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二章 雙翼

與所有正麵戰場上的開頭一樣,當先交上手的,依然是兩軍的輕騎——小翼船。

這種速度快、體型小的船隻是拉開船陣兩翼寬度,試圖繞後背襲的絕佳兵種。

兩方水師主帥都是經驗老道之人,自是不會放過任何一點可能對己方有利的點。

兩邊各有十餘艘小翼船撞在了一起,經過短暫的爭奪地形之後,立刻就陷入了近舷戰。

與大翼類似,隻是體型稍小的小翼船並未配備遠程武器,而隻裝配了半數以上的劃槳手,少數勾牽手,剩下的都是持長矛短劍進行接舷戰的。

在沒有火器的時代,除了精準度令人歎息的投石機之外,遠程武器對戰船所能造成的威脅實在太少,因而在春秋戰國時代,水戰的主要作戰方式,依然是近戰。

兩邊戰船靠近之後,先由持有長達數米的勾矛進行來勾牽敵軍船隻的勾牽手束縛穩定住敵船,再由長矛手靠近進行近舷戰。

兩軍相互咬得很緊,都不想給敵船漏網之機。

小翼船雖然噸位不夠,難以給樓船造成直接打擊。但是如果能夠衝進陣中,憑借己身的速度優勢,還是能起到擾亂敵軍陣勢、影響指揮係統,以及更重要的是,打擊後方輜重船的作用。

在長時間的互相勾連試探之後,接下來就是更為考驗單兵作戰能力的接舷戰了。

楚軍水師的戰船在各個船型上都比齊軍稍大了些許。

在遠處看時還不覺得,到了近處,這一體型上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由於位置稍高,楚軍水兵可以從高處向下利用長矛攻擊,而齊軍便隻能以仰攻的姿態,如同攻城一般。

很快,高度上的優勢就體現得更為明顯了。

在經過勾連之後,兩軍戰船被拉在了一起,接舷戰就演變為了跳舷戰。

但還是因為高度原因,齊軍想要跳到對方船上難度很高,於是楚軍便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

赤**上半身,臉上身上都刻印有奇怪紋身的楚人嘴中咿呀亂叫,如同蠻族一般,嗜血而狂野,看待齊軍的眼神如同看待獵物。

大叫之後,不時有楚人興奮地從船上跳下,隻憑著單人獨劍竟就敢於衝進敵群之中,雖然很快被擊殺,卻也造成了殺傷,以及**。

“結陣!”

齊軍指揮官並未慌亂,大聲命令著包括劃槳手在內的所有戰士結陣對敵。

常年在沿海與由吳越土人組成的海寇交戰,齊軍早就習慣了比楚人更為野蠻的行徑,這點動靜還嚇不到他們。

楚人指揮此時也不再壓抑手下將士的嗜血欲望,大吼一聲,楚人如同開閘洪水一般,向齊軍湧來。

與在海上的作戰不同,在較為平坦的湖麵上作戰,船體的搖晃並不嚴重,這對於兩邊來說都是好事。

體型稍顯瘦小,但楚人顯然在靈活性上更占優勢,而在狹小的船體上,所用短劍更短的楚軍,很快占據了優勢,殺得結陣抵抗的齊軍節節敗退。

不過總體而言,雖然楚軍在初期占了不少優勢,但依托於船體的結構,齊軍仍能與敵軍維持大致的均勢,不至於被立刻衝破。

這便是田榘所需要的了。

隻要能夠拖住敵軍小翼船的穿插包圍,便達到了他在戰前的預期。

於是在凝神觀看片刻後,田榘稍顯滿意地點點頭,又將視線投向了別處。

扶蘇看不出兩軍目前誰更占優,在他的視野中,隻能看到兩軍的船隻紛紛兩兩或者兩三個靠在一起,然後就是你跳到我船上,我跳到你船上。

一時之間絞成亂麻一般,在這樣的距離上,扶蘇幾乎都分不清誰是誰了。

沒看出什麽心得,扶蘇隻好跟著田榘的目光,將視線同樣轉到了小翼的身後。

而排在小翼之後的,就是體型大上了不少,船長達到了12丈(約27.6米)左右的大翼船。

相比於分散出擊,試圖尋找敵軍薄弱點進行突破的小翼船,大翼船出戰時所選擇的陣型就嚴密和齊整許多了。

不同於輕騎的遊弋作用,大翼所對應的重騎的作用,是衝擊敵軍正麵,為後軍的主力鑿開一條直取敵軍中軍的道路。

在戰鼓的激勵下,劃槳手們卯足了勁,讓大翼船保持著極高的速度齊頭並進,兩軍在寬廣的水麵上相對衝鋒,如同兩支鐵甲重騎的正麵碰撞。

在這樣的對抗中,能決定兩方勝敗的最大因素,隻能是船身的堅固程度,即造船技術的高低。

其餘衝擊速度、碰撞角度等雖然也都為人所考慮到,但都算不上是決定性的因素。

碰撞,在短短一刻鍾的時間裏迅速上演。

沒有火藥,因而沒有爆炸。

然而眼前兩軍船隻迅猛的碰撞,仍然給人極強的視覺震撼。

從極快到極靜,強大的衝量造成了極大的形變,其中蘊含的強大能量隻能以船體的猛烈損耗釋放。

船體的劇烈搖晃,導致兩邊的水兵雖然在命令之下極力想要穩住身形,仍是有不少人不由自主地在慣性的作用下被甩了出去。

幸運點的會被甩到水中,可以在從震蕩中清醒過來後再伺機遊回去。而不幸者,則會被直接甩入敵方陣中,後果可想而知。

碰撞的轟鳴聲震撼得仔細觀戰中的扶蘇耳膜刺痛不已,遠處蘆葦蕩中的飛鳥似乎也受到了這般聲響的影響,紛紛飛往更遠處。

這一次,即便是扶蘇這樣的水戰門外漢,也能看出楚軍占據的極大優勢。

從他的角度,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在碰撞中受到巨大損傷而損失戰力的,大多數都是齊軍的船隻。

在先後滅亡吳越之後,兩國的優秀造船師,以及他們掌握的,在這個時代十分先進的造船技術就自然湧入了戰勝國,楚國。

有了技術的支撐,楚國戰艦更新換代得極快,在水戰理念上也領先了列國許多。

楚軍戰船的船體顯然比一味追求堅固的齊軍船隻在柔韌性上領先巨大,在遭到碰撞之後,堅硬的齊軍船隻紛紛折斷船首,甚至從中部斷裂,徹底退出戰場。

而反觀楚軍的戰船,雖然受傷同樣嚴重,但船體受損大多數都隻集中在直接碰撞的頭部。

船首並非是斷裂,而是凹陷進去,這一設計使得碰撞產生的衝擊力被凹陷吸收了大部分,對於船體的其他部分,損傷便很有限了。

就是這一小小的進步,就讓楚軍比敵軍少付出了至少三成的戰損。

而同樣地,因為戰船的高度優勢,進入接舷戰後,楚軍在這一戰場仍然占據了不少主動。

扶蘇不由地又看向了身邊的田榘。

看如今的形勢,如果再不想想辦法,對於處處位於下風的齊軍而言,戰敗隻是時間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