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夏沉默好一會兒,才又接著說:“之前陛下召集兵部臣僚商議九邊關隘重建事宜,無意中提及沈溪,陛下也覺得他鋒芒畢露,言語間希望他能遇到一些挫敗,如此方可越挫愈勇!”

“如今或許便是一個契機……湖廣西部和南部之叛軍,兵鋒之強盛,是近幾十年來從未有過之Wwん.la或許跟朝廷在西北持續用兵,內地軍隊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日漸疲弱。之前朝廷曾派人前往平叛,均無功而返,即便有些微功勞,也迅速被更大規模的叛亂所掩蓋。沈溪此番領軍前景堪憂啊!”

“這倒也是!”

謝遷臉色變得有些難看,“本來湖廣的事情就是一潭渾水,不管讓誰去平叛,隻有將地方部族全部剿滅,方可徹底平息禍端。但那些部族存在幾百上千年,多數村寨都建在荒山野林懸崖峭壁中,誰有能力將各部族全數殲滅?”

“再者說了,朝廷一向以仁義治國,地方各部族同樣是我大明子民,一味壓製其實並非善舉。以沈溪這年歲,懂得什麽叫恩威並濟?讓一個毛頭小子領軍平定叛亂,朝廷難道沒人了?”

劉大夏臉色同樣不好看,在這件事上,他也不主張沈溪去做這麽複雜的事情。

關鍵在於沈溪太過年輕。

大多數時候,劉大夏和謝遷等人首先考慮的都是——沈溪年輕沒經驗……

謝遷接著又道:“讓他自己去闖一闖也好,如此也可多些處世臨機決斷的經驗。如果出了什麽麻煩,你我在朝中給他頂著就是,索性這幾年他也無法回京,地方上的事情,由著他的心意去做!”

“即便把天捅破一個窟窿,我這邊也會想辦法給他補上!”

謝遷不想過多幹涉沈溪具體施政,他明白自己在這種事上不適合插手。因為沈溪的事情,謝遷已跟朝中很多人結怨,但他現在仍舊義無反顧站在沈溪一邊,在他心目中,將來繼承他衣缽的隻能是沈溪,而不會是旁人口中的誰誰誰。

至於劉大夏,則跟謝遷抱著的想法不同。

雖然劉大夏跟謝遷在對使用沈溪的問題上起過矛盾,但他也認為沈溪最大的價值在於年輕富有朝氣和文武全才,劉大夏也想把沈溪培養成他的接班人,前期像他一樣到全國各地代皇帝處理各種緊急事務,平息禍端,後期則入朝擔任兵部尚書,確保大明江山永固。

一個想讓沈溪入閣擔任輔臣,一個則是讓沈溪多經曆實務,以六部部堂為目標,所以二人在某些問題上談不攏。

但有一點二人心思一致,那就是不管怎麽樣都要保下沈溪,無論是在強大的文官集團麵前,還是在朝廷的質疑聲前,他們都會義無反顧地支持沈溪。

謝遷、馬文升和劉大夏,是沈溪如今在朝中的三大支持力量。

謝遷是閣臣,他如今手頭的權力雖被劉健和李東陽架空,但對沈溪能夠提供的幫助最大,因為閣臣是皇帝的秘書,是近臣寵臣,內閣相當於皇帝的智囊團,朱佑樘在很多問題上都會考慮閣臣的想法,尤其是謝遷這個他眼裏的肱骨之臣。

在使用沈溪時,朱佑樘很多時候都會召謝遷進宮密談,商議個結果,有時候甚至會直接采用謝遷的意見。

至於馬文升和劉大夏,雖然對沈溪的前途非常看好,但卻認為現在不適合太過彰顯沈溪的功勞,最好讓他在地方多沉澱一下,提高其施政能力。即便如此,也必須保證沈溪將來上升的通道暢通無阻。

既然沈溪不能進入內閣成為閣臣,那就讓沈溪走六部的道路,馬文升和劉大夏已經為沈溪鋪好路。

但馬文升和劉大夏卻麵臨一個重大的問題,那就是接班人混沌不明。

雖然二人對沈溪很欣賞,但二人年事已高,等沈溪到他們認為鍛煉足夠可以進入中樞為官時,他們別說已從朝廷退下來,很可能早就黃土埋身,那時再想幫沈溪就鞭長莫及了。他們必須要解決一個最實際的難題:找誰來接自己的班並讓他為沈溪鋪路。

把沈溪提拔為六部侍郎都無法做到,之前皇帝也有過相同的決定,但沒法獲得文官集團的支持,使得沈溪隻能在取得潑天大功後依然被外放為兩省總督。

侍郎都不能當,當個尚書更不可能了,隻能先為沈溪鋪好路,同時尋找繼承人貫徹他們的理念,一手把沈溪扶上高位。

至於找何人,連馬文升和劉大夏自己都沒想好。

熊繡等人懷有異樣心思,不堪大用,跟劉健和李東陽為核心的文官集團又走得又太近,不為馬文升和劉大夏所喜。

他二人要在那些相對年輕些,有名望的大臣中選擇繼承人,而且這件事已被提上議事日程,就算劉大夏如今還能等幾年,也都六十多歲了,馬文升更是已接近八十高齡,在朝中有一日沒一日。

……

……

劉大夏和馬文升正在想怎麽為沈溪鋪路的問題,而皇宮中某個人,正在想怎麽把自己可以完全信賴的親信調回京城,為自己所用。

在皇宮裏待久了再次心浮氣躁,某人想出去走走,但苦於沒有門路。沒錯,此人正是太子朱厚照。

朱厚照想把劉瑾調回京城,讓劉瑾繼續幫自己進出宮門,為了表示自己需要劉瑾這樣一個好幫手,朱厚照三番五次跑到張皇後身邊,不斷在張皇後麵前埋怨身邊人無能,但就是不提劉瑾的名字,擔心張皇後會意識到誰幫他出的宮門。

這會兒熊孩子的心智成長得很快,不再跟以前一樣沒有心機,學會了使用計謀。

尤其是在出去走了一圈回來,熊孩子的鬼主意更多了,如今就連以前認為可以掌控他的朱祐樘夫婦,對自己這個兒子都有些捉摸不透。

朱厚照回到禁宮,對於自己如何離開京城,又如何回來的隻字不提,朱祐樘問了許多,都被他蒙混過關,張皇後也在旁幫腔,認為兒子能回來就已謝天謝地,儼然一副前事概不追究的意思。

如此一來,朱厚照便不需要傷腦筋考慮如何才能把謊話編造得更圓滿,如此一來,他在父母前麵說話做事越發遊刃有餘。

“……母後,兒臣出去見識一番後,發現大明太平已久,士農工商各司其責,百業興旺,已有盛世的跡象。但是,有光明總有黑暗,底層百姓的日子依然過得很清苦,許多人都吃不飽飯。兒臣定會好好讀書,將來繼承父皇以仁孝治國的理念,勤政愛民,讓百姓生活富足,安居樂業……”

朱厚照臉上一副敬仰的表情,說話就好像嘴巴抹了蜂蜜,即便張皇後不喜歡聽宮外的事情,但聽到兒子這番話,心裏依然美滋滋的,為自己的丈夫驕傲,又為兒子懂事欣慰。

*************

ps:雖然身體依然糟糕,家裏又頻繁出事,明天天子依然會爆發一波,求訂閱和月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