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6否把劉辯駕崩的經過敘述了一遍之後,在場眾人無不震驚。一

本來還議論紛紛的廳堂頓時鴉雀無聲,剛剛還談笑風生的五位顧命大臣臉上頓時呆如木雞,本來還以為是武德妃與何太後之前產生了矛盾,沒想到竟然是大漢天子駕崩,這簡直是天塌地陷的噩耗。

“你說的話確定沒有半點虛假?”兵部尚書劉基最先反應過來,暫時顧不上悲傷,蹙眉問道。

6否拱手答道:“這種事情小人豈敢信口雌黃?我雖然未曾親眼見到陛下的遺軀,但蒼梧大營全軍縞素,王守仁、吳啟、諸葛亮等諸位大人也是盡著縞素,全軍一片慟哭。陛下的遺軀正從雲開山向蒼梧運送,據說兩日後便運蒼梧城中。小人唯恐前線諸將亂了方寸,故此快馬加鞭一路急行,花了七八天的時間返金陵通知諸位大人。”

在座的諸位顧命大臣哪個不是人精,對6否說的劉辯駕崩的消息持半信半疑的態度。畢竟6否不是一般人物,若是信口雌黃定然會陷6氏一族於萬劫不複的地步,捏造謊言對他沒有任何好處。從這方麵分析,6否沒有任何散布謠言的動機。

此外,眾人都知道劉辯天生愛冒險,甚至能夠幹出單刀赴會拜訪關羽這樣匪夷所思的事情,主動率兵偷襲貴霜背後也符合他的行事作風。

正所謂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夜路走多了遇鬼也正常,被蒙恬得到消息後將計就計,在半路伏兵射殺大漢天子也是有可能的事情。

但6否說害怕前線將領亂了方寸,所以才快馬加鞭返金陵通知顧命大臣那就是騙鬼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的真實目的是來通知6康與武德妃,讓他們早作準備。

不過,6康並沒有隱瞞消息,更沒有以權謀私為武德妃和6氏謀取利益;而是召集眾人共商對策,從這方麵來說,這位老者值得讓人欽佩。???要大是大非麵前沒有犯錯。

“彧比較費解的是,既然陛下在十天之前就駕崩了,為何這個消息遲遲沒有傳金陵?”荀彧捏著下巴,百思不得其解。

糜竺跟著點頭:“我對此也是不解。若是飛鴿傳書,從蒼梧到金陵最多也就是三天左右的事情。為何6否騎馬都到了金陵,前線卻沒有傳半點消息?”

狄仁傑試著分析:“陛下駕崩之後,蒙恬、王賁肯定趁勢起猛攻,或許前線的諸位將軍暫時來不及通知後方吧?”

“也就是一盞茶的時間而已。寫封書信能費多大的勁?”糜竺並不讚成狄仁傑的分析。

劉伯溫端起麵前的茶碗在手心轉動,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這個事情有三個可能!”

“論謀略,在座的諸位推劉尚書,還請劉大人給諸位指點迷津,老夫洗耳恭聽。”6康端起麵前的茶杯潤了潤嗓子,示意眾人稍安勿躁,聽聽劉基怎麽分析。

劉伯溫點點頭,沉聲說道:“其一,就像狄大人猜測的這樣。蒙恬伏擊陛下成功之後乘勝追擊,對我軍窮追猛打,導致前線將領陷入慌亂之中,以至於忘記了把陛下駕崩的噩耗傳京城。”

呷了口茶,話鋒一轉:“當然,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前些日子我看過南方的作戰圖,陛下坐鎮後方蒼梧,前線吳啟、諸葛亮、霍去疾、徐晃等各軍團分兵駐守,就算陛下突然駕崩,導致一個軍團陷入混亂之中。也不可能所有軍團同時亂了陣腳,連通知後方都忘記了。”

放下茶碗繼續分析:“這樣推測下來,就出現了第二種可能,那就是前方將領有意隱瞞陛下駕崩的噩耗。一看書?”

“啊這、難道前線諸將意圖不軌?”顧雍吃了一驚。

荀彧的判斷與劉伯溫大致相同。接過話茬道:“天子駕崩,肯定會導致前線將士軍心崩潰,士氣低落。隱瞞陛下駕崩的噩耗,避免局麵惡化下去絕非意圖不軌,而是深謀遠慮之人才能做出的抉擇。”

劉伯溫頷讚許:“不錯,我的想法與荀文若相同。若陛下遇伏駕崩的消息屬實。前線遲遲不把噩耗傳來,有很大的可能是為了安定軍心。”

“那麽第三個呢?”6康焦躁的撫須追問。

劉伯溫沉聲道:“第三個可能就是陛下詐死!”

“詐死?”

劉伯溫的這番話倒是出乎眾人的預料之外,俱都精神為之一振,“陛下為何詐死?”

