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030一刻鍾交卷

大概從成化、弘治年間起,明代科舉形式就變得正規起來。

想做秀才可不容易,必須通過縣試、府試和道試,任何一次考試落榜都白搭。

縣試由知縣做主考官,府試由知府做主考官,道試由一省提學做主考官。每次考試的規矩都不同,內容也有少許變化,道試需要考《五經》題目。

通過府試可稱“童生”;通過道試可補“生員”,即為“進學”,俗稱“秀才”。

在文章錦繡之地,僅一次府試,就可能有數千學童參加。

嗯,以上這些,都跟王淵無關!

由於古代行政效率低下,弘治朝確定的童子試規則,到正德年間都沒有在全國鋪開。

據薑準的《歧海瑣談》記載,在弘治、正德年間,一些地方考生員都還很隨意。縣裏把讀過書的報送知府,考官隨便出個上聯,對出下聯就能通過。或者是背誦經義,能背出來的就當生員。稍難一些的考八股,都不用把文章寫完,能準確破題即為生員。

咱宋公子當年考秀才,都沒有驚動按察使(兼職副提學官)。他爹一個小土司,就能當主考官(僅限貴竹司),而且隻出了一道題,那便是——寫對聯!

宋公子的對聯寫得不錯,自然就進學做童生了。

按察使又讓宋公子背課文,哇,課文背得好流利,此子真神童也,妥妥的秀才!

出現這種情況,絕不是貴州教育落後,因為再落後也不至於此。

說白了,腐敗而已。

成化朝以前錄取生員,都是這樣隨性妄為,派按察禦史專門巡視都擋不住。因此朝廷才開始改革,到弘治皇帝的時候,終於確定童子試規範,但貴州依舊我行我素。

於是,席書來了!

此前貴州的提學官遠在雲南,由貴州按察使兼任副提學官,等於無人管理貴州教育事務。

朝廷派席書擔任貴州專職副提學官,那是寄予厚望的,務必要在貴州落實朝廷的童子試政策。

耗費兩年時間,席書終於破局,這次親自組織考試。

對貴州城的學童而言,今年的縣試好難啊!

“喂,你聽說沒有,今年縣試要考八股。”

“真的?不是隻默寫經義嗎?”

“又要默寫經義,又要作八股!”

“那怎麽辦?我還沒學過製文呢,早知道去年就來考了!”

“別慌,聽說八股文隻考破題。”

“破題我也不會啊,這玩意兒怎麽破?”

“……”

你看,在貴州考童生多難,貴州的學童們多可憐——江南學童聽了想打人。

王淵和劉耀祖提著考箱,剛到司學門口,就聽到陣陣議論聲。

劉耀祖頓時緊張起來:“王二,我也剛學作八股,這次怕是不能進學了。”

“沒事,”王淵安慰道,“今年不行,那就明年再來,反正你還沒把四書吃透。”

“嘎!”

沉沉的司學大門被推開,一個官差踏出門檻,宣布道:“提學副使有令,今歲貴竹司、中曹司、龍裏司、紮佐司、貴州衛、貴州前衛……各司學、衛學、社學、私學之學童,縣試與府試合而為一,考試優異者直接進學,四月與貴州諸童生參加道試!”

好嘛,前兩天已經進行了考生登記,今天就要正式開考。結果突然宣布,兩次考試並為一次,咱們這位提學副使不按套路出牌啊。

主要是不想應付衛所的軍官,特別是湯家,其始祖為湯和之子、征南將軍湯永慕。

今天就把童生敲定下來,一場考試完事兒,免得湯家跑來走後門說情。

此舉明顯是亂來,但無所謂。

這場考試從頭到尾都不守規矩,也不差這一遭了。縣試本該知縣當主考官,放在貴州就是小土司當主考官,席書硬要把貴州城附近的學童都叫來一起考,他身為提學副使居然親自主持縣試。

全亂套了!

究其原因,無非是為了防止土司徇私舞弊。

一個臉上有數道鞭痕,額頭發腫的學童,無比緊張道:“大哥,你說我如果落榜了,那個女人會不會把我打死?”

“什麽那個女人?”學童身邊的少年責怪道,“即為後母,便當尊敬!”

學童捂著發腫的額頭,嘀咕道:“好幾次把我打得半死,你讓我怎麽尊敬她?”

少年名叫湯冔,湯和後代,司學生員。

學童名叫湯邦,是湯冔的二弟。

他們的生母很早就過世,繼母嚴氏凶殘蠻橫,動輒對其棍打鞭抽。曆史上,二弟湯邦、三弟湯鼎,全都被繼母打得逃離家族,隻剩湯冔頑強活到成年,並且最終考上進士。

為什麽要提湯冔?

這個少年是王陽明在貴州的大弟子!

“湯邦,貴州衛世襲軍戶子弟……保人陳綱,貴州宣慰司學生員……”

湯冔拍拍二弟的肩膀:“進去吧,你肯定能進學!”

