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113瓊林宴

一條鞭法的實際開創者桂萼,跟金罍同樣倒黴,皆會試名列前茅,殿試之後被甩到三榜。

金罍是文章寫得太空洞,桂萼是文章寫得太細致。

王淵談了馬政、鹽政、茶政、田政、稅收、戶籍等諸多問題,由於篇幅有限,每個問題都難以深入探討。

而桂萼的文章專講田政和稅收,他認為流民遍地、亂軍四起,是因為田政日趨崩壞,稅收製度跟不上時代發展。什麽清丈土地啊、改實物賦稅為銀錢征收啊,反正囉裏吧嗦扯了一堆,而且還說得非常有道理。

問題是,不管王淵還是桂萼,他們所說的那些想法,從弘治朝就有許多大臣提出過,根本不算什麽新鮮事——攤丁入畝除外。

殿試文章該怎麽寫?

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提出切實可行的指導性方針,比如洪武朝狀元黃觀的《平戎策》,歸納起來就幾句話:“北方蠻夷很壞,僅憑教化無用,勞師遠征無法一次性鏟除。應該屯兵邊疆,耕戰並舉,步步為營。”沒有任何實際操作細節,隻需提出指導性方針即可,該怎麽辦交給具體執行人。

一種是楊慎那種花樣文章,用典詳實、博古通今、遵循大道、恪守禮製、垂拱而治,讀起來朗朗上口,看起來花團錦簇。仔細一品,等於啥都沒說,實際問題全被回避了,而且必須承認他寫得很對。

若非王淵會試前三,閱卷官不想落會試考官的麵子,他肯定跟桂萼一樣被甩到第三榜。

禮部。

恩榮宴,即瓊林宴。

桂萼被禮部吏員帶到席位,一臉鬱悶的坐下,垂頭喪氣不想跟人說話。

就在此時,大概數十名新科進士,突然站起來抱拳祝賀,卻是王淵、金罍和何邦憲三位雲貴進士結伴而來。

王淵自被領去狀元位就座,金罍排在桂萼之後大約十位。

何邦憲就更厲害,他會試倒數第四,殿試倒數第二十一,反正不管怎麽倒數都是進士。

之前考再好有毛用,會試第六的馬性魯,會試第十一的吳惠,會試第十六的朱寅,現在全都被列為三榜進士。

對了,二甲第四名叫馬應龍,傳臚唱名的時候,讓王淵回憶起不堪往事。

探花餘本出現時,諸多進士同樣離席問候,王淵也起身抱拳道:“子華兄,有禮了。”

“若虛兄,恭喜恭喜!”餘本笑道。

王淵也笑道:“同喜同喜。”

如果說,誰對王淵做狀元最沒意見,當屬餘本無疑。

此君會試成績將近兩百名,居然能夠排進一甲,早就喜出望外了,隨便哪個當狀元都跟他無關。

餘本的殿試文章,寫法跟楊慎差不多。而他的性格為人,則跟金罍比較相似,都是那種埋頭鑽研學問,不怎麽沾染實務,而且容易得罪人的類型。

曆史上,這家夥兩次被貶官,都是因為亂說話鬧的。一次是皇宮失火,大臣們應詔陳明時事,餘本說了一堆真話,被扔去廣東當提學副使;又在廣東履任期間,彈劾巡按禦史毛風貪贓枉法,毛風反手誣陷,兩人同時遭罷官。

有趣的是,在嘉靖上位之後,不合群的餘本和金罍,全都被視為楊廷和的反對者而升官。

宴席還沒開始,兩人坐得又近,餘本讚道:“若虛兄之會試程墨,我有幸一睹,第一篇製文就令人歎為觀止!”

王淵驚訝道:“會試程墨已經刊印了?”

程墨就是考生的範文,鄉試與會試都要整理編印,但絕對不可能如此迅速。

餘本笑道:“我看到的是手抄卷。”

王淵認真回想了一下,會試四書第一題,好像是“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他那篇文章寫得很正常,唯一亮點是把《中庸》裏的“齊明盛服”扯進去,讓《大學》與《中庸》的論述進行統一。

這種兩相印證的論述方式,朱熹章句裏沒講,沈複璁也沒有講,是王陽明平時授課時講的。

王淵笑著說:“可是齊明盛服?”

