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怪乎,林楓一句話,驚的諸侯國君主一身冷汗。

大周末期數百年,製度敗壞,一種出現奇特的現象,無論選官,選將,隻要你出生在上等人家,不管才能和品德如何差都能順利做大官。如果你出生在寒門人家,不管你才能和品德再好也沒辦法做大官。

幾乎是,一個出身寒門者,行狀評語再高,也隻能定在下品,一個出身豪門者,行狀不佳,亦能位列上品。於是,行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麵。

在這種情況下,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仿佛驚天春雷,忽然傳遍諸侯國,能不震撼嗎,能不令各國君王,貴族汗流浹背嗎?

何況,這隻是開始,自燕國快馬穿過的地方,開始流傳一詩: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讓無數寒門弟子,看到出仕入相的機會,豈會不讓人熱血澎湃。

數百年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格局,生生被人撬開縫隙,這個人,還是燕國帝王,天潢貴胄。

燕國,林楓,難道瘋了嗎,他貴為君王,乃數百年世家,說出這種瘋言瘋語,不是主動挑戰各國貴族門閥,給各諸侯國,埋下隱患嗎?

那些賢明君主,佩服林楓才氣,也讚賞這句話。但明麵上,卻對林楓嗤之以鼻,絕不與他同流合汙。

不然,不是變相認可對方言語,對當前上平無寒門,下品無士族不滿麽?那麽,國內支持門閥世家,會以什麽眼光看待,是不是另尋高明,也補償不可。

不過,各諸侯國君主是否滿意,什麽態度,與林楓沒有半毛錢關係,他不曉的,也不在乎。

燕國求賢令,在求賢才,不是求君王,諸侯國君主幫不到燕國,燕國也不需要他們治理燕國。

當初,與司徒商量招募賢才方法時,林楓寧願得罪諸侯國君王,也要引起天下寒門士子注意,吸引這些人來燕國。

可能方式極端了些,但效果肯定不差,燕國科舉製,已經讓寒門子弟看到希望,一年多來,有不少寒門士子入燕,並為官入仕。

現今,燕國頒布求賢令,定當讓天下寒門子弟,全部來燕國,尋求出人頭地,出仕入相的機會。

十日初,燕國求賢令仿佛鴻雁南飛,揮動翅膀,把消息傳遍燕國就近不少諸侯國。

半月後,燕國求賢若渴,燕帝被刺,燕人焚燒晉陽城的消息,亦在各國寒門中間流轉開來。

百年籍籍無名的燕國,終於,在焚燒晉陽城,與前期散出的求賢令後,重新走進大家眼際中,燕帝遇襲誓死酣戰,燕人同仇敵愾,火燒晉陽城。

一時間燕國風頭無兩,幾乎與來年五國伐宋,當前楚國攻鄭,同時成為話題。

大家更在燕國生的種種事情上,看到一個新的燕國,有勇氣,有膽識,不怕事.。。

一個國家與個人相似,多少有些性格和脾氣,燕帝受襲,燕國所作所為,顯的真實大氣,敢作敢為,喜悲於色,好明爭明鬥,頂強護弱。想做就做,不做就不做了。

強時是我資本,弱時我也承認。有時也做些不講究的傻事,錯事與蠻事但絕對要你知道他做了,仿佛有血有肉的真實的大男人性格,給人感覺有點“強勢”。

“燕國新政,這個末流小國,總算意識到,窮則變,變則通的道理了,就像當年鄭梁兩國,準備奮圖強,破而後立啊!”

“燕國不叫變法,叫新政,不過,手段比鄭梁兩國,還有激烈,還淩厲,燕國小,反容易校政錯誤,及時推行新政。”

“是啊,船小好調頭,就是不知道,燕帝是否與鄭國皇帝相提並論嗎?沒有世家支持,變法,新政,難啊,難於上青天!”

“是啊,連鄭梁那般大國,也屈服與世家門閥力量,采取溫和手段,燕國竟敢得罪世家,以雷霆鐵血之勢,強行推行新政。”

“燕國,世家門閥,哈哈哈……燕國有門閥嗎?我看,燕國新政可行,君不見,兩位兵家弟子,一位法家弟子,及在諸侯國宣揚變法不成的司徒,小小燕國,卻也人才濟濟。”

“言之有理,燕國小,卻兵強馬壯,依托宋國之力,竟敢與南北兩個大國開戰,不可思議,不可思議啊?”

