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入府城者為主?

看上去的確是挺公平的,誰家兵力強就能先攻入城,但這個回答無疑是徐茂典給他們太平義軍挖的坑。真要是信了,結果隻會是白白幫善友會拉了官軍仇恨,最後還什麽都沒撈著,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

很清楚裏麵貓膩的陳武,臉色變得不好看了。

他冷哼一聲,道:“徐長老打的好算計,你們在隆山經營那麽多年,早就安排好了人吧?倘若真如你所說,包圍隆山後,我們太平義軍拿出全力攻城,必然會最先吸引官軍注意。你們的內應就可以趁機開城,不費吹灰之力拿下隆山。好一個先入為主!”

被陳武點出話裏的算計,許世忠和典勇的手不約而同的握到了刀柄上,殺氣騰騰。

見勢不妙的向華也長身而起,抽出武器護住徐茂典。盡管寡不敵眾,身陷絕對的劣勢,但此人臉上卻看不到懼色,大有一言不合就帶人殺出去的架勢。

一時間,中軍帳內勁拔弩張,氣氛極為緊張。

徐茂典沒有急著回話或者解釋。

他沒料到陳武能一眼看穿己方的打算,心裏有點懊惱,又在猶豫到底要開出什麽樣的新條件。

陳武同樣沒急著出麵製止手下。

跟徐茂典不同,他這番態度是因為真的動了殺心。

正如同善友會對太平義軍有想法一樣,陳武在利用善友會的同時,同樣有吞並他們壯大義軍的念頭。在營盤入口外麵,認出這兩人身份的那一刻,陳武心裏就有了將他倆留下,然後順勢強攻臨縣的計劃。善友會之所以能成事,固然跟王匯方的老謀深算、隱忍積澱十幾年有關,但同樣也離不開徐茂典和向華。

沒有前者多年如一日的傳教、後者整訓出的千餘名佛兵,善友會就根本不可能發展到現在模樣。

這兩個人,可是王匯方的絕對心腹,善友會高層中為數不多的人才!

假如能在這裏把他倆幹掉,善友會必然會受到空前的重創。

若不是徐茂典自持太平義軍對他們不了解,是絕不會冒險跟向華一起來的。正因此,這個機會很難得。

但是,這個決心同樣難下!

殺掉兩人不難,趁亂從善友會手上奪回臨縣也沒問題,但之後呢?

吃了如此大的虧,善友會多年的籌備付諸東流,必然會瘋狂報複義軍。這個聞香教改頭換麵來的組織十幾年下來,在隆山還是很有勢力的。陳武要獨立攻打隆山,本就要動用全力才能做到,若是再麵對善友會方方麵麵的破壞,變數太大。

更何況,善友會手上有千餘號的護法佛兵!

這些人都是被善友會多年洗腦的狂熱信徒,認為死亡是一種解脫,可以進入極樂佛國。被煽動後,跟敵人打起來悍不怕死。除了戰鬥力遠遠不如外,其他方麵已經跟太陽王朝的宗教軍隊很像。雖然不清楚善友會這次究竟往臨縣調了多少,但陳武想要翻臉,這些護法佛兵就是繞不過的坎。

論個人戰力和裝備,有善友會的支持和訓練,他們並不比隆山府的官軍差多少,至於士氣和鬥誌……還用說嗎?

那可是一群被洗腦的信徒!

這種沒有理智的敵人,是陳武最討厭麵對的。就算動用太平營跟對方死磕,並且打贏了,自己也要承受很大的損失。

正是這兩方麵的原因,讓陳武明知道現在是個難得機會,最終還是沒敢動手。雖說從長遠來看,陳武早晚要解決善友會,但現階段義軍還吃不下他們,貿然動手有害無益,不利於大計。

