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溪領軍平定中原叛軍主力,馬上折返鄧州,而後上疏朝廷,說明此戰經過,並且表明自己要前往江南平倭寇,暫時將中原平亂之事交馬中錫、陸完和胡璉三人負責。

沈溪不打算帶胡璉到江南,胡璉會繼續留任河南巡撫,負責治理黃河、撫治災民和蕩清賊寇之事。

沈溪上疏後,不過一天時間,快馬便已將消息送到朱厚照手中,內閣跟皇帝同時收到沈溪領軍大破賊軍的喜報。

張苑不清楚沈溪有對朱厚照上密折,以為自己是獨家消息,趕緊去跟朱厚照報喜,卻在乾清宮碰了釘子。

朱厚照道:“沈尚書取得勝仗,那是早晚之事,朕之前便說過,這有什麽好大驚小怪的?現在不過是將幾個賊首擒獲,滅了他們十數萬人馬,距離徹底平息叛亂還有段時間。”

張苑遲疑地問道:“但沈大人提出要往江南平倭寇,不知是否該讓沈大人留在中原?”

朱厚照搖頭:“叛軍主力已消滅,戰亂已基本平息,殺雞焉用牛刀?接下來就交給陸完、胡璉等人處理吧。沈尚書已圓滿完成中原戰事,朕的想法是,準許他前往江南,把江南官場好好整飭一下,再就是領兵把倭寇給徹底蕩平!”

張苑神色嚴肅。

雖然皇帝已下旨讓張永去南京擔任守備太監,但南京官場的勳貴和文官勢力也很龐大,之前張苑想將守備太監的職位拿到手上,再以此為基礎掌控江南官場,事情發生變化後他隻能改變計劃,加速布局掌控江南權柄,讓張永去了也會被架空。

若此時沈溪前往江南,他的計劃將會全麵落空。

張苑道:“陛下,叛亂匪首並未完全被捉拿歸案,賊首楊虎、趙隧、劉惠等人依然活躍於魯南和膠東半島,現在沈大人便領兵南下,似乎太過倉促……之前內閣的意見,也是讓沈大人留在中原十天半個月,等把賊寇悉數解決再繼續征程。”

朱厚照皺眉:“這朝廷到底是你們說了算,還是聽朕的?又或者是聽謝閣老他們的?”

張苑趕緊道:“當然一切都聽從陛下吩咐。”

“那不就結了?”

朱厚照氣呼呼地道,“朕現在需要聽到的是你們完全按照沈尚書的上奏行事,而不是在這裏嘰嘰歪歪,亂發表意見……你們再有本事,能有沈尚書厲害?一個個都在朕麵前裝大頭,說得頭頭是道,讓你們領兵就打退堂鼓了,現在沈尚書說中原已無大礙,那就聽他的,再有反對意見通通回絕便是。”

說完朱厚照站起身,頭也不回往內殿去了。

……

……

從乾清宮出來,張苑不太甘心,因為很多事他還沒來得及做,嘴裏嘀咕:“好在張永還沒到江南,現在沈之厚先去一步,等於說江南權柄全落在沈之厚之手……這下可熱鬧了。”

就在他前往司禮監時,身後有腳步聲傳來,轉身看過去,發現小擰子跟了上來。

張苑急忙問道:“陛下有事吩咐咱家麽?”

小擰子沒好氣地道:“真把自己當盤菜了?陛下若有事的話,何至於剛才不說,先把你教訓一頓趕走後再叫回去?”

張苑冷哼:“你個小東西,會不會說話?”

小擰子冷笑不已:“張公公,咱家追你,隻是想提醒一聲,別以為你私下做的那些齷蹉事咱家不知?你想把江南權柄掌控手中,私下跟地方官員和將領接觸,以為咱家不知?若是咱家在陛下麵前告你一狀,準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你個小東西,敢威脅咱家?”

張苑怒目相向,之前一段時間他跟小擰子還能保持和睦相處,但轉眼間便因江南權力歸屬而反目,現在更是勢成水火,小擰子絲毫不給張苑麵子,偏偏張苑作為內監之首,卻奈何小擰子不得。

小擰子道:“就當咱家威脅你吧,你想怎的?做人不能沒有底線,否則沒資格做人,幹脆去當畜生!看你幹得那些蠢事,咱家沒在陛下跟前告你狀,已算是看在以前同在東宮伺候陛下的份上,別給臉不要臉!”

說完這話,小擰子拂袖離開,張苑一時間竟然沒反應過來,愣了半晌才回過神來,口中呢喃:“這狗東西,難道患了失心瘋?咱家怎開罪他了?江南之事跟他有多大關係?”

