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038戳戳戳

開考大約半個時辰,作為提調官的張教授等人,突然從西廳走出來。考場周邊坐著的監考官,都來自貴州按察司,此刻也紛紛入場跟提調官匯合。

每個提調官,配一個監考官,起到互相監督的作用。

監考官手裏拿著個小戳子,沿途在考生的墨卷上蓋章,此章名為“起講戳”。

這時,考生們大概已經寫了一百字,必須抄寫到正式答卷上,以供監考官蓋章生效——防止有人中途作弊。

王淵隔壁那位,正死死拉著提調官的袖子,哭喪著臉說:“先生,再給我一點時間,我已經把起講寫好,很快就能謄抄上去!”

提調官直接震袖而去,那考生頓時麵若死灰。估計他出身普通軍戶家庭,能讀書已是不易,就指望今後領取廩米,實打實的給家裏減輕負擔。

可監考官不戳他,一切都白費了。

道試確實可以考一整天,中途還能停下來吃飯,但第一題的前一百字,必須在開考半個時辰之內寫完。

如果戳印時還沒把起講寫出來,又或者忘了謄抄到答題卷上,那監考官就不會給你蓋章。等閱卷官批改試卷的時候,任你文章寫得天花亂墜,沒有蓋“起講戳”都要降一級評分,甚至可以直接判為不及格,因為你有中場作弊的嫌疑。

還有,明代道試隻考一場,不像清代考好幾場。除非發生舞弊案,絕無複試的可能,監考官不給蓋戳,幾乎等於被判死刑。

“唉!”

王淵搖頭低歎,為自己的鄰桌感到惋惜。

但一個小時的時間,連一百字都寫不出來,這還能怪誰?

張教授帶著監考官一路亂戳,待戳到王淵的時候,忍不住停下來仔細查看。

“你的四書文都作完了?”張教授問。

王淵正在草稿紙上設計五經文,頭也不抬的答道:“作完了。”

張教授沒有什麽忌諱,彎腰仔細查看答卷,不禁點頭讚許:“文章樸實,老成持重,可為諸生典範矣。你叫什麽名字?”

“王淵。”王淵答道。

“等你進學之後,我親自教你製藝。”張教授說完便走,讓監考官戳王淵一下,接著又去戳其他考生。

老教授當了幾十年秀才,連舉人都考不上,靠熬資曆才挨到歲貢名額。偏偏他還自視甚高,見未來的學生是可造之材,便想親自教這個學生作八股文。

又是大半個時辰,王淵把五經文都給寫完。

實在是席書出題太簡單,跟江南那邊沒法比,人家江南已經開始有截搭題了。

咱們來舉個截搭題例子:“可以人而不如鳥乎詩雲穆穆文王。”

這出題的主考官蔫兒壞,把經文截搭得連孔子都要懵逼。

一個童生作出承題“夫人不如鳥,則真可恥矣”,然後就徹底抓瞎,不知道怎麽跟文王聯係。他口中反複念叨這句,把隔壁考生都念煩了,鄰座脫口而出:“恥矣,恥矣!如恥之,莫若師文王。”

該童生聞之大喜,立即寫入卷中,就因這一句而考中秀才。

……

王淵仔細修改校對,然後謄抄至答題紙,便收拾考箱準備交卷。

席書一直派人盯著王淵,見狀立刻把他叫去。道試連朱卷都沒有,更不用糊名什麽的,當場就開始給王淵批改試卷。

四書題倒還罷了,批閱到五經題,席書突然笑問:“你讀的是哪本書?”

王淵說:“《正義》與《大全》兼習。”

席書叮囑道:“若想考中舉人,就先把《正義》放下。等你做官之後,再讀《五經正義》也不遲。”

“謹遵宗師教誨。”王淵拱手道。

明朝官方科舉教材,分別是《四書大全》和《五經大全》。

對於這兩套書,顧炎武的評價為:“上欺朝廷,下誑士子。經學之廢,實自此始。”

一句話,教材純屬瞎雞兒亂編。

這源自朱元璋和朱棣爺兒倆,他們覺得有些內容不利於統治,於是就開始胡搞瞎搞。

朱棣召集臣子編書,其中就編了《四書大全》和《五經大全》。摒棄理學之外的學說,又任意篡改朱熹經義,以實現對讀書人的思想鉗製。

《五經大全》還稍微好一些,直至明末才被主流棄用,考生們紛紛去讀唐代的《五經正義》。

《四書大全》簡直沒法評價,朝廷瞎雞兒刪改,民間印刷也瞎雞兒刪改,能把朱熹氣得從棺材裏蹦出來。至明朝中期,廣大學子幹脆直接讀《四書集注》,將官方教材當成一坨廢紙。主考官也是如此,出題都按《四書集注》來出,因為《四書大全》經常自相矛盾。

當年,沈複璁無意中接觸《五經正義》,立即奉之為圭臬,棄《五經大全》而不顧,導致考舉人的時候各種脫綱。

現在教導王淵,沈複璁也告誡說:“《五經大全》你須掌握,否則科考難矣。但你若修學問,《大全》皆為妄言,當以《正義》為準繩。”

這就導致王淵學習《禮記》,得看兩個不同版本,一個用來考試,一個用來治學。

張教授似乎跟席書關係不錯,湊過來問:“如何?”

