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遷離開唐寅住所後,連忙去見王敞。

收到沈溪的信函之後,謝遷基本上了解了沈溪的去向,他對於沈溪的不辭而別非常惱火,路上便在想:

“早知道的話,昨日一定將臭小子拉到驛館去,我親自看住他,何至於半夜來個不辭而別,這不是存心給我添亂,讓朝廷局勢亂成一鍋粥麽?”

帶著惱火,謝遷氣勢洶洶地撞開王敞居所的大門。

此時王敞已吃過早飯,跟年輕人晚睡晚起不同,王敞已是老人而且喜歡養生,遵循了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王敞正在院中優哉遊哉地喝茶賞菊,對於謝遷的到來非常意外,因為昨天謝遷已見過他問過一些情況,甚至還想通過他對外傳遞出一些消息,他不覺得謝遷有這麽急不可耐,需要第二天一大清早便過來詢問進展,這樣未免有點兒太過不講人情。

“於喬,你……”

王敞起身相迎,不知該如何跟謝遷搭話,因為此時謝遷臉色漆黑成一片,好像誰做了對不起他的事情。

謝遷道:“先不說別的,你是否提前得知之厚要離開居庸關的消息?”

“什麽?之厚出城去了嗎?”

王敞昨晚睡得很早,根本就沒得到任何消息,當下詫異地問道,“於喬你是怎麽知道的?先不急,坐下來慢慢說話。”

謝遷惱火地道:“都這般田地了我還靜得下心來嗎?這小子,昨日裏我剛跟他說過,無論做什麽決定都要先跟人商議,尤其是要征得朝廷的同意,結果一扭頭招呼不打一聲就走了,早晨才讓人送一封信來,這算幾個意思?我的話他怎麽就是聽不進去?”

王敞見謝遷生氣,不知為何心裏卻忽然安定下來,暗忖:“若謝於喬始終像昨日那般和顏悅色說話,不急不躁,連說到之厚的時候都能保持心平氣和,反而不正常……嘿,這才是謝於喬對之厚應有的態度嘛。”

王敞道:“先消消氣,坐下來說話。”

這邊王敞還不明白發生了什麽事,沈溪去請皇帝回來難道不是正常操作嗎?別人也沒那能力啊!所以隻能盡量和聲安撫,讓謝遷平心靜氣,從長計議。當然謝遷這會兒也真的是沒想太多,就是一股腦兒的氣憤,主要原因還是在他抵達居庸關後沈溪才走,謝遷覺得沈溪這是故意跟他示威。

不過謝遷依言還是依言坐了下來,將沈溪所寫的信函拍在桌子上,一擺手道:“你看看吧!”

王敞得到許可,將信函內容詳細看過,當他知道沈溪要去請回皇帝,甚至表示會盡量維護皇帝周全時,王敞並沒有覺得多意外,畢竟之前沈溪已在他麵前表達過類似的想法,而且說過隻要謝遷來就會走,現下沈溪不過是履行之前的承諾罷了。

王敞作為下屬,對於上司的決定不會多去質疑,而且他覺得沈溪既然已提前打過招呼,那就沒什麽好說的。本來沈溪失蹤那兩日,他以為已走了,現在晚走幾天已經算是很給謝遷麵子,而且沈溪也將離開前的所有事情安排好,這邊謝遷順利趕了回來,沈溪也沒道理再繼續留下。

王敞放下信函道:“於喬,之厚說的有幾分道理,他留在居庸關內也沒什麽事情可做,朝廷接收軍權的人也到了,甚至太後還派了保國公跟楊應寧前去山西平叛,你這個深受太後娘娘器重的當朝首輔也回來了,還有何可擔心的?”

謝遷道:“你這是糊塗還是怎的?難道你不知為何太後娘娘會做出這一係列舉措?”

王敞一怔,隨即搖了搖頭道:“太後娘娘的意思,誰敢無端揣測?”

