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時日曷喪

九鼎古樸莊嚴,每一隻大鼎都百丈高下,每一隻大鼎都重逾山嶽。

九鼎高聳,不過九鼎之上仍是一片空白。

徐思遠看向大禹,這是人族的寶鼎,上麵的留白自當由人族帝王決定。

畢竟九鼎一成,便可以鼎為記,以傳後世!

大禹想了下道:“總該記得盤古大神開天地,總該記得女媧娘娘造人族。”

徐思遠點頭,於是九鼎之上出現兩畫,畫中有一巨人持斧劈混沌,又有一女子捏土為人,女子身前有數十萬男女。

大禹又道:“總該記得我人族先祖篳路藍縷,開我人族萬代基業,也總該記得我人族先賢,倉頡先祖造字,燧人氏鑽木取火右···”

“也總該記得道長你救我人族於危難之中,該記得道長你的傳道授業之恩。”

徐思遠笑著搖頭表示不急,大禹繼續道:“那總該記得天皇立國,地皇嚐百草,人皇戰涿鹿···”

於是大鼎上便多了一幅幅場景,以時間為軸,再現人族過往。

看那九鼎便可見有先祖走下不周山,又有文字寫下人族春秋,有火光照亮洪荒的無邊黑暗···

到了最後九鼎上畫的便是大禹開山掘河,治那人族水患的情景。

至此人族值得記載的人和事盡在九鼎之上,不過九鼎之上又出現一畫,這畫中有山川河流,也有田畝村舍。

山川河流非是虛構,九鼎應九州,九州風物皆在九鼎之上。

從此一鼎便代表一州,九鼎便象征著天下!

霸下這時也來到大禹身前,霸下對大禹道:“陛下,我等守護人族多年,九鼎之上可能有我九子的身影?”

大禹笑道:“自然當有。”

於是九鼎之上便有龍翔於空,祖龍九子,皆鼎上留名。

鼎上有名便可名傳萬古,但霸下臉上並無喜悅。

九鼎高聳,鼎上仍有空白。

大禹這時真心道:“還請道長為自己作畫吧。”

徐思遠仍然拒絕。

辛苦無數年,但最後說不定仍隻是洪荒一過客。

何需留名,該記得他的總該記得。

徐思遠又看向那九鼎,九鼎太重,九鼎又有下沉的趨勢。

而且九鼎受大禹帝旨,大禹還勉強可以操縱九鼎,但後世人族帝王怕是再難動用九鼎。

徐思遠想了想後取九鼎之氣機,於是九鼎旁邊又出現了九個隻有丈餘高的九鼎。

小的九鼎可放在人族都城之中,大的九鼎卻當散於九州,以鎮天下。

霸下這時對大禹道:“陛下,祖龍九子,正好對應九鼎,還請陛下準我九子將九鼎馱入九州。”

除了龍子,還真難找出可以馱動這九鼎的,霸下主動開口,大禹自不會拒絕。

霸下招來其他八子,見九鼎之上有自己的身影,這八子都是大喜。

霸下主動馱起一鼎,其他八子便也各自背起一鼎。

其他八子前往八方,估摸著八子已經到達其他八洲後霸下對徐思遠道:“還請小友助我。”

徐思遠這時已經有些明白霸下要做什麽了,徐思遠道:“前輩不怕以後兄弟反目?”

霸下略有些猶豫,不過最終霸下還是道:“若他們將來大道可期,便是怨我恨我,我霸下也不後悔。”

霸下再拜道:“還請小友出手鎮住我那幾位弟弟吧。”

是的,霸下要徐思遠做的便是將其他八位龍子鎮於九鼎之下。

八子本就凶性未去,又突破準聖失敗,八子道心已經不穩。

凶獸瑞獸隻有一念之差,心有惡念,將釀大禍。

九子突破準聖失敗後其實已經做了不少壞事,霸下如何不憂。

而九鼎乃人族至寶,日夜觀那九鼎,必有所得。

而且九鼎鎮九州,龍子駝鼎,自有功德。

徐思遠點頭答應了霸下所請,九鼎乃徐思遠所煉,徐思遠自然可以操縱九鼎。

九鼎上有命運,命運厚重可以壓垮世間萬物,徐思遠出手後那九鼎便將那八子一點點的壓入大地之下。

霸下將曾經去虛空前收集的九子精血遞給徐思遠,也就隻剩這麽一份了。

然後霸下便也一點點的沉入地下。

九鼎可鎮其他八子,卻鎮不住準聖中期的霸下。

不過霸下願馱此鼎,八子不出,他霸下永不出世。

徐思遠這時在心中念道:九子可喚祖龍,但如今九子皆沉入地下,九子突破失敗可真全是偶然?

大戰未至,截教便已失一臂助。

但沒了九子,截教也還仍是截教。

徐思遠來火雲洞見三皇,三皇對那九鼎都很是滿意。

“小友請坐,”伏羲笑道:“小友為我人族煉器,我自當為小友去見女媧,隻是女媧也必有自己打算,我能幫小友的其實不多。”

徐思遠謝道:“尊者能為我去見女媧娘娘便已足夠,其他我並不敢強求。”

“隻是將來諸聖必會商議簽訂封神榜,還望簽榜之時娘娘能站在我師尊這邊。”

徐思遠說出封神榜三字後伏羲深深得看了徐思遠一眼,隨即伏羲點頭道:“我會勸女媧的。”

不過伏羲並未馬上去那媧皇宮,伏羲開口道:“你截教勢大,放眼天下無一人可與你截教相爭,所以你截教將來的對手不止一教,也不止一位聖人。”

“甚至諸聖之上也會插手!”

伏羲看著徐思遠道:“小友若不嫌棄,我願與小友合力推演數局,說不定你我能從局中為你截教尋得一二生機。”

徐思遠謝道:“願與尊者攜手。”

徐思遠如今推算之道又有進步,卻是有資格與伏羲聯手了。

天機迷蒙,在火雲洞中徐思遠和伏羲聯手默默推演,很快便是數百年過去了。

數百年過去,雖略有所得,但生機仍是難尋。

不過此時人間卻已將發生驚天大變。

大禹傳位於啟,啟建立夏朝,如今夏已曆十六朝,此時在位的正是第十七任人王夏桀。

夏桀以天上的太陽自居,但百姓卻皆咒曰: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

大禹是夏桀的先祖,大禹治水,得盡天下人心,但人心並非恒定,夏桀殘暴,如今人心盡失。

夏已將亡。

人間紛爭漸起,伏羲這時站起身來對徐思遠道:“是時候了,吾當為你去見女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