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在以往,蒯越也損耗,也不利於大將軍的戰略部署,如今北方強敵在側,若是大將軍陷入荊州的戰事而拖不開身,一旦北方強敵來攻,大將軍勢必腹背~щww~~lā”

“正方所言有理,不知可有教我之法?”韓烈見李嚴所言,切中要害,不由對他更是高看一眼。

“如今華容城中尚有餘糧夠支撐四十餘天,如今都集中在縣衙的府庫之中,平時都是劉磐親兵看守,若明日交換人質時,大將軍要求劉磐親自前來,很有可能調動劉磐的親兵,如此我則想辦法去燒毀糧食,若是糧草付之一炬,即便劉磐手中的精兵如何善戰,最終都隻能選擇投降一途。”李嚴作為華容長,有關城中糧食儲存,可是他一手處理,所以自然是清清楚楚。

“此計若成,正方當得首功。”韓烈大喜道,正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若沒有糧草,即便是再強大的軍隊,最終都逃不脫土崩瓦解的局麵。

“能為大將軍效勞,乃是嚴的榮幸。”李嚴卻並沒有露出沾沾自喜的神情,在他看來這事並沒有多少值得炫耀的成分,雖說他與劉磐並沒有主仆情分,但畢竟在荊州為官多年,多少還是有些香火之情的。

武陵太守金旋在得知劉表自殺之後,在見到孫策率軍抵達城下之時,便舉城投降了孫策。雖說武陵不比南郡襄陽那樣的大郡,但全郡人口也有近八萬人,兵馬六千餘人,更重要府庫糧草更是多達二十萬石,這對於如今的孫策來說,無疑是一筆巨大的收獲。

拿下武陵郡,荊南四郡,也僅剩下零陵一郡還未攻克,在孫策看來,奪下零陵顯然也是遲早的事情,因為就在他出兵攻打武陵的時候,周瑜也出兵前往零陵而去,對於周瑜的能力,他是從來不懷疑的。

雖說荊南之地,就要全部落入自己手中,但孫策卻半點開心不起來,因為韓烈的大軍就在眼前,到了這個時候,孫策絲毫不懷疑,韓烈下一步的目標,隻有一個,那就是自己。

為了擺脫這個局麵,孫策做了三個布置,第一個是派弟弟孫權,前往交趾結親,交好交趾太守士燮,第二是派出王朗為使臣,前往長安向劉備交好,表達效忠漢室之心,從而獲得劉備的支持,並派兵攻打南陽一線;第三是派華歆為使者,前往河北向袁紹表達臣服之心,勸說袁紹向青州方向出兵,逼迫韓烈回軍。

雖然從荊南前往北方,路途遙遠,但孫策卻還是報著很大希望的,王朗和華歆都是當今名士,二人出發北上的時機,也掐的很好,正是韓烈率軍進駐赤壁的時候,為此二人才得以路過荊州,而沒有受到阻攔的原因。

給孫策獻策的人,不是周瑜,而是張紘提出來的,而實際上則是王朗率先提出來的,不過王朗擔心自己的獻策,會引起孫策的懷疑,才假借了張紘的口。

那麽王朗是真的出自忠心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王朗首先是個忠漢黨,當初在會稽被韓烈兵馬打敗投奔柴桑,也是不得已的事情,但他的本心還是希望回到朝廷去效力。

所以這才有了他明麵上獻策求援,而暗地裏則金蟬脫殼的離開了孫策身邊,得以奔向了漢室皇帝的身邊。至於華歆,雖然不是個忠漢黨,但這個人卻是一個務實派,當初在豫章郡太守位置上,本孫策周瑜率軍架空而不得已效力,雖然有些不甘心,但孫策表現出來的勇略,後來還是得到了他的認可。

但很不幸的是孫策雖然能力出眾,但他似乎遇到一個更強大的對手,那就是韓烈,雖然在荊州的戰事上,他也打了幾次勝仗,但勢力卻始終沒能得到大的擴張。到現在更是陷入危險的處境,這對於華歆來說,孫策顯然已經不足以庇護自己,但作為一名名士,雖然可以爭取利益,但華歆卻還是有自己的氣節,斷然不會做出投奔韓烈,公然背叛孫策的事情來。

這不當張紘向孫策提出向北方求援的主意後,華歆便附和道:“大司馬袁紹,與某有舊,若是能夠得到他的支援,必可迫使韓烈撤軍,請主公允許某前往河北說之?”

就是借著這個機會,華歆與王朗一道北上離開了荊南,不過二人離開荊南之時,周瑜尚在從豫章敗回長沙的路上,所以並不知道這個消息,不過當他回到長沙,得知這個消息時,不由歎了口氣道:“人各有誌,豈能強求,王景興、華子魚雖然是一時才俊,但心不在此,強留又有何益?”

王朗華歆北上求援借機離開一事,孫策雖然有些感傷,但還是自信的道:“吾不曾虧待二人,此番他麽離去,就算不再返回,但我相信他們定會完成自己使命的。”

孫策待人向來厚道,這也是他帳下文武奮死的原因,正如他所言,王朗華歆雖然因為孫策勢弱而離開,但二人卻並沒有忘記自己北上的初衷。

這不王朗一到長安,在麵見了皇帝,呈送了貢品之後,便求見了已經進位為大司徒的劉備。大司徒掌軍國大計,形同丞相,劉備之所以不擔任丞相,自然是前有董卓自稱丞相亂政,導致大漢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麵,為了不重蹈覆轍,劉備這才向皇帝進言廢除丞相改為大司徒。

劉備自任大司徒的同時,也吸取了董卓的教訓,在朝廷上雖然他是實際控製者,但對於皇帝還是禮敬十足,對於文武百官也是寬和仁厚,而對各方諸侯,也是采取了柔和的態度。

這不他在封賞之時,就封賞了袁紹為大司馬,而韓烈則是封賞了大將軍,這樣一來,就形成三大勢力平衡的態勢。

見到王朗,劉備顯得頗為親熱,不過這也是劉備一向在人前的作風,但若是誰要真以為劉備隻是一個沒有脾氣的老好人,那就大錯特錯,隻看朝廷反對他的王允,就滅門三族,就知道劉備的手段。

劉備對王朗親熱,主要是王朗是從南方而來,眼下他對於荊州的局勢,可是時刻都在關注,但奈何路途遙遠,信息不暢,他也不懼死,但他也不想在交換俘虜的時候出錯,遂點頭同意了下來。

正午時分,劉磐率領黃忠、魏延、王威、傅肜四將,以及親兵押解霍峻、呂介二人出了華容城。文聘作為留守大將,則在城頭密切關注住城外的情況,習禎作為文官,則留在縣衙處理軍務。李嚴這個華容的父母官,自是有權利負責城內大小之事,而且作為華容長,他手下也有一隊遊繳差役,而且這些人都是他一手帶出來的心腹,自然值得信賴。

劉磐調走親兵出城後,因為李嚴出使有功,大意之下的他,則是直接點了李嚴的將,讓他派出一隊遊繳臨時看管糧庫,以至於當李嚴聽到這個消息時,還以為自己聽錯了。

這不作為看守人,李嚴要想燒毀糧庫,那簡直跟玩似得。堆積在府庫中的糧食,在李嚴的指揮下,隨著一桶桶火油的倒入,很快就化作一道衝天而起的火光,以至於城外的劉磐看到城內冒起的濃煙火光之時,他幾乎以為那隻是自己的一個錯覺。(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