張苑怎麽都沒想明白,為何小擰子會如此生氣,隱約感到背後定是發生了什麽事不為人知曉,但眼下他根本無心細想小擰子的事,隻是帶著滿腹疑問回到司禮監處理事情。

……

……

有關沈溪領軍在中原戰場取得決定性勝利之事,在內閣不是秘密。

當天謝遷從皇宮出來,回到府門口,卻見有馬車停在那兒,等馬車上的人下來,謝遷不由皺眉,正是多日未見的張懋。

跟以前見到張懋總是能見到夏儒不同,這次張懋是單獨來訪,謝遷大概知道張懋是來說什麽私事,上前見禮後不冷不熱地道:“公爺進去說話便可。”

張懋臉上帶著老奸巨猾的笑容,跟謝遷前後腳進門,剛到院中便出言恭喜:“於喬果然有識人之能,沈之厚又在中原立下大功,原本拖了一年多的亂事,他去了才一個月時間,便基本平息。哈哈,京畿已然無恙,下一步就是平海疆……”

張懋在那兒恭維,謝遷聽到後卻不受用,眉頭皺了起來。

來到正堂,謝遷請張懋坐下,直接道:“英國公有何事,但說無妨,不然你光跟我說沈之厚有多少本事,我也聽不進去,對吧?”

張懋笑道:“於喬你還是這般心急,作為老友,竄竄門拉拉家常不是很正常的事情麽?非要那麽見外!這不是……讓之厚去南方時,讓他將堯臣帶在身邊,堯臣不負所望,這次平亂立下一點功勞,也可說有軍功在身了。”

謝遷皺眉:“聽您老這意思,是準備讓孫子接過你的爵位?這……你是否操之過急了?”

謝遷當然明白,張懋不可能無端提到張侖獲得軍功之事,既然說了,那就是對他進行某種暗示,現在想來也隻有英國公繼位人的問題。

大約一甲子前,年方九歲的張懋得成化帝欣賞,接替父親張輔進入五軍都督府。現在六十年過去,張懋想早點把接班人的問題落實。

不但要繼承英國公的爵位,張侖還要繼承祖父在五軍都督府內的地位,而能幫忙的顯然非張懋本人,而必須要有文官集團背書。

現在沈溪已出手相助幫張侖獲得軍功,張懋急需有文官魁首為張侖入主五軍都督府造勢,有謝遷這個內閣首輔支持,那朝中就不會有人反對張侖上位。

張懋哈哈大笑:“跟於喬說話,就是痛快,老朽年歲不小了,這幾年身體一年不如一年,還有幾天苟活?年輕人不成器,隻能出去曆練一二,西北不敢讓侖兒去,怕出事,便想讓他到中原轉轉……幸好是沈之厚,換作旁人絕無可能讓侖兒這麽快便適應軍中生活,也不可得到顯赫的戰功。”

謝遷聽到這裏直皺眉,心想:“回頭真要好好查查,張懋那連話都說不利索的孫子,到底是怎麽獲得軍功的,別是沈之厚為巴結英國公,蓄意虛報吧?”

本來謝遷就看不起年輕人,所以才會一再壓製沈溪,現在連張侖都一並懷疑上了。

謝遷道:“這麽說來,張老公爺準備退位讓賢?”

“哈哈,就算不退位,也可以讓我那孫子早些進都督府適應一下。”

張懋笑著說道,“這件事全仰仗於喬你了,光靠都督府的人,就算上奏,陛下也不會聽,倒是於喬人脈廣泛,若是你肯幫忙活動一下……相信堯臣他一定能在朝中有所作為。”

要讓張侖當到張懋這級別的官職,必須靠朝中文官活動,能力或者說軍功都不能成為主要因素,最主要還是倚靠人脈關係。

張懋沒死,趁著自己還有餘力,來跟謝遷商議合作之事,等於向謝遷拋出橄欖枝,若謝遷肯幫忙,張懋也不可能白用他,雙方屬於互利互惠的關係。

謝遷為難地道:“年輕人還是要多曆練一下……如今堯臣正跟著之厚到江南平倭寇,怕是一年半載回不來,現在咱們談這些,是不是有些操之過急了?”

張懋笑道:“就算堯臣不在京城,也不妨礙老夫幫他做點事,於喬覺得呢?”

謝遷一陣無語,過了一會兒才沒好氣地道:“你有什麽想法,直接說出來,我現在正為沈之厚準備拋下中原那一大攤子前往江南平倭寇之事煩擾不已,你再遮遮掩掩的話,我要送客了。”

“哈哈,於喬你年紀老大不小了,脾氣還那麽衝,到底想要鬧哪出啊?”

