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二章 上將軍議兵

談到用兵之能,昭國國內最有發言權的,當然要數戰爭經驗最為豐富的上將軍王翦了。

因此對於王上的問詢,王翦自然是早有預料。

當下越眾而出,王翦站到了尉繚子的身旁,“臣以為,尉繚子所說,是老成持國之言,非常中肯。”

得到了王翦的讚同,尉繚子並未說什麽,但從麵部表情來看,顯然還是十分得意的。

“隻不過,對於其中的某些方麵,臣覺得還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嗯,說說看。”

始皇之所以要讓王翦出列,自然就是想要聽聽,有哪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唯。”王翦躬身領命,起身之後便是鏗鏘有力的幾個字,“三月滅趙,未必難行。”

與李斯之前說完稅收之後的情景相似,大殿之上一時陷入寂靜。

隨後,就是一陣喝彩。

“上將軍所言不錯,三月滅趙,又有何難?”

“提氣!就要三月滅趙!”

一向用兵慎重的上將軍,為何此時卻不顧尉繚子所說的軍糧不足的危險,執意提出要在三個月之內滅趙?

雖然有著各種各樣的疑慮,但扶蘇不得不承認,連他這個算不得真正武將的人都為“三月滅趙”這樣的話而熱血沸騰,難怪白起等人此時咋咋呼呼。

看他們此時興致熱烈的討論,似乎談的不是覆滅一個國力僅次於大昭的千乘之國,而是下朝之後去哪兒吃午飯。

這個說“兵出井陘(xíng),一戰而滅”,那個要“飛躍上黨,兵臨邯鄲”。

井陘在邯鄲以北,是控扼邯鄲北部防線的重要關卡,若是井陘被下,邯鄲危如累卵。

曆史上,在楚漢相爭之時,韓信就曾在井陘大敗陳餘的趙軍,為劉邦剪除了側翼的威脅。

然而此時,井陘關位於趙國腹地,牢牢掌控在趙軍的控製之中,兵出井陘需要從北方陰山一側大規模繞行數千裏,然後指望著勞師千裏之後能夠攻破井陘。

絲毫不考慮孤軍深入完全有可能被一鍋端了的危險,況且如此遠的繞行,對後勤而言也是無法完成的。

北方陰山南麓又不是大昭腹地,那樣的道路條件對後勤來說完全就是災難級的。

而提出飛躍上黨的,似乎完全沒有看到白起的表情。

上黨防線曾鎖死了白起三年,哪裏是你想飛躍就能飛躍的?

“靜!”

看不慣這鬧哄哄的場景,上將軍親自開口要將領們安靜下來。

上將軍開口,自然沒人敢繼續嚷嚷。

等到殿上徹底安靜下來,王翦繼續說了下去,“其二,我軍軍糧或許並不充裕,但相比之下,趙軍則更為匱乏。

“去歲匈奴南侵,仰賴了李牧在雲中大勝,給了匈奴當頭一棒。但匈奴的南侵,仍然造成了趙國北方局勢的糜爛。

“之前義渠裹挾林胡南侵,已經讓趙國北境損失嚴重,如今更是雪上加霜。我國蜀中沒有產糧,隻是少了至多不到三分之一的糧食出產,而趙國北方是全國最重要的產量地,趙國在去歲所蒙受的損失隻會比我國更多。”

強弱都是比較出來的。

窮富也是一樣。

王翦所說,讓眾臣連連點頭,包括扶蘇也是若有所思。

尉繚子說大昭軍糧匱乏並非是虛言,但是他沒有看到,其實趙國所蒙受的損失還要更大。

“但若戰事一起,我軍要跨境作戰,而趙軍則是本土作戰,兩方消耗並不對等。”

尉繚子的反對沒有給王翦造成麻煩,老將軍聞言都沒有思考,隻是淡笑道:“百年以來,昭軍從來都是跨境作戰。”

老將軍這說話真是厲害。

短短一句話,就將百年昭師的霸氣表現得淋漓盡致。

從來都是跨境作戰,是什麽意思?

那就是百年以來,從來就隻有我國打別人,沒人敢打過來的。

當然,這裏有點吹牛皮了。

遠的有蘇秦謀劃的五國伐昭,近一點的,還有楚懷王兩次北侵。

不過忽略這點“小瑕疵”,上將軍說話還是很提氣的。

而且他說的也沒錯,以往我軍也是跨境作戰,如今再跨境作戰,似乎也沒有什麽問題。

從將領們的表現來看,他們同樣都是很讚同上將軍所言的。

原因很簡單,軍功。

打個已經奄奄一息的魏國,能分攤多少軍功?

上邊幾位主將一拿,剩下的清湯寡水能夠你升個屁的爵?

趙國就不一樣了,雖然在之前的戰事中,趙國被迫割讓了黃河以西的廣大土地,但近些年,趙國連續吞滅了樓煩和部分林胡,國土範圍不降反增。

而且趙軍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遠超魏國。

在這樣的大範圍戰場上作戰,在趙國身上獲得軍功的方式和數量都遠不是在魏國身上獲取的軍功可以比擬的。

誰不眼饞?

此外,趙軍一直將自己稱為戰力隻輸昭軍一籌的強軍。

這讓昭軍上下一直覺得如鯁在喉。

就憑你這給匈奴人都欺負得嗷嗷叫喚的弱旅,還配說自己隻輸一籌?

哪有隻輸一籌的軍隊在正麵戰場上幾乎從來都沒贏過對方的?

但每次一談起兩邊對壘記錄,趙軍方麵就會拿出閼與血戰來說事。

好像除了這一場之外,兩軍就再沒打過別的戰事似的。

但是因為閼與血戰的一方主人公就是如今大昭第一戰將,上將軍王翦。

僅這一點,昭軍這邊就找不出什麽好的反駁言語了。

於是,強要滅趙,也有出氣的成分在。

很難說,上將軍堅持滅趙是否也有洗雪前恥的念頭在。

但老實講,扶蘇不認為有這個必要。

上將軍戰功卓越,無論是伐魏,還是伐楚,老將軍獲得的大勝不勝枚舉,絲毫不必在乎一次年輕時的敗績。

“其三,趙強而魏弱,攻魏,趙國有可能來援,需要鄭重提防。攻趙,則魏必不敢來援,隻需一支偏師駐紮軹關,便可俯視大梁,讓魏國不敢異動。”

前兩點所針對的都是糧草之事,第三點才終於說到的戰略上。

而在這一點上,扶蘇與上將軍的看法是一致的。

攻弱,則強者可援,攻強,則弱者不敢援。

畢竟,這已經不是那個各國合縱便能夠對抗大昭的時代了。

而且,已經沒有另一個如姬,能夠為魏無忌竊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