席書在王淵的卷子上畫圈,點頭說:“若無意外,當為案首。”

這就是當場把王淵錄為生員了,提學官有此權利。

“謝過大宗師。”王淵連忙作揖答謝。

“不用謝我,”席書笑道,“以你的才學,在貴州考舉人已經足夠。但想考中進士,還要多加努力才行,貴州已有十年沒出進士了。”

準確來講,是十二年不出進士。

這就可以看出貴州的墮落,宋昂當家的時候,大興文教,廣辦社學,還跟衛學、司學互通有無。這促使衛所生員、平民子弟,都有一股向學之風,經常一次會考就出兩個進士。

結果宋昂一死,宋然嗣位,將社學全部停辦。衛所那邊也貪腐橫行,普通軍戶子弟無錢讀書。導致貴州連續十二年都不出進士!

席書把王淵的卷子放到旁邊,叮囑道:“且站在我身後。”

“是!”王淵老老實實站好。

大約又過了半個時辰,終於有人交卷。

席書掃了一眼八股文,微笑道:“宗魯,你的文章有所長進。”

提學官隻當三年,在舉行道試的同時,還要考核以往的生員。第一年考歲試,檢驗生員的功課;第二年考科試,確定鄉試的應考名單;第三年不考,為鄉試做準備。

不過席書屬於特殊情況,他應該要在任五年,直到下一次鄉試結束才離開貴州。

眼前這個生員叫陳文學,字宗魯,今天是來參加歲試的——席書為了省事兒,將道試與歲試一並考了,反正歲試相當於期末考試。

席書將此人的試卷,反手遞給王淵:“你來評價一下。”

王淵仔細閱讀一遍,說道:“四平八穩。”

席書笑道:“你這小子滑頭得很,明明是無甚出彩,偏要說什麽四平八穩。”

“學生慚愧!”陳文學連忙彎腰作揖。

席書又鼓勵道:“雖不出彩,但起承轉合,已比去年精進不少。還是我出題太簡單,不易寫出新意,你不要因此妄自菲薄。”他拿起王淵的卷子,遞給陳文學說,“你欣賞一下。”

陳文學立即捧起雙手,恭敬無比的接過試卷。

王淵的八股文,論文采隻算一般。但在起承轉合方麵,宛如抹了潤滑油,讀起來沒有任何滯礙。最精彩的是論述過程,從頭到尾沒有一句廢話,各種論點與論據絲絲入扣。

這篇文章,即便放在二十年前的江南,也能輕輕鬆鬆考中舉人!

當然,現在就不好說了。

如今的江南鄉試,考官和考生都偏愛文采,破題搞得跟作賦一樣,樸實穩重的文風非常吃虧。

陳文學反複品讀王淵的卷子,隨即拱手道:“學友大才,在下自愧不如。”

“不敢。”王淵還禮道。

不多時,又有兩位生員交卷,分別是:湯冔,字伯元;葉梧,字子蒼。

席書讓他們互相評閱各自文章,接著又逐一進行點評,完全把四人當成親傳弟子來教導。

最後,席書對張邦臣說:“張教授,待考完道試,新生進學之後,你把所有司學生員都組織一下。”

“有何要事?”張邦臣沒有直接答應,而是開口詢問原因。

席書解釋說:“我親自帶他們去龍崗山求學,全部拜在陽明先生門下。”

張邦臣猛吃一驚,隨即拜服。

王陽明可是得罪了劉瑾的貶官,席書居然親率貴州生員,全體拜入王陽明門下,這中間的政治風險簡直大得嚇死人。

至少可說不畏權貴,這讓張教授敬佩之至。

其實,席書跟王陽明接觸不多,而且從進士年份來講,席書還是王陽明的前輩,怎麽都沒理由做這樣的事情。

必然還有隱情!

這就不得不提,貴州的另一位提學副使毛科。

毛科跟席書是同時赴任的,因為年老體衰,來貴州的半路上就得病了。他這兩年一直在養病,但跟席書交情頗深,兩人希望攜手把貴州的教育辦好。

恰巧,毛科跟王陽明是同鄉。

前不久,王陽明給毛科寫了一封信,闡述自己剛剛悟通的道理,希望毛科幫他做招生宣傳。

毛科被“心即理”的理論所折服,立即幫助王陽明做宣傳,這才導致被禁足的宋公子都收到消息。

而席書也從毛科的口中,得知王陽明有大才,於是就打算把生員都帶去龍崗山求學。

至於宋公子的父親宋堅,此人消息並不靈通。

席書雖然是楊廷和的四川同鄉,但根本就沒啥親密關係,宋堅想搭楊廷和的線搭錯了。

王淵的座師是席書,業師即將是王陽明,二人都跟楊廷和不對付,王淵今後肯定要與楊廷和成為政敵。

話說,楊廷和屬於一朵奇葩,他成功以攪屎棍的姿態,終結了大明持續百年的南北之爭。如果再加上王淵這根攪屎棍,怕是要把大明朝堂攪得糞發塗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