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少 第2004章

“狄愛卿,將這件事,從頭到尾,細細說來。”李承乾說道:“等到狄愛卿將事情說完,有異議的,再商定,再辯論。”

“是。”狄仁傑拱手說道。

狄仁傑從頭到尾,將事情原原本本的都說了出來。

朝堂上的官員們,也都仔仔細細的聽著,畢竟,都拿到朝堂上來說了,各有各的說法,也出了爭執,這件事,總是要有個結果的。

“陛下,臣所知道的,就是這麽一回事了。”狄仁傑說道。

“嗯。”李承乾點了點頭,撫須說道:“那諸位愛卿,對於這件事,可有人還有什麽疑問嗎?”

狄仁傑的話,李承乾在聽,其它官員在聽,長安令也在聽,在長安府衙之中發生的事情,長安令一直都在場,所以狄仁傑說的話,是有長安令從旁佐證的。

從狄仁傑的描述來看,崔孝益在這件事當中,的確有帶頭之嫌,因此,不少人都看向了崔知溫,想看看崔知溫的反應,聽聽崔知溫如何解釋。

“陛下,若是臣知道崔孝益要攙和到此事當中,臣必定會阻止,臣也是昨天進宮的時候,才看到宮門口聚集著這麽多書院的學生,而崔孝益也在當中,在臣得知這件事之後,心中十分憤怒,也十分痛心,因此才顧不得當時有那麽多人在場,在府衙門外,將崔孝益的雙腿打斷。”崔知溫說道。

他這番話說出來,也是能夠進退自如了,陛下真要是深究的話,查出來,是崔孝益帶頭,那他無奈,也就之隻能拋棄崔孝益了,但是崔孝益已經被打斷了雙腿,陛下,也不會再在崔孝益身上追究下去了。

因為,他已經受到懲罰了,同樣,也不會再去追究崔家如何如何了,因為崔知溫“不知情”啊。

“陛下,臣以為,按照狄大人的說法和長安令的佐證來看,此事確實是事出有因,大多數學生也是因為有人帶頭,才會參與到這件事當中,臣覺得,陛下說的對,這件事,可大可小,既然書生們都是些稚氣未脫的年輕人,臣以為,朝廷應當寬容大度一些,從輕處置,這畢竟是頭一回,陛下也可聲名,此事僅此一次,若下次再有像這樣的情況,必定從嚴治罪。”原先並不站隊的朝臣也站了出來。

他是覺得,這件事,真的沒有必要鬧開了,若是嚴重處置,甚至關閉書院的話,那的確是起到了警告文人士子的效果,但是對朝廷的名聲不利。

所以這件事,從輕處置,帶來的負麵效果最小。

“陛下,臣也如此覺得。”另外一名大臣站了出來,說道:“此事不宜牽扯過廣,也不是什麽光彩的事,本當私底下告誡了,處置了就罷了,但是事情應當追查下去,從狄大人的敘述之中,學子在宮門口聚集,竟然短短的時間之內,就傳遍了整個長安城,陛下,宮門口不比別處,百姓們是不會隨意到龍首原上來,不會到皇宮周圍來的,為何消息會傳播的這麽快,臣以為,此事當中,存在疑點。”

“大人,長安城之中,百姓們喜歡談論一些新鮮事,這已經不新鮮了,所以消息傳播的快,算不得什麽。”朝堂之中有人站出來說道。

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各退一步

在這件事情背後推波助瀾的,不僅僅是崔家,還有別人也參與進去了,隻是他們沒有像崔家這樣,有家裏的人在書院之中,直接參與到這件事當中去而已。

但是事情發生之後,在長安城之中,他們做的事兒,一點兒都不必崔家少。

所以現在說起要細究的時候,這些人肯定也會出來含糊其辭打掩護,不想讓這件事繼續下去,隻想讓陛下處置完了書院,這件事就結束了就好。

“既然不想將這件事情鬧大的話,那書院的學生們,也就不必嚴懲了,書院也無需關閉,不然的話,可能又是要鬧得滿城風雨,但是書院的學生回去之後,禁足反思,這是必要的。”有人站出來說道,也給了一個折中的法子,這算是讓兩邊都妥協一番,一邊不追究學生,不追究書院,一邊兒也就不要追究事情是怎麽興起的,為什麽會這麽快被傳遍長安。

