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遷是將沈溪當作接班人培養,甚至對兒子謝丕的栽培都沒有對沈溪那麽多。

因此,此番謝遷對沈溪的囑咐非常之詳盡,將沈溪在西北可能遇到的一係列困難說得清楚明白。

“……西北之地,權勢最大的莫過於各路總兵,這些人或許乃衛指揮使出任,但邊軍總兵頂得上一方諸侯,他們都有著世襲公侯的名頭,你在朝中地位雖然不低,但始終資曆淺薄,就算是劉時雍到了西北,也鎮不住這些人,更何況是你……”

“……西北糧餉部分由地方屯田承擔,朝廷每年會有數十萬石糧食調撥,加上餉銀和犒賞,每年在三邊投入在百萬兩銀子往上,你到了西北後,加上城塞修建,每年經你衙門所過的錢糧有一二百萬之巨,你要守住本心,不得有任何貪汙腐敗。即便你要收錢,也要從下麵總兵和部將手中獲取,如此方不違禁……”

“……西北兵馬結構複雜,山頭林立,直屬你的部隊屈指可數,若與地方總兵起矛盾,切不可意氣用事,他們手中直屬兵馬比你多多了,一旦生出齷蹉後果難料。”

“……你在西北,不得與邊商和流寇貿易,此為犯禁之事,尤其不得開邊市,一旦違反,無人能在朝中為你說項,切記切記。”

……

謝遷交待的事項很多,連細枝末葉的事情也都說得一清二楚,但在沈溪看來,這些都屬老生常談,以他的頭腦都能預計到。

此番到西北,沈溪沒打算要讓誰屈服,西北不同於內地,在中原和南方各省,一個封疆大吏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但是在西北,群雄逐鹿,三邊總督隻是名義上的主帥,其實很多事要依靠地方,隻有大的戰事發生,三邊總督的協調和統率作用才體現出來。

平常時候,沈溪就隻是個空頭元帥,要靠下麵的人為他維持秩序,不能給予這些人太大的壓力。

當一個主帥,或許真不如做那種擁有實權的地方諸侯。

西北各總兵,每一個都是非公則侯,最差也是伯爵,而沈溪不過是以正二品左都禦史身份出缺西北,沒有爵位在身,就算他要殺這些公侯,沒有朝廷旨意也不可能動手。而且就算朝廷頒旨,也必須要有確鑿的證據證明這些人通番賣國,否則就算延誤戰機,或者戰敗,也不必擔心掉腦袋。

沈溪想輕輕鬆鬆拿下一個總兵,在當前的情況下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總的來說,西北上名義上是由沈溪負責,但其實他什麽都管不了,什麽事都是要聽從朝廷安排。

但沈溪卻已經躍躍欲試,想去挑戰一下西北固有的秩序,至於成效如何另當別論。

……

……

從謝府出來,時間已經很晚。

沈溪之後還要去見劉大夏,他想了想,馬文升幹脆就不見了,隻要見到劉大夏基本什麽問題都解決了。

兵部尚書確實非見不可,因兵部分管地方駐軍糧草、兵馬調動以及官員任命,兵部尚書兵相當於後世的君委副主席、國防部長、總參謀長和後勤部長的總稱,可以說是沈溪的頂頭上司。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劉大夏是舉薦沈溪往西北去的人。

這次沈溪就算不去見朱厚照和謝遷,照理說也必須見一下劉大夏,聽聽這位前三邊總督的意見總歸沒錯。

沈溪回到京城,滴米未沾,雖然在謝府喝了一肚子茶水,但並未解決饑餓的問題,京城沒有夜市,晚上想吃東西,非要找個民宅開灶不可,但這顯然不現實。

到了劉大夏府外,沈溪下車後上前敲門,門環撞得門板“砰砰”直響,但沒人應答。

沈溪不確定劉大夏是否在府上,他身邊人力畢竟有限,主要精力都放在皇帝身上了,朝中其他官員的情況,便沒法詳細調查。劉大夏作為兵部尚書,事務繁忙,經常留在衙門或者位於東長安街的宅院過夜,不回家是正常的事情。

許久後,終於有劉府知客從裏麵打開門,提著個燈籠出來。

“誰啊?”

知客顯得很不耐煩,宰相門前七品官,劉大夏府裏的人,平時都很霸道,隻是在自家老爺麵前才裝出一副謙遜的模樣。

對此沈溪無可厚非,畢竟身為門子如果不囂張點,根本沒法打發那些前來拜訪拉關係的中下層官員,當下客氣地道:“在下乃三邊總製沈溪,上門求見劉尚書。”

“瘋了吧你?冒充誰不好,冒充新任三邊總製?你不知道他是誰?”