“你少揣著明白裝糊塗……漢英,你還沒有老邁昏聵,卻總做一些糊塗事,現在就問你是否提前得知之厚會去迎駕?”謝遷問道。

王敞歎道:“之前之厚說了什麽,昨日不詳細告訴你了麽?你現在卻非要拿他走的事情為難我,這又是何必呢?咱們是多年老友,可以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但之厚到底是兵部尚書,是我的頂頭上司,他走之前並跟我有商議,無可厚非……你朝我嚷嚷作何?”

這邊王敞很冤枉,他覺得自己提前沒得到什麽風聲,謝遷卻將怒火撒在他頭上,實在是太無辜了。

王敞這種心態基本跟之前唐寅一樣,顯然此時的謝遷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沈溪早就定下要走,走之前根本就不會再跟誰打招呼,這也是防止謝遷得知情況後出麵阻攔,而沈溪去找朱厚照的決心很大。

王敞道:“這樣吧,你現在派人去追,或許有機會追上,他走不遠……快馬總能追回來吧?”

謝遷眯眼打量王敞,如同聽到一個笑話一樣,冷著臉問道:“你覺得有這可能嗎?”

王敞進一步道:“若你不派人去,那就不要拿出如此倨傲的態度來,咱有話好好說,又不是說天塌下來了。你想想看,之厚做事若沒分寸,會到現如今這般地步?我倒是覺得,之厚做事有時候比你沉穩多了!”

謝遷實在是將王敞逼急了,王敞不顧雙方地位相差懸殊,直接開始教訓起謝遷來,這讓謝遷有些始料不及。

謝遷打量王敞,好似在說,你這是吃錯藥了?

但王敞的態度很明確,你先挑釁在先,別怪我對你不客氣,咱有話可以商議,是你先不好好說話的。

在朝中相處久了,彼此都熟悉脾性,再加上王敞也是頗有些資曆的老臣,若非有沈溪和楊一清等人崛起,王敞也有機會當上六部尚書,現在王敞雖然隻是兵部侍郎,但他已對前途不抱指望,行事率性,對於謝遷也就平常心對待。

相反,謝遷對於朝廷格局非常在意,因為短時間內他還不想退下來,對什麽事都很著緊,這跟王敞隨遇而安的心態迥異。

半晌後,謝遷才道:“如同昨日跟你說的,現在朝廷上下已開始對之厚說三道四,他似乎也感受到了巨大壓力,此番算是在逃避吧……不過這麽一來卻會被更多人指責,陛下出去遊玩他本應留下來穩定大局才對。”

王敞打量著謝遷,嗤笑道:“你確定陛下是出遊,不是……咳,當我沒說。”

謝遷沒好氣地道:“怎麽,你不相信?實不相瞞,陛下當年還是東宮太子時,便曾私自出宮前往南方,當時之厚尚且在湖廣為官,陛下到了江南後,又一路沿江而上到湖廣去見,老夫曾奉先帝之命南下找尋……”

王敞恍然大悟:“難怪於喬你對此事並無多少驚訝,感情你已知道陛下性子……既如此,你還那麽苛求之厚作何?”

謝遷歎道:“我是知曉,但朝中人未必清楚個中內情,以老夫進城後收到的情報看,朝中有人想讓之厚卸甲歸田當個散人,或者在朝中某個清水衙門做個閑官,如此才能讓滿朝文武放心。這會兒他不管做什麽不都在旁人矚目下?”

“誰?”王敞直接問道。

謝遷自然不能說是楊一清寫信告訴他楊廷和等人搞的小動作,作為內閣首輔他還是要維護楊一清的名譽,免得這個他看好的內閣同僚被人攻訐。

謝遷道:“是誰不重要,既然有人這麽做,那之厚是否該留在居庸關內,讓所有人都放心?”

王敞一擺手道:“這算什麽歪理?他本可以靠做實事來打消旁人的顧慮,為何要留下繼續被人懷疑?他將陛下找尋回來,不就將所有流言蜚語都給粉碎了?”