“臣以為,妥。”狄仁傑也支持了這種妥協的做法。

至於世家什麽的,他也沒有心思去追究,而且,他們之間無冤無仇的,狄仁傑隻是受人之托辦事,要保書院罷了。

這樣做,沒有什麽不好的。

或許陛下已經知道了不少東西,但是想要讓他們鬆口,別再咬著書院了,那相對應的,他們這邊,也不能再緊揪著世家不妨。

這一回合的較量,雙方誰都沒有占到便宜,甚至說,書院還虧了。

?畢竟這次最先出手,最先惹事的,是書院的學生。

李承乾心中暗自歎息一聲,罷了,就這樣處置吧,最近這一段時間,朝堂上的氣氛也足夠緊張了,也沒必要因為這件事,再將所有的矛盾都激化,即便是要做事,也要循序漸進才行。

反正事情就是這麽個事情,他也都已經知道了,而且,這件事的證據,可不好找。

沒有物證,隻有學生們的話,也是定不下崔孝益的罪名的,而且,崔知溫有一步走的實在是很厲害,那就是當街當著這麽多人的麵兒,吩咐府上的人,打斷了崔孝益的雙腿,用他們崔家的家法處置了崔孝益。

即便是將崔孝益抓起來,一來崔孝益不可能會死,二來,也不可能打斷了崔孝益的腿,也就是說,崔知溫用對崔孝益來說,損害更為嚴重的辦法,保全了崔家,保全了崔孝益,杜絕了朝廷再追究崔家的這條路。

“書院的兩位先生今日既然也在場,那朕就不下發旨意了,有話就直接在朝堂上說了。”李承乾說道:“長安府衙也無需處置那些學生了,兩位先生就將學生領回書院之中,所有參與此事的學生,明年禁止參加任何朝廷的選拔考試,回去專心閉門思過,無書院批準,不得擅自離開書院,此事,書院的先生也有管教不嚴之責,罰俸三月,以示懲處。”

對於先生的責罰並不算嚴重,先生們也不差這點兒錢,但是在名聲上,在他們圈兒裏,總歸是有影響的。

另外,對於學生的出發,說重不重,說輕也不輕了。

書院的學生,是要去參加考試的,夠年紀的,畢業的,去參加春闈,不夠年紀的,沒畢業的,都會為將來的春闈做準備,去參加鄉試、會試這兩門考試。

明年,不管是想要參加春闈的,還是想要為春闈做準備的,都得歇息一年了。

但是至少是關起門來自家知道,不會像說關閉書院那樣,鬧得所有人都知道這件事,讓書院的名聲受損。

“陛下聖明。”朝臣們聽到李承乾的話之後,紛紛拱手說道。

李承乾本來也不打算將這件事情鬧大,將事情帶到朝堂上來說,就是想讓大臣們在朝堂上爭論,這個結局,不是李承乾自己定下來的,而是他們爭論出來的,雖然跟李承乾想要的結局一樣,但是過程不一樣,造成的效果就不一樣了。

朝臣們也想不到,這個結果,就是陛下想要的結果,甚至,他們是在被陛下引導著,去爭論,去討論出這樣一個結果。

雖然全程李承乾就隻說了那麽幾句無關緊要的話,但是仔細想的話,李承乾就穩坐在那裏,看著兩邊爭論,把控著朝堂局勢,他讓誰說話,誰就可以說話,他不想讓誰說下去了,隻需要一句話的事兒,就能打斷那個人的話語,而且,旁人還不敢說什麽。

今日的早朝,討論的最激烈的,就是關於書院的事情了,剩下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隻是拿到朝堂上來給眾人過一遍就是了,實際上,事情的結果,早就在三省定了下來,有一些是皇帝覺得這般處置不妥的,才會放到朝堂上來說。

“另外,這件事,朕希望在朕說完了處置的結果之後,按照你們商討出來的方法處置,不要再節外生枝了,尤其是外麵,朕不希望在長安城之中聽到什麽風言風語,若是被朕知道了,想想今天朝堂上發生的事,朕絕對不會輕饒!”李承乾說道。

結果是大家共同商議出來的,也都共同默許了,朝堂上的人模人樣的,等退朝之後,背地裏再去用些肮髒手段?

那這件事兒,還真不妨深究下去,看看到底是怎麽一會事兒,該抓的抓,該殺的殺。

書院的事情結束之後,書院的兩個先生也算是鬆了一口氣。

書院無事就好,學生們沒事就好,不然的話,他們心裏也會愧疚。