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瞻前顧後

福建水師一敗,東南再無威脅,鄭家便可放心出擊。閩省有耿逆,陸戰或許沒有把握,但浙江呢……

陳永華和馮錫範都想到了這以後的前景,好處多多啊!特別是施琅還是鄭成功非常痛恨的家夥,鄭家水師的強敵,滅了他以免後患,還能報仇雪恨,何樂而不為?

聯合,沒錯,岷藩口中又說出了聯合二字,依然是把鄭家當作盟友,當作外人。但陳永華和馮錫範卻不能這麽答應,徒惹話柄。陳永華是正統讀書人,自不必說,馮錫範愛弄權,卻也不是無腦之輩。

“殿下諭令一下,我軍定奉令而行,即便有些困難,也當努力克服。”這回是馮錫範表示恭謹,顯然,他是讚同這樣對鄭家有利的行動。

在沿海遷界的初期,確實給鄭家造成了很大的麻煩。經濟封鎖,斷絕海上貿易往來,大陸貨物的出海渠道阻塞,使鄭氏集團既不能獲取大陸的商品和軍用物資,又無法向沿海居民征收糧餉。而台灣新定,開拓之初,不僅無法從中獲得物資,反而要從外麵輸入,以度過這最初的階段。

單純的陸上封鎖策略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並不能保證完全切斷鄭軍的一切對外經濟聯係,更何況時間一長,其陸上封鎖也會漸漸懈怠。但目前來講,鄭氏集團確實麵臨著糧餉供應的困難。

朱永興卻是意味深長地一笑,“下諭令啊,孤可不敢隨便,若是掃了麵子,可不是孤一個人的事情。”

陳永華臉一紅,趕忙說道:“殿下言重了。”

朱永興淡淡地掃了二人一眼。說道:“清廷已調滿蒙八旗南下,一場大戰離之不遠,不遵號令的話,勢必重蹈當年晉王兩攻廣東之覆轍。諭令孤王不會下,若還自認明臣,若沒有私心自用。那便自己努力吧!”

陳永華和馮錫範並不知道這最新的情報,麵色一愕。滿蒙八旗,到底還是壓在很多人心上的一塊巨石。雖然在攻取江南的階段,滿蒙八旗已經露出頹態,幾乎是全靠著幾個鐵杆漢奸才取得了勝利,但八旗強悍的印象還是深深印在了很多人的心裏。

“殿下,不知這滿蒙八旗何時來到,將赴何處加入戰場?”馮錫範小心翼翼地問道。

“一個月後吧,估計將赴閩省。與耿逆合兵。”朱永興很自信,又很輕鬆地說道。

這樣就不好辦了。陳永華和馮錫範對視了一眼,心思差不多都想到了一塊兒。大戰要爆發,這個時候鄭家出兵潮州,並要奪取閩省之地,是不是不太穩妥啊?兩人一時間沒有說話,等到抬頭,卻看到朱永興一臉鄙夷的神情。

“清朝若能信兒。則為清人;果不信兒言,則為明臣而已。”這正是鄭成功說過的話。而清廷多次招撫(鄭方稱為“和議”)之所以失敗,正是因為隻給他高爵厚祿,決不答應給他相對的獨立性。在這種條件下,鄭成功隻能做一個“明臣”。

“無三省,則舍我而忠於彼;將有三省,即棄彼而忠於我。此皆拂情影借之言。知非足下之心也。”清廷總督李率泰的批評也是一針見血。鄭成功首先著眼的是維護以自己為首的鄭氏家族和東南沿海部分漢族紳、民的利益,當清朝危及到這一集團利益時,他隻有站在比較軟弱的明朝一邊,借明朝的名義展開反清鬥爭。

在明清兩邊搖擺,鄭成功在行動上就未免進退失據。隻顧眼前撈一把,而缺乏長遠之計,也缺乏在陸地上與清軍大規模作戰的信心。

順治十一年,永曆八年冬,鄭親王世子濟度統滿、漢軍南下福建。麵對清軍的迫近,鄭成功不敢應戰,拆毀漳、泉二府屬邑的城牆和房屋,放棄業已恢複的漳州、泉州兩府屬縣,把兵力集中到海上。而鄭軍收複漳、泉二府屬縣不到一年,漳州府索派餉銀多達一百零八萬兩,泉州屬縣也達七十五萬兩。敵來時卻不加抵抗,撤退時又夷為平地,棄民眾於敵手,其後果勢必失去民心,使自己立足之地越來越小。

鄭家還真是差不多的心思,瞻前顧後,想取利又怕風險。朱永興的鄙夷不是裝出來的,而是真的瞧不起。

陳永華臉更紅了,這個岷殿下真是夠可以的,又是揶揄,又是鄙視,可把鄭家的臉毫不客氣地打了。唉,沒辦法啊,鄭家更自信的是海戰,在陸地上與清軍,特別是滿蒙八旗爭鋒,實在是——

“滿蒙八旗南下,不知殿下如何處之?”馮錫範臉皮較厚,開口問道。

“當年清廷派濟度統滿、漢軍南下福建時,延平王是如何應對的?”盡管朱永興很鄙視鄭軍不敢打硬仗的習慣,但卻沒有直接貶斥,而是加以誘導,“派遣部將帶領舟師北上浙江、南下廣東,使入閩清軍陷入進戰無能,後顧有憂的境地。如今之勢相似,倒也可采取此牽製之策。”

“北上浙江嗎?”馮錫範試探著問道。

“滿蒙八旗從江寧抽調,若是直入長江,威逼南京,豈不更好?”朱永興終於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南京之役,鄭家乘興而來,慘敗而去,說是恥辱亦不為過。朱永興如今又要展開一次類似的行動,陳永華和馮錫範都是臉色陰晴不定,一時默然無聲。

朱永興心中失望。如果入長江、攻南京的牽製行動有鄭家助戰,聲勢將更加浩大,效果也會更加顯著,迫使滿蒙八旗取消入閩參戰的計劃的可能性也越大。但鄭家的這種態度,顯然又象東征一樣,不能指望。

算了,繼續以前的狀態吧,能來更好,卻是不能把這個助力考慮在作戰計劃之中。幾千滿蒙八旗而已,清廷顯然還是很托大,以為這麽點人馬便能左右戰局,成為獲勝的關鍵力量。

隻是清廷不會想到,現在的明軍已經不是以前的明軍了,裝備、士氣都截然不同,對滿蒙八旗的畏懼也不是那麽強烈。(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