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軟件已經開發完畢,請大家訪問底部就可下載安裝安卓以及蘋果的app】

坐不住的不隻是嶽飛,就連大漢天子劉辯也被“常十萬”搞得十分頭疼。

先是副將徐榮,接著是參軍徐庶,兩封參劾信僅僅隔了一天就先後飛到了劉辯的禦案上。這還不算完,就連一向大咧咧的程咬金也惱怒不已,給兵部寫了一封措辭強硬的彈劾信,把常遇春狠狠的罵了一頓。

不知是程咬金的文采打動了太尉兼兵部尚書黃琬,還是黃琬骨子裏就對常遇春這種殘暴的行為十分反感。早朝之時,黃琬火力全開,義憤填膺的猛烈彈劾常遇春,甚至要求把常遇春革職查辦。

在黃琬的提倡下,司空孔融、刑部尚書狄仁傑也站出來對常遇春虐待士卒,擅殺降兵的行為表示譴責,一致支持免去常遇春的平東將軍職位,命他前來金陵接受大理寺的審判,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而吏部尚書劉伯溫、醫部尚書魯肅,學部侍郎李白,以及孟珙、周泰、尉遲恭等武將則表示理解常遇春的行為,屠殺降卒雖然應該予以譴責,但也不必小題大做。比起過失來,常遇春的功勞更大一些。

“戰場上風雲變幻,形勢隨時都會出現變化,身為主將有時做出錯誤判斷在所難免。一將功成萬骨枯,曆史上屠殺降卒的不在少數,白起在長平坑殺趙軍四十萬,項羽在巨鹿坑殺秦軍二十萬。若是按照幾位大人的想法,莫非都應該淩遲處死?若是那樣,又何來秦王掃**?”李白站出來侃侃而談,力撐常遇春的殺降行為。

孟珙也委婉的表示讚成:“前些日子,李藥師將軍的奏折也說了,李存孝攻破王儉城之後也曾經屠殺過四千唐軍。若是按照太尉及諸位大人的建議,莫非也要向李征東、李存孝兩位將軍問罪,如此豈不讓三軍將士心寒?”

“哼……一派胡言!”

沒想到朝廷中竟然還有不少支持常遇春的聲音,這讓五十五歲的黃琬更加憤怒,花白的胡須不停的顫抖,懷抱笏板高聲斥責:“老夫也曾經統過兵。征戰過沙場,也知道戰場上千變萬化,但這又豈是殘忍好殺的借口?白起屠趙軍,隻因為兩**力相當。若是趙軍先降後叛,則前功盡棄,是不得已而殺之!項藉坑秦軍,隻因為秦軍勢大,楚軍處在弱勢。同樣不得已而為之。而李存孝殺唐軍,是因為大軍孤懸海外,唐軍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而常遇春殺的是什麽人?在不久之前,他們很可能是我大漢的子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得已被劉表裹挾著與朝廷作對,或許並非本意。既然已經繳械投降,緣何不能放其一條生路?卻要殘忍的逼迫他們跳崖自盡!我大漢朝泱泱四百年,以孝傳邦。以仁治國,何曾有人做過這般殘忍的事情?”

孔融與狄仁傑齊聲附和,俱都義憤填膺:“太尉說的極是,常遇春手握七萬精兵,而降卒不過四千,根本構不成任何威脅。常遇春擅殺降卒,分明是性格殘暴,嗜殺成性,若是不嚴加懲處,豈不失去民望?還望陛下召回常遇春。依法嚴懲!”

“望陛下三思,常遇春雖有過錯,但也隻是判斷失誤,隻可略施懲戒。不可小題大做。還望陛下念在其往日功勞上,準許常遇春戴罪立功!”

在吏部尚書劉伯溫的帶領下,魯肅、李白、孟珙、周泰等文武一起替常遇春求情,希望能夠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唉……頭疼啊!”

劉辯雙眉緊蹙,以手撫摸著額頭陷入了沉思之中。

金陵朝廷已經建朝三年,這還是文武大臣之間第一次爆發大規模的分歧。兩邊各自都有重量級的大佬支持;讓劉辯覺得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嚴懲常遇春也不好,寬恕了常遇春也不好,十分的左右為難。

而且,劉辯也知道,這樣的爭吵隻是開始而已,隨著國力的增強,隨著地盤的擴大,隨著派係的形成;在以後的軍國大事,甚至是冊立儲君等方麵,這樣的衝突與爭執隻怕將會更加激烈尖銳,甚至會達到圖窮匕首見的地步。作為皇帝,以後有的是頭疼的機會,常十萬現在隻是給自己拋出了一個小小的考驗而已!

作為穿越者,劉辯知道常遇春嗜殺的性格,在常遇春剛剛加入自己麾下的時候也曾經敲打過他。而且自己也一直沒有讓常遇春做主將,先是追隨秦瓊討伐青州黃巾,之後又輔佐常遇春鎮守宛城,表現的還算盡職盡責。現在嶽飛分兵攻打江夏與襄陽,常遇春的職位僅次於嶽飛,自然是方麵軍主將的不二人選,既然嶽飛命常遇春統兵攻打江夏,劉辯也不好插手軍事,沒想到卻鬧出了這不愉快的一幕。

“啟奏陛下,嶽都督有奏折呈上!”