謝遷黑著臉道:“你跟他一條心,自然會這麽說。怪不得兵部上下會被他挾製,以至於沒有絲毫反對聲音。”

“於喬,咱有事說事,莫要感情用事,無論之厚做的事情是對是錯,這件事跟我無關。你莫要怪錯人!”王敞道。

王敞沒說不按謝遷說的辦事,關鍵是現在謝遷不就事說事,單純前來聲討,對象不是沈溪還是他這個局外人,自然接受不了。

我又沒犯著你謝於喬,你跟沈之厚的恩怨自個兒去解決,或者是你現在就派人去把他抓回來,所有一切與我無關。

謝遷一股腦兒宣泄怒火後,好似也明白這件事不能怪責王敞,二人經曆很久的靜默之後,謝遷的語氣才平和下來,撚須道:“之厚去找尋陛下,無論動機如何,已是木已成舟無法挽回,不如趕緊以他的名義去信京師,至少也起到知會的作用。”

王敞道:“於喬以為之厚會沒想到這一層嗎?你還沒到居庸關前,之厚便單獨前來,讓我將此事告知司禮監兩位公公……這會兒戴公公和高公公應該早就將消息帶回京城,不然的話太後也不會派保國公等人前去山西地界平叛!”

謝遷點了點頭:“那他可還有做出別的安排?諸如留下人手來挾製西北那些人馬?”

王敞搖頭道:“不知他調全卿回京師坐鎮是否算一件?再者,朝中事務不有於喬你麽?之前他一直都在等你回來,本以為他會跟你商議妥當,才會安心去找回陛下,沒想到他不告而別你卻跑來為難我……我這把老骨頭還能在朝廷留幾天?”

二人都是老臣,須發花白,滿臉橫皺,相互看了一眼,謝遷多少有些不好意思,雖然王敞沒有做到尚書,但至少跟他沒什麽矛盾,現在卻因沈溪的事情差點兒鬧翻臉。

謝遷站起身來:“既如此,那我這就派人知會京城那邊……”

王敞見謝遷要走,本要起身相送,聽到謝遷的話後稍微有些不解,問道:“於喬不馬上回京?現在朝中無人坐鎮,你留在居庸關城能起到什麽作用?還是早一步回京,朝廷的事情需要有人打理。”

在王敞看來,楊廷和做的那些事情非常不靠譜,隻會激化沈溪跟朝廷的矛盾,讓皇室對沈溪的不信任加劇,所以王敞希望謝遷能早一點回京,除此之外也想躲個清靜,至少他這個兵部侍郎是奉皇命隨軍的,現在皇帝沒回來調動人馬班師,他可以留下來等候消息,順帶打望局勢變化。

謝遷歎道:“我得留在居庸關城處置一些事情……哼,隆慶衛指揮使李頻,居然敢跟沈之厚沆瀣一氣隱瞞不報,我能放過他?”

這個時候謝遷又找到了一個出氣口,王敞對此漠不關心,反正李頻跟他沒什麽關係,謝遷要去刁難隻能隨他。

“你已經安全抵達居庸關的消息,務必記得跟朝廷匯報,看太後娘娘意思如何……怕是太後娘娘也希望你早一步回京。”

王敞的意思很明白,你謝於喬別總去苛刻沈之厚,你自己還不一樣,人在居庸關城內卻不回京城,明知現在朝廷少不了你,你們老少二人都是一樣任性妄為,結果你還在這邊指責沈之厚而絲毫不覺得自己也有問題。

謝遷冷冷地打量王敞一眼,並未多言,但王敞能感覺到謝遷的不耐煩,似乎是覺得他沒資格說這話。

等謝遷出了門口後,王敞終於鬆了口氣,輕歎道:“你謝於喬到了居庸關,可比之厚在這裏的時候麻煩多了。”

