參與進去。這跟她的專業完全無關,除開她所了解的那些關於成熟的論壇版塊組成外,怎麽建立怎麽運作她一概不知。

白夢清是因為帶孩子的事情跟老人發生過幾次口角後才有這個念頭的,她覺得現在生活好了,很多帶孩子的觀念也該改變一下了,不要求所有的家長都照著專家說的來做,至少可以提供一個參考,而且很多小毛病不需要去醫院浪費資源,完全可以在家裏自己就解決掉的,隻是大家沒有經驗,沒有能求助的人。

她現在工作清閑,幾次跟父母產生分歧之後就一直在想這個問題,還去單位跟同事聊過,大家都想要有一個這樣的網站可以交流一下帶孩子或者孕期保健的問題。

“網站建設這方麵沒問題,我跟小魏聯係過了,他說可以幫忙先找人弄個框架出來,後期再找專門的人員來負責。另外我跟兒科的幾個年輕醫生關係也不錯,還有一些老教授退休後時間也不少,她們大多願意在網絡上分享一些自己的經驗。”

白夢清並非無的放矢,她想得比較周全了,具體還差什麽,還得在實施的過程中才能知道。

既然白夢清願意去做,而且陳馨也知道到後期這種網站不少,但是權威的不多,如果他們要做,完全可以認認真真的來當成一個事業做。等到電子商務發展起來之後,還可以利用他們的人脈關係,提供寶媽和準媽媽們更多更放心的物品和食品。

正好劉春燕也在想擴大產業渠道,嬰兒安全食品這一塊完全可以入手,而且以劉春燕的性子,她不會為了一點利益就拋去良知跟底線,所以現在開始打造一個安全放心的國產嬰兒食品正是時候。

兩人都是風風火火的性子,雖然是外行,可多多少少陳馨有上網實踐的經驗,加上白夢清以寶媽的身份深有體會這個階段的寶媽們需要什麽,所以初期的框架雖簡略卻不簡單。他們留了足夠的空間以便日後拓展版塊。

僅憑兩個人的思路肯定是有疏忽的,白夢清拉了單位的一個準媽媽過來一起參謀,另外陳馨還叫了劉春燕也參與進來,另外還找了周家的幾個堂姐堂妹,問她們有沒有興趣加入。那幾個倒是幹脆,自己不想摻和但毫不猶豫的就給了錢,交給陳馨全權代理。

二堂哥的老婆因為身體原因沒有上班,在家休養備孕,聽到陳馨在做這個,她主動打來電話說想要摻一腳。她是營養食品係畢業的,這方麵她有足夠豐富的理論知識打底,比幾個外行要厲害得多。

他們初期並不打算弄得太大,先做一個專業的論壇,後期再慢慢的轉換成專業的網站。現做都是屬於摸著石頭過河,開局鋪墊太大後期跟不上就傻透了。

差不多弄了兩個月,論壇初見規模,注冊人數不多,基本都是熟人。先期處於試運行中,發現了不少漏洞,差不多運轉了再一個月,基本能保證正常的日常運作。

之後的版塊負責都是白夢清找的人來做,陳馨也就偶爾上去發幾個帖子,轉運一下國外某些比較新穎的育兒方法和觀念。還有一些醫學上的最新報告,陳馨也翻譯過來貼在論壇上並注明了出處。

在這個時期,大部分人都覺得國外的方法是最好的,也是傳統育兒觀念跟科學喂養碰撞得最厲害的一段時期。從論壇上的帖子的內容來看,很多寶媽都在如何養育孩子上跟上一輩產生了不小的分歧,甚至有鬧得直接離婚的。這個時候,掛了醫生名頭的專家們和有經驗的寶媽們就能派上用場了。

雖然說不可能完全扭轉對方的觀念,但是毫無利益關係的第三者的角度說的話總是能讓人容易接受一些。特別是有些產後抑鬱的媽媽,她們有文化會思考,也更能接受新事物,可偏偏因為這點,她們比起家庭條件不好的寶媽更容易出現產後抑鬱。

有這樣的一個交流平台,隔著網絡,大家互不認識,什麽話都能說,間接的紓解了心中的鬱氣,減少了矛盾的爆發幾率和患病的幾率。

陳馨沒有去學校大家推廣,隻是跟幾個玩得好的老師安利了一下,因為網站上沒有掛她的名,隻是幾個帖子是用她的外文名字貼上去的,所以基本上沒人知道這個網站論壇跟她有關係,隻以為是她發現了這個寶地專門告訴她們的。

調養了半年的身體,貧血的症狀基本消失,醫生告訴她可以安心期待孩子的到來了。

這次過年陳馨沒有去周家,她跟周昊帶著張璋去了張家老家。張二姐病重不久於人世,托人帶話讓陳馨務必回去一趟。

這幾年除開跟張家老大兩口子還有往來外,基本上陳馨跟張家斷了聯係,張璋逢年過節會打電話回去問好,可因為身在國外的緣故,基本一兩年才會回去看一次。

他們到張家的時候天都要黑了。這兩年政府做實事,村村都通了公路,張家這邊是山上最早通公路的試點村,也是這邊遠近聞名的富裕村。早些年打下的基礎沒有白費,除開保留的基本農業外,張家村這邊發展了很多第三產業,特別是高價值經濟作物和深加工產業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實惠。養殖業形成了規模,被村委拿到主管權限,從零散的個人養殖變成了現在的統一化的規模養殖。

張老大成了實際的負責人,享有分紅權,除開政策性的掌控留在村委外,實際的生產銷售都由他跟另外兩人組成的班子來負責。負責人製度的建立和完善保證了他們不至於過渡擅權,也保證了村委的絕對話語權。

陳馨他們回來的時候,張德兵兩口子正坐在院子裏生悶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