“王淵,貴竹司農戶子弟……保人宋際,貴州宣慰司學生員……”

王淵提著考箱,緊跟在湯邦身後,宋公子也適時出現。

很快輪到王淵,兩名吏員確認其身份,又比對了宋際的相貌描述,這才給他搜身和檢查考箱,宣布說:“並無夾帶。”

王淵提著考箱進入考場,而作為保人的宋公子,則撤回到台階旁邊。

台階之上,貴州提學副使席書,正大馬金刀坐著鎮場子。身邊還站著沈師爺,以及另一個中年儒生。

“慰堂兄,剛才那孩童,便是你的親傳弟子?”中年儒生笑問。

沈複璁說道:“此子天資聰慧,以吾之微薄才學,隻能勉強當他的蒙師。”

席書有些驚訝:“該是何等聰敏,才能讓慰堂自謙至此耶!”

“容稟,”沈複璁拱手欠身,“此子雖非過目不忘,但三日習得《三字經》,七日習得《千字文》,二十一日掌握《小四書》,三十六日默誦《四書》,半年不到已領會《四書集注》。”

席書並不懷疑沈師爺之言,因為這種事沒必要說謊。他笑道:“若真如此,待得道試之後,吾親自為其業師亦可。”

沈複璁連忙說:“那是他的大造化!”

《四書》沒那麽可怕,四本書加起來才多少字啊?比背六級英語單詞容易多了。

拿《大學》來舉例,一篇散文而已,高中生用兩天時間就能背誦。古代考生每日複習一遍,三個月下來,就能對《大學》內容形成條件反射,你便是想忘都忘不掉!

真正可怕的是《四書集注》,朱熹老先生害人不淺。

隻能按照朱熹的批注去理解四書,隻能按照這種理解去作八股文,把讀書人的思想都給框死了。就像沈師爺喜歡看雜書,考舉人的時候經常脫綱,一不小心就跟朱熹批注相悖,連續考了三次鄉試都光榮落榜。

有時候朱熹突然腦抽,給出的批注很刁鑽,你也得跟著他腦抽才行。

王淵學《四書集注》就更痛苦,因為他有著現代人的靈魂。他並不認同朱熹的某些思想,卻必須強迫自己背下來,而且還要拿這些內容去寫八股文。

如此學習方式,王淵擔心自己會被搞成精神分裂。

考場在貴州宣慰司學之內,從教室、過道至院壩,到處都擺著考桌。

席書對學童們很關照,居然把桌凳都準備好了,放在過去必須自己攜帶。

這種情況很常見,由於某些州縣太窮,桌椅都得考生自帶。許多鄉下來的考生,隻能在城裏借用或租用,實在租借不到幹淨桌子,連賣肉的案板都給搬進考場。

一首《竹枝詞》送給明清兩朝的廣大考生:“國家考試太堂皇,多少書生坐大堂。油板扛來當試案,考完衣服油光光。”

王淵選了一個簷下座位,貴州氣象複雜,避免突然下雨被淋濕。

等考生點名完畢,席書也把椅子搬進來,坐在堂前親自督考。他對吏員說:“開始發卷!”

好嘛,席提學果然氣派。

以前貴州城考縣試,都把題目寫在木板上,讓考生用自帶的紙抄下來,這回連考卷都準備好了。

考場裏大概有近百位學童,拿到題目的瞬間,頓時響起一片哀嚎之聲。

果然要考八股,他們以前都是對對聯、默寫課文的。

好在席書還留有餘地,考慮到貴州學童的情況,他一共出了三道題:對對聯,寫課文,作八股(隻需破題)。

換成江南那邊,誰考你對聯啊,直接就是兩篇完整的八股文。

第一題:對對聯,上聯是:一門父子三詞客。

早就被用爛的上聯,稍微有點文學常識,便知道講的是蘇門三父子。

王淵順手在草稿紙上寫出下聯:千古文章八大家。

這屬於標準答案,你也可以寫其他內容,但肯定沒有這個下聯貼切。

好簡單的題啊,可現場學童們,竟有一大半在抓耳撓腮,他們估計連蘇軾是誰都不知道——即便《三字經》裏就有蘇軾他爹的事跡。

第二題:默寫課文,考的是《大學》“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那段,完整無錯默寫出來就能得分。

第三題:生財有大道。(破題即可)

這種八股文屬於“小題”,別說惡心人的截搭題了,它的難度連普通題都不如,平時都用來給小孩子練手玩的。

王淵略微思索,便在稿紙上寫出破題內容:“善理財者,得其道而自裕焉。”

好了,全部搞定,剩下的就是抄在答題紙上。

一刻鍾不到,交卷。

這估計是所有穿越者中,交卷最快的縣試,而且還縣試、府試二合一,考完之後直接進學做童生。

見王淵交卷,其他考生都傻了。

甚至有考生,在領到試卷之後才研墨,一邊研墨一邊思考答案,此刻都還沒把墨給磨勻呢。

(PS:王守仁在弘治十五年就自稱“陽明子”了,練氣功修道時改的道號,叫他王陽明沒毛病。對了,他還有個兄弟叫王守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