對於自己內心的想法,陳武自認為掩飾的極好。但徐茂典畢竟是人老賊精,又常年傳教,善於操縱人心。雖然沒有任何憑據,他的直覺還是本能的感覺到了陳武的殺意。

原來,對方也跟自己的想法一樣啊。

一陣難堪的緘默和對峙中,徐茂典心念百轉,終於想好了說辭,開口打破了沉默:“我們善友會跟太平義軍的結盟,絕對是發自真心,並無坑騙盟友之意。將軍的懷疑,未免太過臆斷。不過,既然將軍覺得這個分配的方式不妥,那再商量便是,我們的誠意是十足的。”

顯然,審時度勢後,這位徐長老做出了退讓。

陳武這才對手下使了個眼色,得到示意,許世忠和典勇他們把手從刀柄上放開。見狀,向華也重新坐回席位,默默將兵器插回腰間。

至少看上去,兩邊又重新和睦如初了。

待緊張的氣氛緩和了片刻,陳武緩緩說出了自己反複斟酌過的條件:“雙方合圍隆山,同時攻城。不管誰先攻破,都以南北中軸為界,雙方各占半城——我太平義軍要東城。至於隆山府庫的糧庫、錢庫,我們要取七成!非如此,不結盟!”

“這不可能!”

陳武的苛刻條件,立即讓徐茂典失聲。若是真的答應了,那善友會所忙的一切就等於全給別人做嫁衣了。

不過,心中的城府,讓他很快克製住了憤怒,冷聲道:“明明是合力攻城,而且我善友會又有內應,出的力更大,就算真要七三分,也是我善友會占七成才對。當然,看在盟友的情麵上,府庫裏的東西給貴軍七成也不是不行,就當我們善友會照顧朋友了,但善友會的根基和地盤大都在城東,所以東城應該歸我們。”

石賢謙對隆山府的熟悉程度一般,並不是很明白為什麽雙方要固執的爭奪東城,甚至連隆山府庫都可以讓。但他知道,能讓自家將軍都如此要求的,隆山東城必然有著極大的利益。

曾經幾度遊曆的典勇,對隆山倒是很了解,悄悄提醒了三個字:“常平倉!”

石賢謙立即就懂了。

隆山城內,其實是有兩個糧倉的。其中一個在隆山的府庫內,跟沂城的糧庫一樣是地方官府的,常平倉則是一個獨立的糧倉。這個糧倉的作用比較特殊,青黃不接的時候低價出糧,新糧上市的時候高價收糧。本是帝國為了造福百姓、穩定糧價設立的。當然,為了保證不虧本,出糧的價格不會低於收糧的糧價。常平二字,指的是它的功能,而非是地名或者特指。

這樣的一座倉庫,趕在今年饑荒,糧價飛漲,按理說應該低價放糧,平定糧價,起到間接賑災的作用。但設立了三百年後,常平倉的存在幾乎已經完全背離了初衷,變成了為各級官府牟利、跟原本功能完全相反的機構了。

越是趕上這樣的災荒,越是囤積居奇。

對糧價提升推波助瀾的同時,也導致了常平倉裏庫存了大量的糧食。

由於規模本就很大,再加上比府庫中的糧倉更容易做手腳,常平倉眼下的糧食存量起碼是隆山府庫內的幾倍!

而這樣一座令人垂涎三尺的糧庫,就在城東!

之前煽動長山鎮起義的時候,陳武曾經造謠說過,帝國有二十萬石的賑災糧食,全部被克扣了。事實上,如果能把隆山府內的這座常平倉拿下,就算沒有二十萬石,所差也不會很多。在眼下這個災荒年頭,這樣一大筆糧食的價值難以想象,足以讓太平郡內的任何勢力為之打破頭!

善友會在隆山府內根基頗深,陳武打的主意,他們自然不會不知。

由於常平倉的利益實在太大,陳武也知道沒那麽容易讓善友會鬆口,耐住性子跟徐茂典談了起來。隻是,對方似乎非常堅決,認定了沒有善友會的配合,太平義軍不可能攻破隆山。哪怕陳武把隆山府庫降到了對半分,徐茂典都不肯做絲毫讓步,堅持善友會割據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