百年沉寂,百年消弱,各諸侯國士子,儼然忘記了,在趙宋兩個大國之間,還存一個叫燕的微末小國。

這個小國,驅戎族,敗晉國,伐東胡,推行新政,輕徭薄役,以前沒注意的事情,似乎一宿全部冒出來了。

那些從來沒有注意燕國的士子,目光開始齊刷刷朝北望去,望向那個趙宋夾縫中的微末小國。

諸侯國士子,寒門議論紛紛,燕國求賢令,宛若旋風,帶著和煦,與虎嘯寒風扭動在一起,由北向南,不斷擴散。

各諸侯國人,思緒轉向北方,曉得燕國有位皇上開始奮圖強,帶領燕國子民趕走了強大戎族,南征北戰,生生在鄭晉兩國手裏奪下大片土地,更是百年來,深入草原,擊敗草原霸主的國家。

現今又要在燕國推行新政,一時間,燕帝威名迅傳開,大家紛紛猜想這位年輕的君王,究竟要做什麽,究竟是個什麽樣的人物。

數日來,燕國求賢令及新政傳開,許多人開始把鄭梁當作模版,拿燕國與其比較,拿林楓與李釗,梁國柳冉比較。

很快,因為觀念,地位不同,參與爭論的人,分為兩撥人,世家門閥弟子認為,林楓有才華,少年得意,卻未必有李釗,柳冉的雄才偉略,燕國司徒,季師之流,是否有蘇秦大才,燕國君臣,推行新政期間,是否有鄭國君臣同心同德的決心和勇氣?

寒門士子,則認為,林楓敢為人先,冒天之大不為,攻鄭伐晉,驅戎族,戰東胡,在軍事上表現出非凡韜略和膽識。

修建騾馬市,推行重商政策,輕徭薄役,均表現出賢明君主風範,再看深化新政中,廢除奴隸製,劃分田地,林林總總,都有大國之誌。

瞬息間,燕國求賢令,推行新政話題,竟蓋過了楚國攻鄭,五國伐宋,不管是否認可燕國,有關燕國,有關燕帝的事情,傳遍各諸侯國,傳遍大江南北。

天下風雲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皇圖霸業談笑中,不勝人生一場醉。提劍跨騎揮鬼雨,白骨如山鳥驚飛;塵事如潮人如水,隻歎江湖幾人回。

風雲人物,列國士子,總與各國時政緊密聯係。

不管開始什麽態度,支持,或觀望,但在聽說燕國招募人才,打造黃金台,委以重任。

在這個寒冬,天下寒門士子的心,卻像六七月的烈日,熾熱,激動,久久不能平靜。

不少臨近燕國的士子,不畏嚴寒,不顧長途跋涉,舟車勞頓,千裏迢迢,帶著憧憬和希望,開始前往燕國,踏上尋夢之路。

或許,燕國不是理想歸宿,或許燕國還不能給大家施展抱負的舞台,但單憑燕國禮賢下士,不問出身的做法,便贏得不少人尊重,值的大家勞心勞力,千裏之行。

這幾日,燕京,已有十多名,宋國,北趙寒門子弟,冒著風雪嚴寒,長途跋涉,來到燕國。

燕國準備士子府,以最好的禮儀,接待這些人,那些侍者口中,常常說一句話,人才,沒有什麽比人才更重要了。

來到燕國,自然要領略體會燕國變化,這些來自他國的士子,竟現這個微末小國,上至達官貴族,下至黎民百姓,人人身上洋溢著自信,包容,開放的心態。

這個國家,法治之嚴,前所未見,皇室之包容,卻也不曾有過,在嚴酷法治下,雖說法不容情,卻讓這個國家,有良好秩序,吸引著無數列國商人來此謀生。

難怪韓雪箋會高興,求賢令一出,各國士子蜂擁進燕,此舉會徹底解決燕國人才不足的困境。

也為燕國大刀闊斧改革,保證了充足人才,不會出現人手不足現象。

好不容否極泰來,解決數日困境,韓雪箋心思也輕鬆下來,林楓不在,年關皇室還有許多事情要操辦,有多事情要定奪。

林楓受傷,皇室不該自亂陣腳,當前,馮石虎與名叫楚夫晏的人,回到燕國,楚夫晏代替司徒,推行新政,司徒出使宋國。

韓雪箋在了解林楓意圖,了解司徒出使宋國責任重大,驚的花容失色,林楓,自己男人,這個家夥,養傷期間還不安分,還準備圖謀別的國家。

隻是,若異地換地的提議通過,燕國勢力撤出邙山,全部轉移向晉西之地,那麽,燕國未來不會平靜。

麵對晉國之戰,會是不在沉默中爆,就在沉默中死亡。

韓雪箋不似林楓等人,深入討論過這個話題,對燕國圖謀晉國,準備步步蟬食,鯨吞晉國,心中依然沒底,對林楓膽大妄為的計劃擔憂,隻是想到晉國人,差點害死林楓,心中有擔心,便也釋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