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六章 春秋梗王

屈原從未將希望寄托在扶蘇的身上,即便他最重要和堅定的盟友黃歇如何信心滿滿,也不能改變他的想法。

因此在黃歇與其他人在對事件急轉直下的情況反應過來之前,屈原便開始了原定計劃中的“補救措施”——促成太子監國。

然而,有個人絕不會讓此事發生。

“來往不過一月時光,似乎並無設定監國的必要。”鄭袖手上力度不變,繼續為大王放鬆肩頸上的肌肉,提出異議的也並不是她。

鄭袖對政務不感興趣,這是“人盡皆知”的事情。

代替鄭袖提出反對的,是景氏一族的頭麵人物,景陽。

為了抗衡在朝堂上越發掌握了話語權的新黨一眾,景氏與鄭袖的強強聯合自是在情理之中。

無論是景氏還是鄭袖,都不會願意看到一個身上刻有屈氏印記的太子監國,甚至順理成章地繼任為王。

究竟是否設置監國屬於楚國的內政,扶蘇並不打算摻和進去,但他仍然對於此事的走向十分感興趣。

而且對昭國而言,因年幼君王的上位而造成的,楚國主少國疑的局麵自然更為有利。

於是扶蘇與甘茂對視一笑,兩人都從對方眼中察覺到了看戲的色彩。

屈原斜睨了景陽一眼,其中的鄙視神情幾乎毫無遮掩,語氣卻是平淡如故,“國不可一日無主。”

“王上不過隻是赴武關會盟而已,屈子大約是過慮了。”

景陽自不會被屈原一個鄙視的眼神激怒,同樣以公事公談的態度對答,隨後回應了對方一個挑釁的眼神。

屈原會提出要讓太子監國,除了扶植太子上位之外,更重要的自然是因為他擔心楚王被昭國扣押而一去不返。

“王上可還記得宋襄公之事?”屈原並未繼續與景陽辯論監國之事,而是要繼續勸阻楚王赴昭。

扶蘇眉頭一挑,強忍住了沒有看向身邊的甘茂。

即便沒有轉過頭去,扶蘇也很清楚,甘茂此時一定也與自己同樣驚訝。

難道屈子竟然是看破了昭國的打算?

作為春秋時代“梗王”的宋襄公,關於他的故事多到不可勝數。

最為人所熟知的,當然要數泓水之戰中,他拒絕對楚兵半渡而擊,導致泓水大敗,自身也在此戰中傷重不治,因而被後人譏諷為“蠢豬式的仁義”。

此外,他企圖複興殷商,同樣是被後世無數人譏嘲的重要槽點。

不過在場眾人當然知道屈原此時提起宋襄公,並非是在講泓水之戰,而是指盂地會盟的故事。

公元前639年,宋襄公首倡諸侯於鹿地會盟,企圖以此爭霸。

其兄公子目夷以宋國國小,貿然稱霸會招致禍患勸說襄公,希望他能放棄稱霸的打算,然而一心要稱霸諸侯的襄公自然聽不進勸。

於是在鹿地會盟之時,宋襄公執意以盟主自居,於是當然引發了當時國力最勝的齊、楚兩國的不滿。

鹿地會盟中由於齊楚從中作梗,宋襄公稱霸的意圖失敗,然而愈挫愈勇的襄公並不打算因為一次小小的實利就放棄稱霸的打算,又不經齊楚同意,約定諸侯於當年秋天再於盂地會盟。

這次會盟便出事了。

到了約定之日,公子目夷又勸弟弟帶上軍隊赴約,因為楚王之前對襄公企圖為諸侯盟主的行為已經大為光火,極有可能對他不利。

然而宋襄公以諸侯間會盟已有成約,不可背信棄義為由,拒絕了公子目夷勸他帶兵赴約的諫言。

不出所料的是,在宋襄公再次與楚成王就誰為盟主發生爭執之時,楚成王果然下令抓住了襄公,周圍早已埋伏好的楚軍也輕鬆鎮壓了宋國想要勤王的少量隻做儀仗作用的軍隊。

其後,楚成王將宋襄公囚禁到了楚地,想要借以攻取宋國領土。

幸運的是,魯僖公出麵,於同年冬天的薄地會盟中勸解楚王,將襄公釋放歸國。

因而襄公隻做了幾個月的囚徒,然而對一國諸侯而言,被俘成為階下之囚,已經是極大的屈辱了。

屈原此時提起宋襄公,自然是在提醒楚王,昭國極有可能複製楚成王故事,令楚王一去不返。

有趣的是,此前諸侯會盟,從未有過此等破壞邦交禮儀的行為,正是前代楚王第一個破壞了列國間通行數百年的外交慣例。

也不知當年楚成王做出此事之時,有無想過後世子孫也會因同樣的事端而蒙難。而在曆史上,懷王被囚的時間可遠不止數月,其結局也淒慘了許多。

屈原的言下之意,自然傳達到了當今的楚王,熊槐。

隻是熊槐並不相信自家妹夫會如此對待自己,聞言隻是皺眉不滿道:“楚昭兩國是姻親,又多年盟好,怎會發生如此不堪之事,屈子過慮,過慮了。”

屈原仍然不肯讓步,“既然如此,還請我王帶兵前往,並以太子監國。”

一如當年公子目夷勸說宋襄公。

楚王愈發不滿了,這屈子說話當真不中聽,寡人能是宋襄公那等迂腐廢物能比的?

見楚王神色不滿,扶蘇大笑著從席間起身,再拜楚王,“本來此事是大楚內政,扶蘇是外臣本不該多言……”

“王妹之子,便與寡人之子一般,‘外臣’之說,寡人不愛聽。”

“是扶蘇失言。”扶蘇當然打蛇隨棍上,“那外甥就鬥膽說一句了。”

得了楚王示意,扶蘇先對著屈子恭敬一禮,屈原雖然敵視昭國,但也不願失了楚臣的風度,也施施然回了一禮。

見禮之後,扶蘇才朗聲問道:“不知屈子以為,扶蘇一人隨駕,可還比得上十萬楚軍護衛?”

楚王聞言滿意點頭,還是自家外甥體貼多了。十萬楚軍?若能以百萬楚軍換來扶蘇這樣的兒子,熊槐都會毫不猶豫地交換。

熊槐又想起自家那個隻會跟在屈氏身後亦步亦趨的太子,心中一陣陰霾,看向屈原的目光便也陰沉了許多,他想看屈原要如何回答。

“公子以十萬楚軍作比,是在自貶身價了。”即便雙方立場敵對,屈原仍然與黃歇一樣,對扶蘇這樣素有賢名的公子觀感頗佳,而以他的性格,自然不會昧著良心說他的壞話。

隻是不等扶蘇笑著謙虛,屈原又補上了後半句:“隻是楚軍哪怕隻有一人,也是心向我王的楚人。

“老夫鬥膽在此問一句,公子卻是楚人,還是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