……

……

很快謝遷趕至長城內關,距離京師隻有一兩日路程的消息,傳回京城,為張太後所知。

張太後馬上將楊廷和叫來,大概意思是讓楊廷和去信催促謝遷早一步回京主持大局,但這顯然不是楊廷和所希望看到的結果。

楊廷和進入內閣後,幾乎都是在劉瑾、張苑、謝遷、沈溪等人的陰影下過日子,從來沒有發言權,好不容易贏得張太後的信任而且做出一係列舉措,有力地打擊了沈溪的“囂張氣焰”,一幫文官不知不覺開始向他靠攏,結果頂頭上司回來了,張太後又對謝遷信任有加,就算他對謝遷再恭敬,心裏也不是個滋味兒。

但楊廷和知道不能在張太後麵前直接拒絕,當即道:“謝閣老剛到居庸關,大概還要跟沈尚書洽談軍政要務,過兩天便會動身回京。太後娘娘莫要心急,有謝閣老在,居庸關那邊不會發生什麽變故。”

此時的楊廷和盡量給張太後吃定心丸,告訴張太後其實謝遷是否回來無關大局,隻管放平心態。

隻要西北不亂,就算謝遷繼續留在居庸關也沒關係。

張太後卻不這麽認為。

在她看來,當年弘治帝留下的幾位顧命大臣中,隻剩下謝遷,而且謝遷當年幫她維護自己跟朱祐樘一夫一妻的關係,還一直為她出謀劃策,甚至連楊廷和都是謝遷舉薦到她身邊來當顧問,她當然將謝遷看作最值得信賴之人,那種托付的感覺,更好像是女兒對父親的絕對信任。

謝遷有很高的人格魅力,至少在張太後看來,謝於喬非常完美,也是丈夫托付照顧自己孤兒寡母的擎天臂助,至於楊廷和隻是個親近的大臣,而謝遷在她眼中更像是血濃於水的家人。

張太後道:“謝閣老遲遲不回,哀家寢食難安……如今陛下不在,司禮監掌印空缺,內閣首輔要是也不在,這京城內的事情就沒人打理了。中原之地現又出了亂子,朝廷那麽多衙門,總歸要有人來主持啊。楊卿家,你莫說那麽多了,趕緊讓謝閣老回來,哀家現在需要他,大明需要他。”

楊廷和比張太後大了十多歲,但是在張太後眼中,他還屬於“年輕人”,跟謝遷這樣老成持重的股肱之臣區別很大。

聽了張太後對謝遷的評價,楊廷和心中越發不是個滋味兒,但他還是恭敬行禮道:“臣這就回去找人告知謝閣老,讓他早一步回京城來。”

楊廷和把話撂下,但是否會這麽做,他自己都沒想好,雖然他知道於公應該早些將謝遷請回來,但於私,他想繼續維持眼前的局麵,至少他能一展抱負有所作為,這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可以說是他的人生巔峰,人一旦嚐到了掌握權力呼風喚雨的滋味,讓他將一切放下很難。

尤其是明朝這樣喜歡論資排輩壓抑後進的朝代。

楊廷和做官三十多年,人生第一次如此接近權力巔峰,他心有不甘,但又知道張太後的命令無從違背。

最後他思來想去,隻能陽奉陰違,試著拖延謝遷回京城的時間。

……

……

張太後得知謝遷即將回京的消息後,不但見了楊廷和,很快就接見自己兩個弟弟,將此事告知,讓他們做好京師防備交接工作。

永壽宮內,張氏兄弟聽到這個情況後大吃一驚。

張延齡直接問道:“姐姐,這算什麽意思?謝閣老回來就回來吧,他是文官,我們是武將,你要我們交出兵權算什麽道理?難道姓謝的還能主持軍機大事不成?”

張鶴齡平時會不自覺製止弟弟的一些魯莽言行,但這次他沒說話,因為他也很不甘心,他覺得張太後可能是被誰蠱惑,因為之前張太後一直囑咐他二人要好好掌控軍權,直到朱厚照回來。

張太後道:“謝閣老乃是顧命大臣,當初先皇對他非常信任,在劉少傅等人離開朝堂後,謝閣老也是朝中碩果僅存的元老。他回京後,可以利用跟五軍都督府的良好關係,將團營兵權收回來,之前京師周邊不留下一些駐守的地方人馬嗎?一並撤了吧。”

張延齡忽地站起來,問道:“姐姐不會是聽了誰的建議,才這麽說的吧?”