知客顯得很傲慢,喝斥道,“沈大人要半個月後才會回京,別在這裏瞎胡鬧……再不走,我叫人出來驅趕!真他娘晦氣!”

說完,那人轉身回去,就要關上大門,卻被沈溪上前攔住,沈溪解釋道:“你可以不信,隻問你一聲,你家老爺是否回來?如果不在,我去兵部找,或者是去他在東長安街的宅院……”

沈溪能如此準確地說出劉大夏的情況,知客稍感意外。

作為門子,到底閱人及處世經驗豐富,就算不認識沈溪,也看得出來今晚的拜訪者氣勢很足,不是一般的冒充者可以相比。

那人略一猶豫,期期艾艾道:“我……我家老爺不在,你愛去哪兒……找人,一切請自便!走開,我要關門了!”

沈溪厲聲喝斥:“你可記得今日之話?若我去兵部找不到人,耽誤朝廷大事,到時候別埋怨你的腦袋不保!”

說完,沈溪不再理會,轉身下了台階,就要上馬車。那知客有些慌神了,大半夜上門來找劉大夏,還如此蠻橫,甚至出言威脅……種種情況說明,這人非常有可能真的是三邊總督沈溪本人。

沈溪馬車正要走,那人追出來攔在馬前:“等等,我先進去看看我家老爺是否回來了,請稍候!”

聽到這話,沈溪已經可以確定劉大夏必然在府上,隻是知客想進去通報一聲,看看劉大夏的反應,再確定出來後該怎麽跟沈溪說。

……

……

沈溪在劉府外等了不多時,大門重新打開,這次知客陪同劉大夏一起出來。

劉大夏一身常服,明顯剛剛整理過,衣衫不是很齊整,見到沈溪後他非常意外,見沈溪上前行禮,一抬手:“怎的這麽早便回京師?”

沈溪看了知客一眼,知客趕緊躲到門後不敢露頭,免得被沈溪詰責。

沈溪可沒那麽小肚雞腸,換位思考一下,若他是那門子被陌生人大半夜騷擾,也不會有好臉色,現在能請劉大夏出來,其實這知客的差事已經完成得相當好了。

沈溪道:“匆忙回京,是為早些往西北赴任。之前學生已去見過陛下和謝閣老,隨後立即趕來求見尚書大人。明早天亮城門開啟後,學生便要離開京師往西北。”

劉大夏點頭:“你回來的正好,走,進去說話。”

跟謝遷形容的不同,劉大夏沒那麽小氣,見到沈溪後態度很好,而且沒問太多細節,諸如在哪裏又是如何見到皇帝等等。這些事,隻有非常關心沈溪之人才會問及,劉大夏雖然對沈溪也有提拔之恩,但彼此關係始終維持在公事公辦這一層麵上,沒到謝遷那樣必須要每件事都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程度。

從這點上看,沈溪明白,自己在朝中真正的靠山還是謝遷,終歸馬文升和劉大夏等人,隻是欣賞他的才華和能力,再就是給謝遷這個老朋友的麵子,如果旁人擁有自己的才能,同樣會得到馬文升和劉大夏欣賞。

明白這一點,沈溪反倒更欣賞馬文升和劉大夏的品行,因為站在上位者的角度,唯才是舉方是成功之道。

正是因為弘治朝像馬文升和劉大夏這樣的朝臣多了,才成就當前的中興盛世。

當然沈溪不是貶低謝遷什麽,最開始謝遷對他的提拔,完全是因為他的才能,隻是後來二人做了親家,以至於很多事開始變質。

就算沈溪有什麽過錯,謝遷也會包庇。

這是人之常情,就算馬文升和劉大夏身邊有什麽親眷當官,他們也未必能做到一切公事公辦,人非聖賢,總歸會有私心。

……

……

進到劉大夏府中正堂,劉大夏先將隨從屏退,這才示意沈溪坐下來說話。

“……西北達延部數度犯境,據悉之前京師之戰中的主要部族將領,基本已更迭,達延部這兩年內部變化不小,草原上戰事未曾斷絕,但韃靼部仍舊能保持王權,足見其實力不容小覷。你往西北,且不可輕易開啟戰端!”

劉大夏說的事情,相對切合實際。

不問私事,上來就進入主題,雖然在部分交待上跟謝遷別無二致,但從劉大夏的口中說出來,意義不同。

沈溪三邊總督之職,直屬兵部,但卻可以跳過兵部直接跟皇帝溝通。從官品官秩而言,沈溪現在地位基本跟劉大夏持平,二人坐下來算是對等的關係,不需要事事聽從兵部尚書吩咐。

但從人事和朝廷架構來看,他不得不去聽從劉大夏安排,除了兵部掌管著邊軍的後勤補給以及人員調動外,還涉及朝廷對西北的策略,如果他一意孤行,得不到兵部支持,那他在西北就是孤家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