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各自前行

韓非還是死了。

連著緊張了數日的鹹陽城中,氣氛為之一寬。

並非是對韓非子有不敬之意,昭人直到最後還是念著韓師的好的。隻是王上與公子之間的隱約對峙,實在讓國人心思浮動。

公子扶蘇並未赴刑場送老師最後一程,這非但沒有讓人覺得無情,反而因為公子的不忍,惹得國人更加憐惜。

畢竟能做的,公子都已經做了。

對於這個連形同犯上的“逼宮”都做過的公子,何人還願意指責於他呢?

更何況,似乎除了公子扶蘇,所有人都樂見韓非之死。

對始皇來說,韓非的死是他收官故韓的最後一步,能夠凝聚故韓人心的最後一人身死,意味著故韓脊梁已經徹底被他折斷了。

劫所預言的大亂並未發生,故韓的再次平定,並未耗去昭國太多國力,這讓嬴政更為堅定自己霸道理念的正確。

借此,始皇同時給了西魏定了一個章程:有扶蘇的胡蘿卜在前不假,昭王政的大棒可也離得不遠。

對故韓貴胄來說,韓非的快速定刑,代表著昭王並不願意擴大此次誅逆的範圍,這可謂是一件大好事。

首惡迅速亡故,除了那些隨著韓非,被一起押運到鹹陽城,最後關頭還想著與社稷共存亡的頑固分子,及時脫離韓非黨羽,留在故韓的貴胄們,似乎又得脫一難。

聽說公子扶蘇利用故地貴人的策略被昭王欣賞,那麽他們這群人,很可能不久之後就又有機會如同西魏那些貴族一般,重新掌權。

如此,當然就足以讓他們忘卻並未有切膚之感所謂的亡國之殤,安安心心做個昭臣了。

故韓民眾的接受速度雖然沒有這些貴人們迅速,但心理上,隨著韓安與韓非的先後亡故,似乎他們對故韓王室的留戀便就隻停留在記憶中了。

即便還有哀憐,但畢竟往者已矣,生者還是要繼續活下去。

從韓人到昭人的轉變,其實也沒有想象中那樣慘烈。

兩次亡國,給底層民眾的印象,不過是新鄭城頭換來換去的王旗罷了。

真正願意與國攜亡之人,早在第一次亡國之時,早就死了個七七八八,如今不過是徹底死幹淨了而已。

韓非被判了腰斬之刑。

這對於一個謀逆之人而言,其實已經是法外施恩了。

到底比車裂而死體麵一些。

獲罪而死之人本不配享受祭祀,可偏偏有人在鹹陽城外一日之距遙遙做祭,身旁代表著昭國法度的甲士們卻無人攔著。

便是昭王事後得知此事之時,也隻是一句聽不出喜怒的“隨他去吧”,普天之下又有誰敢阻止這位天下間身份最貴重的學生祭奠他的老師?

“今日,先說問田。”

這是老師說與自己的第一句話。

沒有多餘寒暄,沒有任何抱怨,其中怨念卻一覽無遺。

原本隻是覺得老師的怨念隻在父王身上,可如今想來,何嚐沒有對自己強行為其續命的怨?

從結果來看,自己不過隻是讓老師更為身不由己數年而已。

扶蘇行完拜禮卻並未離開,隻坐在渭水邊上,胡亂想著心事。

“昭法嚴苛?不過是‘法不阿貴’的心思作祟而已,不必去理這些胡言亂語。”

出乎意料的,老師並未與列國人士一般認為昭法酷烈,甚至還對此多有認同。

多次探討之中,老師不止一次對自己明言,昭法之烈,就是要如同烈火一般,滌蕩那些根深蒂固的惡習。

“今日,講五蠹。”

如果不算那獄中與其說是授課,不如說是托付期盼的一晚,這就是韓師的最後一講。

可是沒講完啊……

念及於此,一直不見悲戚之色的扶蘇卻突然淚流滿麵。

老師這一生,就如同一篇開頭無比絢麗,卻最終未能完筆的詩篇。

一如未能定稿的《韓非子》。

《韓非子》這個名字此刻還未見經傳,如今不過是一些零散的篇章。

作為老師“唯一”的弟子,扶蘇覺得自己有責任將這些篇章集合成冊,冊名自然就是《韓非子》。

扶蘇知道,韓師之苦,不在於身在敵國,甚至也不在於故國破亡,而隻在於無處容身。

天下之大,卻擺不下韓非的一張書桌,所有人都在逼迫他。

韓人在逼他盡公子之責,昭人在逼他與故國決裂,始皇在逼他以身為餌,甚至連扶蘇,也在逼他做出抉擇。

在過去的泥沼和未來的可能之間做出抉擇。

老師最終選擇抱著過去而亡,看似迂腐,可又有誰能苛責他呢?

明明看得破一切,卻隻能身不由己地隨波而流,這才是韓師最大的悲哀吧。

如果如故韓貴胄那般隻看得到故國往昔,而不見昭國強橫,安心為故國複辟而死,其實何嚐不是一種幸運呢?

或如果,能徹底擺脫故韓公子身份,隻盡心做個昭臣,為始皇掃平六國,又是多麽讓人振奮的光景?

可他是韓非啊。

非,相背也。名字如此,可要做到背離韓國談何容易。

看得破又如何?

命運早已給韓非編織了無法擺脫的網。

那自己又如何?

扶蘇悚然一驚。

這些年來,為了擺脫那個命運定好的下場,扶蘇幾乎一天都沒有好好休息過。

苦學昭法、興辦官學、出使楚國,乃至如今平定魏土。扶蘇如同一個開屏孔雀,不斷向天下,更重要的是向始皇,展示自己的能力。

然而曆史上那位長公子之死,是因為能力不足嗎?

雖然史書並未有太多記載,然而能讓國人哀憐數十年,甚至陳勝吳廣起義之時都以其為名頭的賢公子,怎麽也不會是無能之輩。

究竟是否趙、李矯詔並不重要,扶蘇甘願受死,恐怕也是知道始皇確有殺他之心。

窮究原因,到底還是因為父子兩人的裂痕已經大到無法彌補了。

而如今,扶蘇與始皇之間,因為韓非之死,終於開始有了第一道裂痕。

雖然兩人或許都無意為之,但這道裂痕並不會因為人的意誌就有所改變,它永遠都會橫亙在兩人之間。

其實仔細想想,兩人的裂痕早晚都會有的,韓非之死不過將其提前了一些罷了。

父子二人之間的問題,說得通俗一點,就是三觀不合。

無論如何,他們終究還是有著兩千多年的隔閡啊。

扶蘇呆坐良久,終於等到眼淚涼去。

胡亂擦去殘留的淚痕,扶蘇如同扯去纏繞的絲線般艱難起身。

既然已經到了這一步,那就隻能接著往下走了。

扶蘇微笑轉身,對著一臉關切的蒙毅道:“走吧。”

經曆過如此坎坷的蒙毅一改往日跳脫的性格,變得沉穩了許多,眼中雖然滿是關心,卻到底沒有多言,隻沉默點頭,與扶蘇一同上馬東去。

溫情脈脈的“蜜月期”終於過去,此後就要各自以自己的理念前行了。

或許是翅膀硬了,扶蘇並未對此有太多不安,更多的卻是興奮。

也許就如之前始皇想的那樣,孩子終究會長大,最後還是會有自己的道路。

起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