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新氣象 上

“終於到了!”餘三看了看前方已經在幾百步之外的城牆,又扭頭看看身邊的老婆孩子以及周圍的同伴們,如釋重負地舒了一口氣,不管路上多麽艱難,終於在天黑之前趕到辰州了!

餘三是湖廣都司轄下寶慶衛的匠戶,以前在衛城軍器局中打造盔甲,祖傳的手藝了,還算得上精湛。但全家的日子卻一直過得緊巴巴的,有時候甚至連糊口都困難。但即便如此,餘三也沒有過多的想法,隻是日複一日、老老實實地去軍器局做工。畢竟,自己祖祖輩輩過的都是這種日子,他不知道該怎樣去改變也沒有勇氣去改變,對他而言,衛城和軍器局中的那些老爺是他永遠無法仰視的存在。

可就當餘三認定自己會像自己的父親和祖父那樣、在衛城中過完自己一生的時候,事情卻似乎有了改變。餘三清楚地記得,那一天早上,指揮使大人居然親自來到軍器局,在軍器局的大使大人的陪同下將自己以及其他幾十個同伴叫了出來,說是都指揮使大人有令,讓他們即刻前往辰州。

對於從來沒有離開過寶慶府的餘三來說,辰州無疑是一個遙遠的地方。但聽說這是都指揮使大人的命令,並且似乎去了之後還能吃飽穿暖,餘三也就接受了下來,和老婆簡單地收拾了一下之後便帶著一雙兒女和簡單的行李出發了。反正家中也沒有什麽像樣的東西,祖上傳下來的職田也早就不在了。

餘三與衛城中的幾十個匠戶集合好之後,又匯合了下麵幾個千戶所中的幾十名匠戶。連帶上家眷組成了一支幾百人的隊伍,由軍器局副使以及幾名小吏帶著,踏上了前往辰州的道路。

從寶慶府一路走來,長途跋涉。其中的艱辛自然是不用說。不過好在今日總算趕到了,應該不用在野外露宿了。白天的時候,餘三聽同行的老陳說,今天好像是十一月二十五。

“娘。我餓……”正當餘三看著前方的城牆出神的時候,老婆懷裏的兒子怯生生的喊了一聲。

“樹兒乖,等進了城就有吃的了。”不等老婆開口,餘三便走過去摸了摸兒子那泛著菜色的小臉蛋,輕聲說道。

每當看到兒子的時候,餘三總是會不由自主地感到一陣心酸,這孩子自從出生下來便身體瘦弱,幾乎從沒有吃過一頓飽飯,都七歲了看起來卻像四五歲的孩子一樣。從沒有穿過衣服。眼下身上也不過裹著一塊破布和一捆稻草。在傍晚的風中凍得直哆嗦。

孩子啊,下輩子不要投胎到匠戶家。安撫下兒子之後,餘三發出一聲沉重的歎息。這句話,他在前一個兒子夭折的時候便在心裏說過。

天已經越來越暗了。餘三和其餘的一百多個寶慶衛匠戶一樣跟在帶隊的寶慶衛軍器局副使和幾名小吏身後往城門方向走去。

當一行拖家帶口的長隊伍走到離城門還有百步之遙的時候,早就等在城門邊上的幾個同樣是軍器局小吏打扮模樣的人迎了過來。

“你們是那個衛的?”領頭的辰州小吏來到寶慶衛的匠戶隊伍前麵問道,語氣還算客氣。

“哦,這位小哥,我們是寶慶衛的。”寶慶衛軍器局副使的語氣中帶著一絲恭敬,雖然對方隻是幾個小吏,卻是替都指揮使大人辦事的,他可不敢妄自托大。

“哦,”領頭的辰州小吏點了點頭,“公文呢?”

“小哥請過目。”軍器局副使從懷裏掏出公文遞了過去。

小吏接過公文查看了一下上麵的大印,還給了副使:“好吧,跟我進城吧。”

“好勒,有勞小哥了。”副使衝小吏點頭笑道,但轉過身後笑容便立刻斂了起來,衝著身後的一眾寶慶衛匠戶喝道,“快點,別磨磨蹭蹭的!”

聽到這一聲喝,餘三和其他匠戶都是一個激靈,幾乎是條件反射般地加快了步伐。

辰州城中,軍器局周圍原來的空曠地上如今已經蓋滿了簡易的窩棚,籬笆泥牆、茅草頂,雖然稍微顯得有些擁擠,但也頗為整齊。

身著便服的龐嶽正在製造總局總監龍文周的陪同下,一邊走一邊查看著這一帶。

“大人請看,”龍文周指著那一片窩棚,說道,“這便是我們為前來辰州的其餘各衛的匠戶們搭建的臨時住處。如今有一部分匠戶及其家眷已經住進去了。在那邊,是我們為匠戶們修建的集體夥房……”

龐嶽順著龍文周所指的方向打量著前方的窩棚區,看到夥房方向已經升起了炊煙。

像這種住處無疑是簡陋的,隻能勉強遮風擋雨罷了,不過如今城中現有的住房有限,而即將趕到辰州的其餘各衛工匠加上其家眷,怕是得有幾千之多,所以隻能用這種方式來暫時將就一樣。

“修建完了就好,”龐嶽點點頭,“人多屋少,也隻能先這樣了,等到來年再給他們修建正式的住房吧!不過,匠戶們的衣食問題必須保證好,如今天氣已經轉冷,要讓他們吃飽穿暖,他們才有力氣幹活。”

“大人放心,屬下定會按照大人說的去辦!”龍文周點頭應諾之後,又不由得在心裏麵加了一句:大人真是菩薩心腸!

龐嶽倒是沒有管龍文周心中所想,他正在一邊打量著匠戶們的臨時住地一邊思考著有沒有什麽漏掉的方麵。

可以說,龐嶽的這種行為在這個時代的很多人看來都難以理解:身為朝廷高級武官,居然如此為那些低賤的匠戶著想,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不過,龐嶽卻有著自己的想法:匠戶們不是機器,而是活生生的人,即便他們再麻木也有著自己的情感。如果在不保證他們切身利益的情況下,強行用權力壓製他們幹活,其工作效率便可想而知,各地軍器局中那些層出不窮的劣質兵器便是明證。所以,要調動匠戶們的積極性,關鍵是要通過一係列措施讓他們意識到,他們不光是為朝廷幹活,同樣也是在為他們自己以及家人的好日子而幹活。

正在龐嶽想著事情的時候,東麵的路上走來了一支長長的隊伍,顯然又是某個衛的匠戶趕到辰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