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佐伊並沒有因為紐約時報沒有繼續讓他連載她的專欄而停止自己的調查,因為他自己也清楚,如果不能真正的搞清楚這裏麵的事情,他的文章是絕對沒有說服力的。超快穩定更新小說,本文由首發

好在紐約時報對於佐伊的新聞線索也比較重視,他們專門安排了人手在美國追查出口糧食的事情。幾名新入報社的實習記者被安排進了這一次的調查行動之中。佐伊倒要看一看,這個糧食到底是如何不翼而飛的。

現在紐約時報在美國的記者已經知道了友愛非洲背後的主要捐助者是美國農場主協會,而糧食的來源則大部分是美國的儲備陳糧。整個業務流程是這樣的,美國農場主協會和美國農業部之間有一個保護糧食收購價格的協議,當糧食價格低於保護價格的時候,美國農業部會對糧食進行收儲。

由於糧價持續的走低,美國農業部這幾年一直都在收儲,儲備糧食已經耗盡了美國農業部所有的儲備能力,隻有將前幾年收儲的陳糧低價的拋售出去才可以騰出地方來儲備當年的新糧食。而這些陳糧就是友愛非洲慈善基金會出口糧食的主要來源。

陳糧的價格自然不能和當年的新糧相提並論,收儲三年的糧食價格隻有市場上糧食價格的十二分之一左右。而超過三年的糧食價格更是低的可憐。可是就是這樣的糧食依舊被某些人打著慈善的名義給挪用了。

可喜是在美國國內的調查已經涉及到了美國農業部,美國農場主協會等頗具影響力的組織和機構。這裏麵的事情越是調查,就越是覺得耐人尋味。

由於友愛非洲不接受主動申請的誌願者,所以紐約時報的調查隻能夠從貨運公司開始。紐約時報的實習記者現在的身份就是大學生,對於美國的大學生來說畢業旅行選擇搭乘遠洋貨輪出海是一件再普通不過得事情了。

從美國紐約港的遠洋貨輪帶著紐約時報的實習記者開始一路向東,船艙裏滿載著帶著飽含美國人民愛心的糧食。這艘貨船迎著大西洋的風浪了離開了美洲大陸,現代化的遠洋貨輪上並不需要過多的水手,所以船上除了記者之外,隻有大概三十名左右的海員。

貨輪上的夥食不錯,船上的大廚燒的一手好牛排,當然作為遠洋貨輪,船上還有海員們私藏的各國美酒。兩名記者在船上有單獨的船艙,雖然比不上郵輪的船艙來的奢華,但是總的來說跟美國國內的汽車旅館相差不遠。

搭乘貨輪旅行的體驗於郵輪最大的不同就在於,貨輪上的生活相對簡單,沒有郵輪上那些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不過,這倒是為兩位記者的調查活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貨船在剛剛行駛到大西洋的中部,兩位實習記者已經發現了很多有價值的線索。

兩位記者在跟船上的海員們混熟了之後,開始旁敲側擊的打聽著海上航行的事情。

“水手大哥,你們這艘船上都拉了些什麽啊?”一位麵容姣好的女記者在晚餐時故意坐在了船上你給的一位年輕的水手麵前嬌滴滴的問道。

“有糧食,農產片,建築材料。汽車零配件什麽的!還有你們女人喜歡的衣服之類的東西?”船上的水手熱情的介紹到。

“我們都會在什麽地方靠港呢?我聽說搭乘貨船旅行最大的好處就是我們可以多去幾個國家?”女記者一臉期待的說道。

“那就要看情況了,我們主要會停靠在法國,意大利,以及希臘的港口,當然了,如果地中海航運有了新的航線安排的話,我們也可能會臨時停靠一些港口!”水手知無不言的回答道,他的目光不是的在女記者的胸部和大腿上遊走著,要知道在海上可很少有機會認識女孩子。他當然要珍惜這個難得的機會了,如果能在船上發展順利的話,沒準等船靠岸了之後,就可以找個酒店好好的發泄一下了。

“我們會去非洲嗎?聽說那裏的人正在挨餓,他們真可憐?”女記者裝出了一副單純的樣子,盡量的從水手口中套取著情報,要想留在紐約時報當記者,光靠著一張名校的畢業證書是不行的,你還得證明你確實能搞到被人搞不到的東西。

“你是說東非嗎?這艘船恐怕不會去哪裏?我們這艘船太大了,無法通過蘇伊士運河,對了你們到底要去哪裏?”水手有些遺憾的追問道。

“我們是醫學院的學生,想去那邊當誌願者!當然了,順便也想出來好好的放鬆一下!”女記者其實早就知道這艘船不會去索馬裏,他隻是想跟著船上的糧食,看看到底會被卸在什麽地方。

“你們可真善良,我想我們可能在意大利或者希臘的某個港口分別吧,能把你的聯係方式告訴我嗎,我會給你寫信的!”水手依舊有些不死心的說道。

“當然!”女記者說完,隨手就編了一個地址告訴了對方,他可不想和水手約會,誰知道這種人到底和多少個國家的女人上過床!

雅典娜女神號貨輪一天天的朝著直布羅陀海峽的方向前進著,而幾名記者也輪番的從船上的水手口中套取著線索。經過這些天來的調查,他們已經掌握了一些航運公司的訊息,知道從美國出發的貨輪會在地中海靠岸之後,將船上的大部分貨物卸下來,分流到一些小噸位的船舶上進行下一步的運輸,所以兩個人估計糧食消失的問題就因該出現在物流轉口的這一環節上。

但是地中海具有轉口服務能力的大型港口可不在少數,按照船上的海員所提供的消息,這艘貨輪至少會在西班牙,法國,意大利,以及希臘等國靠港卸貨,糧食到底會在哪個港口消失呢?

就在貨輪穿越了英國控製的直布羅托海峽之後,謎底也快到了揭曉的時刻,船上兩名紐約時報的實習記者此時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等待著最終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