就在劉辯為難之際,大太監鄭和送上了嶽飛的八百裏加急文書,這是剛剛送進乾陽宮的,揣在使者的懷裏,餘溫尚存。

劉辯大喜過望,嶽飛肯定會在書信中對常遇春事件有個交代,正好可以解自己的燃眉之急,先找個台階下來,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回頭再和常遇春慢慢計較。

拆開奏折,匆匆瀏覽了一遍。果然不出劉辯所料,嶽飛在書信中表示已經收到了對常遇春的彈劾信,而且已經修書嚴厲告誡常遇春,不得再犯同樣的錯誤。當前大戰在即,不可自亂軍心,所以自己把常遇春調到武關擔任主將,命太史慈前往江夏坐鎮,待戰事平息後回頭再追究常遇春殺降之事不遲。

劉辯把嶽飛的書信展示給滿朝文武,抱著和稀泥的態度說道:“既然嶽都督已經做出了安排,那就把這件事暫時擱置下來,讓常遇春戴罪立功。待平定荊北三郡,局麵安定之後再做計較不遲。朕相信有嶽卿坐鎮,定然不會出什麽紕漏!”

關於常遇春的激烈爭辯,在嶽飛的奏折與劉辯和稀泥的態度下,就此擱置了下來。文武群臣又討論了一些其他方麵的政事,早朝散去,百官各自忙碌去了,頭疼不已的劉辯也移駕含元殿稍歇片刻。

一上午的辯論讓劉辯口幹舌燥,剛剛吃了一塊冰鎮西瓜解暑,衛疆忽然來報:“啟奏陛下,家兄從故鄉趕來投軍,想要一睹聖上尊容,此刻正在宣武門外等候,不知該如何處置?”

西瓜在張騫出使西域的時候傳入中國,曆經三百多年的發展,到這個時期已經成為了非常普及的水果。古人是充滿智慧的,他們在寒冷的冬季把冰塊貯存在山洞中或地窖裏,到了炎熱的夏季依然還能保持冰凍狀態,拿來消暑降溫實在是難得的享受。

“衛卿?”

聽說衛青來投,劉辯頓時有些激動,把冰鎮西瓜推到一旁,迫不及待的下令:“快宣,快宣衛卿到含元殿來見朕!”

衛疆一臉愕然:“陛下如何知道微臣兄長名字的?”

幸好劉辯反應夠快,打著哈哈道:“不是你告訴朕的麽?說你有個兄長叫做衛卿?”

衛疆頓時更加迷糊了:“呃……原來小臣曾經向陛下提起過兄長?竟然一點都記不得了,真是慚愧!”

劉辯笑吟吟的岔開話題:“建業你可是曾經向朕提起過令兄飽讀兵書,各卷兵書倒背如流,現在來投,真是姍姍來遲。你速去宮門外把令兄請進來與朕相見!”

衛疆領命而去,不消片刻功夫就帶著被劉辯複活,這一世名字叫做衛卿的男子來到了含元殿麵聖。

劉辯正襟危坐,悄悄打量作揖施禮的衛卿,隻見他大約三十歲上下的年紀,身高七尺五寸左右,相貌堂堂,器宇軒昂,一雙眸子神采奕奕,舉手投足間充滿了自信。

“庶民衛卿拜見陛下,願吾皇早日掃**諸侯,重振漢室!”衛卿躬身參拜,語氣擲地有聲,不卑不亢。

麵對著這位民族英雄,與霍去病並稱“大漢雙璧”的曠世名將,劉辯不由得肅然起敬。急忙起身拱手還禮:“衛先生不必多禮,朕早就從建業口中得知你熟讀兵書,胸懷韜略,論用兵之道,當今天下屈指可數。我大漢正是用人之際,先生因何姍姍來遲?”

衛卿莞爾一笑,謙遜道:“陛下別聽舍弟胡言亂語,庶民隻是略通兵法而已,豈敢當此謬讚?並非庶民不來輔佐陛下,隻是學術未成,不敢班門弄斧,徒惹天下英雄恥笑!”

常遇春被調走之後,江夏主將的人選就一直困擾著劉辯。太史慈武勇足夠,但謀略欠佳,是將才而非帥才,其他的幾個人程咬金、楊延嗣、徐榮也不是三軍主帥的最佳人選,諸葛亮現在還隻是一個十四歲的少年,自然更不合適。而衛卿的及時出現,頓時讓劉辯撥雲見日,猶如破開了層層迷霧後見到了曙光。

“當初朕沒有直接把陳慶之推上主將的位置,以至於讓他的仕途步履維艱,以後朕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朕這次要直接把衛卿推上三軍主將的地位!”

劉辯目光如炬,凝視著泰然自若的衛卿,在心裏暗自打定了主意。

“衛卿,你家中還有何人?”

劉辯端坐在禦椅上,看似無意實則有心的問道。希望能夠找到火線提拔衛卿的突破口,給他一個拜將封侯的理由,堵住悠悠蒼生的口舌。(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