“正是如此,”餘本感慨道,“我學《大學》、《中庸》之時,對這兩處隻是隱有所動,真沒想過二者之道可以殊途同歸!”

王淵道:“此乃吾之授業恩師所講。”

“不知若虛兄之業師,是哪位大賢?”餘本追問道。

王淵已經知道王陽明是同考官,他猶豫一番,發現沒啥可隱瞞的,便說道:“便是這次《禮記》房同考官之一,王諱守仁公。”

“原來是陽明子之高徒,失敬,失敬!”餘本是浙江寧波府人,跟王陽明所在的紹興府緊挨著。

王淵笑道:“吾拜在先生門下,還多虧了閹豎劉瑾。”

餘本感興趣道:“有何說法?”

王淵解釋說:“我本是貴州農家子弟,世代務農,連私學都讀不起。十歲那年遇到蒙師,他是紹興府的秀才,後來捐了一個小官,卻因上官得罪劉瑾而被連累,流放雲南途中遭遇賊寇。父親將恩師救回家中,我才開始讀書識字。”

“若虛兄十歲才識字?”餘本震驚無比。

王淵點頭道:“確實如此。及至恩師守仁公,因觸怒劉瑾貶謫貴州,穴居於荒山野嶺,一邊耕種一邊授課,我才有幸慕名拜入恩師門下。”

餘本恍然大悟,讚道:“此當為一樁佳話!”

可不就是佳話嗎?

太正能量,太立誌了!

一個沒錢讀書的農家孩童,跟隨被陷害流放的秀才識字。又遇到被貶官的當朝大儒,這大儒慘到住山洞,如此艱苦還不忘興教化,給了貧困孩童一個真正進學的機會。

如今,大儒平反昭雪,並且獲得升遷。而那個農家孩童,也少年得誌,成為皇帝欽點的狀元。

簡直就該寫文章大肆宣傳,讓天下士子都知曉此事。

餘本突然回過味來:“若虛兄今年貴庚?”

“十六歲。”王淵說。

餘本瞠目結舌,難以置信道:“若虛兄竟隻讀書六年,真神童也!”

“僥幸而已。”王淵笑道。

二人說話之間,榜眼楊慎終於來了,眾進士紛紛起身道賀。

而今天的恩榮宴主持者、代表皇帝慰問新科進士的大學士費宏,也隨後即至,全場起身拜見。

此外,殿試的閱卷官和執事官,此刻亦全都到場赴宴。

隻有李東陽沒到,老先生肛瘺發作,這兩天疼得死去活來。

十三位閱卷官,那天晚上竭力貶低王淵,如今卻笑容滿麵,對王淵也是溫和可親、噓寒問暖。

新科狀元,皇帝欽點的,誰敢表現出不滿?但凡公開說一句怪話,都是對皇帝不敬,都有打壓後進的嫌疑。

費宏宣布恩榮宴開席,立即有吏員捧來牌花,代表皇帝賞賜給閱卷官、執事官和今科進士。

牌是腰牌,花是宮花,進士簪花就簪的這個。

其他人都是小絹牌,繡有“恩榮宴”三個字。唯獨王淵作為狀元,領到的是金鑲銀牌,字兒也是刻上去的。

宮花也不同,其他進士戴翠葉絨花,隻有王淵戴翠羽銀花。

恩榮宴並未持續太久,隨便說了些話,吃了些酒菜,便集體前往鴻臚寺,學習上朝的各種禮儀。

宴席結束的時候,楊一清路過王淵身邊,語重心長地說:“狀元郎,十年寒窗,殊為不易,不可與幸進之人為伍。若有機會,還是外放做官更妥。”

王淵不明其意,但還是拱手道:“多謝塚宰提點。”

隔日,王淵領到一套冠帶朝服。至於其他進士,則繼續穿傳臚那天的進士服。等上朝給皇帝謝恩之後,就要把衣服還給國子監。

當然少不了大明廢紙……額,是大明寶鈔,每個進士都獲賜一大坨。

(今天老王生日,不要議論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