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權力紅人最新章節!

很快,薛家良就接到公安局電話,說已經成功接到省委書記的車。

他問道:“就一輛嗎?”

“是的,就一輛。”

薛家良為自己的判斷得意了一下,說道:“直接來常委樓,然後你們原地待命。”

“是。”

放下電話,薛家良走了出來,來到樓下。

隻見幾名常委早已經等在樓下了,祝建生正在跟大家談論著什麽,他表現得很興奮。看見薛家良出來了,說道:“市長,是不是一號首長到了?”

薛家良點點頭,說道:“是的,已經進入市區了。”

這時,就見電視台一輛采訪專用車疾馳而至,從車上跳下來兩位肩扛攝像機的記者,以極其專業的速度眼光,將機位布控在一個最佳位置。

昨天的會議和下鄉視察,薛家良特意囑咐不要記者,但今天,藏信在沒有請示他的前提下,卻通知了記者,這一點,薛家良很佩服藏信的政治敏感,在嶽父被調走的情況下,省委書記來青州視察防汛工作,這個消息,太有必要讓全市的廣大幹部知曉了。

省委書記視察防汛工作,青州,應該是他的第一站。

第一站就選擇了青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耐人尋味的,甚至可以說是安撫人心。

半年來,嶽紅軍微服私訪也好,公開視察工作也好,這已經是來青州第二次了,要知道,目前有好幾個地方,他還一次都沒去過呢。

省委一把手頻繁出現在一個地方,也好也不好,但好與不好,不是基層能左右的。

薛家良又接到了公安局的電話,再有兩分鍾,省委書記就到了。

他掛了電話,衝著常委們一招手,就帶頭走下台階。

與此同時,開道警車已經進入大院,後麵緊跟著的是省委書記嶽紅軍武警牌照的奧迪車。

待車停穩後,薛家良給嶽紅軍拉開車門,恭恭敬敬地站在車門旁。

嶽紅軍滿麵紅光地下了車,花白的頭發在太陽下熠熠生輝。

他首先跟薛家良握手,隨後跟其他常委們一一握手。

大家簇擁著他上了樓,來到市委會議室。

嶽紅軍坐下後,大家才按規矩分頭坐下。

嶽紅軍掃視了一下眾人,說道:“除去侯明之外,常委們都到了?”

嶽紅軍這樣說,就說明侯明已經跟他通過電話了。

薛家良說:“副市長白樺也不在,他去參加省裏組織的農產品展示會去了,侯書記剛才來電話,他正在往回趕。”

嶽紅軍說:“他給我打電話了,咱不管他了,該怎麽進行就怎麽進行。我一來,是不是影響你們周日休息了?”

薛家良說:“從上月底開始,機關就取消雙休日了,一是工作繁多,二是防汛特殊時期。”

嶽紅軍看著他問道:“新城工地有幾個開工的了?”

薛家良回答:“目前有三個,最近還有兩個準備近期開工,其它的也都在積極籌備中。”

嶽紅軍點了一下頭,說道:“防汛準備工作怎麽樣?”

薛家良就簡單明了地向省委書記介紹了防汛工作的準備情況。

緊接著他又問道:“今年將水多嗎?”

薛家良沒用任何輔助材料,對全市各地將水情況倒背如流,數字精準到小數點後兩位。

別說嶽紅軍,就是祝建生林金水等人也對他投去了佩服的目光。

嶽紅軍笑著說:“看來你掌握的情況很準啊!”

薛家良說:“青州在防汛問題上已經吃過大虧了,今年絕不能重演。”

“好吧,介紹一下你們當前的工作吧。”

於是,薛家良又介紹了當前的總體工作,最後說道:“還請嶽書記對我們的工作多加批評和指導。”

嶽紅軍說:“我這次下來,主要就是看看防汛工作的準備情況,順便了解一下你們的新城建設情況和項目開工情況,其實這些你們市委、市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向省委、省政府做過匯報。我想說的是,一定要做好群眾工作,避免再次發生群眾不理解而圍堵工地的事,要把工作做細、做實、做到家,在搞經濟建設的同時,絕不能忽視幹部的思想教育工作。”

不等薛家良說話,祝建生就接過話茬說:“嶽書記,我們已經下發了通知,周一就召開全市幹部動員大會,貫徹省委關於幹部整訓工作的精神,安排部署本市的整訓工作。”

會議進行了半個多小時,嶽紅軍全麵了解了一下青州當前的各項工作情況,他說:“城市要發展,經濟要繁榮,生活要小康,人民要富裕,這是我們當前乃至未來相當一段時間的奮鬥目標,一定要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為人民謀福利……”

最後,他提出去渠水防洪大堤去看看。說完,不等薛家良反應,他就率先走出會議室的門口。

薛家良一看,趕忙走到陳海生跟前,小聲說:“給侯書記打電話,讓他直接去渠水防洪大堤。”

下了樓,來到院裏,嶽紅軍看到院裏整裝待命的兩輛警車,對薛家良說道:“薛家良,你一個人陪我去大堤就夠了,其他人都去忙吧,另外,讓這兩輛警車歸隊吧,我不相信你還能讓我遭遇不測?”

薛家良說:“家良遵命。”

這恐怕就是嶽紅軍的性格,據說他到下邊調研,很是不走尋常路。對於調研,他從不定時間,想起就走,也不定路線,轉到哪兒就是哪兒,更不定方式,有時通知基層,有時微服私訪。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從不帶陪同領導、不帶新聞記者。

按說,他這種務實的作風,很符合薛家良的性格,調查研究,本是幹部的謀事之基、成事之道,重視調查研究,更是黨在各個曆史時期做好領導工作的傳家寶。那些事先安排好線路、確定好調研對象、身邊陪同幹部一大堆的調研,很少能接觸到基層群眾,很難和基層群眾交流,隻是滿足於聽聽、轉轉、看看,這樣蜻蜓點水、淺嚐輒止的調查研究,曾被群眾戲謔和嘲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