“嗬嗬”想到這裏劉伯溫竟然露出了笑容,“基還清晰記得七年之前諸侯會盟酸棗共伐董卓,呂布利用賈詡之計夜襲我軍大營,導致我軍損失慘重。我便將計就計,讓陛下詐死返江東,引得董卓軍尾隨追襲,我軍在路上設伏大獲全勝。故此,基認為陛下的死訊亦有可能是陛下設下的圈套。”

“可王守仁、吳啟、諸葛亮等諸位大人盡著縞素,全軍掛起白旗,大營一片慟哭。這是小人親眼所見,願以項上人頭擔保。這又怎麽解釋?”6否對劉伯溫的分析提出質疑。

劉伯溫笑笑:“這更好解釋了,想要釣魚尚需魚餌,更何況蒙恬、王賁都是貴霜大將,身經百戰。要想引誘他們上鉤,不把戲演的逼真一些,又怎能達到目的?”

“哎呀聽劉尚書這麽一分析,局勢又柳暗花明了呀!”聽劉伯溫分析到這裏,在座眾人俱都長舒一口氣。

雖然不能確定皇帝百分之百詐死,但畢竟這種理論與6否提供的情報不衝突。也就是說在6否沒有說謊的前提下,天子依舊還有活著的可能性。

“但願陛下吉人天相!”眾臣子俱都默默的為大漢天子祈禱。

“劉尚書,其實還有一種可能性。”一直沉默不語的武如意終於按捺不住,開口說道。

劉伯溫已經逐漸冷靜了下來,拱手道:“願聞其詳,請娘娘賜教!”

武如意肅聲道:“你們忘了穆桂英隨軍出征,他與軍方將領交好。若陛下中伏駕崩的消息屬實,穆桂英有可能為了扶兒子劉禦繼位,拉攏前線將領,秘不喪,然後矯造聖旨,冊立劉禦為帝。”

聽了武如意的分析,在座的眾人麵色俱都為之一變,陷入了沉思之中。

客觀的來說,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

前車之鑒,後事之師。

秦始皇嬴政駕崩於第六次東巡的途中,李斯與趙高偽造遺照,逼死始皇長子扶蘇,立少子胡亥為帝,最終導致大秦滅亡,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穆桂英身為賢妃,地位與武如意並駕齊驅,而且有參與軍事的特權,與軍方將領相處融洽。不排除為了扶兒子登基,她主動或者在其他人的蠱惑之下效仿李斯、趙高,把消息控製在交州,尋找機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擁立廬江王劉裕登基。

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倘若南方軍團的文武成功的擁立劉禦為帝,穆桂英為太後,那麽朝廷的這些顧命大臣就可以下地獄陪伴“先帝”劉辯了。

劉伯溫撫須沉吟道:“消息已經在交州傳開,這個可能性不是太大。但也不排除一開始南方軍團陷入混亂,後來有圖謀不軌之人蠱惑賢妃,欲效仿胡亥之事,所以遲遲不把噩耗傳京城。我等身為顧命大臣,就要對陛下恪盡職守,防患於未然,杜絕一切隱患!”

“那我等就要提前做好對策了,萬一陛下駕崩屬實,該如何應對?”一直沒有開口的孟珙終於說了一句話。

“本宮認為應該按照陛下遺願,冊立太子登基。”不等其他人開口,武如意就搶先表明了態度,“齊兒聰慧敏銳,折節好學,篤厚穩重,又是陛下親自冊立的太子。若陛下真的有個閃失,隻能由太子登基繼承大統。”

劉基、荀彧、狄仁傑等人對望了一樣,深感欣慰,齊聲道:“娘娘能夠如此想,乃是天下之幸,大漢之幸也!當初我等一致推薦娘娘為後,果然沒有選錯人。”

顧雍趁機投桃報李,說道:“若陛下真的殯天,太子登基自然是理所當然。但唐後已歿,皇後之位空缺,若太子登基,當立德妃娘娘為太後。”

幾個顧命大臣再次對望一眼,雖然武德妃不是太子的生母也不是養母,但天子之前已經承諾唐後喪期滿一年之時立德妃為後,如果不是貴霜的大舉入侵,那麽德妃現在就是皇後了。比起現在隻是個美人的上官婉兒,武德妃的確更有資格做太後。

“論資曆,的確是娘娘更適合做太後。”眾人對望一眼,對武如意做了肯定。

最後由劉伯溫做出決斷:“我等做好隨時擁立太子登基的準備,同時派出幾位重臣快馬加鞭趕往交州調查此事。若陛下果真殯天,便飛鴿傳書京城,我等便在太極殿擁立太子繼位。然後昭告天下,舉國大葬。”

會議就此結束,眾人一致推選派出孟珙、狄仁傑與顧雍三人搭檔,帶領數百騎連夜離開金陵,快馬加鞭趕往交州,徹底調查天子駕崩之事。不管是死是活,總要弄個水落石出,好讓懸著的一顆心落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