“放肆!”

張太後見弟弟公然頂撞自己,不由惱火地喝斥,“這是你跟哀家說話該有的態度嗎?”

張延齡很不甘心,但張鶴齡拉了拉他的衣襟,張延齡這才黑著臉坐下,卻是將頭別到一邊,生起了悶氣。

張太後道:“陛下不回來,難道讓五軍都督府的人掌兵就安全?京師內有多少勳貴對軍權虎視眈眈?地方上還有多少藩王對皇位暗中覬覦?隻有謝閣老回來主持局麵,朝政才能恢複正常,軍心也能安穩。”

“所以哀家想好了,隻要謝閣老回來,就讓他暫代監國之位,如此朝廷也就有人能處置事情,不至於跟現在一樣上上下下亂成一團。”

張氏兄弟對視一眼,眼中驚訝更甚。

這次是張鶴齡道:“太後娘娘,您讓謝……閣老當監國?這件事……怕是沒有陛下的準允,不可能實現吧?”

張太後沒好氣地道:“皇兒任性,私自出去遊玩,現在朝廷沒人管事了,哀家替朝廷設置監國,難道不可以嗎?”

張鶴齡還沒繼續說什麽,旁邊的張延齡道:“那為何不是大哥,而是姓謝的?”

“混賬東西!”

張太後惱火地道,“你大哥是能主持朝政之人嗎?你們不學無術,讓你們帶兵都未必能做好,現在要負責整個大明中樞和地方正常運轉,你們哪裏有這等本事?還是謝閣老老成持重,當初先皇健在時,他便輔佐先皇開創盛世,所有人都尊敬他,連兵部沈卿家對他也是敬仰有加,除了謝老來當監國,哀家實在想不出旁的人選。這件事就這麽定了,除非陛下回來,否則不容更改!”

張延齡語氣不善:“感情姐姐是被什麽人蠱惑了,那找我們來作何?不會隻是通知我們一聲,將軍權交出來吧?那別等姓謝的回來,現在就交出,看看誰能主持京師大局。到時候京師出了亂子,我們可不管。”

“放肆,你們實在太放肆了!以為哀家少了你們二人,就不能找人替代嗎?”張太後氣得銀牙緊咬,滿臉漲得通紅,霍然站起。

她恨兩個弟弟不爭氣,照理說這會兒姐弟應該同心,她覺得自己讓謝遷出來主持大局一點毛病都沒有,當然她也難以理解兩個弟弟心中那股失落,張鶴齡或許不會表現出來,但基本沒城府的張延齡就不同了。

張鶴齡見姐姐生氣,趕緊起身道:“太後娘娘請息怒,二弟並非有意頂撞您。這件事不妨等謝閣老回來後再議。臣弟二人絕對不敢違背娘娘吩咐,屆時一定將京師軍權交出。但這幾日,還請娘娘容許臣弟二人繼續為朝廷效命。”

張太後拂袖道:“你們到底是哀家親族,外麵非議的人已經很多,現在哀家連皇上信任的沈尚書都要防備,不讓你們先交出兵權來,如何能服眾?難道哀家以後還會虧待你們不成?建昌侯,你有什麽話說?”

張延齡此時非常不甘心,但在張鶴齡一再打眼色之下,最終也不得不妥協,灰心喪氣地道:“那就一切聽從太後娘娘吩咐!”

張太後失望地搖了搖頭,道:“你們回去好好閉門思過,看看自己是否有做得不對的地方,否則的話朝中也不會有那麽多人參劾你們!記吃不記打,也就是你們兄弟了,換了旁人早就被抄家問罪,哀家一再袒護你們,現在居然還成了罪過!哼!”

說完,張太後徑直往內殿去了,張氏兄弟行禮恭送張太後離開後,這才沒精打采地往殿門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