張懋說笑間,從懷裏拿出一份書折,上麵已將他的計劃悉數羅列出來,塞到謝遷手裏,道,“於喬看看,若是覺得合適的話,可以在朝中幫忙活動,若不妥你提點一下,老朽會酌情修改。”

謝遷沒直接答應張懋,因為他還沒想到有什麽事能去找張懋幫忙。

如今的謝遷對張懋早不再推心置腹,反而在很多事上會反複權衡利弊。

謝遷說要研究研究,張懋實在擰不過,隻能先告辭而去。

等回頭謝遷拿起張懋的計劃書看過後,心裏直打怵:“這朝中人,一個個要麽是在為自己的利益謀劃,要麽是在為自家子侄奔走,可有一個真心為國為民的?”

思來想去,好像隻有沈溪符合他定下的標準……沈溪在很多事上大公無私,而他自認為也是這種人。

為了早些將沈溪平南方倭寇之事定下,同時也是為穩定江南官場,謝遷連夜將楊廷和叫來商議。

“……張苑之前隻在為守備太監的事活動,現在他派人四處聯絡,似乎想把整個江南官場都控製在手中。”

謝遷把自己得到的消息傳給楊廷和知曉。

楊廷和道:“不是剛傳出消息,說是陛下同意讓沈之厚早一步前往江南,無論張公公有何布置,大概都會被沈之厚瓦解吧。”

“消息確定嗎?”

謝遷皺眉,因為他當日沈溪上奏的票擬上寫了不同意,想讓沈溪留在中原將地方叛亂徹底解決後再出發去江南,利用這段時間他搶先把江南局勢穩定下來。

至於張永,謝遷倒不怎麽擔心,因為謝遷覺得張永相對識大體一些,這跟張永之前在軍中當監軍太監時立下的功勞有關。

楊廷和點頭:“今夜宮裏便會下旨,大概兩天後沈之厚就要從南陽府出發前往江南,他可能比張永張公公更早一步到南京……但行軍之事不好說,就怕沈之厚會輕騎先行前往,江南官場這般混亂,難道他不想從中分一杯羹?”

謝遷對楊廷和的措辭不是很滿意,皺眉道:“什麽分一杯羹,不過是去處理一下軍政事務,你當沈之厚跟張苑之流一樣?”

雖然謝遷對沈溪有所不滿,但他不允許旁人對沈溪的人品操守進行質疑,涉及沈溪是否會在朝中結黨營私的問題,謝遷一向持保留意見,因為謝遷覺得,哪怕沈溪獨斷專行,也是自己提拔起來的,若是沈溪人品不好那隻能說明他的眼光不行。

而且謝遷也不覺得沈溪品德上有什麽問題,所以他不接受別人對沈溪人品操行上的攻擊。

楊廷和知道謝遷的心態,趕緊行禮:“請恕在下失言,不過現在看來,他的確有可能會先一步抵達南京,把事都先定下。”

“沒發生的事,誰都說不準。”謝遷道,“若是他將三軍扔下,自己往南京,說明他利欲熏心,或許……”

謝遷說了半截,沒有繼續說下去,大概意思是沈溪可能別有目的,隻能讓楊廷和自行琢磨。

謝遷將張懋白天留給他的計劃書拿出來,遞給楊廷和:“介夫,你看看這上麵的東西。”

楊廷和將內容看過,驚訝地問道:“張老公爺的意思,是要讓堯臣接替他的位子,以後就由堯臣來主持五軍都督府的事務?”

“他倒是想……”

謝遷沒好氣道,“但堯臣真能頂得上麽?現在堯臣跟著沈之厚出去混軍功,看樣子有所收獲,下一步英國公會跟陛下請奏,讓堯臣進五軍都督府,幾年內堯臣便可獨當一麵。”

楊廷和麵帶憂慮之色:“隻怕到時候都督府也會為之厚控製。”

謝遷打量楊廷和一眼,神色冷峻:“介夫對之厚戒備心倒是挺深的……莫非你怕他將來亂國?”

楊廷和趕緊否認:“在下並不覺得之厚會發展到那地步,但始終還是要有所防備,現在盡可能安排跟他無關之人掌握京城重要差事,比如說兵部……”

對於楊廷和的話,謝遷略微遲疑,最後搖頭:“如果讓伯安來當兵部尚書,未免太過年輕了,但若讓旁人來,又不放心,想那陸侍郎人品不堪……”

話說一半便頓住了,謝遷對陸完一向懷有極大的警惕心理,無論陸完能力如何,又或者陸完這次在山東平亂中取得如何耀眼的成績,都不入謝遷法眼。

謝遷再道:“不過現在要防備張苑收攏朝中文官,哪怕有些人以前劣跡斑斑,隻要能經受住閹黨誘惑,也可為朝廷所用,如若不然,很可能會步當年劉瑾亂國之覆轍!”

楊廷和重重地點了點頭:“謝老的話,在下謹記,定不會讓張苑於朝中亂來!”

……

……

謝遷現在能指望的人不是沈溪,他把所有希望都傾注到楊廷和身上,以至於次輔梁儲都被他選擇性放棄,至於靳貴,謝遷倒覺得是可用之才,卻不能委以重用,畢竟資曆和能力欠缺。

紫禁城永壽宮,張太後聽過高鳳對朝中事的講述,尤其涉及沈溪的部分,聽得異常認真。

“沈卿家的妹妹嫁進宮,那日哀家見過,很機靈的丫頭,看上去聰明伶俐,這些日子為何沒動靜了?”張太後問道。

高鳳趕緊回道:“回太後娘娘,最近這一個月來,陛下基本每日都在交泰殿落榻,卻有那不長眼的瞎傳,說是陛下到現在都沒跟這位沈家貴人圓房合巹呢。”

“還有此等事?”

張太後一驚不老小。

雖然張太後對沈溪妹妹入宮之事不是很支持,但為了大明江山社稷,她也就默認這件事的發生,甚至還在迎娶沈亦兒之事上做出一些幫助,她本以為沈亦兒進宮後會改變皇帝的習性,未料沈亦兒進宮隻是讓皇帝改變了胡鬧的方式,至今依然沒個正形。

高鳳道:“老奴並不清楚,不過那些傳瞎話的人,卻說得有鼻子有眼。”

張太後有些生氣:“皇上也是,起先那個皇後挺好的,他卻不理不睬,連皇後家族的人都不重用,現在逾製讓沈卿家的妹妹入宮,這大概屬於政治聯姻了吧?不曾想卻對這個皇後如此縱容!”

高鳳想說什麽,但話到嘴邊,又不敢說出來。

張太後並不想知道高鳳的心思,再次開口問道:“不知壽寧侯和建昌侯,現在於府中可安好?”

張太後從來都沒覺得兩個弟弟已被朝廷褫奪軍職和爵位,一直拿二人爵位稱呼,高鳳稍微遲疑後才道:

“兩位國舅最近都在府上,足不出戶,之前老奴曾派人送一些慰問品,回來的人說,兩位國舅現在境況都不太好,壽寧侯更是染病在身。”

張太後惱火地道:“可不是,被皇上給氣的……就這樣朝中還有人不斷煽風點火,他們根本是想讓皇家亂成一團,他們好隔岸觀火。”

高鳳趕緊應聲:“是,是,這些人真該死。”

張太後稍微平息怒火,繼續道:“有機會還是要跟皇上說說,讓他早些原諒兩個舅舅,都是一家人,作何要說兩家話?新皇後兄長是朝中棟梁,難道他兩個舅舅就不是了?以前京城危難時,他的舅舅不也挺身而出?”

高鳳心想,張氏兄弟怎麽能跟沈狀元相比?也就是太後娘娘會高看自家兄弟一眼,但其實兄弟二人根本就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要不是他們亂來,就算平庸一些也不會落得如此慘淡下場。

張太後又道:“謝閣老最近還好吧?”

“還好。”

高鳳對謝遷的情況不甚了解,但知道太後對謝遷很關心,便順著話鋒往下說,“謝閣老如今身體康泰,在朝處理政務,朝廷上下一團和睦,謝閣老實在是功不可沒。”

張太後歎了口氣:“先皇時,朝中英才輩出,那時候確實是一片和氣,可現在嘛……怎麽覺得宮裏邊都快跟朝廷脫節了?”

高鳳又想說,還不是因為皇帝不問朝事,疏遠朝臣的結果?

張太後語氣幽幽:“如果沈家那女娃,能早些給皇上誕下子嗣多好?何至於會跟現在這般朝廷根基不穩?皇上太過胡鬧,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你們做奴才的該多提點一些才是。”

“太後娘娘,老奴不是很明白,該如何提點陛下?”高鳳可不知該如何能讓皇帝生兒子,這好像跟他的差事無關。

張太後道:“哀家準備了一些東西,回頭給皇上送過去,如果他不會用,你就就跟他解說一下,再讓太醫院那邊給皇上開一些補方,當初先皇身子便有些虛,需要長時間調理才誕下麟兒……皇上從小多病,更是要好好養身體,咱大明就他這一脈,不能出任何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